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与地 (无线电视剧)
香港電視連續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与地》(英语:When Heaven Burns)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时装电视剧,由林保怡、陈豪、佘诗曼、邵美琪及黄德斌主演,监制为戚其义。
该剧题材涉及摇滚精神、人性、政治及宗教等议题,均属香港电视剧冷门题材,人食人情节惹起争议、时空交错导致剧情错综复杂,导致收视不理想,而编审周旭明承认剧本创作受到六四事件启发,也令到该剧成为逾20年来首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禁播的华语电视剧[1]。惟该剧风格大胆创新,加上对白与情节涉及对香港社会现状的不满,引起不少年轻观众共鸣,被香港网民誉为“神剧”[2];在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12,该剧更成为最佳剧集[3]。
Remove ads
创作沿革
《天与地》的创作起源于2008年,编审周旭明把《珠光宝气》草创阶段弃置的故事概念,重新拍摄剪辑为2009无线节目巡礼的片花[4],片中张家辉饰演的资讯科技界才俊(未有交代名称),暗自在股坛抛空投机获利,与林保怡饰演候选立法会议员张建生[注 1],陈豪饰演的澳门赌场负责人司徒[注 2],三人打算合作造市,而佘诗曼饰演张家辉角色的妻子,前男友15年前在雪山上被同行的三人杀害吃掉,因此部署复仇大计,又向邵美琪饰演的司徒太太指证司徒有外遇。三人最终反目成仇,而雪山被杀的友人尸体终被发现,三人在法庭中面对检控官(邓萃雯饰)的质问,片末以“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作结语。其他参与片花的演员包括李司棋及麦长青[5]。
事后回响不俗,无线高层决定把《天与地》制作搬上工作日程,展开剧本创作,但2009年中创作过程出现樽颈,周旭明与戚其义均对恩怨情仇的电视剧主题感到厌倦,希望把主题聚焦于“人吃人”的命题。周旭明参加维园六四烛光晚会,受到台上演唱Beyond的《抗战二十年》启发,遂向戚其义建议把《天与地》风格调较成一种浪漫的定调,设计成缓缓节拍,刻意以镜头取代对白,他形容“借此机会好好享受创作人生中难得的一次自私”[4]。
为了交代分场故事,创作团队突破地借用近似舞台剧的闪回倒叙(flashback)技巧,让叶梓恩与许家明飞越时空对话,也成为剧中交代前因后果的戏剧手法,故事则环绕主角把青春时代的纯真理想谋杀摧毁,肢解果腹,而年少时曾经追求过的幼稚虚荣,随着年岁渐长,变成政商权贵周旋的伪善与残酷,也隐含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周旭明形容是“因为对这个城市感到悲伤,才会写《天与地》”[4]。他自评《天与地》剧本较自己创作的《金枝欲孽》还要好[6]。
Remove ads
《天与地》的制作团队由戚其义、周旭明及周慕妍组成。戚其义是监制,负责构思;周旭明是编剧兼编审,负责创作剧本和审稿;周慕妍为制作统筹,专门负责制作预算和拍摄所需的资源。
戚其义和周旭明二人曾在亚洲电视共事而认识,并在1995年播放的《O记实录》中首次在无线电视合作,直至创作出《天与地》前,二人共出品过《创世纪》、《先生贵性》和《珠光宝气》等14套无线电视剧,加上不少的作品亦被视为经典,传媒因而称他们为“黄金搭档”[7]。周在访问中解释戚其义是“一个懂他的监制”,也只有他才能满足戚其义对于剧集的各种要求和想法,令两人一拍即合[8]。周又称过去他们会出现不少创作上的分歧,然而,在制作《天与地》期间,二人的分歧并不多,“当时已经达到了我知道他想什么,他也知道我想什么的默契”[8]。

《天与地》讲述自相残杀的内容,有分析指人食人惨案比喻“六四事件”,三位男主角经历血案后的人生转变,隐喻香港人“六四”后的心态取向,郑振轩选择彻底忘记、变得麻木而去移民,而宋以朗放下理想转而追遂名利、麻木作恶,刘俊雄则投入社运继续抗争、行善赎罪,而女主角叶梓恩则是理想主义者,继续拥抱梦想[9][10][11]。
编审周旭明在2011年12月接受《苹果日报》访问,首度承认剧集受到民运人士与香港人六四往后不同的经历所启发,而创作时正值六四事件20周年,曾经把故事中的雪山意外设定在1989年,但最终改为1992年,他强调创作阶段未有提及六四事件,故团队没有刻意联系,周旭明解释:“阿戚也不会理会我这些想法,他关心的是戏剧上的元素,岁月的流逝及唏嘘。而这是个香港人的故事,毕竟广场上的故事对我们来说远了一点。”[12]
《天与地》剧本深入描写主角的心理变化。评论分析,剧中人物宋以朗在雪山血案后变得粗野和残暴,但内心却是很脆弱;刘俊雄为工人权益四出奔波,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但面对挫折时,则会变得毫无底线,任何的事情也做得出;郑振轩为求生存而杀人,其后选择忘记[13]。监制戚其义解释,《天与地》的主题是环境会如何改变人性,以及借剧中人呈现的人性发现到不同的人物类型,食人并非剧中重点[13]:“生活的压力,社会的进步,都会拖着你往前走,如果你跟不上,就只有摔倒。巨大的压力下,人会做出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事,也许阴险,也许残忍,完事后,不同的性格也会萌生不同的变化,这就是我想在《天与地》里面探讨的。”[14]。林保怡认为剧中三人在面对罪恶时作出不同选择,不但呈现出了不同的人生观,也让观众有更多思考空间,可细品味关于人性的道理[15]。
《天与地》不少内容亦讽刺香港社会时弊,带出了政治的阴暗、社会不公平及日渐单一化等信息。例如第3集,刘俊雄所属的工会职员指,大型政党以物质好处拉拢支持者;第6集叶梓恩讽刺政府官员为“人肉录音机”等。另外,亦有对白讽刺立法会议员质素和香港人善忘的个性[16]。剧中角色则引出如自由意志、选择权利、独立人格、对抗霸权等价值观[17]。分析指,剧情与对白反映出公众对社会的不满,因而引起观众共鸣[18][19][20]。
Remove ads
在《天与地》片花中,以字幕交代该剧由张家辉、林保怡及陈豪领衔主演,然而制作一直推迟,张家辉因档期未能配合而辞演[21][22]。剧中演员在2009年9月21日拍摄造型[注 3][23],包括林保怡、陈豪、黄德斌、佘诗曼、邵美琪等主要演员阵容亦正式敲定及对外曝光[24],有传媒解读为《火舞黄沙》的班底[25],实际上也考虑到剧中角色组成乐队的需要,林保怡曾是本地乐队“齐成”之鼓手[26],陈豪与黄德斌在中学时曾经与同学组成乐队[24][27]。为该剧演出需要,三人均练习高音吉他、低音吉他及爵士鼓[28]。陈豪为配合饰演的宋以朗角色需要,不仅要减肥约13公斤,更要向专业拳手学习泰拳[24][29][30]。女主角方面,佘诗曼为切合剧情需要及凸显成熟和摇滚味道,应戚其义要求剪短头发[31]。戚其义解释选角并非个人喜好,剧中主要演员拍摄其监制的多部电视剧,已经培养出默契,“《天与地》每个角色都好有难度,若不是这班演员,很难做到。我选演员不只是外表,还要看他们的人生经历,演出才有深度。”[32]
片花中饰演青年许家明等人的杨明、罗天池、何奕聪最终没有出演原来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梁证嘉、杨潮凯、罗钧满和张景淳。张景淳后来在电台访问中透露监制戚其义制作十分认真,要求主演青年许家明等的4人必须懂得使用乐器和能唱歌。同时,戚先后与无线电视的年轻演员面谈,了解他们的性格和特质。后来选出了8名候选演员并要求他们即席演奏,最终张景淳等人因曾接受音乐训练、性格适合,且较有默契而被戚其义选中,得以参与演出[33]。少女叶梓恩则由蒋家旻饰演,因她在电视剧《疑情别恋》饰演过反叛少女,加上外表酷似佘诗曼而获选演出[34]。另外,在大结局中的中年许家明,原先属意由黄贯中客串演出,但因档期未能配合,最终由张景淳续演[35]。
Remove ads

《天与地》于2009年10月正式开镜[注 4][36]。该剧大部分主要场景在中环、上环、筲箕湾、西湾河及跑马地等地拍摄,亦取景于前启德机场跑道、宝福山、香港迪士尼乐园、维多利亚公园及乌蛟腾等[28][37][38]。全剧于2010年初煞科[39]。
全剧虽然仅用了4个月完成拍摄工作,许多场景花上心思,大结局中摇滚音乐会前后拍摄两日两晚完成,动用了200名临时演员,制作费更达数百万元[40][41]。至于雪山人食人一幕,则在录影厂内拍摄,雪景由电脑后期加上,演员则需化雪妆和穿上雪褛,他们所吃的血肉,实际是烟肉与茄汁[42][43];背景中的飘雪其实是食盐[30]。为求投入饥饿感觉及塑造极度憔悴的面容,张景淳在拍摄前两天不吃不喝[34],剧组又拍摄了边吃边哭、面目狰狞及目无表情等版本,最终戚其义选了众人目无表情的版本播出[34]。

由于《天与地》以摇滚乐为背景,不时出现乐队现场演奏的情节,为求真实感,连酒吧戏份亦要求乐队演员现场演奏收音,其他主要演员则需在吵杂环境下交代对白[44]。饰演许家明的张景淳接受访问称,为免出错重新拍摄,他们均事先练习,在录影厂内调音,再到预演及拍摄,可用了大半天的时间[33]。佘诗曼亦表示,为了不影响拍摄进度,每当她参与有乐队演奏的场景时,更不容自己念错台词[45]。
为求贴近1990年代的时代背景,剧中道具及桥段有刻意搜集资料,如剧中出现的橙色电话亭、“大哥大”手提电话等,均是当时产品,以至剧中叶梓恩与Dr. Dylan闲聊时提到的摇滚乐逸事,也有考证资料[46],亦使用暗喻手法交代剧情,例如在宋以朗婚礼过后,与郑振轩及刘俊雄在台上将纸飞机投向坐在宴会厅中央叶梓恩一幕,戚其义解释是象征叶梓恩在三人的地位[47]。
参演该剧的演员陈鸿烈在拍摄《毕打自己人》期间不适,于2009年11月24日猝逝,他饰演的侯钊平原先占全剧约20集的戏份,其中10集戏份已经拍毕,监制戚其义最终决定构思合情理的桥段交代去向,但不会易角[48]。饰演杨雪薇的汤盈盈2009年年初因醉酒驾驶,被判罚社会服务令、罚款及停牌1年,剧中驾驶私家车的戏份均由拖车拉行,或由临时演员代劳,以免违法[49]。
Remove ads
剧情概要
1992年,刘俊雄(林保怡、罗钧满饰)、宋以朗(陈豪、杨潮凯饰)、郑振轩(黄德斌、梁证嘉饰)与许家明(张景淳饰)合组乐队,与他们的好友、许家明的女友叶梓恩(佘诗曼、蒋家旻饰)渡过一段以音乐为理想的愉快日子。后来乐队面临解散,四人希望在乐队未解散之前,前往新疆天山,参与传说中的户外大型独立摇滚音乐会。可惜四人在天山遇上大风雪,被困山上多日,四人在饥寒交迫下面对死亡,刘俊雄、宋以朗、郑振轩三人为生存,竟将身受重伤的许家明杀害充饥。三人获救后,郑振轩昏迷,而刘俊雄及宋以朗谎称许家明独自下山求救失踪。意外导致乐队解散之余,更彻底改变了众人命运,各人设法逃避这件事,从此分道扬镳。许家明死后留下一个遗愿:举行首个属于香港的独立摇滚音乐节;亦留下一首没有填词的遗作——《年少无知》[50]。
从此,他们的人生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刘俊雄投身社运试图赎罪,却婚姻破裂。宋以朗堕入黑市金融,利用婚姻谋财。郑振轩因失忆移居加拿大,组建家庭后因眼疾返港。叶梓恩沉溺痛苦,多年后才尝试振作。
18年后,郑振轩意外重聚旧友,并发现许家明遗作《年少无知》。四人一度和解,但当年的真相逐渐浮现:郑振轩恢复记忆并自首,叶梓恩得知后愤而刺伤宋以朗。此后,三人关系再度破裂——刘俊雄变得自私狠辣,宋以朗放弃财富孤独忏悔,郑振轩面临失明与法律制裁。
最终,叶梓恩筹办许家明遗愿中的独立摇滚音乐会。在废弃机场的舞台上,三人放下恩怨重组乐队演唱《年少无知》,短暂重拾青春热血。音乐会后,四人面临不同结局——刘俊雄为救孩童意外身亡,宋以朗则孤独终老,郑振轩虽然失明,却与家人和解,叶梓恩独赴天山,反思命运与救赎。
Remove ads
角色
角色 | 演员 | 角色扼要介绍 |
(鼓佬、 Joe) |
(中年) 罗钧满 (青年) |
43岁,会计师。年少时与宋以朗、郑振轩、许家明组成乐队,担任鼓手,与叶梓恩为好友。1992年在天山发生意外后,为了赎罪而舍弃本行,加入维护工人权益会,并成为总干事,但过度投入工作令他与妻子马咏仪关系疏离。 |
(黑仔、 Angus) |
(中年) 杨潮凯 (青年) |
38岁,证券经纪。年少时与刘俊雄、郑振轩、许家明组成乐队,担任主音及吉他手,曾为叶梓恩男友。1992年在天山发生意外后行恶发泄,加入正灏金融,并担任营运总监,参与黑市期指交易,为偿还巨债与翁卓桐结婚,同时与下属林佩玲关系暧昧,翁卓桦对他甚有戒心。 |
(Yan、 Hazel) |
(中年) 蒋家旻 (青年) |
34岁,域声电台(C.C Radio)清谈节目“都市未眠人”主持人,总是穿着黑色长靴。自幼家庭破碎,年少时曾是宋以朗女友,其后与许家明相恋,并把他介绍给刘俊雄、宋以朗及郑振轩认识,一手促成乐队。在天山意外后怪责众人没有照顾许家明,与众人疏远,自暴自弃、过靡烂生活以掩饰伤痛,既是私房菜厨师Bowman妻子,同时与唱片监制Arthur展开婚外情。 |
(Emma) |
40岁,正灏金融股东。自从父亲死后与长姊翁卓桦相依为命,性格单纯乐观,故家族生意由翁卓桦主理,自己则向往浪漫爱情,对宋以朗一往情深并结成夫妻,并与众人结为好友,同时种下姊妹因股份问题冲突的祸端。 | |
(Ronnie) |
(中年) 梁证嘉 (青年) |
44岁,精算师。年少时与刘俊雄、宋以朗、许家明组成乐队,担任低音吉他手,与叶梓恩为好友。1992年在天山发生意外时,因高烧导致失忆,忘记天山事件。与杨雪薇婚后结成美满家庭,育有郑文珊及郑文基姐弟,并移民加拿大。 |
(Brenda) |
50岁,正灏金融股东兼决策人。自从父亲死后与妹翁卓桐相依为命,性格坚强独立,头脑清晰,打理家族生意。少年时与侯钊平结婚,并怀有身孕,但最终不幸流产,两人离婚收场。 | |
(George) |
翁卓桦前夫,在她流产后离婚。 | |
(Jessica) |
27岁,正灏金融客户经理。 | |
(Ben) |
正灏金融职员,负责联络黑市期指客户,先后听命于宋以朗及刘俊雄。 |
角色 | 演员 | 角色扼要介绍 |
维护工人权益会主席 | ||
(Gina) |
(中年) 麦皓儿 (青年) |
41岁,仁爱医院护士长。年少时与刘俊雄相恋,对他与众人组成乐队甚有微言,曾与叶梓恩为好友。1992年众人在天山发生意外后,与刘俊雄结婚,因身体理由数度流产。刘俊雄放弃会计师事业,全心参与工运后,两人关系疏离,并与同院医生Ivan发生婚外情 |
(Shirley) |
39岁,饰品店东主。与郑振轩已结婚十多年,育有郑文珊及郑文基姐弟,一心经营美满的家庭,对丈夫眼疾感到忧虑。2010年随丈夫从加拿大返港,结识刘俊雄、宋以朗、叶梓恩等人。随着郑振轩忆起18年前天山意外并一度性情大变,一直希望举家返回加拿大,重新过幸福生活。 | |
域声电台(C.C Radio)节目主持人,叶梓恩之好友。 | ||
域声电台(C.C Radio)节目“Daisy博格”主持人,叶梓恩之好友。 | ||
域声电台(C.C Radio)节目助理,叶梓恩之助手。 | ||
(Cloris) |
维护工人权益会职员、刘俊雄之助手,一直对他心生倾慕,但未为刘俊雄接受。 | |
仁爱医院医生,曾为马咏仪情夫。 | ||
私房菜餐厅东主、叶梓恩之前夫。 | ||
少年时与叶梓恩相恋,并介绍认识刘俊雄、宋以朗、郑振轩组成乐队,担任主音及吉他手。1992年与三人在天山发生意外,失足跌倒重伤,后被三人杀害及吃掉。死后留下遗作《年少无知》,以及在香港举办摇滚音乐节的遗愿。 | ||
域声电台(C.C Radio)节目主持人,叶梓恩之好友。 | ||
(Jason) |
中西区重案组督察 | |
(配音:张景淳) |
唱片监制。由于声音与叶梓恩已故男友许家明相似,因此成为叶梓恩之情夫。 | |
(Sam) |
域声电台(C.C Radio)台长。 | |
域声电台(C.C Radio)摇滚音乐节目主持人,原型为美国歌手Bob Dylan。 | ||
叶梓恩之父。 | ||
(Katie) |
高中学生,郑振轩、杨雪薇之长女。 | |
(Frankie) |
小学生,郑振轩、杨雪薇之幼子。 |
Remove ads
剧集播放历史
虽然《天与地》在2010年初已拍竣,但据报因无线电视高层认为剧集题材敏感,不符合一般家庭观众的口味,对收视及广告收益会构成冲击,故一直延至2011年11月才首播[51][39]。《天与地》获选为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12最佳剧集后,无线电视立即安排在2013年1月2日凌晨12时05分(1月1日深夜)重播该剧,取代原定该时段播放的《刑警》,并顺延至2013年10月17日播映。[52]此后,无线于2016年8月22日至9月20日期间在J5台第二次重播此剧[53]。
收视
《天与地》自2011年11月21日首播至翌年1月1日大结局平均收视为25点,最高收视达34点。随着剧集的播放,《天与地》的收视在第6周中国内地禁播后开始回升,在大结局一集中更取得34点的最高收视[54]。虽然如此,该剧仍是2011年全年平均收视第二低的无线电视剧[55]。以下为该剧于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高清翡翠台之收视纪录:
此外,该剧的结局除了在电视收视上取得佳绩外,在互联网上亦受到追捧,结局播出后两日,《天与地》结局在网络电视平台MyTV的点击量达33万,YouTube也有22万次点击,相当于8.6点收视[56],而《天与地》结局在30日播放期,最终获96万人次的点击率[57]。
在香港电台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进行的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在2012年1月进行2011年度第四阶段调查,访问了2,123名受访者,《天与地》的欣赏指数录得70.78,排名第31位,有63.8%受访者评分或收看该剧[58],按认知度则排名第7位,是同一阶段调查内认知度最高的电视剧[59]。在2011年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全年综合结果,《天与地》按欣赏指数排名第65位[60],按认知率则排名第11位[61]。
影响与评价
《天与地》探讨人性的阴暗面,涉及道德、伦理、善恶、政治、宗教、死亡等议题,被形容是继《大时代》后,题材和风格最大胆的剧集[51]。开播后外界评价两极,有人投诉食人情节血腥、亦有人对剧情不明所以,但有年轻观众认为剧集勇于突破师奶剧。有评论认为《天与地》比师奶剧的出色精彩之处在于拍出压抑的氛围,剧中角色劈腿、一夜情;默然煮饭,数分钟没有一句对白,主角闭上眼睛接受失明的来临,倾诉着角色心中无法抚平的伤痛,在人性描写花中不少心思。拍摄技巧亦有不少突破,以交错时空拼凑众人过去[62]。第7集中Dr. Dylan向叶梓恩解说摇滚精神,提到“This city is dying, you know? (这个城市正步向死亡,你知道吗?)”的对白[注 5],讽刺香港社会由多元文化变成单一思维的问题,产生很大共鸣[51]。
电影导演刘伟恒曾撰文欣赏《天与地》,认为剧集勾起观众已冷却的激情和热血,“那股已经彻底腐烂了的不屈精神,还有那段一去不返的纯真岁月”,而剧中主角们常常缅怀的精神和价值观,统统都变成“逝去日子”[64]。《打擂台》导演郑思杰亦坦言是该剧支持者,认为剧集大胆创新,镜头运用和枝节细致,而导演叶念琛也力推该剧拍摄技巧上乘,“对行内人来说,他的拍摄手法很像电影,例如时空交错、没有对白的镜头,均相当懂得用镜头讲故事。”[65]
然而,部分观众指剧情表达含混,认为剧集节奏过慢。广播事务管理局接到19宗投诉,不满剧中有关于食人肉的情节、裸露镜头、窃听行为、对白涉及污蔑或歧视成分等,全部投诉均被裁定为“证据不足”[66]。有评论认为原因是香港观众习惯于肥皂剧直观,观赏剧集不能转弯抹角,否则看得一头雾水,觉得是故弄玄虚,评论认为香港欠缺文化气息,能够播放艺术创作气息浓厚的该剧,代表香港电视剧变革、由单调变得多元的开始[67]。媒体人洪嘉则撰文认为此剧“把角色互切,把时空对接,胡里花俏的,把老套长气的故事弄得好像很难懂一样”,角色设定粗糙及样办化,情节虚浮脱离现实,剧中“和谐不是一百个人讲同一说话,和谐是一百个人有一百句不同说话之余,又互相尊重”等金句,是架空的情绪宣泄,无助剧情推进,认为称为“神剧”是过誉[68]。
剧中演员林保怡曾表示《天与地》是透过角色半生深刻经历,带出社会的压力同残酷,呼吁观众思考:“不可以只看表面,大家用脑思考一下,看剧得到什么?”[69]女主角佘诗曼则早已预期剧集未必人人皆懂:“拍摄时都预料很多人会看不明白,但我很开心80后懂得用心去欣赏,作为演员遇到一部这样好的剧集和编剧,是很幸运的事,我真的演得很过瘾。”[70][71]。主角之一的黄德斌接受访问时,认为外界称师奶看不懂是错觉:“那些师奶跟我差不多年纪,应该很有感觉,大家经历的年代一样,看着社会变化。”他认为虽然剧本的时代背景与播放时有一定差距,如香港已订立最低工资,但剧集涉及的讯息仍能让观众领略到,甚至被剧组想像的要多,“Joe Junior所说一番话,套用现在仍用得着,这些问题很值得大家三思,一个所谓国际大都会文明社会,为什么还有这类问题?”[72]
《天与地》自首播至第6周,收视一度下滑至23点,因而有传该剧有可能会被无线腰斩[73]。但另一方面,《天与地》却赢得不少的口碑,在结局播出后无线收到近120个电邮及电话,赞赏剧集制作认真[54];随后更以近8万票力压《大太监》等作品夺得《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12》最佳剧集奖项[3],从而形成“低收视,高口碑”的现象[74]。有分析认为这源于家庭主妇垄断了电视收视的控制权,电视台为迎合她们的口味和确保收视,刻意制作较易消化的肥皂剧,结果就是收视率虽高,节目质素平平无奇,长远不利香港电视业的发展[19][75]。陶杰在其主持的电台节目《光明顶》中更形容这情况是“收视主义”,认为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高企并不代表质素有所保证,若无线一直生产这类肥皂剧,只会维持在低增值水平[76]。
另一方面,有评论指无线港剧近年日益公式化,但收视依旧高企全因观众缺乏选择造成[19]。曾创作《壹号皇庭》和《天地豪情》等剧的无线前编审鲍伟聪就指,这驱使观众“又要骂又要看”,终形成恶性循环[77]。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梁旭明则指出日剧、韩剧的成功乃因引入社会现实甚至具争议的民生议题,从而加强了剧种多元化外,更提升了观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和讨论,达至娱乐及培育公众的社会功用;反之,香港电视业由一台独大,形成惯性收视,加之制作团队青黄不接,令港剧依呆用千篇一律的主线,难以取得进步,最终一潭死水[78],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增免费电视竞争者是其中一种出路[19][78]。
《天与地》也衍生香港电视收视调查机制的讨论,城市电讯董事会主席王维基认为,《天与地》收视持续低迷与现行制度过于侧重低收入家庭有关,影响到节目制作方针和质量,“样本家庭偏向低收入家庭,不同教育水平和收入不同,喜欢看的节目也不同”,促请重新制订收视调查规则[79]。
2011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令禁播该剧,11个中国大陆地区视频网站遂将该剧的线上播放连结全数删除,豆瓣网、百度贴吧等网站则删除其专题页面及相关讨论,而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等线上百科全书也删除该剧的条目[80]。但是现在百度百科已经恢复该条目,一并记录该剧被禁播的信息[81]。
据香港传媒所述,这是逾20年来首次有香港电视剧遭中国大陆禁播。禁播事件引起更多人对剧集的关注,《华尔街日报》亦有报导禁播消息[82]。据报该剧可能因涉及“人食人”题材、“金句”对白涉及政治黑暗、涉嫌影射中国大陆政治敏感话题而被封杀。无线电视回应不清楚禁播原因,并向中国大陆有关当局查询,《明报》记者就此事致电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职员表示“不清楚”、“我们没有义务接受采访”后就挂线[80]。监制戚其义澄明编审周旭明接受访问时提及六四事件,只属其创作时的灵感来源,强调该剧并无政治隐喻[83]。

该剧在播映前已在网上掀起讨论,有网民指剧情有影射香港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之嫌。林保怡、陈豪及黄德斌的角色同为乐队成员,18年前(剧中年份为1992年)三人联同一名好友到天山旅游,最后只有他们三人回港,这设定与Beyond于1993年(即该剧播出的18年前)前往开拓日本市场,成员黄家驹意外身亡的遭遇相似。剧中宋以朗有一位亲密女伴,又爱纹身、打泰拳,像Beyond黄贯中;刘俊雄夫妇像黄家强与其日籍妻子,而且宋以朗与刘俊雄关系决裂;郑振轩则像叶世荣[84]。不过,影射说法被剧中演员否认,如陈豪出席剧集首播活动时,称剧集虽有不少Beyond的音乐,但“与他们完全没关系”[85]。
《天与地》受到广泛讨论,香港电台电视节目《头条新闻》在2012年2月播出的新季度首集,借用《天与地》内容进行二次创作为“《癫够未》特辑”,主持人吴志森饰演鼓佬、曾志豪饰演黑仔、罗启新饰演Ronnie、林超荣饰演肥Yan,分别影射刘俊雄、宋以朗、郑振轩及叶梓恩,首播特辑更以“Lion Rock Fest”音乐会为题,模仿剧中的露天音乐会,主持人与嘉宾李卓人、梁福元及杜耀明在片末合唱重新谱词的《年少无知》[86]。
该剧也衍生不少网上恶搞作品,较为人熟悉的,包括以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为背景,讽刺候选人唐英年大宅僭建风波的《天与地“牢”》[87][88]。
该剧探讨不少社会现象,如社会文化走向单一、现实政治的残酷等,乃至剧中Dr. Dylan对白提到“抗拒建制、自由、爱、勇往直前”的摇滚精神,与香港人不满政治及社会现况的心情吻合,而片尾曲《年少无知》提到“如果命运能选择,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更潇洒;如果活着能坦白,旧日所相信价值,不必接受时代的糟蹋”等歌词,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年少无知》因此被视为社会运动的歌曲,最初是2012年1月民主党支部“民主青年”为参选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的何俊仁街头造势时演唱,藉歌词作为政治宣传[89]。此外,独立乐队“冬密语”在2012年1月2日于铜锣湾百德新街演唱《年少无知》被警方驱赶,亦引起香港表演自由的讨论[90]。
2012年7月,教育局资助国民教育服务中心出版的《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触发反对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连串抗争,学生组织学民思潮在8月底发起“埋单计数,撤回课程,占领政总”行动,连日万人占领政府总部,饰演少年刘俊雄的罗钧满与少年宋以朗的杨潮凯在9月7日晚上到场,带领在场12万群众合唱《年少无知》,罗钧满在新浪微博留言称,自己跟在场市民一样“爱国家、爱香港、爱未来与下一代”,演唱《年少无知》让他感受最深[91][92][93]。
原创歌曲及配乐
主题曲《天与地》与剧集同名,由前Beyond成员黄贯中一手包办作曲、填词和主唱,是一首摇滚乐乐曲。黄贯中在访问中表示,他在创作这曲前把整个剧本读完,已渐渐地酝酿出旋律和歌词,再“把好和特别的场景记下,拿着吉他,仅3个小时就完成该作品”[94]。乐评人月巴氏在其专栏中指出“这才是主题曲”:“当剧组能选来这么一首主题曲和片尾曲,剧集质素也应该有个保证。”[95]
因版权问题,此曲延至2012年才收录于黄贯中《Paul Wong Rockestra 演唱会》发售的《Paul Wong Collection(限量珍藏版)》内,并正式在2013年1月发行同名再版专辑内[96]。
片尾曲《年少无知》由黄贯中作曲、林若宁填词,三位男主角林保怡、陈豪、黄德斌主唱,同样是摇滚乐,但曲调较慢。这曲于2011年派台,先后晋身新城电台997、叱咤903、无线劲歌金曲以及香港电台的排行榜,并一度高占第2位。这曲收录于《Love TV情歌精选3》之中,在2012年3月上市[97]。香港填词人黄志华则在专栏中指“歌词每一段开始处都艳羡青春年少的岁月”、“这首词像是浑然天成,不曾怎样刻意经营,却有一股动人的力量”[98]。广东的《时代周刊》评此曲是一首社会意识的流行曲,“追寻摇滚的余韵,缅怀剧中那场不可能的摇滚音乐会里对爱与自由倾城的坚持”[99],《羊城晚报》更评此曲为2011年7首值得一听的好歌之一[100]。
因歌曲大受欢迎,黄贯中翻唱此曲,在2012年12月推出单曲碟[101],此曲收录于2013年1月发行的再版《Paul Wong Collection》专辑之中,而陈豪、林保怡及黄德斌的原唱版则以Bonus Track形式,收录同一专辑内[96]。
《天与地》剧中乐队演奏多是Beyond在1992年或以前的作品,包括《不再犹豫》、《岁月无声》、《光辉岁月》、《冷雨夜》、《俾面派对》、《灰色轨迹》、《谁伴我闯荡》、《喜欢你》、《遥望》等。剧中饰演少年宋以朗的杨潮凯接受访问称,编导曾建议乐队唱《我是愤怒》,但歌曲是1993年作品,与剧中背景的1992年不同,故他主动提出纠正,以免给乐迷投诉[102]。
剧中Pop Up酒吧场景内,台上无名乐队所唱的歌曲皆为原创,并由郑俊弘、陈建文、郑世豪及张彦博四名演员现场即席演奏及演唱。饰演乐队吉他手兼主音的郑俊弘在走红后透露,参与创作剧中部分歌曲,包括第1集由其独立组合HOME的原创歌曲《天堂》,而第17集中宋以朗独唱的英文歌,亦是他为《天与地》所创作[103]。
该剧亦经常以美国女歌手妮歌·奥尔登(Nichole Alden)的《Baby Now》及《Not Looking Back》作为配乐。监制戚其义解释,希望《天与地》有摇滚之余,亦有少许爵士乐元素[46]。
奖项殊荣
影碟发行
《天与地》美国发行版本DVD全集于2011年发售,由电视广播(国际)有限公司授权,美国泰盛娱乐公司发行,为6碟装,影碟可选择粤语或普通话对白,亦设英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字幕,DVD区域码为全区码[119][120]。电视广播(国际)有限公司其后在2012年6月公开发售国际版本的DVD影集,同为6碟装,对白语言及字幕安排相同,但DVD区域码改为第3区[121]。
相关研究文献
参见
备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