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孝洁肃皇后
明朝嘉靖皇帝皇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孝洁肃皇后(1508年—1528年),陈氏,大名府元城县人。中军都督府带俸泰和伯陈万言之长女,知县陈志之孙女,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一任皇后。

生平
嘉靖元年(1522年)八月十九日,因准备册立大名府元城县儒学廪膳生员陈万言的长女为皇后,嘉靖帝下令任命陈万言为鸿胪寺卿。同日,鸿胪寺卿陈万言升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其妻冀氏封为夫人[1]。九月十一日,嘉靖帝任命定国公徐光祚为正使,大学士杨廷和为副使持节,执行纳采和问名礼,陈万言上奏说:“臣女,臣夫妇所生,先臣赠都督同知敔之曾孙,先臣知县赠都督同知志之孙,今年十五岁,谨具奏[2]。”九月十五日,嘉靖帝任命武定侯郭勋为正使,大学士蒋冕、费宏为副使持节,执行纳吉、纳征、告期三项礼仪[3]。同年九月二十八日,嘉靖帝派遣成国公朱辅为正使,大学士杨廷和、毛纪为副使持节,奉送册宝,执行奉迎礼。陈皇后接受册宝,从其家中前往紫禁城。根据册封诏书“毓秀庆门,扬芬令族,优游图史,蔼和顺以积中,涵泳诗书,眷柔嘉之维则”等句[4],可以得知陈皇后在福庆之家孕育成长,使家族声名远扬;又沉浸在图书史籍之中,内心蕴藏着平和温顺的美德;并且潜心于诗书经典,行为遵循着温柔善良的规范,故被册立为皇后。除了陈皇后之外,文氏与张氏亦中选入宫,十月十六日,文氏、张氏分别被册封为恭妃、顺妃[5]。嘉靖帝几年之后曾回忆起宫中那些品行不端的妇人在他初婚时独断专行,日日夜夜在蒋太后面前进言,蒋太后却未能察觉她们的别有用心[6]。
嘉靖七年(1528年)九月二十二日,泰和伯陈万言因中宫皇后有疾,上奏请求允许其妻子冀氏入宫探视病情。嘉靖帝将奏疏给辅臣看,说自己早就知道陈万言的心思,因为陈万言曾多次通过内官转交宫人,请求奏报说陈皇后身体不适,希望能够允许他们进宫探望,但未能如愿,所以才有这份奏疏。嘉靖帝认为宫禁是祖宗规定的严密之地,外戚自古以来未有以探病为由进入宫内的,许多人假借此名义窥探朝廷内情,而皇后作为他的配偶,所给予的良医妙药已经足以治病,并不认为陈皇后见不到亲人就无法康复。因此,嘉靖帝下旨对陈万言说:“宫禁严密,非外人所得出入。朕虽笃念亲亲,实不敢背违祖宗典制。皇后患病,已命医用心调治,岂必得见亲人,方可痊愈?所奏不准,毋复烦扰[7]。”十月初二日,陈皇后去世,之后,礼部曾上呈丧祭礼仪,但是嘉靖帝认为过于隆重,命其重新商议,十月初九日,礼部官员参考历朝旧制,适当调整丧祭礼仪后再次上请,让嘉靖帝亲自裁定[8]。十月二十七日,嘉靖帝命辅臣张璁等人前往天寿山勘察陈皇后的陵墓选址,发现袄儿峪和橡子岭两处地点吉利,嘉靖帝便下令在袄儿峪建造陵墓,工部准备材料开工,先建造一所香殿,以备迎接陈皇后的灵柩[9]。闰十月初二日,册谥陈皇后为悼灵皇后,礼部郎中欧阳必进将册谥的符节交给手下官吏,从侧门送入宫中,御史李宗枢弹劾他不敬皇权,嘉靖帝下诏扣除他四个月的俸禄[10]。同年闰十月初八日,陈万言请求前往陈皇后几筵前致祭,嘉靖帝允许他从西华门进入宫中[11]。
陈皇后死后被嘉靖帝冷待的具体原因尚待考证。根据毛奇龄撰《胜朝彤史拾遗记》及何乔远撰《名山藏》的记载,嘉靖七年十月,嘉靖帝在张、文二妃奉茶进茗时,“循视其手”。陈皇后动怒,扔下杯子并起身,嘉靖帝大怒,让皇后因过度惊恐而流产,随后去世。朝鲜圣节使金光辙曾于嘉靖十五年二月在思政殿向中宗报告,说他在路途中遇到监生张云霓和魏朝聘,张、魏二人声称他们从平日交好的宦官那里打听到一些宫禁之事,例如张氏受宠,陈皇后在宴会中面露不悦之色。嘉靖帝命令皇后敬酒,看到她面上的神色而动怒,皇后敬酒三次,嘉靖帝都不饮,皇后便把酒杯掷出去。嘉靖帝当即命令她罚跪,随后与张氏进入别室,直到深夜才肯让皇后离开。陈皇后因心力交瘁而患病,不久之后便去世[12]。然而,以上两种说法均没有确实证据证实。杨一清在其所著的《密谕录》中,记有嘉靖帝和杨一清等人在陈皇后病危将死时讨论废后一事的全过程,可知陈皇后“以妒妨圣嗣,又惮于奉先殿行礼”,这两方面都失职。杨一清曾向嘉靖帝表示如果早前就列举皇后的罪过,在禀告宗庙、请示圣母蒋太后之后再废黜皇后,则与汉朝和宋朝的做法相似,何况陈皇后的过错更为严重,废后本来也合乎情理,但平日未有此举,如今在她病危将死时突然废黜,相信不会有人相信这些理由,故废后似乎并不可行。杨一清建议嘉靖帝稍为参考明宣宗胡皇后的例子,让陈皇后自请退位,禀告两宫皇太后再退居别宫,保留其皇后称号,死后仍依照皇后礼仪办理丧葬,但不葬于祖宗陵寝。其后,嘉靖帝回复说自己曾多次向圣母蒋太后请示废后,蒋太后总是阻止,另外又再次批评陈皇后素无德行,才导致久病卧床,无法协助祭祀事务,现在已经退居别所,但一切服制仍按皇后礼遇,待她去世,将葬于金山吉地[13]。
嘉靖八年(1529年)正月二十三日,嘉靖帝对礼部下谕说悼灵皇后的灵柩停放在山陵,隆冬严寒,长时间未能安葬,如今天气渐暖,土壤已解冻,命钦天监选择安葬日期。因此,钦天监官员奏请在三月初一日安葬皇后,嘉靖帝又下旨让钦天监官员在二月中旬选定,但是礼部说二月丁卯是景命之月,应当避忌。嘉靖帝表示自己只是考虑到守陵的军士长时间暴露在外,所以才下旨尽快安葬悼灵皇后,让他们早日休息,既然二月下葬有忌讳,就依前议在三月初一日安葬悼灵皇后[14]。二月初六日,礼部尚书方献夫等人上奏说悼灵皇后作为正宫皇后,依礼应当将她的神主附祭于太庙,但太庙九庙已满,故提出将悼灵皇后神主附祭于奉慈殿,置于孝惠太皇太后之侧[15]。奉慈殿是紫禁城内祭祖宫殿中仅次于奉先殿的重要建筑,位于奉先殿西侧,仅存在于明朝弘治、正德和嘉靖三朝,用以祭祀三位因并非正宫皇后出身而未能入祀奉先殿的皇后,包括孝肃皇太后周氏(明孝宗祖母、明英宗之贵妃)、孝穆皇太后纪氏(明孝宗生母、明宪宗之淑妃)与孝惠皇太后邵氏(明世宗祖母、明宪宗之贵妃)[16]。因此,陈皇后以正宫皇后的身份列位于历来容纳“庶后”的奉慈殿,不仅体现出嘉靖帝对她的不满之情,同时也通过议定礼制,将陈皇后“降嫡为庶”。同年九月十四日,悼灵皇后陵正式完工[17]。
嘉靖十五年(1536年)九月十七日,礼部尚书夏言等人上奏说悼灵皇后在位中宫七年,懿行纯德,足以母仪天下,但根据谥法,其谥号“悼灵”中的悼字虽符合中年早逝之意,但灵字有六种含义,不是美大之称,请求嘉靖帝让翰林院重新商议一个更能彰显美德的谥号。嘉靖帝采纳其建议,下诏更改悼灵皇后的谥号为“孝洁”,称为孝洁皇后[18]。同年九月二十九日,由于奉慈殿内供奉的三位皇太后的神主将分迁至各个皇帝所在的陵寝奉祀,因孝洁皇后无陵可祔,所以嘉靖帝将其神主迁移至奉先殿西室安置[19]。
明穆宗即位,礼臣上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应该合葬祔庙。若遵遗制祔孝烈,则舍元配也,若同祔,则二后也。大行皇帝升祔时,宜奉孝洁配,迁葬永陵,孝烈主宜别祀。”穆宗从之。隆庆元年二月,上尊谥曰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合葬,祔太庙。
Remove ads
家族
- 父亲陈万言:嘉靖元年八月十九日,授为鸿胪寺卿、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嘉靖二年(1523年)三月初九日,陈万言因皇帝赐予的黄华坊宅邸靠近教坊,上奏辞谢,最后改赐西安门外第一区的宅邸给他[20];八月初三日,封为泰和伯,给诰券世袭,并授其子陈绍祖为尚宝司丞[21];十一月十八日,工科给事中解一贯上奏说,因兴建陈万言的宅邸时,极尽奢华壮丽,财力难以承受,请求随宜取用木材[22];十一月二十八日,命每年给陈万言一千石禄米[23]。嘉靖三年(1524年)六月二十四日,陈万言请求赐予武清县和东安县各一千多顷土地。奏疏转交户部商议之后,户部表示二县地每年都进贡给未央宫,不是陈万言可以请求要去的。嘉靖帝下令查核两县土地,若非宫廷庄地,可以赐给陈万言。户部表示他们仅能根据户籍查核土地有无,难以远距离判断,认为应派主事王纳言实地勘查。嘉靖帝命令王纳言立即勘查并回奏,同时另赐陈万言儿庄地462顷68亩、曹村桥地40顷、重楼社青冢等村地250顷93亩。随后,保定巡抚刘麟和御史任洛共同上奏,称这些土地都是先前皇帝明诏清查豪强侵占土地事件之后,应该归还给百姓的,不宜把这些土地再次夺走并赐给陈万言[24]。同年七月十一日,陈万言的家奴何玺等人把平民范通殴打致死,嘉靖帝命逮捕和审讯犯人,但对陈万言不予追究。陈万言求情之后,嘉靖帝更下旨释放何玺等人。刑科都给事中刘济等人上奏抗议,认为陈万言纵容家奴打死人,自身免于处罚已属侥幸,现在连何玺等人都被释放,将会使得朝廷的公法在皇亲国戚的家奴身上无法施行,并违背明太祖创立制度、传留规范的本意[25]。嘉靖四年(1525年)五月初六日,陈万言、驸马都尉邬景和因被弹劾而分别上疏认罪,嘉靖帝再次严厉责斥陈万言、邬景和爵位高、俸禄厚,日常供给并不匮乏,却纵容家奴开设店面,剥削伤害商民,违犯国法,本来应该要严查处理,但是既然愿意认罪,便暂且宽恕他们,仅命令相关部门缉捕那些惹事的家奴[26]。同年七月初八日,陈万言上奏说元城县知县张好古擅自拘捕国戚,又非法用刑导致人命死亡,嘉靖帝命锦衣卫逮捕并审讯张好古[27]。嘉靖十四年(1535年)七月初六日,赐泰和伯陈万言祭葬如例,追赠为太子太保[28]。除陈皇后之外,还有一女为清平伯吴夫人,早卒。
Remove ads
延伸阅读
[编]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