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中示威者的批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中,参与行动的示威者遭到许多反对人士的批评。批评者指出,示威者破坏公共设施、涂鸦、暴力冲击、快闪式突击和破坏、侮辱国家象征、瘫痪交通、多次冲击和破坏多区港铁站、攻击甚至企图谋杀持有不同政见的市民、游客,要胁司法部门不能起诉被捕示威者并捆绑为五大诉求等行为,影响民生、经济的程度愈加严重并引起更多批评。与此同时,部分被质疑立场偏向示威者的媒体亦因而连带受到批评。


![]() |


对暴力示威行为的批评
部分示威者在示威游行过程中袭警及袭击持不同政见者,甚至出现被向警方投掷汽油弹、扣押并殴打内地记者、打砸公共设施的情况。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3][4][5][6][7]、香港警务处[8][9][10][11][12]、香港立法会主席[13]梁君彦、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14][15]、国务院港澳办[16][17]多次强烈批评谴责示威者的有关暴力行为,另有网媒引用相关人士的评论称,“此次运动还对香港的建造、旅游、零售及饮食业等产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18]
由于在修例风波中,两派阵营(支持和反对修例阵营)皆发起游行示威,部分更成为两派阵营之间的严重冲突。工联会理事长黄国2019年8月1日指不合作运动使上下班的市民担心会否发展成“港版文化大革命”[19],在《大公报》撰文的资深评论员方靖之[20]也形容香港现时情况是“文革式批斗”[21];香港教育政策关注社主席张民炳认为,当下反对派为巩固势力,不会放弃极端诉求,令社会形成斗争气氛[22];王国兴更批评“反送中”运动已沦为“曱甴之乱”,理应实施宵禁[23]。2019年9月6日《南华早报》刊登的一篇读者来信更指香港的示威活动“似曾相识”,认为香港应当吸取纳粹德国历史的教训。[24]
此外,部分示威者要求政府释放被捕人士,资深大律师清洪及前刑事检控专员江乐士皆质疑该诉求有妨碍司法公正之嫌[25]。 有鉴于历场“反送中”运动的和平示威皆被暴力示威者骑劫,加上暴力示威者通常会蒙面示威,社会一直有声音要求港府仿效西方国家,增设“禁蒙面法”[26],民间记者会发言人批评此举只会引起民愤,但发言人没有就此批评交代任何理据[27]。
2019年7月1日香港七一冲突发生后,中国中央电视台发表评论员文章:《香港的法治不容挑战》,批评冲突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亵渎香港法治精神[28]。
2019年7月7日,九龙反修例游行后,一群示威者将在旁用手机拍照的女子包围及趁机非礼,其中一人在禁锢女事主时质疑她是便衣警察,大声侮辱她的性倾向,甚至作出非礼。事后示威者中的三人被判非法禁锢及集结罪罪成,其中一人非礼罪成;法官在判刑时指出相关人士是在共同散播仇警情绪、霸凌单身女子,更意图恫吓及灭声,又指被告是挟善行恶,他们的行为“与他们口中的恶法及暴政同出一辙”。[29]
2019年7月21日,香港有示威者围堵香港中联办,向国徽泼墨,并在墙上喷涂上“屌支那”、“支联办”等侮辱性字样[30]。对此,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中央权威不容挑战》[31],批评行为“践踏香港法治”,并“公然挑战中央政府权威,触碰‘一国两制’原则底线”,超出和平示威,又指需要维护中央权威,才能确保香港繁荣稳定。[32]7月25日,香港警察队员佐级协会会长林志伟在针对7月21日暴力冲突的声明中批评使用暴力的反对人士:“如此低等之物只能以昆虫中最怕曝光的种类来称呼——蟑螂,请收手罢。”[33]林志伟在8月4日的声明中再次指出使用暴力的示威者“言行及所作所为实在与蟑螂无异”[34],此后香港部分警员及民众开始将蟑螂的粤语称谓“曱甴”作为对示威者的贬称[35],这一称呼也流传到内地及其他地区,衍生出“香港曱甴,时代垃圾”[36]、“清洁香港,时代曱命”[37]等口号讽刺示威者。
2019年8月3日,香港有示威者将在悬挂在天星码头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拆下扔入海中,引发香港部分组织和个人不满,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悬赏100万港元抓拿该示威者。[38]8月4日凌晨,国旗被重新升起。[39]
2019年8月5日上午约10时,大批示威者在新元朗中心对面青山公路位置,用护栏等设置非法路障堵塞交通。当时,一辆车紧急减速驶至,但仍有人被车身擦过,在场示威者指司机是有意撞人,一拥而上包围车辆不断叫骂,并强行打开车门将司机拉出,被多名示威者抓住手脚殴打及按倒在地致血流满面,并用胶带捆绑司机手脚,期间更有示威者在旁打伞遮掩恶行。5日夜晚,屯门公路也有摩托车司机疑因路障问题与暴徒争执。司机被示威者包围拳打脚踢,一度倒地被人用胶带捆绑手脚。事主几经努力,才脱身爬起,一怒之下他顺手拿起铁棍向人群挥舞,引发冲突,直至消防员到场制止,事主才被送上救护车离开。“滥用私刑”短片曝光后,网民纷纷留言同情司机的遭遇及指责暴徒恶行。[40]
8月11日晚18时左右,警方曾声称示威者向警署投掷汽油弹,一名警署内的警员被汽油弹击中,初步诊断该警员左腿10%二级烧伤,右腿3%一级烧伤。惟因有警察被发现装扮成示威者煽动冲突[41],所以泛民主派认为放火及丢东西等暴力行为有可能是警察嫁祸[42]。
2019年8月13日晚,香港机场一名名叫徐锦炀的中国内地人士因为被怀疑是中国大陆公安人员,被示威者包围数小时和殴打,之后一名穿记者反光衣男子也因不展示记者证而称游客,且身上搜出“我爱警察”蓝色T恤衫和警察名片,被示威者怀疑是冒充记者拍摄示威者而包围约一小时,亦一度被袭击,而过程中证实他是环球网记者付国豪。医护人员之后尝试带走伤者救治亦被阻挠。[43][44][45]人民日报谴责称“这是一起严重暴力事件,是一起集体犯罪行为,也是严重侵犯人权的行径。”[46][47]他事后说自己称是游客是为了自保[48]。香港记者协会则谴责示威者暴力对待记者,又呼吁内地记者在港采访大型示威活动时,应该清楚展示其记者证件,以避免误会[49]。《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认为,现在在香港有记者证的内地记者,记者证不仅保护不了他们,还有可能置他们于更危险的境地[50]。中国大陆许多民众对此本次运动十分不满。
2019年10月13日下午五时半,警察在观塘执行任务期间,被示威者、19岁中六学生许添力用刀从后割颈动脉。[51][52]随后示威者被拘捕,警员送院后进入ICU,缝合伤口后暂无生命危险。据大公报报导,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袭击以至杀害警员在全世界都是严重罪行,今次割颈的行为已涉及企图谋杀、严重伤害他人身体以及袭警三项重罪,可判处终身监禁,并认为法庭不应予以保释。[53]
2019年11月6日下午,香港科技大学举行公开论坛,邀请师生与校长史维对话。会面期间,不少自称“科大学生”的蒙面示威者拿着文宣海报入场,高叫口号,更用粗言秽语指骂史维,想以此威逼科大校长史维出面谴责香港警方。史维表示,自己坚决谴责任何暴力,但同时指出,“你们如此针对警方,不知是否有确凿证据?”史维直言,如果没有证据就不要胡乱谴责(香港警方)。期间,有数名内地生高举“支持校长”和“和谐校园”等的标语支持校长史维。港媒称,当学生会代表准备好设备播放带有倾向性的新闻影片时,多名内地学生集体离场,期间与本地学生发生推撞,随即被人包围“要求道歉”,还有人大喊“私了”。其中一名内地学生随后被人围殴,情况混乱,有人受伤倒地。也有港媒称,被打学生是在离开时推倒了一名香港学生,才由此引发冲突。事件发生后,海外网联系到了在港科大读书的几位内地学生,其中一些人也在事发现场。根据在场一位教授从被打学生那里得来的信息,被打学生当时因为有课,才起身打算离开,但这时,一位在场女学生突然朝其大声叫嚣,他走到女学生那里,看了一下,随后转身离开。此时另一名学生从后面冲撞内地学生,接着故意摔倒(fell down intentionally),并大喊“他打我”。该名内地学生遂被众人围殴。[54][55]根据几位爆料学生提供的港媒视频资料,被打学生走出场外时,身旁的港生突然倒地,并非是被该名学生推倒,因为该学生当时一手插着裤兜,一手拿着书包。7日《大公报》发表评论称,大学校园不是法外之地。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年满18岁的成年人,都要为自己行为负责。无法无天的学生,只会成为暴徒,不可能成为社会栋梁。[55]
2019年11月11日“三罢”期间,有激进示威者在马鞍山向持相反意见的市民泼洒怀疑易燃液体之后点火焚烧,令其严重烧伤,《环球时报》社评指责示威者行为与伊斯兰国恐怖分子无异;[56]《文汇报》亦指出“暴徒”在各区有系统地作出堵路行为,更对清除路障、表达不满的市民、拍照的游客动用私刑,“令黑色恐怖全面笼罩香港”,或许会令区议会选举受到干扰。[57]
2019年11月13日晨曦行动期间,沙田裁判法院被示威者纵火破坏, 为整场反修例示威当中首次有司法部门直接受示威者冲击。香港大律师公会因而谴责破坏法院的行为,声明称攻击法院的象征性尤其严重,批评此举等同直接冲击香港的独立司法权,是对法治作出最严厉的侮蔑及挑战[58],另外,在该行动中发生上水老翁被砖击中事件,为首个非参与者被示威者打死的案例,亦颇受市民批评[59]。
2019年11月13日,男学生在铜锣湾示威现场被示威者发现警察标志的水樽和颈绳,被误以为便衣警,遭他的中学学弟和另一男子“私了”殴打。被告王家俊(23岁,学生)及李乐恒(21岁,酒吧侍应)承认暴动及伤人两项控罪。2021年6月23日,案件于西九龙法院被判刑,练锦鸿法官称雨伞曾标志反对强权,后来却成了欺凌弱势的工具,被用以“遮掩真相、逃避刑责”,惟练官称社会仇警情绪因警暴所致,但这是由示威者引起,最后判二人入狱2年2个月。法官指,案发时社会极之动荡不安及有不同冲突,初时有头脑较冷静的示威者表达不满,惟后来和平抗争不幸地渐被暴力示威骑劫,以为违法可以达义。他们破坏财产、扰乱秩序及纵火,到最后变得和暴政相同。[60]
针对部分香港媒体疑偏向示威者的批评
香港电台、商业电台、Now新闻、有线新闻、立场新闻、众新闻、香港苹果日报、香港独立媒体等香港媒体经常被建制派人士指责其报道偏袒示威者和民主派一方。被示威者视为亲建制的无线新闻、香港01、东方日报、成报、信报也曾遭指责其报道偏袒示威者。[61][62][63][64]
2019年8月14日,有数十市民到香港电台示威[65]拉起“强烈谴责商业电台立场偏颇”的横额[66][67][68][69],指责电台的多个节目“内容偏颇,记者态度恶劣兼打断官员发言”,亦经常找有泛民主派背景的人士担任节目主持和嘉宾,犹如“泛民大台”[70]。
由《大公报》前总编辑杨祖坤担任理事长的香港资深传媒人员联谊会发出致广播处长梁家荣的公开信中批评“一些新闻从业员忘掉了他们的使命,在报道新闻时,抛弃事实的全部,只根据自己的立场作选择性报道,甚至扭曲真相”。公开信又指出,“香港电台自香港回归后的立论偏颇,早已为广大有识之士所诟病,虽屡谏而未见改善,反而变本加厉”。公开信认为,在最近的反修例风波及其所引发的事件中,这种情况尤其严重,例如香港电台对示威活动作选择性报道,认为是对“反政府分子”提供“煽惑市民的平台”,同时指出有个别港台记者涉嫌美化暴力或联同示威者欺凌不同立场的同行[71]。
2019年8月24日下午,激进建制派组织香港政研会发起“万人包围香港电台”活动,抗议其报道偏颇。上千名群众挥舞国旗,高喊“垃圾电台”等口号,并在外墙贴上“支持警察,全赖有你”的标语[72],同时袭击在场不同传媒机构的记者,包括Now TV、《东方日报》、《星岛日报》等。港台发声明回应指,港台向来提供平台让市民自由表达不同观点,促进意见交流;而节目制作人员亦须恪守约章和节目制作人员守则,提供客观而多角度的资讯。现时港台亦设有不同平台予社区、非政府机构及弱势社群参与广播。公众可透过本台的“社区参与广播服务”、电视节目外判计划,以及多个听众来电节目,直接表达所思所想[73][74][75][76]。
香港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因支持示威者被广东顺德黎氏剔除出祖籍,声明说:“黎氏列祖列宗在上:今黎氏逆子智英,祸乱中国香港,黎氏蒙羞,故开祠堂,祭先人,剔除出族谱,之后智英此人一切行事与顺德黎氏无关!”落款2019年8月9日[77]。
澳大利亚《第七频道》记者罗伯特·奥瓦迪亚称,对于马蹄露旺角街头遇袭事件,苹果日报在其发表的视频中“做了手脚,故意颠倒了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78][79][80]。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