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左镇区
台南市的行政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左镇区(西拉雅语:Poah be),前身“左镇乡”,位于台湾台南市东南方,北临玉井区、山上区,东邻南化区,西邻新化区,南接龙崎区、高雄市内门区。该区位处山区,虽地势不高,地形却是高低起伏,形成半面山、断崖、曲流、深谷等特殊地景,缺乏大而平坦的腹地,气候上则属热带季风气候。
境内居民以台湾原住民族西拉雅族为主,为西拉雅族重要的居住区,主要来自新港社的支社“卓猴社”与“隙仔口社”[8]:67,境内仍有不少公廨[9]:255。此外菜寮溪化石的发现也令左镇区受到学界重视,其中的重要发现包括有“早坂犀牛”与“左镇人”[9]:255。
Remove ads
历史

由于左镇人的发现,左镇地区有人类出没的时间约可追溯至距今2千至3千年前[10]:68。荷兰统治时期,1644年划分地方会议区后,左镇地区大致可归于北部地方会议区[注 1][11]:5。左镇地区的原住民来自“卓猴社”[注 2]与“隙仔口社”[注 3]两个聚落,是西拉雅族新港社的支社[8]:67,其中卓猴社原本属于左镇乡但在1946年改隶于山上乡[12]:310。
明郑时期移民渐入,行政区划为天兴县新化里[10]:73,而左镇地名的由来据说即与此时期有关。日本学者伊能嘉矩、安倍明义认为“左镇”一词来自当时来此开垦的部队“折冲左镇”[12]:312[10]:73。此外另一说法则是当时军队在龟潭(在今内庄里)屯田,因人口渐多且地势险要,遂于辖内左隅驻兵镇守,因而名“左镇”[12]:312[10]:73。又据说当时在左镇地区开垦的主要为廖、简、欧三姓家族,他们在龟潭定居后开拓茂岗、芋匏一带,后来简姓家族迁居左镇本部落,廖姓家族前往口社寮,欧姓家族则往内庄仔发展[10]:74。另外第三种说法是当时郑军并未派兵到左镇屯田,而是为了维持当时已形成的“木冈社”一带的治安而派“左镇”部队前往驻防,后来明郑灭亡后用部队名来指称当地,而该部队队长简汉超则留居于龟潭地区,后代发展后再迁居左镇本部落[10]:74。
清朝统治初期,左镇地区隶属台湾府诸罗县新化里一带,因左镇地处偏远,当时汉人并未大幅入垦[注 4],而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诸罗县志》中,已有记载“卓猴社”与“木冈社”[10]:77。又康熙年间,新化里分成新化里东保与新化里西保[12]:3。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行政区划调整,新化里东保改隶台湾县,并改称“新化里”,而据《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记载,这年分巡台湾道张嗣在卓猴社设有社学[10]:78[12]:5。而到了乾隆年间,据《重修台湾县志》(1752年)记载,卓猴社已经大幅汉化,“衣裤半如汉人,谙晓汉语”[10]:80。而从乾隆年间开始,逐渐有零星移民进入左镇地区[10]:81,嘉庆、道光年间从新化地区来的汉人继续迁入,促使新化里在同治年间分成新化东里、新化西里、新化南里、新化北里,而左镇地区即属于新化南里[12]:7[10]:82。而在同治年间的《台湾府与图纂要》,已经有卓猴庄、石仔崎、头重溪、菜寮庄、拔马庄、木冈街等聚落,现今左镇各聚落已具雏形[10]:84。而在汉人逐渐迁入左镇的同时,原住民则因为“乏银费用”等因素,而被迫典卖、放弃祖先土地[10]:85。而在光绪年间,新化南里又分成内新化南里与外新化南里[12]:8,左镇地区属于外新化南里(隶属台南府安平县)。
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左镇地区被规划隶属于台南县凤山支厅管辖,但仅止于规划,实际属于台湾民主国的势力范围,后来改隶属台南民政支部安平出张所[10]:87[9]:186。明治廿九年(1896年)恢复县制后隶属台南县,此时在外新化南里左镇庄设有台南县民政部管辖事务委员取扱事务所,管辖石仔崎、菜寮、左镇、木岗、内庄仔、九层林、刺桐脚、隙仔口、潭顶、仑顶、港仔墘等聚落[10]:87[12]:309。次年(1897年)6月实施六县三厅制与设置辨务署后,左镇地区所在的外新化南里归台南县大穆降辨务署管辖,同年年底外新化南里分设第一区(区役场在左镇)、第二区(区役场在岗仔林)[10]:88、90[12]:309。明治卅四年(1901年)实施二十厅制,左镇地区隶属于台南厅大目降支厅,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实施十二厅制,左镇地区所在的外新化南里仍隶属于大目降支厅,但分割成北外新化区[注 5]与南外新化区[注 6][10]:90、91[14]。
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在此设立“左鎮庄”,隶属台南州新化郡管辖,庄内有石子崎、菜寮、左镇、内庄子、山豹、冈子林、草山七个大字[10]:92。1933年时,左镇庄有人口6335人,其中有2465人为平埔族(以“熟番”记),剩下的主要是福建系汉人。[15]
二次大战,台南州由台南州接管委员会接管,1945年12月公布“八县九直辖市”的行政区划,台南州新化郡左镇庄改成“台南县新化区左镇乡”[10]:94。此时左镇乡底下有光和村、荣和村、左镇村、内睦村、冈林村、草山村与澄山村,对应过去的大字[10]:94,而在民国卅五年(1946年)7月时,左镇乡光和村(今左镇区光和里)的“石仔崎”与“卓猴”改隶山上乡平阳村(今山上区平阳里)[12]:310、819[10]:95。1951年11月1日,左镇乡底下的左镇村分出中正村、内睦村分成睦光村与内庄村、草山村分出二寮村,此后左镇乡的村里就此底定[10]:95。2010年12月25日左镇乡因台南县市合并而改制为左镇区,底下的村改制为里。
Remove ads
地理
左镇区位于台南市东南端,东与南化区、高雄市内门区为界,南邻龙崎区,西与新化区接壤,北接山上、玉井两区。全区面积74.9025平方公里,形状略呈西北-东南走向[16]:145。
左镇区气候温和,全年皆能种植作物,冬季旱期较长需仰赖水库供水,夏季则常因梅雨、台风而造成农作物伤害[16]:164。根据1994年至2009年的资料显示,左镇区年均温为摄氏23.4度,月均温最高为7月的摄氏27.5度,最低为1月的摄氏17.3度[16]:164-165。年平均降雨量为2,178.7毫米,每月平均降雨量最多为8月的549.8毫米,最少为11月的10.7毫米[16]:166-167。
根据台南市玉井户政事务所统计,2024年底左镇区户数约1.8千户,人口约4.1千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中正里与二寮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709人与178人[7]。
Remove ads
政治
- 左镇乡时期[19]:345、346:
- 左镇区时期
Remove ads
左镇区公所是台南市政府在左镇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台南市政府。区长由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3课3室等6个内部单位[20]。
现今左镇区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46年,将原属左镇乡的石子崎、卓猴两地纳入山上乡乡域[19]:305。1950年,裁撤区署,左镇乡改直隶于台南县[19]:306。2010年12月25日,台南县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左镇乡改制为市辖区“左镇区”,隶属台南市[19]:345。
左镇区共辖10里67邻,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21][7]:
经济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2022年10月24日) |
日治时期,左镇发展蔗糖产业。当时台南至玉井完成铺设台车轻便铁道,小火车的开辟,设置“菜寮甘蔗原料区”[22],菜寮地方成为左镇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后来糖业没落之后,1973年车站废止[23]。
民国98年经济部公告曾文溪自来水水质水量保护区之范围[24][25],左镇全区属禁止或限制开发林木与土地,无论是畜牧业抑或是工厂都无法有规模的顺利发展,加上落后的基础建设使区内工商业不发达,就业机会不多[26]。
文化
日治时期,台北帝国大学教授早坂一郎,在左镇区菜寮溪旁发现化石。后来在1970年代又陆续发现左镇人的头盖骨化石,及一头完整的犀牛化石,使得左镇区声名大噪。另外,“化石爷爷”陈春木亦为当地重要文史工作者及化石采集者。
教育
- 台南市立左镇国民中学
- 台南市左镇区左镇国民小学
- 台南市左镇区光荣实验小学
交通
至2024年3月8日止,左镇区共设1站,分别为:
- 左镇化石园区
旅游

特产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