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帝国时代III:亚洲王朝
2007即時策略電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帝国时代III:亚洲王朝》(英语:Age of Empires III: The Asian Dynasties,香港和台湾译作“世纪帝国III:亚洲王朝”)是一个即时战略电脑游戏,由全效工作室和Big Huge Games共同开发,并由Microsoft Game Studios发行。这游戏是《帝国时代III》的第二片资料片,于《帝国时代III:酋长》之后发行。游戏加入了三个新文明:印度、中国和日本,以及一些原住民、战伇、地图以及游戏模式。
《帝国时代III:亚洲王朝》Windows版本于在2007年10月23日在北美发售,Mac版本于2008年5月5日发售。这游戏普遍地获得评论家的好评,多为赞扬游戏画面,但同时有评论称游戏内容是预料之内。游戏在Game Rankings与Metacritic都得到八成的分数。但在上市之后并没有取得预料中的销售成绩。
Remove ads
游戏要素
亚洲王朝大体和原作相似,但增加了三个新的亚洲文明中国、日本、印度和六个原住民,原住民包括少林、禅宗、苏非、优陀西派、虔诚派以及耶稣会。亚洲文明的英雄为和尚,除了中国只有一名少林大师外,日本以及印度的和尚皆为两名。亚洲的文明皆由奇观来晋升到下一个时代,这些奇观同时会带来额外的效益以及功能。亚洲的文明都能建造领事馆,领事馆容许各亚洲文明与欧洲势力结盟以及交换“出口商品”(一种新的资源)。出口商品能用作招募强大的外国盟军和获得其他国家的科技,玩家也可因应需求而调较获得出口商品的速度。除了与欧洲国家结盟,选择日本的玩家亦可以选择日本锁国。新增的十一张随机地图包括:黄河、丝路、喜马拉雅山脉、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中南半岛、锡兰、德干高原、婆罗洲以及本州岛[4][5]。
三个新增的文明皆有其专属的“战役”。[6][3]每场战役由5个新剧情组成。[6]此外,玩家必须先完成日本战役才能开启中国战役和印度战役。
- 日本战役:日本战役是关于17世纪的关原之战,曾在《帝国时代II:征服者》时亦出现过的一个小型战役,即京都战役(山崎之战)。而本次战役是聚焦于日本的统一,故事发生在前作的数十年之后,主要集中于江户幕府的创立,也就是京都之战之后几十年(约在万历朝鲜战争结束、丰臣秀吉逝世之后)。玩家们需要指挥一名名叫佐久间吉郎的年轻将军,他是内大臣德川家康的“养子”,并在关原之战前经历了许多事。[6]吉郎后来知道,是德川家康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破坏了他的家园,并杀了他的父母,但由于德川是他的养父兼主公,所以吉郎仍跟随着他,并帮助德川家康成为幕府将军,统一日本。
Remove ads
本作引进了多种新的游戏模式。四个新模式分别为:山丘之王、弑君战、条约和禁封锁条约。另外也有传统的游戏模式:争霸战和生死战。[8]
评价
评价
游戏评论对《帝国时代III:亚洲王朝》有着十分正面的评价,并且有着差不多8.2的平均分,与《帝国时代III》的评价相似。
Gamespot网站的杰森·欧坎普(Jason Ocampo)给了7.5分(满分:10分),他很喜欢游戏中的新文明和战役,同时也包括和以往《帝国时代》不同的游戏方式,他也赞道奇观重返于游戏中。然而,欧坎普并不喜欢战役当中“相似的情节变化”,以及在其他前作已被再三使用的音效。他推荐这游戏给“对帝国时代十分狂热的爱好者和对于亚洲文明友人”,并以此总結他的评论。[9]
IGN网站的史帝夫·布兹(Steve Butts)也很享受这款游戏,并且评定10分中拥有8分。其中他最喜爱的是游戏画面(8.5分),评道:“游戏的绘图引擎可以轻易的绘出高品质的战斗动作以及场境。”然而,游戏在“吸引力持久度”的部分并未得到类似的评分,因为布兹认为游戏能在“一周”内完成,虽然“‘山丘之王’有吸引力但是比起同类型游戏还是稍嫌逊色”。最后,游戏呈现、音效及游戏性方面都一贯地给了8分,而布兹认为战役缺乏惊喜。[10]
GameSpy网站的评家汤姆·契克(Tom Chick)则对于游戏高度赞赏,他给了4.5颗星。他特别热爱游戏的画面,形容“如此华丽的寺塔、拱门、清真寺尖塔和颜色,那些老掉牙的欧洲人是绝不可能想像的到它们会出现于新大陆”。他也赞美游戏东西融合的玩法十分有趣,最后总结:“如果你从前不是个《帝国时代III》的爱好者,那就准备成为其中一分子吧。”[11]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