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席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席书(1461年—1527年),文同元山四川遂宁县(今四川遂宁市)人,祖籍山西临汾明朝政治人物。席书因上疏支持明世宗立生父为皇考,而成为大礼议事件重要核心人物。

事实速览 席书, 籍贯 ...

生平

弘治、正德年间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四川乡试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席书联登庚戌科进士,授山东郯城县知县。入为工部主事,调任户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1]弘治十六年,云南发生天变和地震,孝宗命侍郎樊莹巡视。樊莹回朝,上奏罢免监司以下三百多人[2]。席书上疏反对,并请求改革,但当时孝宗没有听取其意见:

武宗即位,席书外放河南按察司佥事[4]。正德四年(1509年),改贵州提学副使[5]。当时王守仁贬官龙场驿丞,席书从州县中遴选子弟,延请王守仁讲学,“阳明学说”从此声名鹊起。正德六年(1511年),席书升任河南布政司右参政;正德八年(1513年),再升浙江按察司按察使[6]。次年,连任山东布政司右布政使[7]。正德十二年(1517年),改云南右布政使[8];次年改福建左布政使。宸濠之乱时,席书紧急募兵两万参与征讨。大军抵达时,叛乱已经由王守仁平定,于是返回。不久,席书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身份巡抚湖广等地,期间揭发镇守中官李镇张旸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余万等事[9]

Remove ads

嘉靖年间

嘉靖元年(1522年),席书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长江南北发生严重饥荒,席书奉命前往江北赈灾,命州县每十里设一粥厂,煮粥赈济百姓,救活的人不计其数[10]

此前,席书在湖广巡抚任内,见朝廷大礼议中诸事未定,于是揣测世宗倾向于张璁霍韬的主张,于是献言道:

奏议写完后,正逢朝中竞相诋毁张璁之说为邪说,席书恐惧而不敢上奏,于是悄悄拿给桂萼看,得到桂萼的赞同。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桂萼将其上疏与席书此奏一同呈上。世宗大喜,立即召席书入京作答。不久,世宗下诏改称献王为皇考,并中止诰命。恰逢礼部尚书汪俊因争议建庙之事离职,世宗特下旨任用席书接替。按照明朝惯例,礼部正副职官员须由翰林担任。此事朝廷排斥异议更加厉害,席书的晋升又没有朝廷官员推荐,于是朝臣交相上疏诋毁席书,甚至指责他此前赈灾时没有功绩,并从中多有侵占。席书也迫于压力,多次推辞新的任命,并编《大礼考议》,请求派官员调查赈灾的情况。世宗因此派遣中官、户部侍郎、刑部侍郎、锦衣卫指挥前往调查,却更加急切地催促席书入朝。席书在抵达德州时,朝臣已经在左顺门外哭谏,被全部逮入诏狱。席书见状后上疏称:“议论礼仪的官员,名义上就是争论。两种主张相较,必定有一种是正确的。陛下选择正确的,而对主张错误的不必过多计较。请求您宽恕他们的过失,使他们获得改过自新机会。”世宗却不予批准[12]

同年八月,席书入朝,世宗特加赏赐,过了一个月后集会朝臣大议,席书等上奏称:

此议上奏后,世宗随即诏布告天下,尊称遂定。然而,大礼议事后,朝廷内外谄媚乞求恩宠者纷至沓来。因罪革职的锦衣卫百户随全、光禄寺录事钱子勋,迎合世宗旨意,请求迁与献帝显陵的棺木葬到天寿山工部尚书赵璜等斥责这些谬论,世宗再次交由朝廷讨论。席书等会同百官上疏道:“显陵是先帝躯体魂灵埋葬之处,不可轻易扰动。过去高皇帝不迁祖陵,文皇帝不迁孝陵。随全等是谄媚小人,妄自议论皇陵,应当交给法司查办。”世宗答复称:“先帝陵墓太远,朕日思夜想,不胜悲伤,希望再次详细讨论后报告。”席书又召集众人讨论,极力劝阻,于是此事中止[14]

席书认为大礼议事已了,应当有举措满足天下人期望,于是陈条革新改政的十二件事,得到世宗嘉奖。大同发生兵变,军队杀了巡抚张文锦,并烧毁了总兵官江桓的官印,而从狱中将以前将领朱振放出,令其代替江桓。世宗因此任命朱振,命礼部铸造新的官印。席书主张反对,并请求讨伐乱军,与朝廷百官产生矛盾。当时执政的费宏石珤贾咏与席书交恶,席书于是极力举荐杨一清王守仁进入内阁,并且称:“现在众大臣都只有中庸之才,不足与之计天下大事。平定叛乱救济时急,非王守仁不可。”世宗称:“席书作为大臣,应当提出治国方略,共同救济时难,为何以所谓中庸之才互相推诿。”最终王守仁仍然没有得到起用[15]

嘉靖四年(1525年),光禄寺丞何渊请求建立宗庙,并在太庙祭祀献皇帝。世宗命礼部官员集会讨论,席书上奏:“《王制》称:天子设立七庙,三座昭庙,三座穆庙。周代因为周文王周武王有大功德而建立宗庙,并与后稷庙等一样百世不迁移。我朝太祖建立四座祖庙,德祖在北,后改为同堂异室。讨论远祖庙就应以太祖庙仿效周文王宗庙,以明太宗庙仿效周武王宗庙。如今献皇帝以藩王身份追封帝号,何渊就想等同于太祖、太宗,在太庙内建立宗庙,太没有根据了。”世宗没有答复,不久,张璁特意上奏,极力称不可,席书也三次上疏,持与张璁相同意见。世宗派内官到其家中说明己意,席书又秘密上疏恳切劝谏。世宗于是不高兴,责怪其畏惧众人,掩饰奸诈。于是命讨论另立父庙,而宗庙之议最终停止[16]。嘉靖五年,章圣太后要拜访祖庙,礼官意见不合。席书因眼病在休假,其仍坚持上疏称:

世宗于是批准此议。席书因大礼议事而受到世宗亲近倚重。大礼议事定后,加升太子太保。修撰《献帝实录》书成,晋少保。其所受到的恩重,其他诸位辅臣均不敢相望。当时席书已经得病不能上朝,于是屡次上疏乞求致仕,并举荐罗钦顺代替他的职位,世宗均慰言留任。之后席书病重,更加请求辞职,世宗遂诏加武英殿大学士,并赐其在京师的宫第。席书不久即卒,朝廷赠太傅,谥文襄,赐任其一子为尚宝丞[18]

Remove ads

个性

席书遇事果断敢为,但性情颇为刚愎。最初,长沙人李鉴为贼,长沙府知府宋卿判其为死罪。席书正巡抚湖广,举发宋卿贪污徇私,并趁机弹劾其故意加重罪于李鉴。世宗派遣大臣调查,发现事实与席书所称不符。然而当时席书已经被重用,于是仍然命逮捕李鉴入京师再讯。席书遂称是因为自己在大礼议中得罪众臣,所以刑部官员故意加罪李鉴,请求为其昭雪。最后三法司调查,称并无异词,世宗仅仅减免李鉴死罪,改为戍边[19]。此外,他在庇护陈洸、排挤费宏等事上,均恣意徇私行事,多为时论所斥责[20]

家族

曾祖席思恭;祖席瑄;父席祖宪;母吴氏[21]

注释

书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