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建国大业

2009年中國大陸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国大业
Remove ads

建国大业》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国历史电影,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由韩三平黄建新担任总制片人并联合导演,韩三平担任出品人,众多一线明星友情客串零片酬出演。该片于2009年2月初开拍,2月12日正式举行开机仪式[1],历经四个多月拍摄后于6月杀青[2],同年9月16日下午2点在中国大陆上映[3]

事实速览 建国大业The Founding of a Republic, 基本资料 ...

影片讲述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筹备,描写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影片同时再现毛泽东蒋中正宋庆龄周恩来蒋经国李宗仁李济深张澜宋美龄蔡廷锴冯玉祥等众多历史人物。

中国电影集团于2010年开拍该片的前传《建党伟业》,2011年6月正式公映[4]

Remove ads

出品公司

演员阵容

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籍的演员在其名字后以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旗帜表明。

主要演员

按官方全明星海报中列出的“主演”名单从左到右顺序排列

客串演员

按官方全明星海报中“友情演出”列出名单为准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方面人物

更多信息 演员, 扮演角色 ...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方面人物

更多信息 演员, 扮演角色 ...
Remove ads

民主党派方面人物

更多信息 演员, 扮演角色 ...

其他国家政治人物

更多信息 演员, 扮演角色 ...

其他社会知名人物

更多信息 演员, 扮演角色 ...

无名、虚构人物

更多信息 演员, 扮演角色 ...
Remove ads

后期制作时戏份被全部删剪演员

按官方全明星海报中“特别感谢”列出名单为准

更多信息 演员, 扮演角色 ...

评价

正面评价

  • 《建国大业》公映三天后票房就已突破亿元大关。新华网一篇评论认为,讲政治和赚钞票在这部片子身上实现了理想的结合。[7]
  • 《纽约时报(国际版)》评论认为,这部电影摆脱了对蒋介石的丑化,较能符合当时蒋介石在抗战后人格的形象。[8]
  • 新闻晨报》指出,“《建国大业》的发行和宣传又有市场化运作,因为有明星的号召力,加之宣传到位,所以拷贝投放数量史无前例,志在必得要创中国影史上的国产片票房新纪录”。[9]
  • 南方都市报》认为,该部电影对于不同的年龄层已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在较为长辈的阶层看重的是历史情节,而年轻阶层则较为看重电影内的众多明星,并称为“数星星”。[10]

负面评价

  • 这部片子被批评只道出了中共部分的观点而非全面客观观点。比如有观点认为陈绍宽并不是在重庆会谈上决定辞职,而是战后跟蒋中正要求建立航母舰队,然而蒋介石并没有同意,反而将资源拿去打内战,愤而离职的,也有说法为陈绍宽遭免职。在双十协定上,并非只是蒋中正单方面撕毁,而是在会议前后毛泽东就指派共军开始大肆扩张,于1945年9月先发动上党战役成为双十协定的谈判条件,而在会议后继续发动攻势,截至1945年底还发动津浦战役平绥战役平汉战役山海关战役阻止国军接收受降地区,并拒绝参与国民大会;蒋中正亦开始进行剿共,双方指责对方撕毁双十协定[12][13]
  • 苹果日报》报导,在铁血网上,出现了一篇名为《建国大业的政治立场》的文章,质疑影片实际是一部反共电影。作者“雨夹雪”认为本片矮化共产党,毛泽东在影片中看起来像土匪,而蒋中正看起来像末路英雄。他呼吁左派人士起来一同要求禁演本片,并且应该禁演其它同对中共形象不利的片子[14]
  • 美国之音报道称,虽然《建国大业》票房很高,但其中也不乏组织观看而来的。一些单位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干部群众认真观看此片。四川威远县委甚至要求观影面必须达到80%以上,并需将观影人数上报县委。此次观影活动还被纳入本年度各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考核内容之一。[15]
  • 美国之音还称有观众认为,影片对毛泽东的描写有许多不符史实之处,还是“高大全”、“大树特树”那一套。更有人提出那些参加新政协的数百位代表或是开国大老没有多少是寿终正寝的质疑(比如编义勇军进行曲作词家田汉及开国将领彭德怀),并质问导演能否回答这个问题。[15]
  • 央视等媒体称赞该片对时代背景及服饰相当考究[16][17]。但仍有疏漏,如剧中许多将领所配戴之勋表杂乱无章,甚至有用解放军07式级别资历章充数;蒋中正所配戴之青天白日勋章为1958年中华民国政府所颁布之金瓯甲种奖章等。

演员国籍引发争议

该片演员构成颇受指摘,原因正是一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致敬的影片,其主演竟充斥着拿着外国绿卡或国籍的人。影片制作完成前的2009年8月前后,网上盛传了一份《建国大业》中外籍和港籍演员名单,其中列出了21名参演的外籍演员,韩寒曾在其博客中转载了名单一份20多人的名单[18]。片中明星的外国国籍和移民身份同影片的政治性是否和谐引起议论,如美国之音和博讯网等媒体报道归纳了这些网络上的言论。但事后查证的是,这份名单中列出的21名演员中只有9名实际参与了《建国大业》拍摄制作,而其中包括了2名获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演员;且名单中至少有15人的外籍身份并没有得到证实,而一些当事人如许晴,陈凯歌等还出面否认已加入外国籍。[19]例如一位署名“水晶”的作者日前在新浪网上说,《建国大业》的电影工程,怎么竟然由美、加、日、德等众多“外国人”为主承揽?作者表示,这种情况着实会让自尊比命更重要的国人感到“尴尬和难堪”。对此,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黄式宪说,这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的观点。他说:“我认为,这是目前一种民众里面民族主义狭隘情绪的反应。一些中国人取得美国国籍回来拍这部片子,角色合适不合适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他的国籍。这是一个艺术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史蒂夫·佛尔也持类似观点,他说:“娱乐产业正在成为全世界各国公民共同的工作领地,换句话说,这些世界公民就住在飞机场,他们家可以是世界各地的任何一个机场。”他说,在现代社会里,电影演员的国籍与演技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相干,国籍在中国电影业中也面临这种趋势。就中国电影制作而言,现在有关中国题材的电影,正在呈现所谓“泛中国化”趋势,演中国题材的演员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

也有观点认为,建国大业所描写的是国共内战的党派狭隘斗争史,批评狭隘民族主义的外籍演员去表演描写狭隘的阶级党派斗争的影片是自相矛盾的。[20]

解释和澄清

2009年8月18日《广州日报》在谈及片中21位演员的国籍问题引发网友争议时,现为美国国籍的演员邬君梅说:“国籍、护照都只是一个符号,‘我是中国人’这个事实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我出生的时候是中国人,现在是中国人,到死我还是一个中国人,这是不会随着我的国籍问题而改变的。”邬君梅的言语遭到一些网民炮轰,被驳国籍护照只是一个符号,为何必要殚精竭虑去更改等。而针对网络盛传许晴为日籍,广电总局出面证实许晴已加入日籍的传闻是谣言。[21]

2009年9月18日,广电总局针对四名律师“申请公开《建国大业》演员国籍”的请求,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作出了答复并通报了《建国大业》影片主创者国籍情况,主要演员均为中国国籍,其他演员为客串演员,大部分属于中国国籍,符合《聘用境外主创人员参与摄制国产电影片管理规定》中国产影片主要演员中境外人员不得超过三分之一的规定。[22]

奖项

更多信息 获奖与提名, 评奖名称 ...

各地电影分级

更多信息 国家/地区, 级别 ...

穿帮和花絮

影片中播放1949年3月25日,西苑机场阅兵式的时候,背景出现大量的“八一”军旗,而事实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是在1949年6月颁布命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样式为:旗幅为红地,长方形,横竖为5∶4,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两字,故简称“八一”军旗。

建国大业谐音为“见过大爷”,这一名称在网络上广为流传[23]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