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风妮妲 (2016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強烈熱帶風暴妮妲 (2016年)
Remove ads

台风妮妲(英语:Severe Tropical Storm Nida,国际编号:160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062016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Carina)为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第4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妮妲”(泰语นิดา)一名由泰国提供,是妇女的名字[1][2]。妮妲在尚未生成时就已经引起官方气象部门和香港地区的气象爱好者、以至传媒和民众的注意,原因是电脑数值预报模式权威之一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连续多日预测妮妲会以台风强度直扑珠江口一带,但美国的“全球预报系统”则预期此风暴会朝向台湾或其东面海域,随后转向再推进至日本以南,此外甚至有部分数值预报模式曾经预计此风暴根本无法作进一步发展,分歧之大相当罕见。最终欧洲中期预报中心预测准确,妮妲以台风强度直逼珠江口和港澳地区,并采取类似2009年台风莫拉菲的路径穿越深圳大鹏半岛一带。

事实速览 台风妮妲, 路径图 ...
Remove ads
Remove ads

发展过程

经过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平淡的2016年上半年后,电脑数值预报模式在7月中下旬开始预计南海热带气旋活动渐趋活跃,有两个热带气旋分别在7月末和8月初接连影响南海北部,当中前者发展成热带气旋银河;可是各预报模式对后者的动向分歧极大,路径西至珠江口、东至日本以南之西北太平洋,强度方面则有预测指会增强至台风水平,但亦有指会无法发展[3]。直至7月29日之前,欧洲中期预报中心一直预料此风暴会以台风强度直逼珠江口附近,而美国全球预报系统则预计它会穿越台湾或在其东面转向,移至日本以南。

这个预报中的低压区于7月27日晚上在菲律宾棉兰老岛以东之海面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W。该低压区初时环流广阔、组织散乱且未具螺旋性,整合对流云团需时,不过到翌日(28日)晚上对流开始爆发,呈现热带气旋之雏形,日本气象厅在晚上8时把该系统升为热带低压[4],半小时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评为“低”,至翌日(29日)凌晨4时半上调为“中”,上午9时半进一步提升至“高”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随着该系统逐渐整合并开始旋转,香港天文台亦在上午11时45分指出该系统正在增强,“一个热带气旋似乎在形成中”[5];而日本气象厅则在下午3时半对该系统发布烈风警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当晚8时半把该低压区升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6W,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和香港天文台分别在晚上8时及10时45分跟随升格[6]

发展初期该热带低压沿低层偏南引导气流向北偏西方向移动,时速16公里,低层环流中心外露之余,还曾经出现多中心情况;不过在30日主中心显现,对流进一步加深,同时亦加速向偏北移动。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率先在下午5时把它升为热带风暴,而日本气象厅在下午6时15分把该热带低压正式升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妮妲,给予国际编号1604;香港天文台亦于半小时后表示“位于菲律宾以东海域的热带低压已增强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妮妲”[7]。黄昏开始引导气流有所改变,令妮妲一度西折,更为贴近吕宋,之后移动路径较为波动,时而偏西、时而偏北。至此各数值预报模式均已收窄预报范围,确定妮妲将进入南海北部,这亦从官方气象部门的预测中反映,惟一分别只在登陆点究竟是珠江口东面还是西面。当中香港天文台预计妮妲在香港以东登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在初时预测妮妲在澳门附近登陆,之后微调至横扫香港;而其它部门则倾向预料妮妲在澳门以西登陆。此外各部门均预料妮妲在逼近吕宋的同时会迅速增强,短短24小时内便会加强至强热带风暴甚或台风级别。

受惠于吕宋附近海域水温超过摄氏30度之炎热海水,以及垂直风切变微弱和上空反气旋加强高空辐散的优良环境,妮妲的强度在31日一如所料地稳步上扬,原先外露的低层环流中心获修补,并组成中心密集云团。中国国家气象中心首先在早上8时20分把妮妲升为强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紧随其后,分别在上午9时正及9时半把妮妲升为强热带风暴[8]。随着副热带高压脊逐渐成为妮妲动向的主导,妮妲在日间开始采取稳定西北移动之路线,以时速20公里直逼吕宋东北部,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表示妮妲于下午2时在卡加延省登陆;与此同时,虽然妮妲尚未发展出眼壁及风眼结构,但是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却在妮妲登陆吕宋前一刻把它升为台风。数小时后,妮妲于傍晚移入巴林坦海峡,结构未受影响之余,“云卷风眼”更开始于卫星云图上若隐若现,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当晚11时15分也把妮妲升为台风,香港天文台在翌日(8月1日)凌晨5时45分跟随升级[9]。此时妮妲已经进入南海东北部,并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或西偏北推进,直逼广东珠江口以东一带,并有迹象打开一个大型风眼,可是眼壁粗糙、需要重新整合,使其加强趋势在日间陷入停顿,直至入夜后才再稍为增强,日本气象厅终在晚上8时50分把妮妲升为台风,却在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当中把这次升格撤销。当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改为跟随香港天文台,预报妮妲在香港以东登陆,但日本气象厅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仍预料妮妲在香港大屿山掠过,再朝向珠江口西岸。由于大鹏半岛实测测得每小时155公里的2分钟平均风速,临近登陆之际,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更在8月2日凌晨2时15分把妮妲升为强台风。

妮妲在8月2日凌晨肆虐珠江口地区,最终香港天文台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预报应验,妮妲在香港东面登陆,先在凌晨3时35分短暂穿越大鹏半岛,再于凌晨4时许在深圳盐田区再次登陆。受陆地摩擦影响,妮妲的眼壁开始崩塌,原先在雷达图显而易见的风眼亦变为模糊不清的“云塞风眼”,随后数小时内更进一步被堵塞,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先后在早上6时正及7时45分把位于虎门大桥一带的妮妲降为强热带风暴[10]。妮妲接着继续采取西偏北行径,穿越珠江口并于早上7时40分在广州南沙作最后登陆,穿越番禺佛山并深入内陆,期间一度急剧减弱,中心密集云团瓦解,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和香港天文台在上午11时05分及45分把妮妲进一步降为热带风暴[11],此后妮妲的减弱趋势才有所放缓。香港天文台在8月3日凌晨12时45分把妮妲降为热带低压[12],继而在上午9时45分把它降为低压区[13];日本气象厅则直至当晚8时50分才把妮妲降为热带低压,之后在翌日(8月4日)把它降为低压区。可是妮妲的残余低压区与其引进的活跃偏南气流仍令华南天气持续不稳定,直至8月5日高空反气旋西移,妮妲的残余云团逐步消散,中国东南部天气才好转。

日本气象厅在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把妮妲的强度向下修订为强热带风暴,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下调为60节(每小时110公里),中心最低气压上调至975百帕斯卡。但香港天文台在风暴过后不久发表了一篇名为《再遇东登台风》的网志,明确指出在8月1日的下午,香港天文台与政府飞行服务队曾经派出定翼机探测妮妲的风眼,并在其眼壁附近测得飓风程度的风速,证明妮妲的强度曾经达到台风级别[14],显示日本气象厅撤销升格之决定错误。

Remove ads

影响

菲律宾

当地发出之最高风暴信号:二号风暴信号

妮妲形成位置颇为接近棉兰老岛,加上环流广阔,因此菲律宾米沙鄢群岛在妮妲生成初期已经受影响,天气转坏并有狂风骤雨。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在7月29日下午5时发出一号风暴信号,当时妮妲集结在博龙岸以东约135公里。随着妮妲增强并向偏北移动,当局在30日下午5时对伊莎贝拉省发出二号风暴信号,随后扩展至卡加延省巴布延群岛。妮妲于31日下午2时登陆卡加延省,当地吹暴风程度旋风,吕宋亦受烈风影响,并有狂风暴雨。

台湾

由于妮妲加速向吕宋海峡推进,且包括美国“全球预报系统”在内的部分数值预报模式曾经研判妮妲将会非常接近甚或穿越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在7月30日表示不排除在31日晚上发布台风警报,预料当日已经会开始受妮妲的环流影响,随后一两日更会全台有雨,不过实际影响仍需视乎妮妲掠过吕宋后的路径而定[15];然而由于妮妲最终并未朝台湾前进,因此最终警报无需发布。不过到了8月1日上午10时,由于受到妮妲的外围环流影响,中央气象局针对13县市发布陆上强风特报,并预测将有9至10级的强阵风[16][17]

中国大陆

当地发出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妮妲持续增强且逐渐向南海推进,预料会对广东沿岸造成严重威胁,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7月30日下午6时正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当时妮妲集结在菲律宾马尼拉之东偏北约510公里。随着妮妲在7月31日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并加速接近,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上午10时正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同时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三级应急响应,当时妮妲位于马尼拉之东北约380公里。[18]因应妮妲来势汹汹,国家气象中心在同日下午6时正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此时妮妲在吕宋以北近海。当日国家海洋局启动海洋灾害一级应急响应,预计7月31日晚上到8月1日下午,福建厦门到广东深圳将出现30厘米到80厘米的风暴增水,并同时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海浪橙色警报;由于影响期间沿岸天文潮位较高,预计最大风暴增水为220厘米,其中珠江口岸段受影响严重。[19]随着妮妲逐渐靠近珠三角,中国气象局于8月1日早上8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二级应急响应,由局长郑国光签发命令。[20]妮妲稳步直逼珠江口一带,国家气象中心在下午6时正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当时妮妲移至香港之东偏南约290公里。[来源请求]

Remove ads

广东

妮妲的预测路径持续直指珠江口附近,对该区构成重大威胁,各个地方级气象台均在7月30日陆续发布台风白色预警信号,翌日(31日)继而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广东省气象局亦在当日早上8时半启动气象灾害(台风)三级应急响应,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及省长朱小丹亦作出重要批示,广东省防总于同日上午10时启动防风三级应急响应。随着妮妲逼近,茂名部分水上风景区游客开始乘船返程上岸。[21]广东省气象局在8月1日早上8时启动气象灾害(台风)二级应急响应,预料8月2日早晨到上午将以强台风强度在汕尾到阳江之间沿海地区登陆,正面吹袭珠江三角洲。[22]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分局表示,妮妲登陆日期可能与天文高潮期叠加,登陆时间也可能与当天的天文高潮叠加,造成珠江口附近风暴增水的堆积,预计1日夜间至2日白天珠江口沿岸将出现1.5—2.5米的风暴增水。[23]当日妮妲继续快速逼近,多个地方级气象台先后发布台风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珠三角多市发布防台风和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宣布停工、停产、停课,并呼吁市民切勿随意外出。

受风暴影响,港珠澳大桥施工作业船舶67艘到锚地防台风,岛上作业人员1946人撤离上岸;广州地区客轮、珠江游船、水上巴士、虎门轮渡、高速客船等已全部停航;琼州海峡按照应急预案,将于风力达8级时全部停航;珠江口海岛游于1日下午12时半全部停航。[24]7月31日至8月3日上百趟列车调整运行区段或临时停运,8月1日晚广铁集团发布通知,8月2日广深动车组列车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动车组广佛肇城际动车组莞惠城际动车组贵广高铁厦深铁路列车全部停运,南广高铁京广高铁列车管内路段停运,管内普速长途列车大部分停运或更改始发终到站,粤海铁路进出海南岛的列车亦停运,后于8月2日傍晚逐渐恢复开行。[25][26]此外,前往香港九龙的广九直通车亦于8月2日早上至傍晚停驶,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部分路线的地面及架空路段于8月1日晚上至8月2日下午暂停服务。深圳市内供电线路发生故障,超过16000户的电力供应受到影响。珠海所有公共巴士、长途巴士、渡轮亦在8月2日早上至中午期间停运。[来源请求]

Remove ads

广西

全区发出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海南

全省发出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福建

全省发出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香港

Thumb
长洲 78 km/h
长洲
78 km/h
赤鱲角 81 km/h
赤鱲角
81 km/h
青衣 54 km/h
青衣
54 km/h
启德 58 km/h
启德
58 km/h
西贡 55 km/h
西贡
55 km/h
沙田 44 km/h
沙田
44 km/h
流浮山 72 km/h
流浮山
72 km/h
打鼓岭 33 km/h
打鼓岭
33 km/h
天文台测风网络8个参考自动气象站测得之最高10分钟平均风速。图例:
代表测得强风以下风速(共1个气象站)
代表测得强风(共4个气象站)
代表测得烈风(共3个气象站)
备注:流浮山自动气象站的数据不完整。
Thumb
长洲 68 km/h
长洲
68 km/h
赤鱲角 72 km/h
赤鱲角
72 km/h
青衣 47 km/h
青衣
47 km/h
启德 47 km/h
启德
47 km/h
西贡 49 km/h
西贡
49 km/h
沙田 36 km/h
沙田
36 km/h
流浮山 63 km/h
流浮山
63 km/h
打鼓岭 27 km/h
打鼓岭
27 km/h
天文台测风网络8个参考自动气象站测得之最高每小时平均风速。图例:
代表测得强风以下风速(共2个气象站)
代表测得强风(共3个气象站)
代表测得烈风(共3个气象站)
Thumb
荃湾海旁有塌树。
Thumb
旺角有树枝倒下,工人正锯断清理。

早在强热带风暴银河吹袭香港前,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已经一直预报妮妲会以台风强度直扑香港附近一带,此预报更持续多日[29],因而引起气象爱好者热烈讨论[30][31],并引来部分传媒再度炒作,指妮妲会令天文台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32]。而天文台亦在7月27日上午11时半发出的“九天天气预报”中,罕有地就妮妲仍未增强成热带气旋便作出预报,但亦提及随后的移动路径存在不确定因素[33]。香港天文台在7月29日发表《天文台网志:东登或西登?》[34]以及上载《气象冷知识:往东登?往西登?》[35],指出电脑模式的路径预测仍存在分歧,而热带气旋于香港东面或西面登陆,对香港天气的影响可以有很大的分别。天文台在30日下午12时半发出“特别天气提示”,提醒市民虽然妮妲的路径和强度仍存在变数,但是将对广东沿岸构成威胁,呼吁市民密切留意天文台最新预测[36];随后再于当日下午6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最快在翌日(31日)晚上考虑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预计8月2日天气显著转坏[37]。天文台在31日中午12时更新“特别天气提示”,再次表示当晚考虑发出一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预计妮妲会继续加强,并在8月2日相当接近珠江口一带,为该区带来狂风大雨,呼吁市民尽快做好所有抗台措施[38]。受到副热带高压脊支配,香港当日天晴酷热,广泛地区气温升至摄氏34度。随着妮妲移入距离香港800公里范围,天文台在晚上10时1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39],当时妮妲集结在香港之东偏南约790公里[27]。天文台表示,预计翌日(8月1日)日间考虑发出三号信号,稍后风力将显著增强[40]。亚洲货柜码头、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现代货柜码头先后宣布在翌晨8时停止吉柜交收、上午10时停止重柜交收[41]

妮妲在8月1日的日出时份增强为台风,天文台早上7时45分表示,会在中午左右发出三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预料黄昏前后风势急速增强,入夜后天气迅速转坏,妮妲会在晚上至翌晨(8月2日)相当接近香港;天文台亦提到若妮妲正面吹袭香港或在香港以南近距离掠过,影响将较严重,尤其是如果风暴潮与8月2日早上的天文大潮叠加,将令低洼地区的洪涝威胁进一步增大[42]。虽然中午前后风势尚未显著增强,但是在妮妲来势汹汹的情况下,天文台在上午11时40分发出三号强风信号[43],当时妮妲集结在香港之东偏南约440公里[27]。天文台更随即表示下午6时至晚上10时考虑发出八号信号[44],而教育局在天文台发出三号信号前,先行于上午10时15分宣布幼稚园、肢体伤残儿童学校、智障儿童学校下午停课[45];随后在下午4时50分宣布所有学校晚上停课[46]。国泰和港龙航空宣布,当晚10时至8月2日下午2时所有抵港及离港航班取消[47][48]。当日上午香港天气仍然部分时间有阳光及炎热,但下午云量渐增,傍晚开始有狂风骤雨,不过受地形屏蔽,日间风力未有明显上升,天文台8个参考自动气象站未有任何一站测得强风[49]。可是妮妲继续快速逼近,天文台在下午6时40分发出“热带气旋之特别报告”,宣布在晚上8时40分或之前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50]。天文台预计妮妲在当晚至翌晨正面吹袭香港,在香港东北面100公里内掠过。天文台在晚上8时40分发出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51],当时妮妲移至香港之东偏南约200公里[27]。天文台表示预料妮妲在翌晨非常接近香港,在香港50公里内掠过[52],八号信号会在当晚和翌晨大部分时间维持,并预计香港陆续有狂风大雨及大浪[53]。此外天文台在下午5时的新闻发布会曾经表示,发出更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可能性需视乎妮妲的强度、路径和香港实测风力,天文台不排除此可能性[54]。晚上较后时间香港广泛地区风力急升,短短半小时内流浮山、机场、西贡、启德和长洲先后测得西北强风,三号信号达标;午夜后,流浮山更在天文台8个参考自动气象站中率先上试烈风水平[55]

由于香港遭受妮妲西面眼壁横扫,天文台在凌晨12时45分指,会视乎风力变化,考虑是否需要在未来数小时内发出更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56]。可是妮妲西面眼壁风势远逊预期,8个参考站仍只有流浮山、机场和长洲吹烈风。一小时后新界东北部分地区被妮妲的巨大风眼笼罩,天文台表示预计香港风势将有一段时间显著减弱,但随后将受妮妲的东面眼壁影响,并在转吹西南风后,之前受地形屏蔽的地区将变得当风,未能排除发出更高信号可能性,呼吁市民切勿松懈[57]。风向改变后各区风势进一步加强,多处地区刮起西南烈风,离岸及高地更吹暴风;不过妮妲在凌晨3时35分以中心风力每小时120公里的台风下限强度登陆大鹏半岛后,结构变得松散,8个参考站风力与暴风下限仍有一定距离,因此天文台未有发出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因应风向转变,天文台在凌晨4时40分改发八号西南烈风或暴风信号[58],当时妮妲集结在天文台总部以北约45公里。天文台预料烈风仍会在当日早上大部分时间维持;而部分地区水位已比正常潮水位上升超过0.5米,随着未来数小时潮水上涨和大雨,部分低洼地区可能出现洪涝[59];而受狂风大雨吹袭,天文台在凌晨5时20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60],并在早上8时05分及15分接连发出新界北部洪涝特别报告山体滑坡警告[61][62]。妮妲穿越深圳期间转向偏西方移动,于凌晨5时最接近香港,在天文台总部之北偏西约40公里掠过[27]。与此同时教育局宣布所有上午校及全日制学校当日停课[63],继而在上午10时20分宣布所有日校停课[64]。早上香港仍普遍受偏南烈风影响,天文台在早上8时45分表示八号信号会在早上维持,视乎风力减弱情况,中午后考虑改发三号信号[65];1小时后表示中午12时至下午2时前考虑改发三号信号[66],终在上午10时45分宣布下午1时前改发三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67],同时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号[68]。中午前香港各区风势回落至强风程度,天文台在下午12时40分同时改发三号强风信号及取消山体滑坡警告[69][70],当时妮妲移至香港之西北约170公里。天文台随即表示当境内风力进一步缓和时,就会考虑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71],后于下午3时45分表示妮妲进一步远离,午后境内风力持续缓和,短期内会取消所有信号[72]。天文台在下午5时10分直接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73],当时妮妲集结在香港之西偏北约260公里。

妮妲吹袭期间,天文台8个参考自动气象站有7个测得强风、3个达到烈风程度[74],三号信号达标,八号信号亦只欠1站便达标;不过实测风力远远不及在相近位置掠过的2003年台风杜鹃和2009年台风莫拉菲,并只与在较远位置掠过的2013年台风天兔及同年10月的台风海马相近。机场、长洲、流浮山、启德、西贡、青衣及沙田测得之最高10分钟平均风速分别为每小时81、78、72、58、55、54和44公里,打鼓岭则是8个参考站中惟一一个未达强风。政府接获2宗洪涝报告、1宗山体滑坡报告、403宗塌树报告。风暴期间12人受伤[75],广泛地区测得100毫米雨量,大屿山更达200毫米,大澳鯉魚門受风暴潮及天文大潮影响,水位较平常高0.5米至1米且有轻微洪涝,而香港岛亦有海水倒灌。然而仍有很多市民一直忽视天文台作出的警告,甚至有市民在八号信号下仍然出外玩手机游戏Pokémon Go[76],类似情况在之后一年热带风暴洛克吹袭时也有发生。

Remove ads

澳门

Thumb
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 16.3
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
16.3
污水处理厂 -
污水处理厂
大炮台山 22.8
大炮台山
22.8
外港码头 36.9
外港码头
36.9
海事博物馆 33.5
海事博物馆
33.5
友谊大桥 北峰 64.9
友谊大桥
北峰

64.9
友谊大桥 南峰 -
友谊大桥
南峰

嘉乐庇 总督大桥 60.6
嘉乐庇
总督大桥

60.6
西湾大桥 67.5
西湾大桥
67.5
大潭山 28.6
大潭山
28.6
九澳 33.4
九澳
33.4
路环分站 21.5
路环分站
21.5
澳门大学 -
澳门大学
澳门气象局气象站测得最高每小时平均风速,单位为公里每小时(km/h)。图例:
代表没有数据
代表测得清劲以下风力
代表测得清劲至强劲风力
代表测得疾劲至烈风风力
Thumb
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 27.4
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
27.4
污水处理厂 -
污水处理厂
大炮台山 31.3
大炮台山
31.3
外港码头 53.3
外港码头
53.3
海事博物馆 47.5
海事博物馆
47.5
友谊大桥 北峰 -
友谊大桥
北峰

友谊大桥 南峰 -
友谊大桥
南峰

嘉乐庇 总督大桥 79.6
嘉乐庇
总督大桥

79.6
西湾大桥 91.1
西湾大桥
91.1
大潭山 -
大潭山
九澳 44.6
九澳
44.6
路环分站 34.9
路环分站
34.9
澳门大学 -
澳门大学
澳门气象局气象站测得最高1分钟平均风速,单位为公里每小时(km/h)。图例:
代表没有数据
代表测得清劲以下风力
代表测得清劲至强劲风力
代表测得疾劲至烈风风力
代表测得暴风至飓风风力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信号: 三号风球
  • 当地发出之最高风暴潮警告:黄色风暴潮警告
  • 最接近当地时间:8月2日上午8时
  • 最接近当地位置:澳门以北约60公里

澳门气象局在7月31日表示,预计妮妲在8月1日凌晨将进入澳门800公里范围内,届时将考虑悬挂热带气旋信号[77]。气象局于8月1日凌晨12时半悬挂一号风球,当时妮妲集结在澳门之东偏南约800公里。气象局表示日间视乎情况考虑是否悬挂三号风球,后于同日上午9时50分表示“下午4时至晚上7时考虑悬挂三号风球”,并预测澳门稍后时间将会开始有骤雨,风力逐渐增强,同时指出妮妲会在8月2日清晨相当接近珠江口一带,澳门天气将变得不稳定,有骤雨及雨势有时颇大,风力显著增强。[78]海事及水务局发出新闻稿呼吁海事业界做好抗台措施,并表示受妮妲影响,于8月1日下午1时,测得过去8小时澳门海面的实测潮高较预测潮高增加约0.2米[79]。气象局在8月1日下午3时55分表示“未来数小时考虑悬挂三号风球”,并在下午4时15分表示黄色风暴潮警告将于翌日(2日)早上6时正生效。个多小时后,受到热对流影响,澳门天气转坏并有雨,下午6时后雨势加剧及有狂风雷暴,西湾大桥、嘉乐庇总督大桥、海事博物馆及九澳的自动气象站分别测得1分钟持续风速为每小时91.1、65.2、47.5及40.7公里。西湾大桥、友谊大桥北站、海事博物馆、大炮台山、气象局大潭山总部、外港码头、九澳及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分别测得阵风为每小时111.2、101.5、101.2、94.7、80.3、60.8、59.8及59公里。与此同时,气象局在下午6时宣布将于晚上7时悬挂三号风球。一号风球生效期间,境内已经发生最少7宗塌树、1宗招牌倒塌和电线掉下事故。

气象局在晚上7时正悬挂三号风球,此时香港天文台已宣布即将发出八号信号。当时妮妲集结在澳门之东偏南约330公里,并表示翌日(2日)清晨不排除悬挂更高风球[80]。气象局在晚上7时55分表示晚上11时至8月2日凌晨2时将考虑悬挂八号风球。其后于当晚11时半表示数小时内将考虑悬挂八号西北风球,至8月2日凌晨5时20分再表示数小时内将改为考虑悬挂八号西南风球。最终气象局在早上6时15分放弃悬挂八号风球,表示三号风球将维持一段时间。妮妲于早上8时最接近澳门,在澳门以北约60公里掠过,此时澳门风势明显增强,嘉乐庇总督大桥、西湾大桥、九澳、外港码头、路环分站、大炮台山、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及海事博物馆分别测得阵风为每小时98.3、94.3、88.6、70.6、69.5、52.6、48.6及44.3公里。在早上8时起,内港一带开始受风暴潮影响而出现海水倒灌,气象局位于内港的自动水位监测站于8时56分测得路面水位高度为0.28米,至上午9时50分则测得路面水位为0.22米。上午11时起水位减退,内港一带的海水倒灌现象逐渐缓和,气象局遂于上午11时15分取消所有风暴潮警告。外港码头氹仔临时客运码头开往香港港澳码头的航班同时于下午1时半复航[81]。气象局于于下午3时50分表示未来数小时除下所有风球,并在下午5时15分表示15分钟后除下所有风球[82]。最终气象局在下午5时半除下所有风球,当时妮妲集结在澳门之西北约210公里。

受妮妲影响,海事及水务局延迟了南海伏季休渔期的结束时间[83]。风暴期间,消防共处理32宗清除堕下物、26宗塌树、1宗铁皮屋倒塌、3宗洪涝、1宗火警和7宗交通事故,共4人需送院治理[84]。而澳门国际机场有近60班离澳航班需要延误、取消或更改起飞时间[85]。交通厅更罕有呼吁摩托车使用者不要过桥[86]

Remove ads

气象局受猛烈批评及严厉谴责

气象局在8月1日晚上7时正才悬挂三号风球,比邻近香港天文台发出三号信号的时间迟逾约7小时,而且澳门悬挂三号风球的时候,天文台已宣布即将改发八号信号,其后气象局从晚上8时起至翌日清晨表示“考虑”悬挂八号风球,最终没有悬挂八号风球。

这一次是继2009年台风莫拉菲以来再有热带气旋在澳门北面60公里处掠过、大桥上实测超过63km/h的一小时平均风速的情况下没有悬挂八号风球,也是继同年5月热带低压以来再度没有按实测风力悬挂相应风球。由于邻近地区均严阵以待发出较澳门高级的热带气旋警告,且做足停工停课的措施来应对妮妲来袭;惟澳门仅悬挂不足以停工停课的三号风球,大批市民要冒着危险在暴风雨下前往上班。

有气象局前线员工指出数据足够挂八号风球,惜因未收到上级指示而不能挂八号;有声音批评当局不顾市民安危,令不少摩托车骑士于当天上班时在友谊大桥上险象横生;网络上一片骂声,矛头指向气象局局长冯瑞权,有网民讽刺称打风对赌场收入有所影响,加上气象局多次没有按实际情况而发出适当信号,故澳门的“赌墙”更胜香港的“李氏力场[87][88]。由于气象局在各大报社出版报章前仍仅表示“考虑”改挂八号风球,《正报》及《市民日报》一度误报气象局已悬挂八号风球[89][90]

气象局于8月2日下午3时半召开记者会,说明妮妲吹袭澳门期间的情况。局长冯瑞权展示卫星云图指,登陆前有充足水汽输送给台风发展,但登陆前一刻南部云区明显分离,残留云带失去水汽供应使整个结构缩小;雷达图象显示妮妲登陆前的大风区所对应的是香港和深圳一带,登陆后妮妲开始减弱,因此科学上看整个大风区域并不包括澳门,整体风力比香港偏小很多[91],经综合考虑后亦未符合悬挂八号风球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因此没有改挂八号风球[92]。某时段单一个站点风力增加的原因复杂,又指大家可以观察整体根本不是如此大风,桥上有数个站点没有测得同样的情况,对流云消散时会产生气流,令风速瞬间提升,在叠加气流的情况下某个站点的风速偶尔高于八号风球的要求底线是不出奇,过往三号风球也有个别单站出现同样情况,一般不会造成太大危险[93]

虽然局方声称境内实测的烈风是受到局部地区性雨区产生的下击气流所致,但有非官方网站指实际上当时澳门受妮妲的东南眼壁影响,而风主要由与其相关的雨带产生,并非所谓“局部地区性雨区产生的下击气流”所造成[94],而且根据气象局网页上的《热带气旋信号之意义及安全措施提示》,只需平均风力达每小时63至117公里就可以改挂八号风球,当中并没有提及需要“普遍性”和“持续性”[95];众多网民不接受局长的解释,批评他词不达意及转移视线,而多名议员书面质询气象局悬挂风球标准,促请当局检讨现时台风通报机制,灵活处理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事件,保障市民人身安全。

澳门受妮妲相关雨带影响,各区在8月2日普遍测得约110毫米雨量,其中澳门半岛约140毫米,路环约168毫米,氹仔约155毫米。对于有市民质疑气象局为何不在8月2日早上发出暴雨警告,气象局局长称因九澳两小时雨量只测得44毫米雨量,未达暴雨警告标准;并澄清悬挂风球并没受到任何高层的压力,亦没考虑经济问题,气象局一直以科学作为最终的决策依据[96]

另外有社交网站疯传气象局若干乱象,包括气象局副局长梁嘉静迷信,会在办公地方“摆法阵”、“养鬼仔”[97],冯瑞权指此问题较个人,他较相信科学,并不认识及相信有关事宜,也未留意到局内有奇怪情况。而事件翌日(8月3日),恰巧是2006年台风派比安吹袭澳门10周年。气象局在妮妲吹袭期间,在实测烈风下仍没有改挂八号风球。相反,果断发出八号信号的角色变成了香港天文台,与当年派比安吹袭期间果断悬挂八号风球,形成强烈对比。更重蹈当时香港天文台拒发八号信号遭狠批的覆辙。

事件过后,在8月4日有市民到廉政公署递信,要求调查是否有气象局职员失职[98];亦有气象局员工亲友向《爱瞒日报》指出气象局内部行政混乱、领导剥削员工权益,甚至负责气象的部门主管长期悬空[99]

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向市民致歉,承认工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与气象局沟通不足[100]。而随后气象局局长冯瑞权亦因没有将适当信息发放予市民与期望有落差而道歉[101]:“为此前妮妲挂八号风球与否,对居民造成的误会,感到十分抱歉”;被问到是否有心理准备辞职或暂时离开岗位,冯瑞权回应称没有特别意见,并指不是个人可以决定的问题,无法解答这个问题,至今已在气象局工作三十多年,愿意服从政府任何决定,对此持开放态度[102]。澳门北区社咨会副召集人何仲传批评这次事件不单是沟通不足造成的问题,此说法只是轻描淡写,并无设身处地为市民考量,建议冯瑞权引咎辞职[103]

妮妲事件后气象局已开始重新检视悬挂风球的行政法规内的各项标准,预计于下半年咨询民防机构和社团的意见,并从科学角度考量台风的风速水平和平均风速等,令悬挂风球的标准更清晰。出席澳门论坛的气象局气象处处长邓耀民承认局方今次讯息发布和解释不足,他指出澳门悬挂风球的相关行政法规是以每小时平均风速计算,与邻埠每10分钟平均风速相比得出的数值会较低,但认为对整个风球发布仍有一定预警作用,未来将考虑增加由三号风球改挂八号风球期间的讯息发布和说明,确保讯息量的时效和准确度;局方持开放态度听取社会意见,若未来需修改相关行政法规,预计亦要到年底才能展开,通过行政程序需要一定时间,该年风季无法完成,但局方在内部评估时会多参考邻近地区发布及综合澳门实际情况[104]。最终在同年10月的超强台风海马,气象局悬挂一次完全不达标的八号风球。

澳门日报报导气象局的处理手法劣评如潮,要求冯瑞权下台声音不断,加上冯瑞权的委任即将到期,罗立文在8月12日被传媒问及冯瑞权会否续任局长时表示:“我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期,我都还未决定,我怎能回答这个问题”[105]

可是冯瑞权在往后的热带气旋吹袭前后的处理手法仍然未有改善,更有人认为他“迟早出事”。于一年后的超强台风天鸽更因为预报严重失误,导致悬挂八、九及十号风球的时间严重滞后,间接加剧灾情并造成严重伤亡(10死244伤),最后冯瑞权在公众压力下终于辞职。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

菲律宾

更多信息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 风暴信号, 上一热带气旋 ...

中国大陆

更多信息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 台风预警信号, 上一热带气旋 ...

香港

更多信息 香港天文台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上一热带气旋 ...

澳门

更多信息 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热带气旋信号, 上一热带气旋 ...

释义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