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超强台风宝發 (2012年)
颱風寶發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為五級超級颱風,是全球有紀錄以來在最低緯度被評價為五級的熱帶氣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风宝霞(英语:Typhoon Bopha,国际编号:122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262012,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blo)为2012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十四个被命名的风暴。“宝霞”(高棉语:បុប្ផា)一名由柬埔寨提供,是花卉名称及女性名称[2]。宝霞曾在移动至北纬7.4度、东经128.9度时,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评定达到超级台风强度,其接近中心最高1分钟平均风速达到150海里(大约每小时280公里)。对照美国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此强度即等同五级台风。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基于风暴造成当地逾千人死亡,故将Pablo除名。由于宝霞重创菲律宾,台风委员会把宝霞除名,由“安比”取代(落选者为“荔枝”和“蓝宝石”) [3]。
Remove ads
发展过程
2012年11月23日凌晨,一个热带扰动在波纳佩以南海面上形成,即北纬1.1度、东经159.8度附近,临时编号90W。同日下午4时,集结于波纳佩以南650公里海面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为LOW。
11月25日上午1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至MEDIUM。晚上重新编号为91W。
11月26日上午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3时20分,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热带低压。
11月27日上午3时15分,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热带风暴。
11月30日上午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一级台风。
12月1日上午2时40分,日本气象厅升格为台风。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二级台风。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直接由二级台风跳升为四级台风。
12月3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五级台风,继台风三巴、台风杰拉华之后第三个五级台风。
12月4日上午3时30分,宝霞在菲律宾东达沃省巴冈阿沿海登陆,登陆时风速为每小时185公里(十分钟平均风速)。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降格为三级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降格为二级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降格为一级台风。
12月5日上午11时,宝霞在菲律宾巴拉望省洛克萨斯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风速为每小时120公里(十分钟平均风速)。
12月6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降格为热带风暴。
12月7日上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45分,宝霞再次打开风眼,日本气象厅再次升格为台风,随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升格为一级台风。下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直接由一级台风跳升为四级台风,随后降格为三级台风。
12月8日,宝霞渐渐受高层西风带及地面东北风所带来的强烈垂直风切变影响而迅速减弱。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降格为二级台风。下午11时50分,日本气象厅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12月9日上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降格为热带低压,并发出最后的警报。下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降格为热带低压。
Remove ads
影响
帕劳先受宝霞影响,造成房屋受损、通讯中断及停电,后于2012年12月3日于菲律宾棉兰老岛引发泥石流,而该岛曾于2011年12月受热带风暴天鹰重创[4][5]。宝霞在菲律宾造成大量损害,影响620余万人口,造成超过1000人死亡,房屋6万间全倒、9万间半倒,以及数百亿比索的经济损失。

在宝霞形成的时候,在关岛的美国国家气象局(NWS)向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努库奥罗环礁和卢库红霞环礁发出热带风暴注意报。再在11月26日改发热带风暴警报,并把注意报的范围扩展至洛萨普环礁和楚克。之后宝霞开始向西移动,气象局便向普卢瓦特环礁和萨塔瓦尔环礁发出热带风暴注意报,不久再改发至热带风暴警报,并向沃莱艾环礁发出台风注意报。
在台风宝霞在列岛的南部掠过时,整个列岛也停电。在台风离开后网络通信的中断延迟了损失情况的更新。
2012年11月30日,在帕劳当局与灾害管理小组对预测在12月2日以三级台风强度直接在帕劳掠过的宝霞作出高度戒备。帕劳当局已要求来自美国援助的建筑及民间行动小组(CCAD),为即将来临的风暴作岀准备。帕劳全国紧急事务办公室在11月29日发出公告要求市民作岀准备,如三天的食物和水以作应急物资、便携式收音机和备用电池、手电筒和急救箱。帕劳的市民也建议开始清理自己的房子,而无安全性的物件可能会被强风吹起,而且可以造成大规模破坏,而墙上的窗口、修剪过的树枝也可能会掉下破坏家园,并为汽车加气,并在准备的时候为市民绑紧船只。
初步伤亡情况显示科罗尔市受到轻微的破坏,令树木连根拔起和电力中断。在科罗尔市郊,沿岸的村庄遭到强风和暴雨的影响,边远地区被洪水淹没。大雨淹没了贝里琉州,并摧毁了在巴贝图阿普岛上的房屋。
- 当地发出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三号风暴信号


2012年12月2日上午11时,宝霞的外围云带开始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的责任范围,菲律宾气象部门发布第一报热带气旋资讯,并预告将会在傍晚命名。下午6时,宝霞进入其责任范围,正式命名为Pablo,当时宝霞集结在希纳图安市东南900公里的海面上。下午11时,菲律宾气象部门发出一号风暴信号。
12月3日上午5时,菲律宾气象部门发出二号风暴信号。上午11时,菲律宾气象部门发出三号风暴信号。
12月4日上午3时30分,宝霞在东达沃省巴冈阿沿海登陆。
12月5日上午11时,宝霞在巴拉望省洛克萨斯沿海再次登陆。
12月6日上午5时,菲律宾气象部门解除一号和二号风暴信号。上午11时,菲律宾气象部门解除所有风暴信号。
12月8日上午11时,菲律宾气象部门再次发出一号风暴信号。下午5时,菲律宾气象部门再次发出二号风暴信号。
12月9日上午10时,菲律宾气象部门解除二号风暴信号。下午5时,菲律宾气象部门发布最后一报热带气旋资讯,并解除所有风暴信号。
宝霞正面吹袭菲律宾,出现狂风暴雨,引发洪涝及山体滑坡。在重灾区康波斯特拉谷省,有超过150人遇难,其中新巴丹镇,出现山洪暴发,冲毁紧急庇护所及军营,至少142名村民及士兵遇溺死亡,逾300人失踪。而东达沃省则有110人死亡,近100人受伤,当地的避风中心屋顶被吹走,无法安置灾民。宝霞横扫菲律宾南部,淹没大量农田,树木倒塌,导致超过6万人受灾,超过50万名居民要紧急撤离,南部8个地区停电。[6] 直至12月8日,宝霞已造成接近600人死亡,仍有400多人失踪,总统阿基诺三世前往灾区视察。[7]
Remove ads
永久除名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基于风暴造成当地至少逾千人死亡,故将Pablo除名[3],2013年2月以Pepito取代[8]。台风委员会亦于2013年1月29日-2月1日举行的第45届年度会议上决定将宝霞除名。
热带气旋信号使用记录
国际援助
澳大利亚政府提供约730万澳元(307万比索)给予本月初受影响最大的米沙鄢群岛和棉兰老岛。[9]
上周五,中国向菲律宾大使马克卿提供了超过20万美元,以帮助受台风影响的人们。在此之前,中国红十字会也捐赠了约3万美元给予菲律宾红十字会。 [10]
印尼政府给予了约100万美元和4吨的物资,以帮助台风影响的灾民。[11]
日本政府宣布将提供约4.2万美元的紧急无偿资金以援助受台风影响的人们。[12]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