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大寺实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大寺实定(日语:徳大寺実定/とくだいじ さねさだ Tokudaiji Sanesada */?,1139年—1192年2月1日)是日本平安时代后期至镰仓时代初期的公卿和歌人,官位是正二位左大臣,藤原北家闲院流德大寺家出身,其父是正二位右大臣德大寺公能,其子是从一位左大臣德大寺公继。实定亦是《百人一首》歌人之一,有约75首作品收录于敕撰和歌集。
Remove ads
生平

按《公卿补任》记载,永治元年12月26日(1142年1月24日),年仅3岁的实定叙爵(无品祯子内亲王给)[1]。按《台记》记载,他在康治3年1月28日(1144年3月4日)元服[2]。
按《公卿补任》记载,实定在久安2年正月7日(1146年2月19日)升至从五位上(前待贤门院御给),久安5年4月9日(1149年5月17日)就任左兵卫佐,久安7年正月2日(1151年1月21日)升正五位下(朝觐行幸赏。暲子内亲王给)。仁平2年正月28日(1152年3月6日),他就任左近卫权少将,翌年正月21日(1153年2月16日)就任伊予权介,仁平4年正月5日(1154年2月18日)升从四位下(府劳),久寿2年正月6日(1155年2月9日)升从四位上(前待贤门院未给),同年11月22日(12月18日)再升至正四位下(春宫御给)。保元元年9月17日(1156年10月3日),他就任左近卫权中将,同年10月27日(12月11日)兼任中宫权亮,同年11月3日(12月16日)升至从三位(中宫立后后始入内赏)。翌年正月24日(1157年3月6日),他就任但马权守。保元3年2月21日(1158年3月23日),他出任权中纳言,并且担任皇后宫权大夫,同年8月1日(8月26日)转任皇后宫大夫,翌年2月13日(1159年3月4日)由于院号宣下而离任大夫一职[1],同年2月19日(3月10日),按《山槐记》记载,他就任为上西门院的院别当[3]。
永历元年正月21日(1160年2月29日),实定兼任右卫门督,同年2月28日(4月6日)出任检非违使别当,同年7月24日(8月27日)辞去两职,并且于8月11日(1160年9月12日)转任中纳言。应保2年8月17日(1162年9月27),他升至从二位(行幸故右大臣大炊御门第赏)。长宽2年闰10月23日(1164年12月8日),他出任权大纳言,及后由于超越了三条实长的位阶而在永万元年8月17日(1165年9月23日)辞任,并且升正二位,同年10月28日(12月3日)本座宣旨[注 1]。翌年正月18日(1166年2月20日),他出任皇后宫大夫[1]。按《百炼抄》记载,他在嘉应元年10月2日(1169年10月23日)遭到贼人袭击而受伤[5]。
按《公卿补任》记载,实定在翌年7月26日(1170年9月8日)将皇后宫大夫一职让给藤原俊成。安元3年3月5日(1177年4月5日),他再次担任大纳言,同年3月24日(4月24日),他接任九条兼实原本担任的神宫上卿一职。治承元年12月27日(1178年1月17日),他兼任左近卫大将[5][1]。寿永2年4月5日(1183年4月28日),他就任为内大臣,同年4月9日(5月2日)续任左近卫大将。同年11月21日(1184年1月5日),木曾义仲与松殿基房联手,以借用其内大臣一职为名,改由基房之子松殿师家出任内大臣。翌年正月22日(1184年3月6日),他重新担任内大臣,并且续任左近卫大将[6][1]。
按《玉叶》记载,文治元年12月6日(1185年12月29日),平家灭亡后,实定获源赖朝指名为十名议奏公卿之一[7],按《公卿补任》记载,他在翌年10月29日转任右大臣,虽然续任左近卫大将,但是在同年11月辞任[1]。按《玉叶》记载,他在文治4年6月27日(1188年7月22日)辞任神宫上卿一职[8],翌年7月10日(1189年8月23日)从右大臣改任左大臣。建久元年7月17日(1190年8月19日),他以辞任左大臣一职来换取其子德大寺公继就任参议,翌年6月20日(1191年7月13日)因病出家,法号如圆,同年闰12月16日(1192年2月1日)死去,享年53岁[1],按《吾妻镜》记载,赖朝对实定之死感到惋惜[6]。
Remove ads
人物
按《玉叶》记载,实定家中藏书万卷[9],除了和歌他也擅长有职故实、汉诗、管弦和今样,汉诗方面,他曾经在嘉应2年9月13日(1170年10月24日)主办汉诗歌合宝庄严院诗歌合[10],《古今著闻集》和《和汉兼作集》也收录了其诗作,音乐方面按《神乐血脉》记载,他是多好方的弟子,曾经参与清暑堂的御神乐,承安4年(1174年)时参加了由后白河院举行的今样合,《平家物语》亦记载了他在迁都福原时在多子御所唱诵今样。另一方面,按《平家物语》记载,他曾经为了讨好平清盛而前往参拜严岛神社,又曾经想迎娶清盛的心腹藤原邦纲之女而被清盛阻止,反映他为人追求名利[11],《平家物语》和《古今著闻集》也记载了其才华横溢所致的怪异行径以及争夺官位的轶事[9]。此外,他也著有具体描述了治承和寿永年间朝廷纲纪败坏的日记《庭槐抄》、将《庭槐抄》的改元寿永的部分抄写出来的《寿永改元定记》以及已散佚的有职故实书《掌函补抄》[12][13][14][15][16]。
Remove ads
实定收录于敕撰和歌集的和歌数目众说纷纭,《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记载为73首[9]、樱井阳子在《朝日日本历史人物事典》指是76首[6],《和歌大辞典》和《和歌文学大辞典》则均主张是78首[17][11]。受到平氏政权和源平合战等的影响,他在辞任权大纳言达12年后才再次出任大纳言,期间投放了大量时间在和歌之上,歌风豁达而纤细,他在永万元年(1165年)参加了藤原俊成举办的歌会,与俊惠和藤原隆信等人有过交流[11][16],歌合方面他作为歌人参加了在仁安2年(1167年)举行的歌林苑歌合、翌年秋天举行的前中务少辅季经歌合、嘉应2年10月9日(1170年11月18日)举行的住吉社歌合、同年10月19日(10月28日)举行的建春门院北面歌合、承安2年(1172年或1173年)12月举行的广田社歌合以及寿永元年(1182年)以前举行的右近中将资盛歌合[10][18][19],长宽3年(1165年)至承安2年(1172年)则与寂莲、小侍从和殷富门院大辅等人一同创作了实定百首[11]。复任大纳言之后,由于他自行创作和歌的事迹仅限于右大臣家百首以及文治6年(1190年)女御任子入内时的屏风歌,《无名抄》也因此记载了俊惠对其的批评,不过根据《类题钞》的记载,他在寿永2年4月4日(1183年4月27日)时也曾经举办百首歌,《平家物语》也记载他在大原御幸时也咏唱了和歌,其作品同时入选了《月诣和歌集》、《言叶集》、《玄玉集》、《歌仙落书》和《治承三十六人歌合》等同时期的歌集[11][9][12],与《无名抄》相比,《歌仙落书》对其更是赞不绝口,反映他作为歌人的评价毁誉参半[17][6]。
百人一首
这首和歌收录于《千载和歌集》卷第三“夏歌”,《新编国歌大观》编号是181,词书是“清晨听到小杜鹃的啼声时而作”(暁聞郭公といへるこころをよみ侍りける)[20][注 2]。此歌同时收录于《定家八代抄》,实定本身与藤原定家的表兄弟关系对于入选《百人一首》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小杜鹃作为歌题在《万叶集》出现的次数达156次,为鸟类歌题中最多,在《后撰和歌集》时期逐渐注视于其初次的啼声,用例在《金叶和歌集》时期大幅增加,与《万叶集》时期着重于描述日间小杜鹃的姿态继而赞颂其啼声相比,平安时代时更注重于在晚上看不见其姿态时的啼声。同时,月亮作为歌题大多与秋天相题并论,夏天晚上的月亮并不常见,不过也有清原深养父的《百人一首》入选作以及收录于《后拾遗和歌集》的藤原赖通的和歌(《新编国歌大观》编号92)等前例。实定的作品则从上句的听觉转移至和下句的视觉,将等候啼声的漫漫长夜与瞬间飞走的小杜鹃形成对比,展现出在清晨时听到小杜鹃啼声的惊喜[25]。此歌在众多《百人一首》的入选作中也算是非常著名,宗祇和香川景树均对此歌多有赞赏,《百人一首》的入选作中也仅有此歌以小杜鹃为题,足以得知定家对此歌的评价之高,大田南亩也创作了与此歌相近的狂歌,《柳樽》也有赞颂此歌技巧的川柳[26]。
首句“ほととぎす”是指小杜鹃。第二句“鳴きつるかたを”是指望向啼叫的方向时,其中“つる”是表示结束的助动词“つ”的连体形,并且由于同时是及物动词,因此这里采用了拟人法,“を”则是表示动作的对象的格助词。第三句“ながむれば”是指眺望,其中“ながむれ”是下二段动词“ながむ”的已然形,“ば”则是接续助词,表示顺接的确定条件。第四句“ただあり明の”和末句“月ぞのこれる”连起来的意思是留下的仅仅是有明之月[注 3],其中副词“ただ”是“のこれる”的连用修饰语,“のこれ”是四段动词“残る”(剩下)的已然形,“る”是表示存续的助动词“り”的连体形,“ぞ”则是表示强调的系助词,与“る”形成系结[28][29][30]。
Remove ads
家集
实定的家集是《林下集》,由实定自行编撰而成,总共收录了379首和歌,包括春歌59首、夏歌29首、秋歌57首、冬歌47首、恋歌58首、哀伤歌100首和杂歌29首,整体以抒情歌为主,赠答歌也有约70组[注 4],其中非实定的作品达90首,包括藤原清辅、藤原俊成、藤原公通、俊惠、源赖政、藤原成范、藤原隆信、上西门院兵卫和小侍从等人。此外,通过与《长方集》与《寂莲家之集》比较,可以确认到家集中第260首和第288首的缺失部分,而第286首、第287首、第320首和第321首的词书标记也存在问题,加上由于在入选《新古今和歌集》的16首实定的作品中,家集只收录了其中的7首,可见此家集可能经过筛选,考虑到第287首和288首之间的缺少部分,推测原本家集收录了更多的和歌。成书时期方面由于收录歌几乎都是止于治承3年(1179年),因此推测在同年写成,从其内容推测,估计与《赖政集》的成立有关,另外在编写动机方面也可能与之前受守觉法亲王所托而编成的《长秋咏藻》、《林叶集》和《大宰大贰重家集》有关[32][33][34]。
现存的版本分别有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旧馆藏久我家旧藏折口信夫寄赠本、静嘉堂文库藏本、圣母清心女子大学藏黑川春村校对本等手抄本以及弘化2年(1845年)出版的仲田显忠加注本《林下集标注》。全数均属于同一系统,其中历史最悠久以及保存最为良好的是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旧馆藏本,手抄自室町时代末期,为长24.6厘米,宽15.4厘米的列帖装,蔓草纹金襕裂封面[注 5],没有题签,封面背面是金泥和银泥而成的云霞纹和秋草,撒有箔和砂子[注 6],内页封面左上写有“林下集 上下 后德”,正文料纸是雁皮纸,分为五折,第一折有6页,第二折有9页,第三至五折有10页,双面书写,着墨82页,首三页以及尾五页为白纸,—面八行,和歌一首两行,词书隔一个半空格。其中,最初的白纸第三页盖有“庆应义塾图书馆藏”的方形朱印,第四页和最后一页则有“久我文库”的方形朱印,家集的包装纸的中央部分写有“通具御笔”,右上角则是“久我文库”的朱印。此版本的已被划去的第45首为第44首的衍文,另外亦缺少了其他版本中的第287首以及第373首有部分缺失。另外,此版本以外的手抄本多有德大寺公胤在大永元年10月12日(1521年11月11日)的奥书,指出德大寺实淳原本所有的家集在应仁之乱时丢失,后来他得到足利义政承诺外借其藏本予公胤抄写,他又让其弟空实再手抄一本。虽然其他版本的第287首与第288首之间推测有重大的缺失,但是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旧馆藏本则连同相关缺失部分也完整地抄写下来,加上考虑到原为久我家的藏本,因此属于最可信的版本。此外,《林下集标注》虽然在卷末以拾遗名义补上了约110首和歌,不过其中有些并非实定的作品。底本方面,《新编国歌大观》、《私家集大成》和《新编私家集大成》均以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旧馆藏本为底本,《日本歌学全书》以《林下集标注》为底本[37][33][34][32][38] 。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