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赘生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赘生物[1][2][注 1](neoplasm),又译新生物[5][6]、赘瘤[7][8],ICD-11称肿瘤[9],是指身体细胞组织不正常且过度增生,此过程称为赘瘤形成(neoplasia),简称赘生[10]。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医学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24年5月18日) |
赘生物的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生长并不协调,即使最初诱发因素被移除,一般仍会持续异常增长。这种异常生长、不受控制的增生,在非血液科癌症,通常形成一个局部块状物,此情况称为包块[11](mass)或肿块[12](lump)、肿瘤(tumor)[13][14]、瘤(growth),其组织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构成。
肿瘤大致分为两类: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另有少数为第三类:交界性肿瘤[15][16][17]。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它们具有超过正常的增生能力,这种增生和机体不相协调。非肿瘤性增生和肿瘤性增生不同,前者常有明显的刺激性因素,且增生限于一定的程度和时间,一旦此因素消除,即不再增生,但如超越一定的限度,发生质变,则也可变为肿瘤性增生。
Remove ads
良性与恶性
分类
ICD-10 将赘生物分为四大类别:良性赘生物、原位赘生物、恶性赘生物、行为未定或未知的赘生物。[18]恶性赘生物也简称为癌症,是肿瘤学的研究重点。
病因
肿瘤或新生物的形成是由于:机体在各种致病因子(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正常的组织细胞中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基因表达异常、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或异常分化的病理过程。肿瘤细胞会失去正常调控功能,具有自主或相对自主生长能力,甚至当致病因子消失后或脱离致瘤环境后仍能继续生长。
- 15%的人类肿瘤是病毒引起的,比较明确的有乙肝病毒与原发性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等。一般分为DNA、RNA肿瘤病毒;病毒还可通过整合其DNA、RNA到宿主细胞的DNA上发挥作用,使细胞恶化。
- 核工业、核医学等人为使用的核素大大的增加了电离辐射的强度。
- 长期接触煤烟、煤焦油、沥青等多环芳香烃类致癌物质;作为合成染料中间体,作为润滑油的抗氧化剂等的芳香胺类具致癌性。人体的炎症、氧化应激反应、营养或激素失调、反复的组织损伤等,也可产生氧自由基等致癌物质。大多化学致癌物可形成亲电子的衍生物,极易与亲核的DNA反应,导致基因突变,诱发癌变。
- 大约3%的恶性肿瘤是遗传的,遗传获得基因突变,导致、加速癌变的发生。
扩散
当实体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瘤细胞粘附力降低,瘤细胞易脱离瘤体;相反瘤细胞与周围基质、细胞粘附增强。当瘤细胞伸出伪足与靶细胞接触后,开始向细胞间隙运动。
治疗
良性肿瘤、癌症早期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生长在特殊部位的肿瘤(如垂体瘤),可放射治疗;除原发肿瘤外,应将淋巴结一并切除;癌症合并手术、放疗、化疗,效果较好。骨肉瘤、小细胞肺癌等扩散明显的肿瘤,应先化疗,后手术。化疗对绒毛膜癌、睾丸肿瘤、恶性淋巴瘤等,已取得高治愈率;但是化疗对肿瘤细胞选择作用不强、全身用毒性较大。
对无法根治的巨大肿瘤进行部分切除以减少肿瘤负荷,称为减积手术(debulking operation)。此种术式亦可为放化疗创造前置条件。
备注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