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70年世界博览会
日本萬國博覽會(大阪萬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70年世界博览会,正式名称为日本万国博览会(日语:日本万国博覧会/にっぽんばんこくはくらんかい Nippon bankoku hakurankai */?),简称大阪万博、Expo '70,于1970年3月15日至9月13日在日本大阪府吹田市的千里丘陵举行,为期183日,是日本首次主办的世界博览会。主办单位为“日本万国博览会协会”(今“独立行政法人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机构”)。


大阪万博的主题是“人类的进步和协调”,有77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参加,会场占地约350公顷,入场者多达6421万8770人次。会场由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
Remove ads
概要
该展会于1970年3月15日-9月13日(183天)(开幕式于3月14日举行),共有77个国家参加,作为战后25周年纪念活动,象征着日本在战后实现了高度经济成长,并在国民生产毛额(GNP)比较上于1968年超越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1][2]的经济大国象征性活动而举办。主办单位为财团法人日本万国博览会协会。博览会的名誉总裁为当时的皇太子明仁亲王,名誉会长为当时的内阁总理大臣佐藤荣作。概念为“规格大量生产型的近代社会”[3]。
在日本,这是继1964年东京奥运之后的国家级活动,动员了众多企业、研究人员、建筑师、艺术家参与展馆建设以及影像、音响等活动制作与展示品制作。大阪市等会场周边市区为迎接博览会进行了道路、铁路、地铁等大规模建设与整备,日本政府的万国博相关事业共支出了超过6500亿日圆[4]。另一方面,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家国家活动动员,引发了文化艺术界内部批评;同时,由于1970年预定进行日美安保条约修订的讨论与反对运动(70年安保斗争),部分大学生等认为这场大型活动是在转移国民视线,因此发起反对运动[5]。
Remove ads
由于是颠覆常识的超大型专案,在日本全国引起了广泛争议,但透过汇聚世界各国的新技术与文化,打造出一时的未来世界,吸引了6422万人入场,获得巨大成功。本博览会中,标记系统、电动步道、单轨电车、磁浮列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视讯电话、移动电话、罐装咖啡、家庭餐厅、肯德基炸鸡等21世纪在现代社会普及的产品与服务首次亮相。有不少产品在本博览会上广为人知,并在之后迅速普及至日常生活。然而,也有技术难度高、即使在现代仍未实用化的产品。复古未来主义风格的场馆设计因其洁净感,对后来的展览会等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闭幕至今半世纪以上,该活动的知名度仍高,经常被作为高度经济成长期日本的代表性事件来提及。
主题馆的太阳之塔[6]、美国馆、苏联馆等受欢迎的展馆,常常出现需等候数小时的长队,场面十分拥挤。尤其是展示阿波罗12号带回的“月球岩石”[7]的美国馆,其排队队伍绵延不绝,途中放弃改去其他展馆的人也不少。由于拥挤异常,还有人戏称其为将主题改成“人类的忍耐与长蛇”或“残酷博”[8][9]。此外,这也是国际博览会史上首次实现盈余。
该展览的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调和”(Progress and Harmony for Mankind),子主题则包含[10][11][12]
- 第一主题“更加充实丰富的生命”(Toward fuller enjoyment of life)
- 第二主题“更丰硕的自然利用”(Toward more bountiful fruits from nature)
- 第三主题“更理想的生活设计”(Toward fuller engineering of our living environment)
- 第四主题“更深的相互理解”(Toward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
- 会场内部分
- 象征区(庆典广场、万国博美术馆、万国博大厅、水上舞台、世博塔广场、水下餐厅等) - 118,000 m2
- 展示区(展馆) - 486,000 m2
- 广场步道 - 362,000 m2
- 内环状道路 - 93,000 m2
- 休闲区 - 390,000 m2
- 保护绿地 - 61,000 m2
- 池塘 - 101,000 m2
- 其他 - 46,000 m2
- 场周部分
- 停车场 - 570,000 m2
- 出入口 - 171,000 m2
- 休闲区 - 86,000 m2
- 保护绿地 - 160,000 m2
- 一般道路 - 173,000 m2
- 中央环状道路 - 160,000 m2
- 处理场・仓库 - 36,000 m2
- 其他 - 287,000 m2
- 总入场人数:6421万8770人[14][注 1](其中外国人约170万人[16])
- 目标入场人数:3,000万(后来上调至4,500万)[17]
- 参加国数:77国、4个国际机构、6州、3市、1政厅[18]
- 单轨电车乘客数:约3350万人[19]
- 销售金额
单日入场人数[22]
大阪万博最终的总入场人数约为6422万人,直到2010年中国上海市举办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才被超越(上海世博约7309万人)。另外,爱称“万博(バンパク)”是将本博览会正式名称“万国博览会”缩略而成,之后也被其他博览会沿用(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筑波博、花之万博=大阪花博、爱知万博=爱・地球博)。
此外,原定于1940年3月15日至8月31日在东京举办,但因抗日战争加剧等原因延期的“纪元2600年纪念日本万国博览会”的预售票,可在本博览会作为替代使用,因此实际使用了约3000张[24]。另外,为了降低入场费,应政府万国博相关阁僚协议会的要求,摩托快艇竞赛业界提供了超过21亿日圆的赞助金,日本船舶振兴亦另外提供补助金等支持[25]。除此之外,日本自行车振兴会亦提供超过20亿日圆,用于宣传事业、协会总部大楼、自动步道、运行控制中心、升降机、官方记录及纪录电影等费用;日本小型汽车振兴会则提供逾1000万日圆作为电子指示牌资金。虽然赛马业界因与万博及马匹、畜产关联性不高,中央赛马未予支援,但大阪府都市竞马组合、兵库县及和歌山县仍合计捐赠了1亿6200万日圆[26]。
Remove ads
参加的国家、地区与国际机构
为了让大阪万博作为国际博览会史上首次在亚洲举办的盛会,能吸引尽可能多的国家参加,并成为意义丰富的活动,日本透过驻外馆处向尚未参加的国家积极劝说,同时派遣由首相或万博事务大臣担任的特使、日本政府万博代表,以及博览会协会高层职员等展开协商。在招请活动初期,响应的国家不多,其中一项原因是亚洲、非洲与中南美洲的多数国家难以筹措足够资金。对此,日本提出了一项独自构想,即由日本代替参加国建造并提供展馆——“国际共同馆”(International Place)[注 3]。在此方案下,一些国家开始表示愿意参加[28]。
这些活动的成果是,到1969年底,包括中非共和国在内共有25个国家新决定参加[29],使得参加国总数达到81国。然而,也有国家在申请参加后取消,包括奥地利、以色列、波兰、玻利维亚、黎巴嫩、刚果・金沙萨(今刚果民主共和国)、海地、圭亚那[30]。最终,共有77个国家(包括日本)、4个国际机构、1个政厅及9个州/省参加[25]。
Remove ads
展览设施群
- 日本万国博覧会协会本部(现大阪府万博纪念大楼)
- 主题馆(太阳塔、大屋顶内空中主题馆)
- 美国馆(含阿拉斯加州、洛杉矶市、American Express、可口可乐、Sunkist、Miles Laboratories、泛美航空、布里塔尼卡、商务部观光局联合展示)
- 阿布扎比馆
- RCD馆(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
- 阿根廷馆
- 阿尔及利亚馆
- 英国馆
- EC馆(现欧盟)
- 意大利馆
- 国际共同馆“International Place”
- 第1分馆:非洲国家
- 第2分馆:中南美及欧洲国家
- 第3分馆:亚洲国家
- 第4分馆:阿拉伯联合、南越、爱尔兰
- 印度馆
- 印尼馆
- 埃塞俄比亚馆
- OECD馆
- 澳洲馆
- 荷兰馆
- 加拿大馆(含安大略州、魁北克州、不列颠哥伦比亚州)
- 基督教馆(梵蒂冈、日本万博基督教馆委员会设置)
- 科威特馆
- 希腊馆
- 古巴馆
- 国联馆(UN)
- 哥伦比亚馆
- 沙特阿拉伯馆
- 新加坡馆
- 瑞士馆
- 斯堪的纳维亚馆(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冰岛)
- 西龙(斯里兰卡)馆
- 科特迪瓦馆
- 苏联馆
泰国馆
- 韩国馆
- 中华民国馆
- 捷克斯洛伐克馆
- 智利馆
- 德国馆
- 新西兰馆
- 日本馆
- 夏威夷州馆
- 缅甸馆
- 菲律宾馆
- 巴西馆
- 法国馆
保加利亚馆
- 香港馆
- 慕尼黑市馆
- 墨西哥馆
- 华盛顿州馆
Remove ads
自动车馆(日本汽车工业协会)
此外,塔思琦、读卖新闻社、日本世界卫生组织协会、国际化学株式会社(现为国际有机株式会社)、日本国铁等也申请参展,但中途退出,只剩下读卖新闻社加入了世博会联合参展商协会。
Remove ads
在万博登场,其后普及的展品
在万博登场,但并未普及的展品
出席人士
当时的日本首相是长期执政的佐藤荣作(1964-1972年总理大臣)。万国博览会的博览会秘书长铃木俊一(后来的东京都知事)。为万博会场提供综合设计的是建筑家丹下健三(铃木和丹下的关系延续至新东京都厅舍)。
纪念发行物品

主题曲
- 你好,世界各国(世界の国からこんにちは)(演唱:三波春夫、作词:岛田阳子、作曲:中村八大)
- 万国博音头(作词:三宅立美、补作词:西沢爽、作曲:古贺政男)
- 1966年发售。歌手是村田英雄,此曲不是竞赛作品。
期间交通
前大会: |
一般博 |
次大会: |
结束后
万博结束后,原场馆所在地曾多次被规划为商业副中心或研究城市等用途,但均未有明确实施方案,最终才被重新开发为公园,并作为万博纪念公园对外开放。目前,该地区设有多种自然与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及休闲设施,世博会期间开放的游乐区“世博乐园”于2009年关闭;之后在2015年,原世博乐园旧址上开设了综合设施“EXPOCITY”。
世博会主办单位日本世界博览会协会,曾将业务移交给1971年9月成立的日本世界博览会纪念协会(隶属财务省)。2003年,作为公共机构精简计划的一部分,该协会转型为独立行政机构——日本世界博览会纪念机构。然而,2013年通过废止该机构的法律,该机构于2014年4月1日解散。万博纪念公园的营运由大阪府接管,基金业务则由关西大阪21世纪协会负责。
参见
|
|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