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暴走卡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此称“日本暴走卡车”,是日本次文化的一种,与暴走族并无直接关系。
此条目可参照日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デコトラ”一词为和制英语“
在日本为比例模型制造商青岛文化教材社所有商标[1],为避免版权问题,也以另一和制英语称为“
英文中则被写作“Dekotora”或“Decotora”[2]。
概述

此类改装车辆大小与种类不等,小至轻型货车,大至半挂式卡车,也有乘用车会以此方式装饰车辆。
典型装饰方式有对底盘结构、车头外观、货台外观进行涂装,安装“定位灯”、“行灯”等照明装置,使用不锈钢制或镀铬的零件、装饰品等[注 1]。除车辆外部,对驾驶室内装大幅度妆点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现今虽发展成华丽的装饰风格,其起源可能是为了防止生锈等实用目的,和出于减少最大载重量以达到节税效果,而特意加装重型零件,称为“减吨”[注 2]的行为。
车辆被赋予的昵称,当中例如“○○观光”、“○○丸”等用词源自于零件的来源车辆,此例前为观光巴士、后为水产物流业者的车辆等。但并非只有此情况下才会以此命名。
随此风潮逐渐兴起,警方也开始加强取缔,让即使符合日本法规的改装也会受到货主抱怨,有些情况甚至影响运输业务[3]。许多企业的内部规范,因此明文禁止对车辆进行装饰,即使车辆为驾驶人自费购入持有。这使许多装饰后仍承接业务的车辆多为个人经营者,或较小规模的运输业者所有。另也让由营业用车转为个人用途,纯粹作为兴趣、参加活动而进行改装的车辆增加。
又受美国装饰卡车艺术影响,日本的同好者会于每年在日本各地举办许多聚会和比赛颁奖。
Remove ads
沿革

可能的起源追溯至1970年代以前,日本繁荣的水产海鲜养殖运输业为免所用三轮货车受海风或除雪时所含盐份侵蚀生锈,外覆薄铝、不锈钢或电镀处理的金属板。其上源自航空加工技术所用,现称为“鳞纹”[注 3]的Engine turning表面处理,独特的光泽和质感开始成为各行业卡车的装饰基础。发展至今成为了印有樱花、玫瑰、蔷薇等图案的金属表面。
因应丰收时期的大量运输需求,车辆的装载空间也逐渐受到改装。又日本随着伊奘诺景气逐渐繁荣,更多货物车辆上路,上以商店和公司的名称图案为装饰,后驾驶也开始对车辆加上反映个人品味的装饰品与彩绘。
此时市场上并不存在既有的改装商品,因此多自废弃的观光巴士、自用轿车,或美军淘汰的零件而来。如自轿车或观光巴士而来的“流动尾灯”[注 4]、观光巴士车顶的空调设备或装饰而来的“巴士火箭”[注 5]、路线牌改装而成的“行灯”、自美军淘汰的“洋基喇叭”[注 6]等等。位于神奈川县横浜市的“冢本屋中村商店”为日本最初的卡车用品专卖店,对此改装文化的发展有不小贡献[4]。
1970年代开始,以宫崎靖男为代表的横滨团体,夏坂照夫为代表、活动于八户港与石卷港的“第七港町急送”等团体陆续结成,比拼华丽装饰货车的热潮席卷日本。
1975年5月28日,日本放送协会(NHK)的电视纪录专题节目“カメラリポート”(Camera Report)针对此现象制作的“跑着的街道美学”专题于电视播放[5][6]。演员爱川钦也见到节目中点亮华丽灯饰行驶于东名高速公路的卡车后,便携手菅原文太,将此作为两人先前酝酿之公路电影的主题展开制作。此企划后成为东映制作的电影《卡车野郎・御意见无用》。
第一个日本此类改装同好会“哥麿会”在该作的制作发表会上由宫崎靖男创立,此前该团体全力协助电影拍摄,许多成员车辆在电影中登场[7]。此作并无计划成为系列作品,因意外大卖进而继续发展,后于日本每年新年、御盆节前后上映,使不少人由于憧憬菅原饰演的主角“星桃次郎”而踏入运输业界[8],随着系列人气高涨,为卡车进行装饰的驾驶人也急遽增加。
1976年,比例模型制造商青岛文化教材社将前述作品商品化时所用的文字“デコトラ爆走野郎”,当中“デコトラ”一词被认为是自当时开始普及[9]。
Remove ads

《卡车野郎》系列电影的高潮,至此的惯例是主角“星桃次郎”出于义气与人情而驾驶“一番星号”全速奔驰(超速驾驶),不乏甩开警车追捕的桥段,警车翻覆损毁的情节亦屡见不鲜。警视厅对此向东映提出申诉,令制作人天尾完次为此苦恼不已,也让导演铃木则文察觉东映高层有意以战争题材的作品取代《卡车野郎》改善警方观感[11]。
此后制作的系列第4作《天下御免》中剧情仅围绕“一番星号”车辙描写,系列往后作品也不再出现警车翻覆的场面[12]。
1979年末,《卡车野郎》系列电影第10作《故乡特急便》因票房未能突破10亿日圆,隔年1980年夏季由战争电影《二百三高地》取代成为该档期作品,《卡车野郎》系列就此结束。后于访谈中,爱川钦也提到,在电影人气高涨时,警方开始针对此类改装强化取缔,实施对于卡车灯饰的管制等[13]。两方原因下,由此作品带起的改装风潮在此第一度逐渐退烧。
Remove ads
尽管电影落幕,但日本各地仍有许多对此系列抱有热情与兴趣的卡车驾驶人与此类改装车辆的爱好者。顺应趋势,由芸文社出版,日本第一本以此为主题的杂志《カミオン》在1984年4月创刊。
在这之前,对于卡车的改装资讯与相关知识基本仅流通于职业卡车驾驶和用品专卖店商家等相关专业人士之间。此杂志创刊后包含改装在内,关于卡车内外整体的各种资讯得以广泛传递给日本各地的读者,不论年龄或职业,车迷迅速增加。
同时以“哥麿会”为首,日本各地的改装卡车俱乐部开始举办慈善活动,活动的情况也在此杂志上被广泛报导。常跑此会场中的小学、中学、高校生会带着相机,骑着自制卡车装饰风格的脚踏车“デコチャリ”[注 7]在其穿梭。此杂志在早期也有针对儿童制作的入门附录书籍。
此外,东京电视台于周日的“ビッグスペシャル”(Big Special),节目时段制作了“全日本倾卸卡车大赛”以及“激突!!全日本卡车大赛大奖赛”等由改装卡车出演的综艺节目[14],助长第二波流行的风潮。
Remove ads

至今,依旧有许多受到前述杂志影响[15][16]的卡车驾驶人持续对所驾驶的卡车进行装饰,改装卡车俱乐部等同好团体也持续在日本各地持续举办慈善活动。
1990年代起,以《爆走デコトラ伝说》系列为首,以此为主题的电子游戏相继推出。
1990年代后期,称为“现代艺术”[注 8]、以《机动战士钢弹》为意象的“钢弹系”以及称为“回折雪除”[注 1]的造形保险杆为主的风格成为主流。同时,也出现了称为“复古艺术”[注 9]回顾《卡车野郎》时代风格的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车辆改造与维修费用等成本高涨,与动漫文化所提供另一种相较廉价表达叛逆的方式相去,社会对此的热衷度开始下降。不少女性和父母认为暴走卡车的装饰有流氓、混混色彩,货主也因其具“威吓性”、“反社会性”的华丽外观在警方观点易产生压力、反感,大型运输公司等许多企业开始更注重遵循法规行事,明文禁止对车辆的装饰行为,即使车辆为驾驶人自费购入持有[3][17]。
为应对此,同时也受“丸美集团(丸美グループ)”的风格影响[18],相对更为低调,以卡车改装爱好者能辨识的细节进行装饰的车辆逐渐增加[19][20]。此外,新型日本卡车的设计因应安全与环境等需求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设计,如采用保险杆内建头灯、较高的驾驶室等,外型更接近欧洲卡车,让仿照欧洲风格,如以亮色车身涂装、格栅护板、大量雾灯等进行装饰方式也逐渐风行[21][22]。
进入2000年代,石原慎太郎担任东京都都知事时于2001年推行的“确保东京居民健康安全的环境条例”[注 10]成为又一使此流行式微的因素。[23]。尽管国土交通省所定柴油车的长短期法规仅适用于新造车辆,但以东京都为首、陆续在日本各大都市圈实施的柴油车限制条例,将旧年式车辆也纳入了适用范围。许多使用年份较老车辆的驾驶人,出入东京都等地的花费因此可达数百万日圆,不得不采买新型卡车、出售旧车的司机大量出现 [3]。
如今装饰后仍承接业务的车辆规模已是个人经营者或较小规模的运输业者为主。另也增不作为营业用车,纯粹作为兴趣、参加活动而进行高额改装的自用车辆。综合以上原因,改装的方式正朝著称为“仕事车”的轻度装饰业务车辆,与称“Full Art(フルアート)”的华丽展示车辆的两极化发展。
Remove ads
装饰方式
改装零件可能会改变车辆的整体长度、宽度、高度和重量,在日本必须遵守道路交通法和道路运输车辆法,并视需要办理车辆规格资料、结构变更相关手续,才可能通过“改造车检”。
2013年,兵库县五间运输公司就因默许在卡车挡风玻璃处安装可能阻碍视线的装饰牌,而遭兵库县警方搜索[24]。
根据车辆的尺寸、设计理念和用途有所不同,装饰风格多种多样,旨在反映车主或团体的风格或个性,下为常见的项目。

安装于车头顶部,一般多为平板车、倾卸车等需要固定、覆盖所载货物所使用绳索或篷布的收纳空间[注 11]。箱式货车因货物空间突出车头,一般则多装置降低空气阻力的整流罩。以装饰为目的方面,则会安装金属制类似鸟笼结构的轻量造形零件并有大量装饰,也搭配如通常置于箱式货物空间顶部的“巴士火箭”等其他饰品。
有将原厂零件电镀,更多是另打造的特制零件。后者因造形或结构需求,常采用较粗的矩形、圆形金属管制作,在此安装灯具也是常见的做法。
一般是为抑制阳光自前挡风玻璃照入车内所用的装置[注 12]。以装饰为目的方面,多将此做为与帆布收纳台、前保险杆、后视镜支架整合搭配的部分。大致造形分为前端为水平直线,和如船头般向前倾的倒“V”字“舟形”造形。
与车顶的帆布收纳台一并凸显改装印象,制造视觉冲击的装饰项目之一。除有将其他厂牌车辆保险杆移植、采用副厂改装品,也有特制造形、内嵌“行灯”灯箱的做法。针对出入不平整地貌也有将其改为可动的形式。部分车主会将车辆牌照安装位置以符合日本车辆号牌规范的条件下以外框装饰。
常见造形大致可分为稍有角度修饰的“舟形”、外侧以突出垂直矩形作为主题的“凯迪拉克形”、除雪车铲子般倾斜的“雪除形”与“回折雪除形”[注 13]。
自70年代流行的有因外观而得昵称Q太郎的观光巴士所采用的“Q太郎形”,和当时未有改装品而流行的“双重保险杆”[注 14]。
现今因将头灯内建于保险杆的设计增加,在无法安装上述形式改装品的状况下,将其延伸的“前伸保险杆”日益普遍。有直接将其外推的做法,另有选择以原厂零件造形为基础的改装品,或以金属板覆盖延伸所产生空隙的做法[注 15]。
一般因车辆侧面设有燃料箱等设备,多采管状结构较便于操作。以装饰为目的,提升美观性为条件,则可能会改用大面积的单块面板,或特制内嵌“行灯”灯箱、标示灯等照明装置的其他造形。
造形取决于仅以装饰为目的,或搭配用途条件设计。前者常见向后延伸,后者若有如装卸货物等作业需求时,多半不过于突出。常见配备多盏尾灯、方向灯、倒车灯并搭配继电器或控制器[注 16]在灯光作用时以特殊动态闪烁。现也有将前述灯光效果整合之特制灯具改装品。过去则有自乘用车取用尾灯灯具(例第四代日产Skyline的“肯与玛莉尾灯”[注 17]、日产Laurel的“流动尾灯”[注 4])的做法。
一般为车侧用于登上车顶、帆布收纳台等处所设置。以装饰为目的则多为取代其的直立饰品,不一定有梯子功能。
指将车辆正面部分所用的面板、格栅、车灯等零件,以非自身专用零件替换的做法。多见于同车系新旧款基础结构相似时(如一、二代三菱Fuso Super Great),也有自完全不同车款取用零件替换的做法(如在日野Super Dolphin上使用日产UD BigThumb的零件)。
以上多包含大量不锈钢、镀铬金属配件。也有以纤维强化塑胶(FRP)制作,发生意外碰撞时较金属更易破碎的配件。另也有其他对外观进行的常见改造方式。
自其他车款、系列较旧车款移植灯具、后视镜各式零件或改装品的,类似后保险杆、“颜面移植”章节中所述做法。
平板车和倾卸车装置货台前方、位于车头后方的挡板,常见将其加高,并于正面侧配合帆布收纳台进行装饰,并于背面以彩绘覆盖的做法。箱式货车的货物空间外侧顶部则常见安装“巴士火箭”[注 18]。车头顶部有加装紧急车辆、工程车辆警示灯的做法。但在日本,若非紧急车辆、特殊车辆或引导车辆,无论灯光颜色如何,禁止在行驶过程中点亮。
燃料箱、气压系统所用气瓶和管路,以铝、不锈钢、电镀等处理零件替换或涂装的做法。
于排气管末端装上称“マフラーカッター”(Muffler cutter)的尾饰管,或改为采用美式曳引车烟囱形式排气管的做法。非烟囱形式的排气管多半会选择从右后轮前侧伸出的双出口排气管。
气动喇叭是常见的声响装置,除直接取用气压设备空气并透过电子阀门鸣响,也有整合马达的改装品。不过在日本将原始喇叭拆除,仅装置气压喇叭并不合安全规范,而有加装可切换至原厂喇叭开关的做法。喇叭的音调取决于长短,音色多寡,常见的为一对以高音和弦鸣响的“洋基喇叭”[注 6]。
车辆气压刹车系统有于排气口安装单一或多长波纹管发出尖锐声响的改装方式。另有额外加装于施加刹车时充气、松开时让气流通过该装置阀门发出声响的做法[注 19]。
排气系统常见安装在引擎出力时发出低沉“敲击声”,并在松开油门时发出高音“鸣叫声”的特制消音器[注 20]。在V型引擎上因排气位于两侧,常见分侧安装不同消音器组合的做法。直列汽缸引擎上则有称为“マニ割り”[注 21]将排气歧管部分截断,如将6或4汽缸时重新分接为5对1缸、3对1缸的改造方式模仿V型引擎的分道排气与声响[25]。又排气系统受日本废气排放和噪音相关的规范管制,此可能导致车辆不符规定,而有如另安装可遥控切换阀门至低音量等的配管方式。

在外观零件上构成的灯箱[注 22]。上为写有文字的玻璃或亚克力塑胶版,多置于前挡风玻璃下方、驾驶室车顶、正面的货物空间突出处、前后侧面的保险杆、甚至后视镜支架上。文字多为车辆昵称、企业名称、各种口号。
未改装前就已装置的小型灯具[注 23]。改造方式多为增加其数量。常见于车身两侧与前后保险杆,也有装置此类灯具于车轮的做法。
点亮所有灯光时,普通车辆所装设的电池或连结引擎的发电机有可能无法负荷,因此加装额外电池或与引擎连结的发电机。非业务用的活动展示车辆上,也常有额外搭载燃料发电机的做法。
驾驶室外与普通车辆无异,车主依喜好选择云母、金属、珍珠任何色泽重新烤漆。底盘结构常见与欧洲19世纪大炮车台相似的红色。
载物空间或车体上以喷枪技法绘制的大面积彩绘。浮世绘、歌舞伎、等日本传统元素是常见主题。也可见人物、动植物、风景、文字,或融合动漫元素痛车主题的涂装作品。
为营造复古感,公司名称、车辆昵称、倾卸车必要的车辆号码等,多选用勘亭流的行书、草书字体。地处茨城县的“铃木工艺(すずき工芸)”所创的“铃木文字(すずき文字)”因独特性也非常受欢迎,但此字体较为复杂不易阅读。
较常见的有,加长排档杆、并将握把置换为亚克力水中花,以称为金华山(日本岐阜县)等华丽意象图案的布料覆盖车内空间,或采用人造皮革。其他也有针对音响系统的改造,以华丽吊灯等替换原有的室内灯,在卧铺空间装设华丽窗帘与床垫等。近年窗帘、方向盘套、卡车卧铺专用棉被成为了卡车内装的三大必备品。
非业务用的活动展示车辆上,也常有将货物空间改造为如露营车空间的做法。
相关作品
- 爆走デコトラ伝说~男一匹梦街道(PlayStation)
- 爆走デコトラ伝说 for WonderSwan(WonderSwan)
- 爆走デコトラ伝说GBスペシャル 男度胸の天下统一(Game Boy Color)
- アートカミオン芸术伝 (PlayStation)
- 爆走デコトラ伝说2 男人生梦一路(PlayStation)
- 爆走デコトラ伝说 男花道梦浪漫(PlayStation 2)
- 真・爆走デコトラ伝说 ~天下统一顶上决戦~(PlayStation 2)
- 爆走デコトラ伝说BLACK(任天堂DS)
- 全国デコトラ祭 (Wii)
- トラック狂走曲 (大型电玩、PlayStation 2)
- Pocket Trains (智能手机)
注释和参考资料
- “
減トン ”,此也能降低保险费用。由于日本强制性车辆责任险的价格于2吨载重车辆处发生变化,因此2吨通常被作为参考标准。 - 日语:
ウロコ - “
流れるテール ”,灯号以流动方式依序点亮。 - “
バスロケット ”,见图。 - 日语:
ヤンキーホーン 。 - “
デコチャリ ”,为“Decorate”和日文对脚踏车的俗称“チャリンコ ”的简称组合。 - 日语:
モダンアート - 日语:
レトロアート - 日语:「都民の健康と安全を確保する環境に関する条例」
- 日语称“
シートキャリア ”,也称“フロントデッキ ”,直译“前甲板”。 - 日语称“
バイザー ”,也称“ひさし ”,意屋檐。 - “
ラッセル ”、“ラッセル戻し ”,前为“ㄥ”字形状,后者于底部以“ㄑ”字形折回。 - 日语:
オバQ形 、ダブルバンパー - 日语:
前出しバンパー - 日语:
コントロールフラッシャー - “
ケンメリテール ”,当中“ケンメリ ”为以该车款广告口号“ケンとメリーのスカイライン ”,“肯与玛莉的Skyline”而来的车款昵称。 - 前称“(横滨)
ピーヒャラ ”,直译“派对笛”。后者称“キッシューン ”,以所发出声响作为此装置称呼。后者通常为一电子控制阀门,一端为接向气压来源,另端接有蓄压所用的长管、气瓶,于讯号断开时释放积蓄的压力。 - 日语以“
叩き ”、“鳴き ”形容此高低音。进一步有增加排气管迂回改变音色、音量的做法。 - “
マニ割り ”,直译“歧管切割”,前为“マニホールド ”的简称。 - 日语:
アンドン - 日语:
マーカーランプ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