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月神
代表月亮或將月亮人格化的神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的月神
古人早有崇拜天体的观念。崇拜月亮,在世界各国中是普遍的现象,在中国也由来以久。
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古人对月亮的盈缺抱有很大的神秘感。在古代的漫漫长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明。夜空中最明显的自然是月亮,所以月亮又称为“大明”,并常与太阴并称。在中国汉字中,“明”是个会意字,即“日月为明”。
中国月亮神话中,最有名的算是“嫦娥奔月”。从地球观看到月球上的不规则黑斑,被中国古人想像为蛤蟆、兔子、桂树。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可爱、和善的小动物,还有“白兔捣药”的说法,藉月兔宣扬长生不老。古代印度也认为月中有兔,并被佛教所吸收利用。
月神可算是中国民间最流行的神明之一,其有许多称呼,有时是“太阴星君”、“月姑”、“月宫娘娘”、“月娘”等。
民间传说月神常殇化为月华,降到人间,遇之者拜求福禄即得。俗语说“花前月下”,月亮似乎总是与浪漫的情感与爱情有关。在古代中国,有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月神的习俗,许多情侣热恋时会在月下盟定终身,拜祷月神,对月神发誓,“尽管月移星转,此情永世不变”。相思的恋人会请月神来睹誓或鉴察评理。有些失散的恋人,亦会拜求月神祈求团圆。但更常见的习俗,是向月神祈求姻缘美满。受到唐朝传奇影响,许多地方也有恋爱之神月下老人的传说。
有趣的是,中国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风俗,其中不少也与爱恋有关。如苗族的“跳月”,每逢中秋之月,明亮的月光照遍山寨,村民们阖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意,永结百年之好。
古朴的拜月习俗,包含着纯真的审美情趣。有些地区还盛行“偷月亮菜”的习俗。中秋之夜,姑娘们选好至己心上人家的菜园子,去采摘瓜菜,“偷”得别人家的菜或葱,暗示著即将遇到如意郎君。所以流传着“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的文谚。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姑娘们就会大喜过望,认为这是暗示著将来小俩口的爱情生活幸福。姑娘公开去“偷”,“偷”完还有意高声叫喊:“你的瓜菜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菜吧!”以此借助月宫娘娘来牵红线。
Remove ads
- 《拜月亭》
- 全称《闺怨佳人拜月亭》,出自元代著名杂剧大家关汉卿之手。剧中尚书之女王瑞兰与书生蒋世隆在兵乱中邂逅相遇,二人患难中产生爱情,结为夫妻。后王蒋二人被王尚书强行拆散。夜间,瑞兰在庭中拜月,祈求月神保祐自己与丈夫蒋世隆重新团聚。最后二人终于团圆。
- 《西厢记》
- 崔莺莺虔诚地对月神诉说希望遇上意中人的衷肠。
- 《桂枝儿》
- 出自明代,写少女恋爱时忐忑不安的心情:“闷来时独自在月光下,想我亲亲想我的冤家。月光菩萨,你与我鉴察:我待他的真情,我待他的真情。哥!他待我是假!” 亦有唱作之品《月》:“闷恹恹独坐葡萄架下,猛抬头见一个月光菩萨。菩萨你有灵有圣,与我说句知心话。月光华菩萨,你与我去照察他,我待他是真心,菩萨,他倒待我是假。”
- 《续金瓶梅》
- 清初丁耀亢所著。第十八回中,一对痴男怨女郑玉卿和银瓶再私尝禁果后,边双双对着月神赌誓永不变心:玉卿、银瓶于是推开楼窗,双双跪倒说道:“我俩人有一人负心的,就死于千刀万剑下。”这些是当时世俗恋情生活的真实写照,可见月神在他们心目中地位的重要。
月神列表
本表列出世界各地的神话中,代表或和月球有关的男神或女神。
Remove ads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 燕仁著. 《中國民間俗神》. ISBN 978-957-686-052-2.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