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国桢

明朝大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朱国祯(1558年—1632年),又作朱国桢,字文宁,号平涵,别号虬庵居士平涵居士斋号虬庵涌幢亭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明朝内阁首辅

事实速览 朱国祯, 籍贯 ...

生平

生于湖州府乌程县南浔,乳名阿元,四岁时移居马家港河东。三十一岁中式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浙江乡试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三甲第四名进士。兵部观政,改庶吉士,十二月父亲至天津时去世,扶柩归乡丁忧。二十五年补授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年主考福建乡试,次年养病,三十年丁母忧。三十二年升南京国子监司业,三十四年(1606年)升右春坊右谕德,三十六年(1608年)获准回籍,时大水,朱国桢致书巡抚,力请救荒,湖州府知府陈幼学洞察民隐,大修荻塘,朱国桢撰《修东塘记》以志[2]。三十九年起升左春坊左庶子,管理清黄,四十年(1612年)升国子监祭酒,四十二年(1614年)引疾回籍。

天启元年(1621年)起为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三年(1623年)升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本年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少保太子太傅,四年(1624年)改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总裁《国史实录》,加少傅太子太傅,史称其“处逆境时,独能不阿,洁身引退。性直坦率,虽位至辅伯而家业肃然”。他评论李贽:“今日士风猖狂,实开于此。全不读《四书》本经,而李氏《藏书》、《焚书》人挟一册以为奇货。坏人心,伤风化,天下之祸,未知所终也。”遭御史李蕃论劾,五年加升少师,进建极殿大学士,改吏部尚书,赐驰驿回籍。魏忠贤阉党人士评论朱国桢:“此老亦邪人,但不作恶,可令善去。”引疾致仕,归里著书。崇祯元年加太保,五年(1632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傅文肃[3]

Remove ads

著作

著有《明史概》一百四十二卷、《大政记》三十六卷、《涌幢小品》三十二卷、《皇明纪传》三十卷、《朱文肃遗集》八册、《平涵诗文钞》二册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是非不甚失真,在明季说部之中,尤为质实”。

家族

曾祖朱震。祖父朱经,号月溪。祖母叶氏。父朱守愚,号心斋,生员。母吴氏。生三子一女;国祯、国祥(号振涵)、凤岐。

  • 长子朱纟章(1581年-1613年),字孟接,有忧郁症,娶沈之唫女,不通人道,又时发癔病,口作呓语,每以不得中解元、会元、状元为恨。死后以侄子朱江为嗣。
  • 次子朱絟(1585年-?),朱国祯骂他蠢甚。
  • 次朱䌹、朱络,俱早卒
  • 幼子朱绅,县学生,梃杖毙命。娶吴氏。

注释

参考书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