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友邦

台灣義勇隊、白色恐怖受害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友邦
Remove ads

李友邦(1906年4月10日—1952年4月21日),肇基台北厅芝兰二堡和尚洲(今新北市芦洲区)人[1],祖籍福建同安,日治时代抗日事发,到中国大陆,就读于黄埔军校,1945年日本投降二次大战结束后,李友邦以台湾义勇军中将司令头衔率领队员光荣回台。在1952年,被以涉及朱谌之匪谍案的罪名,遭中华民国政府处死[2]

事实速览 李友邦, 出生 ...
Thumb
芦洲李氏古宅(李友邦纪念馆)

生平

Thumb
李友邦

李友邦为芦洲李宅第五世子孙[3],于大正十二年(1922年)4月入学台北师范学校,与林木顺、郑泰聪同期。李肇基与林木顺、郑泰聪成为莫逆之交,结拜为兄弟。[4]:501923年(大正十二年)参加台湾文化协会,大正十三年(1924年)在台北师范学校(现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就读时曾组织夜袭新起街派出所[5]遭警察通缉,因此潜逃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加入国民党,并且受当时国民党负责侨务廖仲恺栽培,李氏从此左倾并与中共关系密切[2]。在校期间(1924年,一说1926年)成立“台湾独立革命党”,后来又参加“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等组织,并与中国共产党有所往来。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因蒋介石进行清党,李友邦潜赴杭州,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因结交许多左翼人士,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被国民党逮捕入狱,至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后才正式被释放。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李友邦在金华县着手恢复台湾独立革命党,党纲宗旨为:“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一切势力;在国家关系上,脱离其统治,而返归祖国,以共同建立三民主义之新国家。”[6],并前往福建崇安县招募台湾同乡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后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批准,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台湾义勇队”在浙江省金华正式成立,6名儿童也组成“台湾义勇队少年团”,李友邦为义勇队队长。

1938年9月李友邦对台湾独立革命党发表〈中国抗战与台湾革命〉演说;

站在台湾革命的立场上,庆幸东方被压迫民族革命的柱石–祖国(中国),英勇抗战的洪流到来了,将迅速地展开台湾革命的客观有利形势,直接间接都可能启发,鼓励和帮助到我们的革命,缩短可能缩短的历史过程。
–李友邦将军〈中国抗战与台湾革命〉1938》[6]

由上可知,对李友邦来说,中国是饱受帝国主义统治之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柱石,尤其对台湾而言更是祖国。[6]

李友邦利用机会宣传;“台湾人要自由独立,也正如中国争取民族解放一样。”又说:“只要是对中国抗战、台湾独立有利,我可以牺牲一切去苦干到底。”[7][8]1940年,李友邦复刊机关报台湾先锋》,又出版《台湾革命丛书》。后台湾独立革命党加入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后联合会更名为台湾革命同盟会。此时李友邦与严秀峰结为夫妇。后李友邦授衔为少将队长,战后升至中将。李友邦长期在国民党左派营垒中从事对台工作、从事抗日运动而奋斗一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8日,李友邦率台湾义勇队回台,兼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直属台湾区团部筹备处主任,受国民党监视。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台湾义勇队遭国民政府强制解散,李友邦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台湾分团主任。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后,李友邦被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通匪与幕后鼓动暴动罪名逮捕,并解送南京监禁3个月,经过其夫人严秀峰至南京向蒋经国说明原委,李友邦才被释放,返台在基隆港码头受到热烈欢迎。李友邦回台湾之后,担任中国国民党台湾省党部副主任委员兼中国国民党改造委员会委员。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台湾省保安司令部根据“省工委匪谍案”逮捕朱谌之(化名“朱枫”)。由于朱谌之吴石蔡孝乾等处取得重要机密文件及胶卷后并未直接离台,又拜访了几位朋友,其中即包含其妻严秀峰及新竹县长刘启光之妻屠剑虹,而牵扯出张志忠季沄[9],随后严秀峰因通匪资匪案被判十五年徒刑。然而因严秀峰及朱谌之口供中皆说明李友邦未涉入共谍案,加上毛人凤谷正文蒋经国保证李友邦的清白,因此严秀峰案暂时未影响李友邦的党务工作。[10]:117

之后,李友邦在三青团中任职的潘华系共产党员(按其于二二八事件之前即离台,应无涉及省工委案),使其被国民党政府以“包庇窝藏中共间谍”、“早已加入中共组织”等罪名判处死刑。[11]而蒋经国与蒋介石间也出现沟通不良,蒋经国不敢向蒋介石提出保证李友邦与共谍案无关。以至于在严秀峰入狱两年后,蒋介石仍在阳明山实践研究院国民党省党部新旧任要员交接典礼上,亲自下令将李友邦下狱处死。[10]:117

在处理此案的国民党特务谷正文的回忆录中,对李友邦被蒋介石亲口下令逮捕的过程有生动描述:

1952年4月22日,李友邦已在狱中重病,但仍由三军总医院担架将之抬押至台北马场町刑场枪毙,其后被葬于八里(今新北市八里区龙米路一段旁)[12]

李友邦被处决后,其妻严秀峰曾两次赴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与60周年的座谈会,追思丈夫及其他抗日先烈。严秀峰在座谈会上曾说:“盼有生之年,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是我的心愿,也是包括李友邦将军在内的台湾乡亲的共同心愿。”[13]

Remove ads

家庭

李友邦妻子严秀峰杭州望族出身,1941年与李友邦结婚,2015年6月14日逝世,享寿95岁[14]

著作

李友邦生前写了几本书,这些书在1990年代以后,再度面世。2015年时已知的书,有《日本在台湾之殖民政策》与《台湾革命运动》这两本。《日本在台湾之殖民政策》在1941年1月出版,由当时位在浙江省金华的台湾义勇队发行;《台湾革命运动》则在1943年4月出版,由当时位于福建龙岩的台湾义勇队发行。这两本书被埋没多年,1991年台北的世界翻译社才再出版。除了写书,李友邦也曾校订林海涛编辑的《日本军政界人物评论》,该书在1943年11月由福建龙岩的台湾义勇队发行。此外,李友邦生前的文章,多年后由台北的海峡学术出版社集结成《李友邦文粹》,2004年5月出版。

身后相关事件

纪念

2005年10月25日,李友邦将军大型遗像被高挂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外墙,象征对历史错误平反[15][16]

课纲争议

2014年,在台湾高中历史课纲微调案的104课纲中,将李友邦的“抗日”事迹写入课纲,却未提及他被国民政府“枪决”的原由。[17]

评论

2015年8月29日,李友邦之子李力群说,国民党执政错误让二二八事件第二次残杀台湾菁英,不过李友邦不会恨国民党,因为国民党是孙中山创造而非蒋介石创造的党[18]。2015年9月2日,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民国104年军人节庆祝大会”致词时说,抗战时期,李友邦组编台湾义勇队在闽浙沿海游击战抗日,翁俊明领导台湾革命同盟会,令人感动[19]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