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华三院

香港慈善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華三院
Remove ads

东华三院(英语: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T.W.G.Hs. / TWGHs),始创于1870年(清穆宗同治九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

事实速览 成立时间, 类型 ...

从一个在庙宇内小小的中医诊疗亭开始,东华三院一直致力为大众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包括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及社区服务。至今,东华三院在全香港设有接近400个服务单位,雇员人数逾一万名,为全港市民提供涵盖各层面的服务。

名字起源

东华三院代表着东华三院三间最初的医院,包括了东华医院(1870年)、广华医院(1911年)及东华东院(1929年),这三间医院都是由香港本地华人建立的。于1931年,于三间医院组成为东华三院。三家医院的名称“东华”、“广华”总取“服务广东地区华人的医院”之意。

历史年表

  • 1870年:东华医院成立。
  • 1872年:东华医院建成启用。
  • 1880年:创办首间义学。
  • 1885年:因赈济两广水灾,获光绪皇帝御赐“万物咸利”牌匾。
  • 1899年:开办东华义庄
  • 1911年:广华医院成立。
  • 1912年:获政府津贴资助增加义学。
  • 1929年:东华东院成立。
  • 1931年:三院统一合称“东华三院”。
  • 1953年:大口环护养院(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前身)成立。
  • 1955年:首间由政府资助兴建的小学落成。
  • 1961年:东华三院第一中学(现称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开学。
  • 1965年:黄大仙护养院(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前身)成立。
  • 1968年:开办首间托儿所
  • 1970年:开办首间安老院
  • 1973年:获政府津贴社会福利服务。
  • 1980年:开办首间幼稚园
  • 1981年:开办首间特殊学校
  • 1990年:于广华医院内创办首间妇女健康普查部。
  • 1991年:东华辖下5间医院加入医院管理局
  • 1994年:盟设首间庇护工场
  • 1997年:创办长者家居复康外展服务。
  • 2001年:开办首间中医药科研中心。
  • 2003年:开办首间问题赌博辅导中心,并命名为东华三院平和坊
  • 2004年:于广华医院内创办首间男士健康普查部。成立“东华三院數碼天地”。
  • 2005年:开办香港中文大学—东华三院社区书院。
  • 2006年:于广华医院及东华医院内成立中西医药治疗中心。
  • 2010年: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香港法例第53章),文武庙及东华三院文物馆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同年,东华三院社会服务科禁止在任何情况下向长者使用约束器具,使东华三院成为全港首个全面禁止使用任何约束器具的安老服务机构。
  • 2011年:东华学院开办四年制学士学位课程,于中医药专科及普通科门诊安装中医自助登记及缴费系统。
  • 2012年:政府于2012/13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宣布预留拨款支持广华医院重建计划。同年,开办全港首间一站式丧亲支援及生死教育中心,并命名为“东华三院准提阁佛学会生命同行坊”。
  • 2013年:东华三院于九龙的首间中学 ─ 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的原址重建计划顺利展开
  • 2014年:“东华三院生命部落”生死教育中心正式开幕。同年,东华三院朗情综合家庭服务中心、东华三院乐康轩暨心思厨房、何玉清工场暨宿舍相继开幕
  • 2015年:“马场先难友纪念碑”获政府正式刊宪宣布列作法定古迹
  • 2016年:获民政事务总署、黄大仙民政事务处及黄大仙区议会支持,举办全港首个最大型的户外冬日极光飘雪汇演—东华三院“极光飘雪嘉年华”
  • 2017年:“东华三院赛马会松朗安老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开幕(原为东华三院戴麟趾安老院),除提供410个宿位外,并创新引入艺术治疗概念,透过一系列小组活动及作品展览,鼓励长者实践积极晚年
  • 2018年:东华三院马锦灿纪念小学正式开幕
  • 2019年:东华三院寰宇殡仪馆正式启用。同年,东华三院何超蕸综合复康中心、东华三院金龄中心、港岛区首家社会饭堂东华三院膳东轩、东华三院李恩李鋈麟父子乐活熙庭、文武别苑相继开幕
  • 2020年:东华三院医疗中心(北角) 投入服务
  • 2022年:东华三院曾宪备小学东华三院谭锦球伉俪幼稚园正式开幕。同年,东华三院包玉星学校创校,东华三院乐融地区支援中心(离岛)正式投入服务。
  • 2024年:东华三院小榄峻庭落成及启用。成立“照顾者支援专线182 183”

资料来源:东华三院发展史简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move ads

纪念建筑

架构

东华三院共设7科及4处,分别为医务科、教育科、社会服务科、物业科、筹募科、政务科、财务及采购科、人力资源处、资讯科技处、企业传讯处及稽核处;另外设有一个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及东华学院。执行总监负责掌管东华三院的日常行政运作,并由各部门主管协助处理服务发展及行政事务,现任执行总监是苏祐安

董事局

Thumb
东华医院外庆祝马清铿就任董事局主席的花牌

董事局是根据某一年中最主要捐款人的一个主要荣誉名单,并常见于本地报章中,是社会名人的写照。所有董事局成员的推选要得到香港政府的批准及许可。

东华三院乙巳年(2025/2026年度)董事局
更多信息 主席 (华人庙宇委员会当然委员):, 副主席: ...

资料来源:[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顾问局

事实速览 东华三院顾问局, 法定机构概要 ...

东华三院顾问局是根据香港法例第1051章《东华三院条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成立,就影响东华三院及其管理的事宜向董事局提供意见。顾问局由不多于14名成员组成,亦由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出任主席,立法会议员须透过互选,提名一位议员出任顾问局的当然成员。

成员

资料来源:东华三院顾问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move ads

行政部门

执行总监

执行总监 苏祐安先生

医务科

医务科主管 李爱清 副主管(医务) 陈奕华

  • 中医部高级医务经理 杜伟龙
  • 医院及医疗服务部高级医务经理 雷慧明
教育科

教育科主管 吴奇埙

  • 中学部高级教育主任(中学教育)) 张业崇
  • 小学部高级教育主任(小学教育) 李国毅
  • 幼稚园及特殊教育部高级教育主任(幼稚园及特殊教育) 邝美诗
  • 学生辅导部高级教育主任(学生辅导) 陈绍勤
  • 策划及发展部高级教育服务主任(策划及发展) 黄子峰
社会服务科

社服科主管 娄振阳 副主管 (社会服务) 袁汉林

  • 部门高级经理(安老服务) 伍芷君
  • 部门高级经理(青少年及家庭服务) 锺燕婷
  • 部门高级经理(复康服务) 翁文智
  • 部门高级经理(服务发展) 温俊祈
  • 部门高级经理(策划及发展) 林淑芬
物业科

物业科主管 冯德基

  • 建设及维修部高级项目经理 林浩华
  • 产业管理部高级物业资产经理 叶德成
  • 发展及计划部高级物业发展经理 丁俐
筹募科

筹募科主管 唐国忠

  • 高级筹募经理 I 陈蓝姬
  • 高级筹募经理 II 区淑玲
  • 高级筹募经理 III 施文馨
  • 高级筹募经理 IV 梁渝敏
董事局及机构行政科

董事局及机构行政科主管 萧纪柔

  • 高级董事局及委员会事务主任 张兆辉
  • 高级董事局公关事务主任 蒋佩茵
财务及采购科

财务及采购科主管 莫家辉 副主管(财务) 吴景光

  • 高级财务经理 吴兆章
  • 高级采购经理 陈淑芬
人力资源科

人力资源科主管 陈翠凝 副主管(人力资源) 罗穆达

  • 高级人力资源经理(人事)及(策划及拓展) 曾咏诗
  • 高级人力资源经理(福利及员工关系)锺静怡
  • 高级人力资源经理(训练及行政事务) 悬空
资讯科技科

资讯科技科主管 刘延禧

  • 高级资讯科技经理 I 郭子文
  • 高级资讯科技经理 II 曾少荣
企业传讯科

企业传讯科主管 黄锦佳

  • 高级企业传讯经理 1 蔡慧宜
  • 高级企业传讯经理 2 张美兰
稽核科

稽核科主管 萧咏珊

  • 高级稽核经理 I 梁兆文
  • 高级稽核经理 II 麦智强
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

档案及历史文化总主任 袁国是

  • 档案及历史文化主任 陆洁珊
东华学院

校长 陈慧慈教授

Remove ads

社会影响

Thumb
车辆前挂有东华标志是身份的象征,人称“总理车”

东华医院是香港最早的华人慈善机构。除了慈善目的外,在东华医院成立初期至二十世纪初一段长时间内,亦曾一度是华人社会的权力中心。东华医院的董事集中了社会上举足轻重,及具有名望的华人绅商。按照华人社会传统,属于士绅阶层的东院董事,经常负起排解纷争、维持地方秩序的责任。一般华人大众较少与西籍人士接触,而是透过东院董事向政府反映意见;政府亦乐意透过东华医院来保持华人社会的秩序。东华医院故此一直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并且一直维持至二次大战之后,方才日渐减退。

服务

医疗及卫生服务

Thumb
东华医院
Thumb
广华医院
Thumb
东华东院
Thumb
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

东华三院总共有五间医院,包括东华医院广华医院东华东院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东华董事局于1991年12月1日与医院管理局签订协议,让东华属下五间医院加入医管局。截至2003年,五间医院合共提供了3,048张医院病床,当中约600张是免费的,其中200张由政府资助,其余400张由东华承担。

东华医院

东华医院名称取自“广东华人医院”之意,位于香港上环普仁街,是一所公营医院,创立于1870年,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历史悠久的香港三大医院之一,亦是最早建立的华人医院,初期由华人捐款及政府资助。医院源于19世纪时,旅港华人生活于上环一带,有垂危病者到太平山街百姓庙广福义祠)等待死亡,令义祠环境恶劣,其后被政府总登记官发现,经英文报章大肆报道而成丑闻,结果下令封闭广福义祠,华人领袖于是倡议在附近兴建华人医院,获港督麦当奴批准。初期医院以中医中药疗法,赠医施药,并且设有大厨房,为留医者煎中药,受华人欢迎。1894年香港爆发鼠疫之后,开始加入西医疗法。在1940年代,中医门诊病人剧增,所以由“赠药材”改作“赠药粉”,药方按编号配药。

广华医院

广华医院名称意指服务广东华人为主,位于香港九龙油麻地窝打老道25号,由东华医院董事局成立于1911年,是九龙半岛第一所医院,也是东华三院的重要成员之一。医院1991年起由医院管理局所管理,是九龙西区最重要的医院之一,与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圣母医院组成九龙中医院联网。

20世纪初海港以北的九龙区并没有医院设施,病人需要舟车劳顿到香港岛就医。至1907年,一群社会贤达建议在油麻地设立中式医院以应付九龙及新界急速增长的人口。医院最终耗资130,000元,历时5年才告落成,于1911年10月9日由港督卢吉爵士主持开幕。建院初期广华医院只能收容72名住院病人,由于油麻地乃至九龙仍是低下阶层社区,捐款相对位于商家云集的上环东华医院为少,日益面对经济困难。

广华医院历经多次扩建,现有病床1,284张。医院于1993年率先设立日间手术中心,目前日间手术比率为全香港之冠,并曾耗资一亿六千万建新门诊大楼,于2000年1月正式投入服务。医院首创综合性乳病中心亦为病人提供全面性的教育、诊断、治疗、辅导及康复服务。医院脑外科则是医管局辖下特定的转介中心之一,更首创一个综合性脑外科治疗区,设有电脑扫描机,脑外科手术室及脑外科加护病房。医院亦是主要的产前检查转介中心之一。医院更设有妇产科日间手术及医疗中心,配合妇女普查中心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医院亦积极拓展核子医学服务,于1999年中添置核子医学伽玛扫描机,并于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务。现能为广华医院、圣母医院及黄大仙医院之病人提供多类型之核子医学检查,包括心脏肾脏功能检查、全身骨骼扫描、甲状腺肝脏扫描等。

东华东院

东华东院位于铜锣湾扫杆埔东院道19号,邻近香港大球场,是一所公营医院,成立于1929年,由医院管理局所管理。医院为香港岛东区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住院及门诊服务。1991年12月,医院正式加入医院管理局,1993年加入港岛东联网。

1997年东华东院开始了医疗服务重整计划,其中复康日间医院于1999年2月启用,而综合社区复康中心和心脏复康及资源中心亦分别于2001年2月及2004年3月相继投入服务,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社区复康评估及日间复康治疗,是港岛东医院联网的主要复康医疗中心。现时医院主要设有眼科(东华三院卢家驺眼科医疗纪念中心)、内科老人科复康科糖尿科矫形及创伤科的住院及专科门诊服务。

除了一般医疗服务外,东华东院更附设基督教院牧部、病人资源中心、东华东院妇女健康普查部、糖尿病中心牙科诊所及东华三院东华东院-香港理工大学中医药临床研究服务中心

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

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位于九龙黄大仙沙田坳道124号,前身为建于1954年位于广华医院内的“广华护养院”,其后广华重建,护养院需要觅地迁建,“黄大仙护养院”遂于1965年建立,专供年老慢性病患者入住,其后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复康性医院。

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

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前称“大口环护养院”,原为痳疯病人收容所,1952年病人全部送往新建的喜灵洲痳疯医院。遂增加医疗设备,并改称“东华医院附设护养院”,专门收容东华医院的慢性病者,以舒缓东华医院的挤迫情况。1988年在得到“冯尧敬慈善基金”的捐款而全面翻新后,易名为“冯尧敬疗养院”。直到1994年医院管理局接手才更名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

中医医疗服务

东华医院成立后一直为市民提供中医服务,直至1896年首位华人西医锺本初医生出任“掌院”,医院遂成为中西医兼备的医院,广华医院及东华东院均是中西药并用,由病人自由选择。直至1942年日治时代,由于中药非常缺乏,所有住院病人自此便由西医治病,而中医服务则维持门诊服务。

香港主权移交后,为配合政府发展中医药的政策,在2006年东华三院率先在广华医院及东华医院设立中西医药治疗中心,为住院病人提供中医药服务,融合中西医疗作业。同年,东华亦成立中药检验中心,负责中药测检、鉴定工作。

教育服务

东华三院于1880年兴办“文武庙义学”,开始提供教育服务。东华三院在香港共设立了52所学校,包括1所开办专上课程的东华学院、18所中学、14所小学、15所幼稚园及2所特殊学校。除了大专院校及幼稚园,其他学校由香港政府直接资助。

社会服务

Thumb
赛马会大角咀综合服务中心
Thumb
黄祖棠社会服务大楼
Thumb
戴东培社会服务大楼
Thumb
赛马会复康中心
Thumb
黄竹坑老人服务综合大楼
Thumb
赛马会护理安老院
Thumb
庞永绍长者邻舍中心

青少年及家庭服务

东华三院平和坊

东华三院平和坊位于湾仔骆克道,是由东华三院主办的问题赌博辅导服务,为沈迷赌博的问题赌徒及其家人提供辅导及支援,帮助戒除赌瘾,重建健康平衡的生活。东华三院平和坊乃于2003年9月创立,由政府主办、香港赛马会拨款的“平和基金”资助。东华三院平和坊分别提供亲身到临、电话及网上三种途径的辅导服务。

东华三院越峰成长中心

越峰成长中心位于上环禧利街东宁大厦筲箕湾宝文街东华三院方树泉社会服务大楼,于2002年10月投入服务,经费由社会福利署资助,专责于香港岛离岛区,提供由禁毒预防工作至戒毒辅导及治疗一站式服务。

东华三院马草垄营地

马草垄营地位于上水古洞区,占地超过四万平方呎,设有七人真草足球场、露营区、烧烤场等。营地环境安全及远离繁喧市区,绝对适合不同学校、圑体及商业机构进行户外体验训练活动。同时,营地有不同类型的自然野生雀鸟、昆虫及等植物,绝对适合假期亲子活动,让孩子更直接了解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芷若园

东华三院伙拍社会福利署奖券基金拨款2,000万元资助推出的24小时危机支援热线-18281,为性暴力受害者、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受虐长者,提供一站式支援,计划为期3年。中心于2008年初提供80个宿位,为有需要人士提供临时居所。

安老服务

Thumb
东华三院林百欣综合家居照顾服务中心

东华三院以待长为尊的精神营运安老院舍,因此辖下所有院舍已经在2010年起禁止使用约束器具,东华三院职员亦不得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物品限制旗下院舍长者的活动能力,创全港安老院舍先河。东华三院的禁用约束物品政策得到劳工及福利局嘉许并推广至不同安老服务机构。

社区支援服务

1. 长者地区中心/长者中心

  • 王泽森长者地区中心,2003年4月改为东华三院林百欣综合家居照顾服务中心(沙田沙角邨
  • 方树泉长者地区中心(筲箕湾,方树泉社会服务大楼)
  • 黄祖棠长者地区中心(何文田,黄祖棠社会服务大楼)
  • 王少清长者中心(香港仔华富邨
专门服务

2. 专门服务

  • 准提阁佛学会生命同行坊(观塘,观塘社区中心), 提供殡仪咨询及丧亲者支援、生前规划及后事执行
  • 生命部落, 提供生死教育及培训

更多社区支援服务详情及院舍服务 ,请参看安老服务

复康服务

1. 职业复康服务

  • 莫罗瑞华综合职业复康中心(香港仔,华贵邨社区中心)
  • 赛马会艺进综合职业复康中心(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黄祖棠综合职业复康中心(何文田,黄祖棠社会服务大楼)

2. 社会企业

  • 创毅蔬果加工及批发服务
  • 自在轩餐饮服务
  • 华欣综合清洁社

3. 严重智障人士日间活动中心

  • 戴东培日间活动中心(屯门,戴东培社会服务大楼)
  • 赛马会展贤日间活动中心(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展勤日间活动中心(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展恒日间活动中心(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展毅日间活动中心(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展诚日间活动中心(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展翔日间活动中心(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方树泉日间活动中心(筲箕湾,方树泉社会服务大楼)

4. 严重智障人士宿舍

  • 戴东培宿舍(屯门,戴东培社会服务大楼)
  • 赛马会展贤宿舍(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展勤宿舍(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展恒宿舍(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展毅宿舍(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展诚宿舍(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展翔宿舍(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方树泉宿舍(筲箕湾,方树泉社会服务大楼)

5. 中度智障人士宿舍

  • 赛马会艺精宿舍(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艺博宿舍(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黄祖棠宿舍(何文田,黄祖棠社会服务大楼)

6. 严重弱能人士护理院

  • 赛马会健怡之家(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健辉之家(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健逸之家(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健乐之家(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7. 视障人士护理安老院

  • 赛马会颐安护理安老院(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颐养护理安老院(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颐乐护理安老院(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颐康护理安老院(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颐泰护理安老院(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 赛马会颐景护理安老院(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8. 长期护理院

  • 杨成纪念长期护理院(黄竹坑,黄竹坑老人服务综合大楼)

9. 社区支援服务

  • 高黄慕贞纪念全人健康中心暨AJR慈善基金复康诊所(湾仔,邓肇坚医院)
  • 乐康社区精神健康照顾服务(黄竹坑,黄竹坑老人服务综合大楼)
  • 乐群家居训练及支援服务(香港仔,赛马会复康中心)

公共服务

东华三院为配合中国传统风俗的需要,旗下的公共服务部一共管理17个服务单位以分别提供三大类主流服务,分为:

  1. 殡仪 - 提供廉价或免费殡仪设施,并给予咨询机会
  2. 庙祀 - 管理庙宇及签品哲理中心,以满足大众的传统祭祀需要,并设延生禄位及往生神位供大众认捐
  3. 义庄 - 提供寄厝先人灵柩或骨殖及灵灰安置服务。

服务所得收入均作东华三院的慈善用途以回馈社会。

庙宇
Thumb
上环东华三院文武庙
Thumb
湾仔洪圣古庙
殡仪及义庄服务

其他

东华三院文物馆

东华三院文物馆位于九龙油麻地窝打老道25号广华医院内,是介绍东华三院发展历程的博物馆。文物馆前身是于1911年落成的广华医院大堂,现时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为纪念东华三院成立100周年,建筑物于1970年重新粉饰,并开始有系统地收藏和整理东华三院的文物及典籍。

永祥大厦

永祥大厦位于湾仔摩理臣山道78号与祥德里交界,原为粤剧名伶邓永祥之全资物业,其过身后家人将业权捐予东华三院。

东华三院挑战杯

东华三院董事局于1993年为庆祝成立123周年及新行政总部落成启用,将一座挑战杯赠给香港赛马会。第一届东华三院百周年纪念挑战杯于1994年1月19日于跑马地马场举行,此后成为每年一度的赛马锦标赛事。

相关歌曲

更多信息 歌名, 东华心(作曲:伦永亮, 填词:小美) ...

经费

Thumb
《欢乐满东华2014》屋邨筹款活动

东华三院职员的薪酬支出是由称为“尝产”的出租物业收入支付,由善长捐助善款扣除活动直接开支外,全数都会用于东华服务。

筹款活动

东华三院每年都举办多项筹款活动,并设有全年捐款热线。其中每年12月与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办的欢乐满东华是最重要的筹款活动。此外,一年之中还会有数次的卖旗行动,筹募经费。

欢乐满东华

于2007年,东华三院与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办一年一度的“欢乐满东华二零零七”前奏筹款于9月底展开,包括“保健通慈善松一松”、“慈善保龄球大赛”、“慈善高尔球大赛”、“亲子同乐健步行”、“慈善网球大赛”、“社会服务单位义卖活动”、“慈善屋邨及屋苑”筹款比赛及“小巴及的士义载及非专利巴士流动筹捐站”,欢乐满东华慈善晚会于2007年12月8日举行,共筹得8,338万8,888港元。

东华爱心庆欢腾

曾1999-2011年与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办一年一度的歌唱节目。

东华三院慈善奖券

东华三院慈善奖券用于筹募免费医疗服务经费,每张20港元,是由董事局成员夫人、女总理及香港小姐负责抽奖。

“奔向共融”香港赛马会特殊马拉松

尝产

“尝产”租金是东华三院的主要收入之一,时部分商铺被毁,三院董事局于1949年组织“整理尝业小组委员会”,负责整理一切租务事宜。1950年代三院开始进行尝产改建工程;1963年三院董事局决定将租金收入两成拨作改建基金,并订立《东华三院尝产建设计划》("Scheme For Development Of Tung Wah Hospitals' Properties"),当时三院尝产遍布港九,共有楼宇130多幢,大部分为战前兴建,首项工程为兴建轩尼诗道东华大厦。

住宅

  • 兆忠阁(西半山巴炳顿道)
  • 永祥大厦(跑马地摩利臣山道)
  • 怡礼苑(深水湾寿山村道)
  • 东泽台(中环鸭巴甸街)
  • 东盛台(半山必列啫士街)
  • 世银花苑(上环普仁街)
  • 东辉花园(上环普仁街)
  • 东庆阁(上环皇后大道西)
  • 东铭阁(薄扶林道)
  • 百年大楼1座及2座(西环域多利道)
  • 书院道 9 号
  • 东宝阁(油麻地新填地街)
  • 东禧阁(红磡宝其利街)
  • 东星阁(九龙城城南道)
  • 亚皆老街2A及2B号

写字楼

  • 东超商业中心(湾仔骆克道)
  • 东惠商业大厦(湾仔告士打道)
  • 东华大厦(湾仔轩尼诗道)
  • 东新商业中心(湾仔骆克道)
  • 东耀商业大厦(中环云咸街)
  • 东协商业大厦(中环德辅道中)
  • 东宁大厦(上环禧利街)
  • 东慈商业中心(上环德辅道西)

商铺

  • 东超商业中心(湾仔骆克道)
  • 东华大厦(湾仔轩尼诗道)
  • 东铭阁(薄扶林道)
  • 东泽台(中环鸭巴甸街)
  • 东辉花园(上环普仁街)
  • 东庆阁(上环皇后大道西)
  • 世银花苑(上环普仁街)
  • 永祥大厦(跑马地摩理臣山道)
  • 东宁大厦(上环禧利街)
  • 东协商业大厦(中环德辅道中)
  • 东慈商业中心(上环德辅道西)
  • 东禧阁(红磡宝其利街)

工业单位

  • 明德中心(深水埗通州街)

著名人物

言论

2019年6月26日,时值香港特区政府修订逃犯条例,东华三院发表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的言论,例如反对违法暴力,支持理性和平表达意见。[1][2]

参考文献

  • 《益善行道》,冼玉仪刘润和 主编,三联书店,ISBN 9620425464
  • 《东华义庄与寰球慈善网络 : 档案文献资料的印证与启示》,叶汉明 编著,三联书店,ISBN 978-962-04-2099-3
  • 《源与流 东华医院的创立与演进》,何佩然 编著,三联书店,ISBN 978-962-04-2097-9
  • 《施与受 从济急到定期服务》,何佩然 编著,三联书店,ISBN 978-962-04-2098-6
  • 《破与立 东华三院制度的演变》,何佩然 编著,三联书店,ISBN 978-962-04-2931-6
  • 《传与承 慈善服务融入社区》,何佩然 编著,三联书店,ISBN 978-962-04-2932-3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