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立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

臺灣的最古老研究型原住民民族學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Remove ads

国立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英语:NDHU College of Indigenous Studies,缩写NDHU CIS),简称东华原民院,成立于2001年,为国立东华大学八大学院之一,前身为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人类学教授乔健创立。

事实速览 国立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 创办时间 ...

东华原民院是全台湾第一座原住民民族学院,由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资助成立,为《原住民教育法》下原住民族社会教育专责机构[1],院内原住民汉人学生比例约为1:1。[2]

东华原民院为台湾原住民族研究重镇,为美国政府《傅尔布莱特计划》资助学者前往的台湾八大学府之一,同时也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全球人类语言学会成员之一。[3][4][5]

Remove ads

院史

Thumb
原住民民族学院院馆大楼

前身

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

台湾历史上,长年存在族群冲突与矛盾,自明清时期闽粤械斗漳泉械斗顶下郊拼原汉冲突,到民国时期省籍冲突等问题。同时,花东纵谷也是闽南人客家人原住民族汇集主要区域。因此国立东华大学创校计划即有成立族群研究机构之规划。

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东华族群所)于1994年创立,为创校研究所之一,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其延揽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创办人乔健担任创所所长,以及台湾本土心理学大师余德慧国立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客座教授纪骏杰、人类学家吴天泰、教育学家顾瑜君等学者共同创办[6],是台湾第一座族群关系英语Sociology of race and ethnic relations领域研究机构,也是继台大人类系、清华人类所后,台湾第三座人类学领域研究机构。[7]

原住民民族学苑筹备处

东华族群所成立不久,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规划成立台湾第一个原住民族主体之民族学院,东华族群所在与台大人类系、清大人类所、政大民族系竞争中取得设立资格。[8]

1997年12月18日,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正式与国立东华大学签约成立“原住民民族学苑筹备处”,并由人类学大师乔健担任筹备处主任,人类学家吴天泰担任筹备处副主任。

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杨朝祥部长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华加志主委为评估设院莅国立东华大学听取简报。[9]

2000年2月21日,教育部召开“推动原住民教育联席会议”正式宣布“原住民民族学院”自九十学年度开始招生,并于4月27日正式核准学院设立。

2000年11月25日,原住民族委员会主委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与国立东华大学牟宗灿校长共同主持原住民民族学院筹备处揭幕。

创立

2001年8月1日,在时任教育部部长及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主委等社会各界重要人士大力支持下,全台湾第一座原住民民族学院“国立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正式成立,藉以发展学术特色、因应国家整体建设及原住民族文化复振与社会发展需求。

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参与东华原民院开院典礼,致词提到:

2001年,东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改隶原住民民族学院。同时,东华原民院成立全台湾第一座“民族发展研究所”、“民族文化学系”、“民族语言与传播学系”,并将“原住民族学院筹备处”更名“原住民研习中心”,[11]前项系所及研究单位共组“原住民民族学院”

2004年,东华原民院成立全台湾第一座“民族艺术研究所”。2007年,成立“民族社会工作学位学程”、“原住民民族学院学士班”。[12]

Remove ads

东华花师合校后

2008年8月1日,国立东华大学与国立花莲教育大学正式合校,原住民研习中心更名“原住民族发展中心[13],该中心秉持着教学、研究以及服务并进的宗旨,承接多项计划研究案,期许本中心能成为原住民族政策智库并建立原住民文化数据库。

2009年4月30日,原住民民族学院大楼正式落成,各单位自图书馆搬迁至学院大楼。同年,“民族艺术研究所”改隶艺术学院。2010年,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与民族文化学系整合为“族群关系与文化学系暨硕士班、博士班”,并将民族事务学系、民族发展研究所与与民族社会工作学位学程整合,成为“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14][15]

2012年,成立“原住民族文化与传播中心”[16]。2012年9月16日,办理“2012 The World Indigenous Nations Higher Education Consortium(WINHEC) Annaul General Meeting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世界原住民族高等教育联盟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17]

2013年,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暨硕士班更名为“民族事务与发展学系暨硕士班”;成立“民族社会工作学士学位学程”。2014年,成立“原住民族国际事务中心”以推动原住民族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提升国际关怀与扩大学生视野,达成原住民族学术、教育、文化等国际结盟的目标。[18]。同14年,成立原住民族学生资源中心,透过结合本校原住民族特性,推动各项学习辅导工作,提升强化本校原住民族学生学习自信与各项精进学习能力。 [19]

2016年11月,办理原住民民族学院15周年院庆,院庆期间公布征选多时的原住民民族学院院徽,同时院特色展示空间-Taluan也于院庆期间正式开幕。2017年,成立“原住民族课程发展协作中心宜花中心”,为落实原住民族教育法之精神,发展原住民族本位教育,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于2017年8月成立了原住民族课程发展协作中心,协助各中小学适用实验教育三法之契机,重新组构均衡一般教育及民族教育之新型态原住民族教育模式,为就近协助宜兰、花莲地区原住民族重点学校推展原住民族实验教育,国教署亦委托国立东华大学成立了原住民族课程发展协作中心之宜花中心。[20]

2018年,成立“原住民族语言学习中心”,在原住民族委员会107年原住民族语言学习中心补助计划所胪列计划目的之框架下,以原住民民族学院全院为支援,民族语言与传播学系为执行单位,设置原住民族语言学习中心,中心发展重点目标如下:在藉以提升大专学生及社会大众族语能力水平、培育族语教学储备师资人才库以及改善现有族语师资教学专业能力[21]。同年,“原住民族课程发展协作中心宜花中心”于本年度正式更名为“国立东华大学原住民族课程发展协作中心”,将续办国教署委托之原住民族课程发展协作中心宜花中心业务,更将建立国民基本教育阶段原住民族教育咨询、辅导及协作平台,并提中央及地方原住民族教育主管机关相关政策研究咨询等服务。

2019年,成立全台湾第一个“原住民族乐舞与艺术学士学位学程”。同年7月28日,办理“2019 The World Indigenous Nations Higher Education Consortium”(2019 WINHEC),为继2012年后再次成为“The World Indigenous Nations Higher Education Consortium”主办国,2019 WINHEC除原住民民族学院以及原住民族国际事务中心为主要办理单位,更有:原住民族委员会、国立东华大学、花莲县原住民族部落大学、台湾原梦玛巴琉协会、国家教育研究院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赛德克民族议会、静宜大学原住民族文化硕士学位学程、总统府原住民族历史正义与转型正义委员会和解小组协助整个年会的执行。[22]

2020年,东华原民院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Master's Program in Ethnic Relations and Cultures)获选为全台湾八大美国傅尔布莱特计划(Fulbright Program)国际合作伙伴。[4] 2021年11月28日,办理原住民民族学院20周年院庆。2022年,承办原住民族委员会“沉浸式族语教学幼儿园专案管理中心”以及“建构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识体系专案管理中心”。

2023年,成立“原住民族研究国际博士班”,同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委员会访问,双边在台湾原住民族社会变迁、传统文化保存、灾后重建、民族语言学习及原住民族健康议题等进行学术交流。[23] 2024年,东华原民院民族事务与发展学系与民族社会工作学士班整合为“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旗下分为民族发展、民族社会工作两大领域。

Remove ads

历任院长

  1. 第一、二任:童春发(2001年–2008年)
  2. 第三任:施正锋(2008年–2011年)
  3. 第四任:吴天泰(2011年–2014年)
  4. 代理:高德义(2014年–2015年)
  5. 第五任:童春发(2015年–2017年)
  6. 第六任:浦忠成(2017年–2020年)
  7. 代理:洪清一(2020年–2021年)
  8. 第七、八任:石忠山(2021年–至今)

旗下学术单位

族群关系与文化学系

简称东华族文系,前身为1995年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及2001年民族文化学系,为全台湾首座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以族群关系英语Sociology of race and ethnic relations族群研究文化人类学文化研究为研究主轴。[24]

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

简称东华发社系,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民族发展研究所,主要研究民族发展发展研究议题。2007年,民族事务学系、民族社会工作学位学程成立,主要研究台湾族群在政治学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等议题。三边整合后,现今旨在研究台湾族群发展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层面之议题[25],以及多元族群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等议题。[26]

民族语言与传播学系

简称东华语传系,成立于2001年,以原住民族之语言学传播学为研究主轴,旨在解决少数民族语言保存英语Language preservation语言复兴之议题。[27]

原住民族乐舞与艺术学士班

简称东华乐艺系或乐艺学程,成立于2019年,为台湾唯一以原住民族乐舞与艺术作为基础专业的研究与教学单位, 结合部落、专业人士与跨领域合作,发展原住民族文化哲学美学的知识与实践。旨在培育高阶人才,推动乐舞艺术传承、创新与学术研究,成为原住民族艺术重镇。[28]

原住民族研究国际博士班

旗下学位课程

国立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颁授以下学位:[29]

研究生学位

博士课程

  • 社会科学博士(原住民族研究)PhD in Indigenous Studies (IS)
  • 社会科学博士(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PhD in Ethnic Relations and Cultures (ERC)

硕士课程

  • 社会科学硕士(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MSS in Ethnic Relations and Cultures (ERC)
  • 社会科学硕士(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MSS in Indigenous Development and Social Work (IDSW)

在职硕士课程

  • 社会科学硕士(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Executive MSS in Ethnic Relations and Cultures (ERC)
  • 社会工作硕士(民族社会工作)Executive MSW in Indigenous Social Work (IDSW)

本科学位

学士课程

  • 文学学士(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BA in Ethnic Relations and Cultures (ERC)
  • 文学学士(⺠族语⾔与传播学)BA in Indigenous Languages and Communication (ILC)
  • 社会科学学士(民族发展学)BSS in Indigenous Development (ID)
  • 社会工作学士(民族社会工作)BSW in Indigenous Social Work (ISW)
  • 原住民族艺术学士(原住民族乐舞与艺术)BIA in Indigenous Performance and Arts (IPA)

国际双联学位

东华原民院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博士班与澳洲麦觉理大学社会科学院、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政治与社会科学院合办共同指导双联博士计划(Joint Doctoral Supervision Agreement),毕业博士生将会授予“NDHU–Macquarie”、“NDHU–UCLouvain”双联博士学位。[30][31]

学术研究

期刊与书籍

  • 台湾原住民族研究》:原住民民族学院出版 ISSN 2070-9730
  • 《东华原住民族丛书》:原住民民族学院出版[32]

美国傅布莱特计划–东华原民院

2020年,美国傅尔布莱特计划(Fulbright Program)公布美国政府资助美国学者前往深造之高等学府名单,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社会科学硕士课程(Master of Social Science in Ethnic Relations and Cultures)以原住民族研究领域获选,其涵盖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艺术史性别研究法学研究,为傅尔布莱特计划八所台湾获选学府之一,其他入选代表包括国立台湾大学全球卫生学位课程、国立政治大学亚太区域研究学位课程、国立清华大学南洋研究学位课程。2021年秋季班,原民院族文所录取首届4名毕业于美国常春藤名校的获奖学生,首年进行密集华语文训练,于两年后攻读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硕士学位。[33][34]

研究中心

  • 原住民族发展中心(Center for Indigenous Development,CID
  • 原住民族文化与传播中心(Indigenous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ICCC
  • 原住民族国际事务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Indigenous Affair,CIIA
  • 原住民族学生资源中心(Indigenous Students Resource Center,ISRC
  • 原住民族课程发展协作中心(Indigenous Curriculam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Center
  • 原住民族语言中心(Indigenous Language Center

专案管理中心

  • 沉浸式族语教学幼儿园专案管理中心(Immersive Indigenous Language Teaching Center
  • 建构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识体系专案管理中心(Indigenous Knowledge System Center
  • 宜花东专业服务团队(承办原住民族委员会宜兰、花莲、台东等区部落文化健康站业务)

学生组织

Thumb
原住民民族学院舞团

文化组织

  • 原住民民族学院舞团
  • 东华小米园
  • 东华苎麻园
  • 东华母语屋

族群组织

  • 阿美族学生会AmisPangcah
  • 卡拉邹农学生会
  • 卑南族学生会Pinuyumayan
  • Ptasan不打散学生会
  • 马卡学生会Maqacuvucuvung

系所组织

  • 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系学会
  • 族群关系与文化学系系学会
  • 民族语言与传播学系系学会
  • 国立东华大学乐艺学程系学会

系所空间

Thumb
原民院ABCD栋建筑

原住民民族学院大楼共有A、B、C、D四栋,其中C、D大楼全数以及A、B大楼部分因艺术学院教学大楼尚未完工,曾借予艺术学院使用约10年,2021年9月艺术学院迁入新大楼,原艺术学院使用空间归还原民院。

原住民民族学院院馆A栋

  • 一楼:菱形厅、阶梯教室
  • 二楼:Taluan 院展示厅、大中小型教室、民族语言与传播学系办公室及主任室、录音室、摄影棚、剪辑室、语传系会议室
  • 三楼:教授研究室、宜花东专业服务团队办公室、团体教室、民族社会调查教室、社区工作资源教室、个案教室A、个案教室B、族语教室、中大型教室
  • 四楼:教授研究室、族群关系与文化学系博士班研究室、原住民族课程发展协作中心

原住民民族学院院馆B栋

  • 一楼:原住民族学生资源中心、民族音乐教室、民族舞蹈教室、管理员室、国际会议厅、建构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识体系专案管理中心、原住民族课程发展协作中心
  • 二楼:母语屋、语言数据库、族群关系与文化学系办公室及主任室、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办公室及主任室、原住民族语言中心办公室、半月广场
  • 三楼:原住民族发展中心、原住民民族学院院办公室及院长室、原住民族乐舞与艺术学士学位学程办公室、原住民民族学院简报室、族群关系与文化学系硕士班研究生室、民族事务与发展学系硕士班研究生室、原住民族研究国际博士班研究生室、原住民族国际事务中心

原住民民族学院院馆C栋

  • 一楼:空间分配协调中

原住民民族学院教学大楼D栋

  • 一楼:空间分配协调中

原住民民族学院周围

  • 院碑
  • 小米园
  • 苎麻园
  • 泛文面族群竹屋
  • 猎寮

人物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