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莱郡

中国历史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莱郡,中国古名。汉景帝时分胶东国而置,其地在今山东烟台威海一带。东汉时治所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属青州。曹魏时移治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刘宋移治曲城县。北魏时复治掖县。时改东莱郡为莱州

事实速览 东莱郡 别名:东莱国、莱州, • 行政中心 ...

郡名起源

东莱郡在时为莱国之地[1]春秋时(前567年),莱国为齐国所灭。东莱一词最早见于《国语》齐语:“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韦昭注:“齐东莱夷也”。以其在齐国之东,故名东莱。秦始皇灭齐,于齐国东部置胶东郡

建置沿革

西汉

汉初置齐国。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齐郡置胶东国。汉景帝三年(前154年),胶东王刘雄渠叛乱被杀,胶东国除为郡。四年(前153年),立皇子刘彻为胶东王。东莱郡可能于此年由胶东国析置[2][3]。郡治不详[4]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菑川国王子侯国平度来属。汉成帝建始二年(31年),胶东王子侯国昌阳、阳乐[5]来属。元延元年(12年),胶东国之徐乡来属。西汉末,东莱郡领十七县,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烟台除海阳市莱阳市之外的地区,威海市全境,以及青岛平度市北部。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东莱郡有103,292户,502,693人。

更多信息 县名, 县治所在地 ...

新莽、东汉

王莽时曾分东莱郡不夜县等地置夙夜郡[13]。两汉之际,东莱郡为张步所据。建武五年(29年)张步降汉。腄、平度、育犂、昌阳、不夜、阳乐、阳石、徐乡八县于不久后省并。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割东莱郡之东牟、昌阳、卢乡三县属琅邪国,后还属东莱。东汉前期,割琅邪国之黔陬、长广、不其三县属东莱,又增置葛卢县。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东莱郡治黄县,领十三县,隶属于青州。汉献帝建安中,析东莱郡置长广郡,以长广、不其、牟平、东牟、昌阳五县属之,不久长广郡复并入东莱郡。建安三年(198年),黔陬县别属城阳郡

魏晋南北朝

曹魏时移治掖县。西晋咸宁三年(277年),分东莱国不其、长广二县及北海郡挺县置长广郡。太康中封司马蕤为东莱王,置东莱国,领六县:掖侯国、当利侯国、卢乡县、曲城县、黄县、惤侯国,有6500户。又分黄县以东置东牟郡永嘉时东莱郡陷于后赵南燕慕容超以东莱郡置青州。

南朝刘宋时,东莱郡移治曲城县(今招远市西),增置牟平县。北魏仍置东牟郡(治黄县)、长广郡。东莱郡还治掖县,领掖、西曲城(原曲城县)、东曲城、卢乡四县。皇兴四年(470年)分青州之东莱郡、长广郡置光州,掖县为州治。北齐时,曲城、当利(属长广郡)二县并入掖县。天保七年(556年),东牟郡并入长广郡。北周东莱郡领掖、昌阳、长广诸县。

隋唐

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五年(585年)改光州为莱州。十六年(596年),不其县并入即墨县,复置卢乡县。仁寿元年(601年),避晋王杨广讳,改长广县为胶水县。大业三年(607年),改莱州为东莱郡。大业五年(609年),东莱郡领九县:掖、胶水、卢乡、即墨、观阳、昌阳、黄、牟平、文登,有90351户。

隋大业五年(609年)东莱郡领县
县名 建置年代 县治所在地 备注
掖县 烟台莱州市城区(原莱城镇)
胶水县 601年 青岛平度市城区(原城关镇) 原长广县
卢乡县 596年 青岛平度市西北 原卢乡县、挺县
即墨县 青岛即墨区 原即墨县、不其县
观阳县 烟台海阳市发城镇
昌阳县 298年 烟台莱阳市城厢街道一带 五代时改名莱阳
黄县 烟台龙口市石良镇黄城集村
牟平县 烟台蓬莱市南王街道一带
文登县 568年 威海文登区

武德四年(621年)平綦顺,废东莱郡,置莱州。如意元年(692年)割莱州之黄县、牟平、文登置登州天宝元年(742年)改莱州为东莱郡,领掖、昌阳、胶水、即墨四县,有26998户,71500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复为莱州[14]

Remove ads

历代国王、太守

西晋东莱王

  • 司马蕤,字景回,太康初封东莱王,惠帝时贬为微阳侯,后遇害。

东莱太守

人物

注释及征引文献

参考书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