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榛名号战列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榛名號戰艦
Remove ads

榛名(日语:榛名はるな Haruna)是大日本帝国海军(以下简称为日本海军)的巡洋战列舰[1](即西方的战列巡洋舰),后改为战列舰[2]金刚型战列舰[3]3号舰。

事实速览 榛名 はるな, 概况 ...
Remove ads

舰名来源

舰名的来源,为取自群马县上毛三山之一的榛名山[9]。作为战列舰不使用旧国名而是山岳名的原因,是因为包括“榛名”在内的金刚型战列舰,在最初期的计划中是“装甲巡洋舰”,所以跟从一等巡洋舰的命名惯例。舰内神社是从榛名神社分祀出来,舰长以下乘组员为经常进行参拜,另外榛名神社方面也不时派遣神职作交流[10]。战后,舰名由海上自卫队榛名型护卫舰榛名日语榛名はるな)”所继承[11]

建造经过

“榛名”在最初的计划中为“第二号装甲巡洋舰”,于1911年4月,在神户的川崎造船所(后来的川崎重工业)下订。在“榛名”之前,所有的主力舰均在海外下订或在海军工厂建造,因此“榛名”可说是第一艘由民间造船厂承办建造的主力舰。另一方面,三菱合资会社长崎造船所(后来的三菱重工业)也承造了“第三号装甲巡洋舰(后来的金刚型战列舰4号舰雾岛)”,由于“榛名”与“雾岛”的工程的进度近乎一样,因此显示出两家造船厂在建造两舰期间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川崎造船所早在“榛名”建造以前﹐己经购入了在德国设计的大型门式起重机及英国制的舣装用起重机等设备,准备将来建造大型军舰[12]

“榛名”在1912年3月动工,1913年(大正2年)下水。在工程进得如火如荼的1914年,发生了一件悲剧事件。该年的11月18日原预定进行对引擎的繋留测试,但由于在测试前出现故障,令预定日期推迟了6日。而在本来进行测试的18日早上,建造引擎的最高负责人,川崎造船所造机工作部长篠田恒太郎(しのだ こうたろう)以刀自杀。当时没有留下遗书等物品,但确实令人认为是对繋留引擎测试的延期感到自责。这证明了当时建造军舰的人,是怀抱着强烈的责任感在工作的。

篠田死后约半年,巡洋战列舰“榛名”及同型舰“雾岛”同日竣工,“榛名”则被移交到海军横须贺镇守府。在此以后,民间造船所正式开始进行对主力舰的建造。另外,与“雾岛”同日竣工的理由,是日本海军得知篠田工作部长自杀后,考虑到两家造船厂所做的决定。

Remove ads

新造时的特征

引擎是使用与川崎造船所进行技术合作的约翰布朗公司(John Brown and Company)的布朗·科蒂斯式直结涡轮引擎,该引擎由川崎造船制造并安装在“榛名”上。这引擎能以一个涡轮的压力分别推动多个不同的汽缸,并由汽缸推动2支直结的推进轴。

在武装上的特征,是主炮并没有使用维克斯的制品,而是采用日本国产的四一式36厘米炮(正确为14英寸=35.6厘米),该炮由“榛名”率先采用。

再者,在新造时原本装备有单舷8门,合共16门的副炮,并设置于两舷略底于甲板的炮廓内,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基于战列舰的作战模式多为以主炮射击为主,令射程短射界窄的小口径炮的使用机会大减,在后来更以减轻重量及抗沉对策为名目拆除。先在1932年以增设对空机枪及减轻重量为由将两舷前方的1、2号副炮拆除,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的1944年2月时再拆走6门,令在战争后期只剩下单舷4门共8门副炮。

另外,与其他金刚型战列舰同样,“榛名”在新造时于单舷装备了4门,合共8门的53.3厘米鱼雷发射管。但它们并非左右对称,而是左右有些微偏差,固定装备在吃水线下。当时炮战的预定距离较为短,因此并用了破坏力较高的鱼雷,但在后来炮战距离延长而“榛名”也没有发射过鱼雷的记录。而这发射管在后来是否被拆除、在第二次改装后有否被保留各有不同说法,在事实上除了新建造时外并没有明确资料。

舰历

战前

于1912年3月16日在川崎重工业神户造船所动工[4]。1913年12月14日得伏见宫贞爱亲王列席并下水[12]。1915年4月19日以巡洋战列舰(即西方的战列巡洋舰)身份竣工[4],并入籍横须贺镇守府

同年6月5日,大正天皇为了亲自检阅新锐的巡洋战列舰桦型驱逐舰,行幸横须贺军港[13][14]。午前11时10分,大正天皇乘坐“榛名”并进行亲阅[15]。之后移驾到“雾岛”,同様在舰内亲阅[16]。下午2时50分退舰,并返回东京[17]。同年12月与3艘同型舰共同编入第二舰队第三战队。

1916年,率先从英国海军引入方位盘射撃瞄准装置(但为原型机),并为日本海军中首次装备。该装置能使所有炮门预备攻击同一目标时,统一炮门的指向及发射,为一种遥控操纵系统。

这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而日本因身为协约国一员而随同参战,“榛名”亦前往中国方面、北支(中国北部)方面、苏联方面进行警备活动。

1920年9月12日,为准备对西伯利亚出兵作出支援,因此在北海道后志支厅近海进行战斗训练,期间1号炮塔的右炮内因榴弹破裂而发生“炸膛”事故,导致15名人员死伤,亦令舰体各处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需要进行修理而返回横须贺。另一方面,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德兰海战的经验,使战列巡洋舰在远距离炮战时,其水平防御在抵御垂直落下炮弹时的脆弱性开始受到重视,并成为必须要改善的问题,在“榛名”返回并入渠修理时,顺便为此进行防御强化及主炮射程延长的工程。在改装期间,各海军列强于1921年签订了华盛顿裁军条约,为此,计划中以取代金刚型的金刚型代替舰方案不得不停止,而建造中的天城型亦要停工,因此只好将金刚型近代化试图维持第一线的战斗力。刚好“榛名”暂时完成小改装并成为练习役务舰脱离现役,于1924年继续进行之前的近代化大改装。结果“榛名”成为第一艘实施第一次近代化改装的金刚型巡洋战列舰。这改装是将旧有的煤炭与重油混烧锅炉更换为重油专烧锅炉,以及将上层建造物及船体作全面近代化改装。结果将长年使用低矮司令塔配高大船橹组合的舰桥,改造成被喻为日本战列舰特征及极具重量感的“城廓型樯楼”(英语:Pagoda mast英语Pagoda mast,直译为“宝塔型樯楼”),而“榛名”即为第一艘使用该设计的战列舰。不过,改装使重量大增,令航速降至25节,亦因此于1931年6月1日,“榛名”与另外3艘姊妹舰的舰种由巡洋战列舰改为战列舰。另外,金刚型全舰原本准备将所有混烧锅炉更改为专烧锅炉,但由于预算所限这时的“榛名”仍留下部分混烧锅炉。而这一连串改装的结果,使“榛名”成为日本海军中少有脱离现役达8年的特例。

全部的改装于1928年完成后,于同年的12月4日,为记念昭和天皇即位而举行的大礼特别观舰式期间,“榛名”作为供天皇乘坐的御召舰[18]。供奉舰为战列舰“金刚”(先导舰)、“比叡”、装甲巡洋舰“磐手”,而赐馔舰为“榛名”、“金刚”、“比叡”、“赤城[19]。该年的观舰式为明治以来最多舰船参加的一次达186艘,当中亦有不少由外国到来的参列舰,其中军舰7艘,外船15艘[19]

1931年11月8日,昭和天皇进行熊本行幸期间再次作为御召舰[18]。11月19日、昭和天皇乘坐“榛名”从鹿儿岛前往横须贺再返回东京[20]

其后由于发生九一八事变令日中关系紧张﹐而于1937年日中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榛名”亦经常在中国方面进行警备活动。

在这形势下﹐亦趁机为防空及航空武装等进行细部的追加改装,于1933年9月、海军军缩条约失效后更进行第二次的大规模近代化改装,而这次“榛名”在同型之中舰也是第一艘进行改装[21]。在整整1年的第二次近代化改装中﹐不但更新了动力部分,亦进行了船体及上层建造物的近代化改装,动力上与新建造时比较下,马力不但倍增,速度上亦达到30节而成为高速战列舰(虽然在官方分类中早列为“战列舰”,但在这以后金刚型战列舰在一般情况下也是称为高速战列舰)。最早完成近代化改装的“榛名”,因对应炮战距离延长的关系而升高了后部舰桥,但亦因太接近后部烟囱而阻碍了其排热,在后来改装的“雾岛”等舰为此对后部舰桥进行向后倾斜的修改以免阻碍排热,这亦成为“榛名”与其余的姊妹舰在外观上其中一个与别不同的特征。另外相对于“金刚”及“比叡”带棱角的主炮塔侧面,“榛名”与“雾岛”在比较上为圆滑,这亦为金刚型各舰在外观上另一个不同的特徴(在“榛名”两支烟囱之间的空间为与其他同型舰为阔也是其特徴之一)。

在第二次近代化改装完了后于1934年移籍到佐世保镇守府。

1937年8月21日,“榛名”与伊1伊2伊3伊4伊5伊6战列舰长门”、“陆奥”、“雾岛”、轻巡洋舰“五十铃”共同在多度津港出港,在长江河口沿岸进行作战行动到23日为止。

已确定无法避免对美战争的1941年10月期间,为舰上加设以扰乱磁性鱼雷的舷外电路,另外亦使用水密钢管来充填船腹(为舷侧水线下突出的部分,用以防弹及防止入水)以作为出战前的准备。

Remove ads

太平洋战争

开战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与其余三艘同型舰共同配属于由三川军一中将所率领的第一舰队第三战队﹐而当时的舰长为高间完(たかま たもつ)大佐,后与同型舰“金刚”及第一小队共同负责支援南方作战。于1941年12月4日﹐以马公作为据点出击,并由马来登陆作战开始为陆军作支援,其后亦为比岛(菲律宾)登陆作战、兰印(属东印度,即现在的印尼)攻略作战等作支援。期间,虽然意图迎击从新加坡出击的英军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及战列巡洋舰“却敌”号但没有成果,而在最后该舰队是被日本军航空队所消灭(马来亚海战)。

1942年2月﹐在珍珠湾攻击等作战完结后回航,并与南云机动部队会合,其后4艘金刚型战列舰一同从事印度洋作战,并于3月1日在爪哇岛近海与僚舰将从澳大利亚方向逃走的美国驱逐舰“艾德索”号以炮击击沉,后在3月7日对圣诞岛进行炮击。

于同年6月5日的中途岛海战中,虽与“雾岛”共同为机动部队进行护卫,但是当中的航空母舰还是被全灭,而在奋战之后,“榛名”救助了因受到攻击而发生大火的航空母舰“飞龙”上的乘员,不过“榛名”本身也因近失弹命中而受损。在返航后,高间舰长(于5月昇进为少将)调任为第四水雷战队司令官,后任的石井敬之(いしい たかゆき(けいし))大佐于6月22日到任成为舰长。再者,于7月14日“榛名”转调到第二舰队(以战列舰部队为主力),并再次与“金刚”共同编成第三战队(“比叡”与“雾岛”为编成第十一战队其隶属第三舰队)。

同年9月,因瓜达尔卡纳尔方面的战事恶化,而被编入前进部队本队以参与战斗﹐并被据点移至楚克岛。由于当时收到陷入困境的陆军请求,所以于10月13日与“金刚”共同对亨德森飞行场进行舰炮射击以瘫痪其运作。顺带一提,当时第三戦队司令官栗田健男中将因其舰队在没有航空支援下却要攻击航空基地面带难色,对此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以“如果说‘金刚’与‘榛名’去不了的话﹐那我自己就带‘大和’及‘陆奥’去实行吧(金剛・榛名が行かないと言うのなら、自分が大和・陸奥を率いて実行する)”来作强力游说。

同年10月26日﹐参与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一系列战斗内的南太平洋海战,可是这场战斗始终是以航空母舰间为主的航空战,并且“榛名”远离主力航空母舰部队参与另外的行动而失去战斗机会。

同年12月24日编入第三舰队第三战队(为再编的航空母舰机动舰队),翌年1943年2月支援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撤退作战(介号作战ケ号作戦))。其后返回日本内地进行修理及细微改装,之后再次航向楚克岛,但在5月时由于阿图岛玉碎等北方战局恶化的原因而再次返回内地待机,直至翌月才再前往楚克岛。在这期间的6月14日,舰长转为森下信卫もりした のぶえ)大佐。在之后到年尾虽然一直在楚克岛与埃内韦塔克环礁方面活动,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战斗发生。

1944年1月25日,森下舰长转任战列舰大和舰长后﹐继任者为重永主计(しげなが かずえ)大佐。为了进行反攻,因此发动了“安号作战(あ号作戦)”,打算将已在塞班岛登陆的美军及对其进行支援的美军舰队消灭,同年6月19日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并作为战列舰“大和”等的前卫部队中的一舰出击,可是主力航空母舰部队却受到严重损害而败退,这时“榛名”也受到2发直击弹命中而受损。这损伤为意料之外严重﹐虽然在后来完成修理,但后遗症是在全速航行下舰尾会出现振动等问题﹐这会影响到“榛名”战斗力的发挥。在损伤修理期间亦一并进行封闭舷窗等抗沉措施及大幅增强防空火力。

同年10月﹐为对应美军在菲律宾及莱特岛登陆,因此参加了捷一号作战,当时“榛名”为栗田中将所指挥的第一游击部队中的一舰,并对登陆中的美国陆军部队进行炮击并作进攻﹐后于25日在萨马岛近海发现由史伯格少将所指挥的第77任务部队并与其交战,这即为对美军舰队进行追击的萨马岛海战,可是由于前面所述受舰尾振动影响﹐因此“榛名”并不能帮助“金刚”扩大战果。在混战期间,栗田中将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而“榛名”于返航途经苏禄海(菲律宾西面)期间,受到前来追击的美军的至近弹所伤。后先返回新加坡进行修复,解决舰尾振动问题,再返回吴进行彻底修理。同年12月20日,由于重永舰长(10月15日晋昇少将)转任高雄警备府参谋副长,因此由轻巡洋舰矢矧”前舰长吉村真武(よしむら まさたけ)大佐继任,可是在吉村舰长的指挥下,“榛名”再没有再次出击的机会。

Remove ads

最后阶段

Thumb
于江田岛小用近海受到轰炸的“榛名”(1945年7月28日)
Thumb
受到轰炸的“榛名”(近影)
Thumb
严重受损并坐底的“榛名”(1945年10月8日)

踏入1945年(昭和20年),由于陆续败战的日本缺少能供应给舰船使用的燃料﹐因此在莱特湾海战后幸存的“榛名”在接受修理后一直停泊在吴港。在移籍到吴镇守府后,于2月改为吴镇守府的警备舰,于1945年3月19日在吴海军工厂前(与工厂内)停泊期间,受到米契尔中将所率领的美军第58特遣舰队的舰载机轰炸,不过损害轻微。于4月被编入预备舰籍,并将马里亚纳海战后新增的对空火器、原有的大半的副炮、以及对空指挥装置等设施拆除,用以作为陆上防卫。于6月22日被B-29一枚炸弹击中,后来因需用作贴岸的防空炮台,而转到吴港的对岸江田岛小用近海下锚,结果这处就成为“榛名”最后所在之地。于7月24日与28日的吴军港空袭中,这次受到麦凯恩中将所领率的第38任务部队的大规模攻击,当时在吴港内﹐还在跟“榛名”同样因缺乏燃料而无所作为的航空战列舰“伊势”、“日向”与航空母舰“天城”,于美军进行攻击期间,“榛名”利用2号炮塔的炮侧瞄准,并以三式弹射击以进行激烈的抵抗,但“榛名”亦被20发以上的炸弹击中而严重损毁[18],最终入水及坐沈。虽然这时前部主炮与一部分的防空武器仍然能够使用,但此时“榛名”已经再也没有作战的机会,最后就此直到终战。另外,“榛名”在最后期时,其主炮被涂上横纹迷彩,而舰桥也使用网进行伪装,不过这时进行这些动作已无实质意义。

而在7月28日的攻击中,“榛名”击落了2架B-24(“塔罗亚号”及“朗萨姆女士号”)。两机的乘员全被俘虏﹐并且收押在广岛。其后在8月6日因遇上广岛原爆,除被送往东京审问的“朗萨姆女士号”的机长外,其他美军乘员全部不幸被炸死[22]

“榛名”在吴港停泊期间,遭受到轰炸时被炸弹命中的数量,根据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得出的数字为于3月19日1枚、6月22日7枚、7月24日1枚、7月28日7枚及众多的至近失弹多数。而在留下来的照片中看到“榛名”的后部大幅倾斜,而从正面拍到的照片可看到舰首左舷损毁严重,这是因为右舷侧为接近江田岛的原故,因此美军的攻击主要在左舷。而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得出的数字与上面记述有所差异的原因,是日美两方对直击弹及近失弹的理解不同所致。

于1945年11月20日除籍,并于1946年5月2日进行打捞拆解工程,最后在同年7月4日完成拆解。

战列舰“榛名”虽然在开战时舰龄已达26年的老舰,不过却一直在最前线并参与过多场主要海战,亦多次受到不同损伤。这个情况,正与在开战前完工,也参加过多场主要海战却几乎无损,并被称为“幸运的空母(幸運の空母)”的航空母舰瑞鹤”形成强烈的对比﹐但是该两舰与驱逐舰“雪风”一样被评价为“日本海军的武勋舰(日本海軍の武勲艦)”。另外“榛名”亦在日本战列舰之中经历最多海战却仍然幸存者,虽然在最终被解体作结局﹐但在不少书籍中将之记述为“战列舰‘榛名’为战后复兴提供了材料(戦艦榛名は戦後復興のための資材となった)”。

Remove ads

主要数据一览

更多信息 主要目, 新建造时 (1915年) ...

※ ←与左相同(没有变更)。空白则为不明。1944年的数据有部分为推断。
※※ 锅炉室水平防御64毫米、机械室83-89毫米、弹药库102-114毫米、操舵室增加至76毫米等

海试成绩

更多信息 状态, 排水量 ...

历代舰长

※资料为基于《艦長たちの軍艦史》14-16页、‘日本海军史’第9巻・第10巻的“将官履历”及‘官报’。

舣装员长

  1. 舟越楫四郎 大佐:1913年12月1日-

舰长

  1. 舟越楫四郎 大佐:1913年12月14日-
  2. 布目满造 大佐:1915年12月13日-
  3. 百武三郎 大佐:1916年12月1日-
  4. 谷口尚真 大佐:1917年9月15日-
  5. 佐野常羽 大佐:1917年12月1日-
  6. 大石正吉 大佐:1919年11月20日-
  7. 大见丙子郎 大佐:1920年11月20日-
  8. 上田吉次 大佐:1921年11月20日-
  9. 小山武 大佐:1922年7月1日-
  10. (兼)森初次 大佐:1922年11月10日-
  11. 小泉亲治 大佐:1922年12月1日-
  12. 七田今朝一 大佐:1923年12月1日-
  13. 宇川济 大佐:1924年4月15日-
  14. 田村丕显 大佐:1924年9月1日-
  15. 近藤直方 大佐:1924年12月1日-
  16. 石川清 大佐:1925年7月10日-
  17. 益子六弥 大佐:1926年12月1日-
  18. (兼)东林岩次郎 大佐:1927年12月1日-
  19. 亥角喜藏 大佐:1927年12月28日-
  20. 后藤章 大佐:1928年12月10日-
  21. 有地十五郎 大佐:1929年11月30日-
  22. 园田实 大佐:1931年2月10日-
  23. 住山德太郎 大佐:1931年12月1日-
  24. 片桐英吉 大佐:1932年11月15日-
  25. 水戸春造 大佐:1933年11月15日-
  26. 岩下保太郎 大佐:1935年4月16日-
  27. 小泽治三郎 大佐:1935年10月28日-
  28. 伊藤整一 大佐:1936年12月1日-
  29. 大岛干四郎 大佐:1937年11月15日-
  30. (兼)水野准一 大佐:1938年3月9日-
  31. 藤田利三郎 大佐:1938年7月15日-
  32. 西村祥治 大佐:1939年5月18日-
  33. 木村进 大佐:1940年11月1日-
  34. 高间完 大佐:1941年8月20日-
  35. 石井敬之 大佐:1942年6月20日-
  36. 森下信卫 大佐:1943年6月14日-
  37. 重永主计 大佐:1944年1月25日-
  38. 吉武真武 大佐:1944年10月15日-

同型舰

参考文献

  • 近代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国立国会图书馆
    • 海军有终会编. 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 海军有终会. 1935年11月.
    • 兵库県 编‘海军特别大演习観舰式记录 : 昭和5年’(兵库県、1931年)
    • 野田菅麿‘昭和御大礼参列记念录’(野田菅麿、1936年)
    • 川崎造船所 编. 川崎造船所四十年史. 川崎造船所. 1936年11月.
    • 群马県胜地协会 编‘群马の史迹めぐり’(群马県胜地协会、1941年)
    • 海军省教育局 [编]‘练习兵用国语教科书. 巻1’(海军省教育局、1944年)
  • 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公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 Ref.C08030080200. 昭和17年3月1日~昭和17年5月31日 第1水雷戦隊戦時日誌(1).
    • Ref.C08030080300. 昭和17年3月1日~昭和17年5月31日 第1水雷戦隊戦時日誌(2).
    • Ref.C08030023900. 昭和17年5月27日~昭和17年6月9日 機動部隊 第1航空艦隊戦闘詳報 ミッドウェー作戦(2).
    • Ref.C08030024000. 昭和17年5月27日~昭和17年6月9日 機動部隊 第1航空艦隊戦闘詳報 ミッドウェー作戦(3).
    • Ref.C08030711400. 昭和19年6月13日~昭和19年6月22日 あ号作戦戦闘詳報(サイパン島西方海面に於ける戦闘)(1).
    • Ref.C08030711500. 昭和19年6月13日~昭和19年6月22日 あ号作戦戦闘詳報(サイパン島西方海面に於ける戦闘)(2).
    • Ref.C08030040000. 昭和17年6月1日~昭和19年6月30日 あ号作戦戦時日誌戦闘詳報(3).
    • Ref.C08030019800. 昭和19年11月1日~昭和20年2月5日 第5艦隊戦時日誌(1).
    • Ref.C08030019900. 昭和19年11月1日~昭和20年2月5日 第5艦隊戦時日誌(2).
  • 仓桥友二郎. 駆逐艦隊悲劇の記録 海ゆかば・・・. 徳间书店. 1967年6月. 仓桥は1944年9月~1945年5月まで駆逐舰“凉月”炮术长勤务。
  • 山本昌雄. 帝国陸海軍マサカ物語(3) 山本五十六提督虚構の戦艦砲撃. 戦志刊行会. 1993年10月. ISBN 4-7952-4608-4.
  • ‘日本海军舰艇写真集4・戦舰榛名・雾岛 戦舰时代の夜明け’(1996年・光人社)ISBN 4769807740
  • ‘四本の火柱―高速戦舰勇戦记’(1979年・集英社・豊田穣(著))ISBN 4087502864
  • ‘历史群像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21 金刚型戦舰’学习研究社 ISBN 4-05-602016-7
  • 海军历史保存会‘日本海军史’第7巻、第9巻、第10巻、第一法规出版、1995年。
  • 外山操‘舰长たちの军舰史’光人社、2005年。 ISBN 4-7698-1246-9
  • 半藤一利秦郁彦户高一成. 連合艦隊・戦艦12隻を探偵する. 株式会社PHP研究所. 2011年12月. ISBN 978-4-569-80045-5.
  • 官报

注脚

关联项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