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Remove ads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日语:広島市への原子爆弾投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下令发动,美国陆军航空军于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日本时间)在日本广岛市投下原子弹小男孩”的历史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核武器空袭行动,核爆炸造成广岛市超过十万名居民死亡,城市遭到毁灭性打击。

事实速览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日期 ...

美国在3天后的1945年8月9日对日本进行第二次原子弹轰炸,摧毁了位于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长崎。日本于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9天后,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Remove ads

背景

1945年,欧洲战场于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后结束,但作为二战亚洲战场的太平洋战争仍在进行。考虑在对日作战期间,来自英国及其他英联邦国家的约7.1万名军人阵亡,其中包括约1.2万名遭日军俘虏的战俘。美国考虑到倘若强行登陆日本,可能会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苏联可能会从日本北部登陆而导致日本分裂,于是计划采用曼哈顿计划中成功制造的核武器。[1]

1944年12月17日,美国陆军航空军组建第509混合飞行大队,专门负责运送核武器的任务。到1945年7月,曼哈顿计划已经成功研制出两种原子弹:一种是浓缩铀的枪式裂变武器“小男孩原子弹”,另一种是以钚为核心的内爆式核武器“胖子原子弹”。第509混合飞行大队接受了专门训练,并配备经特别改装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随后被部署至马里亚纳群岛天宁岛。1945年7月26日,盟军在《波茨坦公告》中要求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否则将面临“迅速而彻底的毁灭”。然而,日本政府选择无视这项最后通牒。根据《魁北克协定》的规定,此次轰炸行动亦获得了英国政府的同意。

7月25日,美国陆军代理参谋长托马斯·T·汉迪英语Thomas T. Handy将军下令,将原子弹投放于广岛市小仓市新潟市长崎市等地,因为这些地区皆为具有重要军事设施的大型城市。8月4日,扎卡里亚斯第14次广播日语ザカライアス放送敦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 。

Remove ads

广岛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广岛市被视为兼具“军都”及工业城市特质的都市,是重要的通讯中心、航运要港与部队集结地。该市支撑著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生产飞机、船舶、炸弹、步枪及手枪零件。市中心有多座钢筋混凝土建筑,市中心以外的日本传统住宅则密集分布,间杂着众多小型木工坊;较大的工业工厂则多位于市郊。由于房屋多为木结构并覆以瓦顶,许多工业建筑也采木结构建造,因此全市极易引发火灾。广岛是继京都之后日本第二大未曾遭受空袭破坏的城市,这主要因广岛缺乏飞机制造业,而该产业是第21轰炸机司令部的首要打击目标。[2]

日清战争期间,因前线逼近广岛,大本营广岛大本营日语広島大本営)曾设于此地,临时帝国议会第7回帝国议会日语第7回帝国議会)亦于广岛召开,使首都机能一度暂时迁至广岛。此后,陆军相关设施大量进驻市内。广岛城内驻有大日本帝国陆军留守第五师团日语第5師団 (日本軍)司令部[3]广岛站西侧则设有第二总军司令部日语第2総軍 (日本軍)(司令官:陆军元帅畑俊六[4][5],并在周边配置了多个部队驻屯地。

为准备本土决战,1945年6月20日新编的第59军日语第59軍 (日本軍)司令部亦进驻广岛[注 1]第59军司令官陆军中将藤井洋治并兼任中国军管区司令官日语中国軍管区[9][10][11]

爆心地北侧几乎为陆军设施全面占据,爆心地距离陆军用地南端仅约200米。此外,位于宇品港日语広島港的陆军船舶司令部日语船舶司令部亦为重要兵站据点。被爆时市区人口估计约为35万人,其中包含约29万名一般市民、4万名军人,及约2万名因公进入市内的外来人口。邻近爆心点的中岛地区日语中島町 (広島市)(中岛本町、材木町、天神町、元柳町、木挽町、中岛新町)是数千名庶民的生活区,同时亦为广岛最主要的欢乐街繁华街,该地距离爆心地仅500米范围内。

Remove ads

投放

当日状况

1945年后,以东京大空袭为代表的空袭日本进一步加剧,日本列岛各大都市均遭受严重破坏[12][13]。4月以后,随着冲绳岛战役的推进,B-29轰炸机[14]及小型飞机多次空袭本土[15],美军机动部队的战舰和巡洋舰也展开了对本土的舰炮射击英语日本本土への艦砲射撃攻击[16]。在广岛湾周边,7月1日发生了B-29对吴空袭英语呉空襲,7月底则遭到美国海军第38特遣舰队日语第38任務部隊航母机动部队对吴军港空袭日语呉軍港空襲的攻击[17],但对广岛市本身尚未有大规模空袭[18]。8月3日至4日间曾降雨,但5日以后受高气压笼罩,天候逐渐转晴。

8月5日,广岛大学一名教授曾对吴船舶练习部的池田军医中佐表示:“原子弹在日本需要50年才能开发成功,在美国也要20年,因此这场战争中绝不会被使用”[19]。当日晚间曾发布空袭警报[注 2],市民多次避难于防空壕,不少人因此缺乏睡眠。当天市中心并进行米粮配给

8月6日为星期一[21]。当时并无周末休假,上午8时为上班时间。包括征用工日语徵用工女子挺身队在内的大多数劳动者,以及被动员的中学高年级学生(约1万数千人),当天均在三菱重工业东洋工业等数十家军需工厂工作。中学低年级学生(数千人)、一般市民的勤劳奉仕队日语勤労奉仕隊(多为母亲)及因病等原因未被征兵的男子,则负责建筑物疏开英语疎開#建物疎開后瓦砾的清理。除市内居民外,动员亦涵盖邻近农村居民,参与作业的国民义勇队、动员学生及地区特设警备队合计约2万人[22]寻常小学校高年级学生多已在1945年4月实施的集体疏散英语疎開#学童疎開时撤离市区,但低年级学生仍留在市内。当时儿童多在各地寺子屋上课,未入学的幼儿则大多待在家中。当日早晨气温为26.7℃,湿度80%,气压1,018百帕[23],北北东风速约1米/秒,云量8至9成,虽有薄云但能见度良好。7时9分发布的空袭警报使市民避入防空壕,但7时31分解除警报后,人们再次外出开始日常活动。

日军记录显示,当日曾发现3架自丰后水道北上的B-29轰炸机,第59军司令部(中国军管区司令部)于上午7时9分发布空袭警报[24]。少数B-29飞越广岛上空,7时25分转向播磨滩方向后离开,第59军于7时30分解除警报[24]。不久,距广岛市以东80公里的松永监视所回报有2架B-29向东飞行,随后抵达广岛市上空[25]。此时B-29分为南北两机,南侧飞机投下一枚疑似炸弹后急降转向[24],北侧飞机则投下3枚疑似炸弹,落下伞随即打开[24]

Remove ads

第509混合飞行大队

Thumb
艾诺拉·盖伊号机组人员,从左到右分别是Ferebee、Tibbets、Van Kirk、Lewis。

8月2日关岛,美军第20航空军司令部发出极密指令,命令天宁岛第509混合飞行大队执行任务。

作战命令书第13号,1945年8月2日
  1. 攻击日:8月6日
  2. 攻击目标:广岛市中心部及工业地域
  3. 备选第2目标:小仓市
  4. 备选第3目标:长崎市中心部
  5. 特别指令:必须用肉眼监测状况
更多信息 飞机, 驾驶员 ...

8月4日,B-29轰炸机艾诺拉·盖伊号完成最后的投弹训练,返回了马里亚纳群岛天宁岛。8月5日,一架B-29飞机飞临广岛市上空,7分钟后广岛市发布了空袭警报,该机为第509混成部队的一架气象侦察机。返回天宁岛后,飞行员向上级报告翌日广岛市天气良好。接获消息后,美国陆军航空军保罗·蒂贝茨上校向艾诺拉·盖伊号飞行员下达出击命令。8月6日凌晨0时37分,三架气象观测机自天宁岛起飞,其中一架飞往广岛市,一架飞往小仓市,另一架飞往长崎市,凌晨0时51分,预备机TOP SECRET号亦飞向硫磺岛。1时27分,搭载小男孩原子弹艾诺拉·盖伊号开始准备起飞,1时45分缓缓滑出跑道,两分钟后(1时47分)记录原子弹威力的科学观测机起飞,又过两分钟(1时49分)拍摄爆炸瞬间的摄影观测机也起飞。换言之,包括艾诺拉·盖伊号在内,总共有六架飞机参与此次作战,从天宁岛飞往目标广岛市,航程约七小时。

上午6时30分,作战指挥官威廉姆海军上校、助手莫里斯陆军中尉及投弹手托马斯陆军少校进入飞机弹舱,拔出了“小男孩”的绿色安全插销,插上红色点火插销。作业完成后,威廉姆向保罗·蒂贝茨报告“作业完成”。随后,艾诺拉·盖伊号雷达发现附近有飞机出现,但无法辨识敌我身份。为安全起见,飞机由2,000米高度升至7,800米,日本雷达此时也发现艾诺拉·盖伊号并派出飞机侦察,但艾诺拉·盖伊号成功躲过袭击,继续向目标飞行。

上午7时先行出发的天气观测机已经到达广岛上空,它立即与艾诺拉·盖伊号进行联系,报告:“广岛上空天气良好,视野10英里,高度15,000英尺,云量12分之1”,于是袭击目标就被决定是广岛市了。但是这架观测机引发了广岛市的空袭警报,上午7时31分观测机飞离广岛市,空袭警报随之解除。上午8时9分艾诺拉·盖伊机组人员看到了广岛市,上午8时10分日本雷达捕捉到了B-29侵入广岛市上空的消息,几分钟后广岛市军管区司令部打算发出空袭警报。但此段期间艾诺拉·盖伊号已经飞到了广岛市上空,高度是9,632米,机组人员将3组带有降落伞的观测设备投下飞机,广岛市民都看到了这3个降落伞。上午8时12分机组人员进行了最后的准备工作,将飞机设定为自动操纵。上午8时15分17秒,定时装置发挥效用,原子弹被自动投下。目标是广岛中央太田川上的T字型大桥:相生桥,同时飞机立刻改回手动操纵,来了个155度角的大转弯,往回飞去。

原子弹在进行了43秒的平抛运动后,由于侧风影响,炸弹偏离瞄准点相生桥约240米(800英尺),最终在岛医院日语島病院上空引爆。[28] 这枚炸弹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6正负2千吨黄色炸药(66.9正负8.4太焦耳)[29]——约为德累斯顿轰炸所使用常规炸弹总当量的四倍。[30] 然而,这种武器的效率极低,仅有1.7%的物质发生核分裂。[31] 完全毁灭的半径约为1.6千米(1英里),火灾波及范围达11 km2(4.4 sq mi)。[32]

Remove ads

归岛

艾诺拉·盖号在目标区域上空停留了两分钟,当炸弹引爆时,飞机已距目标16千米(10英里)。当时仅有保罗·提贝茨英语Paul Tibbets威廉·帕森斯西奥多·费里比英语Theodore Ferebee三人知道这是一枚核武器;其他机组人员只被告知爆炸会伴随耀眼闪光,并被要求佩戴护目镜。提贝茨后来告诉记者:“我们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帕森斯则回忆:“整个过程既震撼又令人敬畏……与我同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气,‘我的天啊’。”他和提贝茨将冲击波比作“近距离遭遇高射炮火英语ack-ack fire”。[37]必要之恶号上的摄影机全数失灵,唯一保存下来的袭击影像,是由一名机组人员私自携带的16毫米摄影机拍摄的。[30]

《艾诺拉·盖》号返抵天宁岛时,机组人员受到英雄般的欢迎,数百名欢呼的人群夹道迎接,“现场出现的将官比我这辈子见过的还多。我们都在想,他们到底在这里干什么?”领航员西奥多·范·柯克英语Theodore "Dutch" Van Kirk回忆道。当提贝茨下机时,胸前还叼著烟斗,意外地被当场授予杰出服役十字勋章[30]

Remove ads

后果

广岛市区在原子弹炸裂摧毁的在热线与爆风等作用下瞬间化为废墟,满目焦土。关于这一状况,NHK广岛放送局1998年在日美科学家等的协助下,制作了重现核分裂爆炸直后放射线释放、火球扩张、冲击波与热线照射等状况的节目。检证过程中,美国方面有曾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罗伯特·克里斯蒂英语Robert F. Christy博士[38]及自1950年代起从事核爆模拟研究的哈罗德·布罗德英语Harold L. Brode博士[39]参与,并同时对被爆者进行新的口述调查。

Thumb
被爆后的中岛地区(模型)
Thumb
舟入 (广岛市)英语舟入 (広島市)河原町一带向东拍摄。中央纵向道路为后来的和平大通英语平和大通り,左侧为中岛町,右侧为加古町及住吉町(广岛市中区)英语加古町・住吉町 (広島市中区)。左上签名为提贝兹的署名。
Thumb
自稻荷町附近向西拍摄。前方为京桥川英语京橋川,中央偏右的道路为相生通英语相生通り
Thumb
自吉岛附近向北拍摄,左上方可见相生桥
1946年春,三村明日语三村明拍摄的美军摄影队关于爆心地周边物理破坏状况的影片。
Remove ads

威力

“小男孩”搭载了50千克的铀235核裂变爆发的能量为500,000亿焦耳,相当于15,000吨TNT当量。能量以冲击波热线放射线等方式爆发出来,分别占50%、35%、15%的比例。 这次爆炸的威力,相当将8倍于东京空袭中炸弹(2,000吨)的总能量,在相当于东京市10%大小的地方爆发出来。爆炸的瞬间,中心气压达到了数十万个大气压,引发了极为强烈的冲击波和气浪。爆炸中心的风速大约是440米/秒,相当于12级台风的风速的10倍,超音速的风和冲击波一起向外扩散,将一般的建筑破坏殆尽。爆心的风压达到了350万帕斯卡,相当于在1平方米的地方加压350吨的重物,就算在半径1,000米以内,风压也达到了100万帕斯卡。此范围以内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外,全部遭到毁灭。2,000米以内的风压是300,000帕斯卡,此范围以内的木质房屋全部被毁灭。

Thumb
热线烧灼的痕迹

热线的总能量大约是22兆焦耳,即5.3兆卡路里,热线其实就是红外线,在爆炸后的3秒内大量放出,热线的能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爆炸中心地每平方厘米大约是100卡路里,500米范围内为56卡路里,1,000米内是23卡路里,也就是说地面受到的能量相当于受普通太阳照射的1,000倍。爆炸中心的温度,达到了3,000℃—4,000℃之高。爆心附近的房屋瓦片等纷纷“起泡”,木质房屋达到着火点自燃,包括广岛城在内的各类建筑无一幸免。爆炸发射出了大量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据推算地表每1平方厘米有高速中子12,000亿个、慢中子(热中子)90,000亿个。

Remove ads

放射线

核分裂反应会产生大量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以及中子辐射,其中穿透力较强的伽玛射线与中子射线到达了地表。地表的物质因中子射线照射而被放射化,并生成具有感生放射性的物质。根据推算,抵达爆心地地表的放射线剂量为每平方厘米高速中子约1兆2千亿个,热中子约9兆个。广岛电机大学(1999年)的叶佐井博巳教授推测,即便当时身处爆心地的人们没有直接遭受爆风、热线或闪光的影响,也几乎全员会因放射线暴露而死亡[40]

黑雨

随着原子弹爆炸的闪光[41],巨大的蘑菇云升起[42]。这是因爆炸产生的高温引发强烈的上升气流,将地表粉尘卷入高空后扩散,形成典型的蘑菇状外形。过去一般认为蘑菇云的高度约为8,000米,但根据美军机拍摄的照片重新测定,实际高度高达约16,000米,是先前估算的两倍[43]

由于此次为低高度爆炸,蘑菇云直接接触地面,并夹带大量具有强烈感生放射性的物质回落至爆心地区。上升热气在高空冷却后凝结成,因含有大量粉尘与烟雾,雨滴呈现出粘稠的漆黑色,并被称为“黑雨”。这些含有放射性落下灰的黑雨使直接淋雨的人们遭受被曝,并导致土壤、建筑物及河川等广泛遭受放射性物质污染。当时,广岛市上空吹着东南风,使蘑菇云逐渐往北北西方向移动并最终崩解,飘向日本海方向。市区西北部呈南北19公里×东西11公里椭圆状的区域内,黑雨持续强降超过1小时。直接被雨淋湿或触碰到被雨淋湿物品的人员均遭受辐射暴露。战后调查研究还证实,除黑雨外,大量放射性黑色灰尘在6日下午3时前后持续降落至郊区,造成更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

关于黑雨降落区域,受害者、广岛县及广岛市认为其范围超出现今的广岛市辖区,并持续向日本政府提出扩大认定的诉求,甚至提起诉讼。厚生劳动省亦已着手重新检讨相关范围[44]。此外,因放射性核分裂产物及核爆炸时产生的中子诱导放射物质所释放出的辐射而遭受暴露者,统称为“二次被曝者”。前述因广岛郊外降落的黑雨而受到放射线伤害的人群,即属于二次被曝者。

原爆投下后,为了救援被害者而自市外进入广岛市,并因暴露于具有感生放射性物质的辐射而受曝的人,称为“入市被曝者”。根据规定,凡在原爆投下后两周内进入爆心地点约2公里范围内的人皆属此列。据推算,当日进入爆心地并停留数小时的人,约受到0.2希沃特(Sv)辐射剂量;翌日进入者则约0.1希沃特。另有许多避难至市外的被曝者,其受污染的衣物或头发在疏散途中接触他人,造成后者被曝。当时对放射性物质及放射线性质与危险性的认知极为有限,仅少数物理学家、部分军事人员及医疗相关人士掌握相关知识,亦导致辐射暴露的进一步扩散。

Remove ads

爆心地周边

Thumb
距离爆炸中心250米内的广岛燃气公司本社遭完全毁坏
Thumb
广岛原爆受灾范围示意图

小男孩原子弹于岛医院日语島病院西南侧上空约600米处爆炸[注 3]。根据广岛大学原爆放射线医学研究所日语原爆放射線医学研究所星正治英语星正治博士分析,核爆后的百万分之一秒内,降落在广岛的中子约有90%被释放[46][47]。星博士计算指出,若在爆心地130米范围内且无任何遮蔽物,受到的辐射剂量可达29.8戈瑞,即使身处木造住宅内,剂量仍约有8戈瑞[48]。此外,中子与屋瓦、墙体等物质作用后还会产生伽玛射线[49]。1986年日美合作完成的《广岛原爆放射线量再评估(DS86)》[50]指出,爆心地1公里范围内中子与伽玛射线合计的照射量约为4戈瑞[51]。须知50戈瑞的辐射量足以破坏人体细胞[49],而4戈瑞的辐射剂量则会导致约半数人死亡[51]

地面上的民众报告称,目击一道“闪光”(ピカ)——一道刺眼强烈的光芒,随即伴随一声“轰鸣”(ドン)——巨大的爆炸声响[52]。城市内幸存者的经历因地点与情况不同而各异,但共同的感受是,仿佛突然在附近爆炸了一种似常规武器(有时被误认为镁弹,会发出明亮白光),造成巨大破坏,将人抛向房间另一端、打碎玻璃、压毁建筑物。幸存者走出废墟后,才逐渐意识到整个城市同时遭受毁灭性的攻击。许多幸存者描述自己在城市废墟中迷失方向,听到被压在倒塌建筑下的哀号与受重度烧伤者的哭喊。爆炸引发无数小火焰,最终合并成一场快速蔓延的火风暴,导致大量民众跳入广岛河川避难,许多人因此溺毙。[53][54] 摄影师松重美人日语松重美人拍摄了轰炸后广岛的唯一照片。他在后来接受访谈时回忆,爆炸刚结束时“到处都是灰尘,整个世界笼罩在灰暗的黑暗中。”他共拍摄了五张照片,但之后无法继续拍摄:“那真是令人恐惧的景象,宛如地狱般。”[55] 幸存者的报告中,也经常提及有些当时看似毫发无伤的幸存者,数小时或数日后却因确诊为辐射病而死亡。

爆心地500米范围内,核爆闪光与冲击波几乎同时袭来。爆风瞬间摧毁大多数建筑,木造建筑全数倒塌。岛医院亦遭到完全摧毁,院内约80名职员与病患全数罹难。广岛县产业奖励馆受到垂直方向冲击波影响,圆顶仅剩钢骨架,其余外墙严重受损,仅部分结构尚存,未完全倒塌。此外,相生桥元安桥日语元安橋的石制栏杆也被爆风掀飞。当时正通过爆心地附近的广岛电铁路面电车在燃烧中依靠惯性继续前行,车内仍有遗体。其中,距爆心地约700米处出轨烧毁的被爆电车广岛电铁650型电车)后来修复,至2020年代仍持续服役。[56]

屋外的人立即暴露在大量热辐射与放射线下当场死亡,屋内的人则多被倒塌的建筑压困,最终葬身火海。当时在燃料会馆工作的野村英三(47岁)因正于地下室寻找文件而得以幸免。他回忆,爆炸瞬间使燃料会馆陷入一片黑暗,爬出地面后,外界依旧漆黑一片。随后,半毁的产业奖励馆窗框中窜出火焰,中岛地区亦全面燃烧。脱困的同事有8人,但后来全部失踪,极可能因急性放射线伤害英语放射線障害而亡。野村沿中岛町北上,经相生桥逃向己斐方向,尽管历经高热、腹泻及牙龈出血等急性放射线症状,仍奇迹生还。[57]

Remove ads

伤亡人数

对于因爆炸、火风暴及辐射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一直因战时记录不完整、袭击后的混乱状况、袭击当天早晨城市人口数不确定,以及各种统计方法的差异而难以准确确认。1946年曼哈顿计划的报告与1951年由美军占领当局主导的“日本原子弹调查联合委员会”分别估计死亡人数约为66,000人与64,500人,受伤人数则分别为69,000人与72,000人;而1970年代日本方面重新估计,当年年底前广岛的死亡人数约达140,000人。[58]此外,关于死于袭击的日本军人数量也存在不同估算。1946年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估计当时广岛有24,158名士兵,死伤或失踪人数为6,789人;1970年代的重新估计则认为约有10,000名军人死亡。[58]

根据广岛市于2019年11月27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截至1945年年底,确认有姓名记录的牺牲者共计89,025人。《中国新闻》于翌日(11月28日)报导推测,该数字可能未包含全家遭灭绝的家庭成员,以及朝鲜人等外国籍人士,因而导致实际人数可能更高。根据辐射效应研究基金会英语Radiation Effects Research Foundation(RERF)最新的估计,轰炸当时广岛市人口约为340,000至350,000人,至当年底死亡人数介于90,000至166,000人之间。[59]

在原子弹投下时,广岛市内曾收容十多名美军战俘,但全部在爆炸中丧生。这些美军战俘是于7月28日参与对呉军港空袭时被击落的数架美国陆军航空队B-24轰炸机(“塔罗亚号”、“孤独女士号”及其他机体)上的乘组员。他们在被移送至设有宪兵队司令部的广岛市后不久即遭受原爆辐射致死。

搜救行动

广岛市的行政机关(包括市役所、县厅等)均位于爆心地1,500米以内而受创严重,。当时的广岛市长粟屋仙吉与中国地方总监府长官大冢惟精在爆炸中罹难,许多职员也死伤,组织能力因而瘫痪。大日本帝国陆军大日本帝国海军军属人员估计有超过4,500人战死[60],连军马也有大量死亡[61]

部署于广岛城周边的第59军受到严重打击,其司令官藤井洋治(同时兼任中国军管区司令官)于官舍内被爆炸波及身亡[62]{{Efn2|后续由位于冈山县的第三次兵备中第230师团长中西贞喜日语中西貞喜临时代理第59军司令官,并于8月12日由谷寿夫中将亲任该职[8][63],另北野兵藏大佐与广岛清彦少佐亦被补任为第59军参谋(中国军管区参谋)[64],新司令部人员则以空路抵达广岛[65])。第59军参谋长松村秀逸日语松村秀逸(兼任中国军管区参谋长)与多数司令部人员负伤,仍持续指挥当地救援行动[62]。留守第五师团则完全失去作战功能。第二总军司令官畑总军中将虽然平安[66],但厅舍全毁,多数参谋如冈崎清三郎日语岡崎清三郎参谋长、真田穣一郎参谋副长、井本熊男参谋等负伤,参谋李グウ日语李グウ则遭致命伤亡[67][65][68]

位于静冈县,隶属于第54军第224师团(通称“赤穂部队”)[22]中,步兵第340连队日语步兵第340連隊在广岛市停留期间遭遇原子弹爆炸,造成大量死伤[69][70][71][72]

距离爆心地约4公里的宇品港陆军船舶司令部(通称“暁部队”)遂成为救护活动的中心[73]。虽然市内电话线路中断,但无线电通讯尚可使用,船舶司令部即时各机关通报状况[74]。当日8时50分,船舶司令部即发布首批命令,指示展开消火、救难及伤员护送等行动。翌日(8月7日),根据第二总军命令,船舶司令官佐伯文郎中将被指派负责广岛警备及复旧工作[65]。 陆军船舶练习部开始着手治疗被爆者[75][76],首日便有数千人接受救护。原爆受灾者多数被送往位于似岛日语似島上的似岛检疫所日语似島檢疫所,于该岛逝世者多就地安葬[77]。除船舶练习部外,市内共设立11处救护所,后逐步增至53处,船舶练习部亦更名为野战病院。

除陆军船舶部队,邻近的门司地区铁道司令部[65]吴镇守府(司令长官金沢正夫日语金沢正夫中将)也参与救援工作[66]。虽然在日本终战时曾流传日本军可能停止救援活动的传闻,但第二总军透过广播坚称将持续进行救援[62]。位于爆心地500米内仍能保留RC构造外墙而未倒塌的广岛市立袋町小学西校舍,1楼设有来自广岛县内外的医疗团驻地与救护所,2楼临时设置广岛县厅厚生部,3楼则成为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日首席代表马塞尔·朱诺协助提供的15吨医药品与医疗设备的存放处。

对人体的影响

原子弹引发的大量热线与放射线,使爆心半径1,000米范围内的人员遭受五度重度烧伤,表皮几乎全部碳化。热线的影响范围扩及3,500米以内,此范围内的大部分木质房屋均被引燃,并进一步造成二次烧伤。在爆炸中心1,000米范围内且身处户外的人,约有90%在7天内死亡。冲击波本身也直接对被害者造成严重创伤,而被冲击波摧毁的建筑物碎片则高速飞射,进一步导致二次外伤。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大量放射线,使许多被害者出现急性辐射综合症,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发热、脱毛症、皮下出血等,也有人因此罹患白血病。许多被害者在爆炸后1个月内死亡。

二次放射能症主要出现在随后赶赴现场救援的人员身上,因防护措施不足而遭受放射线伤害,但人数相对较少。受黑雨污染影响的人群,也出现了二次放射能症。1966年,冈崎令治夫妇发现DNA合成前体的短片段——“冈崎片段”,该发现被认为极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然而,冈崎令治在1975年因广岛原爆诱发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去世,享年44岁。

根据对原爆手记的分析结果,约有三分之一的被爆者怀有罪恶感(例如“只有自己幸存下来”、“无法拯救他人”、“无法回应向自己求水的人”等)(此为一桥大学石田的调查结果)。亦可参见“幸存者内疚”及“创伤后压力症”。精神上的影响不仅限于原爆直接造成的幸存者内疚与创伤后压力症。战后,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对原爆相关报导的管制,因原爆、放射性物质与放射线相关资讯的不足,日本社会中形成了对被爆者的偏见与歧视。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报纸、杂志等媒体中,被爆者有时被视为“会传染放射能的人”,或因严重烧伤留下的伤痕而成为“异样的存在”。

关于被爆者歧视的存在及其实态,长期以来仅在少数领域被提出为问题,根据2010年日本放送协会分析认为,战后GHQ的言论管制导致新闻机关无法正确报导原爆,加上当时日本国民普遍缺乏放射性物质及放射线的知识,使错误的认识广泛蔓延,从而引发了被爆者歧视[78]。 根据2008年至2009年间广岛市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结果,截至2008年,仍有1%至3%的被爆者罹患由被爆导致的PTSD症状。


反应

8月6日

上午8点多,“艾诺拉·盖”在目视确认广岛市街前,广岛县警察日语広島県警所属的甲山町日语甲山町防空监视哨日语防空監視哨三次市监视哨、松永市监视哨等地通报给大日本帝国海军吴镇守府,有三架敌方大型飞机(或为B-29轰炸机)朝向广岛市方向飞来,约在8点10分发布警戒警报。陆军中国军管区司令部日语中国軍管区亦接获相同通报,8点13分向广岛及山口县两地发布警戒警报。随后海军中野探照灯台、板城探照灯台与陆军中国军管区司令部向吴镇守府续报,呉地区发布空袭警报。高射炮阵地进入战斗配置,准备对空战斗,开始用高度标定器观测敌机及调整高射炮弹的信管,呉镇守府飞渡濑炮台的60口径三年式15.5厘米三连装高角炮日语60口径三年式15.5cm3連装砲捕捉到“艾诺拉·盖”,待命射击命令。

位于中国军管区司令部日语中国軍管区司令部跡的作战室指挥连络室,从隔壁作战室接到传票“八・一三、广岛、山口、ケハ”,学徒动员的惠美(旧姓西田敏枝)尝试向宇品高射炮大队与吉岛飞行场日语吉島 (広島市)#かつて存在していた施設通报,荒木(旧姓板村克子)向善通寺市四国军管区司令部日语四国軍管区通报,冈(旧姓大仓ヨシエ)利用电话交换机试图同时通知各地陆军司令部及媒体,却在此刻发生原爆(中国军管区司令部的警戒警报未能广泛传达)[79]<第三四三海军航空队日语第三四三海軍航空隊本田稔日语本田稔少尉,在广岛市上空驾驶紫电改战机日语紫電改飞行时遭遇原爆,成为唯一目击此情景的日本人。尽管受到原爆冲击波影响,机身急降约500米,但仍幸免坠毁返航。

吴市的呉镇守府中,参谋长桥本象造日语橋本象造等多人目击原爆瞬间及蘑菇云形成的情景[80][41]。吴镇守府随即通知各方,广岛遭受严重损害[81]

位于广岛城的中国军管区司令部地下壕为半地下混凝土耐爆掩体,热线伤害有限,但由于冲击波由小窗侵入,造成大量受伤。荒木与冈先后逃出掩体,后返回地下壕,荒木接获四国军管区司令部电话,冈则分别向福冈县西部军管区司令部日语西部軍管区司令部福山市步兵第41联队司令部日语歩兵第41連隊通报空袭第一报。

NHK广岛放送局

NHK广岛放送局流川演奏所内,播音员古田正信日语古田正信携带呉镇守府发出的警报备忘录进入第二演奏室(演播室)。古田向当时因停波而休息的原广播所发出警报启动信号,送信机启动不久即遇原爆炸裂,连接演奏所与广播所的中继线断裂,导致警报未能广播。广岛放送局约40名职员因此牺牲{{注|证言众多指出,爆炸后广岛局曾透过电台呼救至NHK大阪放送局,原广播所设备完好,备有预备演奏所与自家发电系统,当时为技术员常驻的有人广播所,故广播理论上可于爆炸后即恢复。此证言由制作人白井久夫汇整于相关书籍。2013年,从技术员森川宽的日记《兔粪录》获悉相关真相。森川操作中波与短波广播波段及大阪连络线,实际回应为NHK冈山放送局(当时局间连络电话为多播线路,东京与大阪设有类似现今主控台的站点,故冈山能回应广岛呼叫)。因此局间连络电话仍存活,森川将大致损害情况传达,并请求救援,由冈山转达大阪,再由大阪利用短波广播发送讯息。一般民众多听到的是中波波段。森川日记已捐赠于广岛原爆资料馆。[82]

NHK广岛放送局的主要设备(包含广播铁塔)完好无损,原广播所成为同盟通信社广岛支社的紧急避难处,但同盟通信社记者中村敏日语中村敏偶然在郊外同僚家中避难而幸免,于11点30分左右(也有说法为16时)向同盟通信社冈山支社发送第一报:“6日上午8时16分左右,敌方1至2架大型飞机飞临广岛上空,投下特殊炸弹,广岛市遭完全摧毁,估计死亡约17万人。”此第一报经由冈山支社送达东京总社,且当日午后亦送达大本营[注 4]。此外,广岛中央放送局于次日(7日)早晨起使用原发射所的预备演奏所,由幸存职员独立启动广播,随后网络恢复,至8月29日傍晚才能完全恢复全国广播。8月15日的玉音放送,透过临时线路传送,虽然杂音严重几乎难以听清,但广岛地区仍有播放[82]

大本营发表

8月6日上午8时30分左右,吴镇守府向军令部(大本营海军部)报告广岛遭受空袭并已毁灭[83]。接着约10时,第2总军向各机关发出联络[84]。大本营从各方面收到特殊炸弹导致广岛全灭的消息后,将情报传达给政府首脑,于当天下午早些时候得出“广岛可能遭受原子弹投下”的结论[85]。傍晚时分,莲沼蕃侍从武日语侍從武长向昭和天皇呈报“广岛市已全灭”。大本营于翌日(8月7日)15时30分发表新闻公告。

大本营发表(昭和二十年八月七日十五时三十分)

一、昨八月六日广岛市因敌B29少数机攻击,造成相当损害
二、敌方似使用新型炸弹攻击中,详细情况现正调查中

8月7日,防卫本部向各警察署通报:“八月六日上午八时二十分左右,因特殊炸弹,广岛市几乎全灭或全烧,推估死伤人数达九万。”

日本媒体

8月6日,大阪中央放送局日语大阪中央放送局于日本时间21时新闻开头播报B29飞入广岛市,使用燃烧弹及炸弹攻击,目前损害正调查中,该讯息由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下设的外国广播情报局(FBIS)波特兰接收[注 5][86]。此外,报导后半的地方新闻播出大阪下行列车于山阳本线三原站折返,并有经由吴市前往海田市站等资讯[87]

8月7日付的朝日新闻大阪版的“昨日来袭图”中标示原子弹投放机飞行路线[88][89],至于朝日新闻东京版则所示:

‘朝日新闻’东京版(1945年8月7日)

广岛被烧炸 6日7时50分左右,2架B29飞入广岛市,投掷燃烧弹与炸弹,似在市区附近造成若干损害。(大阪版)

朝日新闻’大阪版(1945年8月7日)

天气好转,备战敌袭 / 西宫市、广岛遭受烈火轰炸 / 今治市前桥市等地也遭袭 (广岛)6日7时50分左右,2架B29由四国东南端向北进入,经过{香川县西部抵达广岛市,投掷燃烧弹及炸弹攻击后反转,约8时30分经同路线向土佐湾南方脱离,似在市区造成若干损害。敌方美军选择夜间轰炸我中小城市及重要工厂,避开自身损失,以隐密行动为主,但此次敌方白天派少数侦察机投弹,可能因我方松懈,需加强警戒。

8月7日大本营发表后,8月8日各报均将广岛遭受“新型炸弹”攻击列为头条新闻[90]。当时原子弹被称为“新型炸弹”[91]。虽然从杜鲁门总统的声明和当地调查报告中已察觉为原子弹可能性极高[80],但官方有末部队调查结束前,仍避免使用“原爆”一词[92]

8月7日美方声明

8月6日深夜(东部标准时间,日本时间7日凌晨),刚结束波茨坦会议正返回国内的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在大西洋奥古斯塔号巡洋舰英语USS_Augusta_(CA-31)上录制以下声明[93][94]

16小时前,美国飞机向日本军最重要的陆军基地—广岛投下一枚炸弹。该炸弹威力超过三硝基甲苯2万吨。这是战争史上使用过的最大炸弹,即使与英国的大满贯炸弹相比,也有2000倍的破坏力。(中略)也就是说,是原子弹。

波茨坦宣言于7月26日在波茨坦发出最后通牒,是为了拯救日本人民免于完全毁灭。日本领导人立即拒绝此最后通牒。如果他们不接受美国提出的条件,地球上从未有过的破坏风暴将会降临。

吴镇守府司令部、同盟通信川越分室日语同盟通信川越分室(今川越市立博物馆日语川越市立博物館)也截获了这段声明。在广岛市从事救援活动的陆军船舶训练部的战斗详报中,也记录了杜鲁门总统的声明(英文)及从夏威夷群岛播出的对日宣传广播内容[95]。大本营也掌握杜鲁门的声明[80],但在官方调查结束前决定避免使用“原子弹”一词[92]

美国当地时间8月6日,华盛顿特区白宫对外发表声明[96][97][98]。从8月9日至10日早晨,关于原子弹投下的传单(编号:AB-11)被投撒至大阪市长崎市福冈市东京都。随后,内容涉及苏联参战的新版传单(编号:AB-12)于10日投撒至熊本市北九州市大牟田市八幡市等地。[99]

(AB-11) 立即撤离城市

告日本国民! ! 请认真阅读此传单所写内容。 美国已发明出无人能达到的极强炸药。这次发明的原子弹,仅此一枚即可相当于那能一次搭载2000枚炸弹的巨大B-29的威力。这可怕的事实,诸君务必深思,我们誓言此绝对为事实。 我们现已开始对日本本土使用此武器。若诸君仍有疑问,请找出当此原子弹唯一一次投下于广岛时所造成的状态。 我们希望诸君能向陛下昭和天皇请愿,停止此无意义战争,毋庸拖延军事上的任何动力。 哈里·S·杜鲁门总统曾向诸君宣读荣誉的投降十三条款概要。我们劝告诸君接受条款,建造崇尚和平之新日本。诸君须立刻停止武装抵抗,否则我们必断然使用此炸弹及其它优良武器,迅速有力地结束战争。 “立即撤离城市”

(AB-12) 告日本国民! !

“立即撤离城市” 此传单所载内容极为重要,请仔细阅读。 日本国民诸君,现已面临重大关头。 军部领导获给予机会,依据三国共同宣言十三条宽大条款终止此无意义战争,然军部忽略此机会。 因此,苏联对日宣战。 同时美国发明并使用了令人恐惧的原子弹。此原子弹仅一枚即可匹敌那巨大B-29两千架一次投下的炸弹。此恐怖事实,诸君从广岛唯一投下之时的状况便可明了。 此无意义战争所拖延的一切军事力量,将由此恐怖原子弹摧毁。美国希望诸君能向天皇陛下请愿终止战争。美国总统曾劝告诸君迅速接受十三条宽大条款,兴建崇尚和平的新日本。日本国民诸君应立即停止武装抵抗。 否则,美国将断然使用此原子弹及其他优良武器,迅速强制结束战争。 “立即撤离城市”

政府调查

Thumb
广岛红十字原爆病院介绍中提及X光胶片感光现象

火势稍微减弱的6日17时30分,吴镇守府所属吴海军工厂调查小组开始进入市内调查,至7日为止解析了热线与爆风造成的损害及准确爆心位置。同日,帝国陆军参谋本部(大本营陆军部)派遣调查团[100]。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有末精三日语有末精三中将率团[93][注 6],与陆军军医学校教官为主的陆军省广岛灾害调查班空路赴广岛。 8日下午,海军大本营部调查团与现场调查队以《8月6日广岛空袭被害状况报告书》判定此攻击为原子弹空中爆炸。

8日,中部军管区及吴镇守府基于俘虏及宣传广播消息,向各方面通报广岛投下原子弹,并流传“(盟军士兵间)第三枚原子弹计划于12日投下东京”的风声[80]{{Sfn|亲展电报~S20.0503083050305222205|9日,陆军省广岛灾害调查班确认广岛红十字医院地下室X光底片全被感光,立即请求陆军军医学校派放射线专家。陆军军医学校派出放射线专家御园生圭辅军医及理化学研究所玉木英彦、村地孝一、木村一治研究员测定残留辐射量及被爆者血液检测。结果发现土壤中含大量锶-92与铯-137,被爆者中白血球大量减少。后解剖发现,辐射包括α线、γ线、β线、中子线。10日上午10时,于广岛陆军补给厂召开第2总军、陆军船舶练习部、海军吴镇守府等军方及目击者联合会议,结论如下:

8月6日广岛空袭研究会议摘要 20.8.10 吴工厂
时间地点:8月10日,广岛陆军补给厂
结论
  • (イ):弹种非通常炸药或燃烧弹,认定为原子弹或等效威力特殊炸弹
  • (ロ):爆炸地点:护国神社南方300米,高度550米
  • (ハ):爆炸压力:爆心地约6千克/平方厘米,待进一步研究
  • (ニ):烧伤原因:光线影响,另有β线及X射线影响,光线持续时间非瞬间
  • (ホ):火灾原因:热线引燃易燃物(稻草、帆布等)
  • (ヘ):投弹方法:未必伴随降落伞
对策
  • (イ): 一般措施
  • (一):警戒警报中遇敌机接近时应退避至户外防空壕
  • (二):若无法及时避险,采取低姿态避护,闪光后立即躲避
  • (三):穿戴厚衣白色内衣,避免暴露肌肤
  • (四):携带烧伤药物
  • (五):玻璃窗因伤人风险应拆除,传统日式建筑应改为半地下式
  • (ロ):军方措施
  • (一):投弹飞机外观特征不明,投弹时急转弯
  • (二):基地飞机应存放于有盖掩体或地下设施

以上结果即时上报政府 理化学研究所、京都帝国大学、大阪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九州帝国大学等学术团体也展开调查[102]。8月10日[103],日本政府透过瑞士政府向美国提出抗议文[104][105][106]

陆军确认广岛红十字会医院地下室X光胶片全被感光,确认投下新型炸弹即为原子弹后,军方放弃封锁,解除新闻管制。 8月11日至12日,各报派特派员赴广岛,详尽报道原爆事实及伤害,首次向公众揭露核武器被用于战略攻击[注 7]。此通报引发新潟县于8月11日下达新潟市“原爆疏散”命令,多数市民逃离。据称新潟也在原子弹目标名单中。此为唯一实施原爆疏散的城市。东京亦有误将单机侦察B-29误认“原爆搭载机”,闪电误认“原爆闪光”的事例。1945年12月9日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GHQ民间信息教育局制作广播节目《真相是这样》,其中一集讨论了“对原爆投下时美国民意的反应”,明确提及“盟军首次向广岛军飞地投下新发明的可怕炸弹-原子弹”。

评价

Thumb
位于原爆点正下方的岛内科医院(当时为岛医院),今立有纪念碑以作追念。

战后美国史界一直存在声音,认为对大都市投下原子弹是对平民的暴行、应当谴责。但亦一派认为原子弹提早结束战争,从而拯救了更多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90年代以前一直对原子弹持批判态度,如《人民日报》1961年的《在“英雄”和“疯子”之间》[107]、1965年的《控诉美帝罪行 不许广岛事件重演 广岛举行“原子弹受害者救济大会” 阿报指出核讹诈吓不倒各国人民》及二战40周年1985年的《长崎和平行》[108]等文,1979年《兵器知识》创刊号上的《中子弹》一文也直接称广岛长崎原爆为“罪孽”。而现今中国媒体对于原子弹的态度已有所改变,如《人民网》2015年的《日本核爆受害者之子:核爆根源是日本的战争加害》指出日本政府借由核爆来强调日本是二战受害者,淡化日本侵略者的身份,并借此掩盖日本犯下的战争罪行。[109]中国评论通讯社》2015年的《日媒炫耀百国代表纪念核爆》指出日本被核武攻击是实施军国主义的恶果[110]

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认为使日本投降的是苏军而不是原子弹,并认为“大量杀伤日本城市居民绝不是出于任何军事上的必要…,不如说是对苏联实行冷战的第一步”[111]。2015年,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尔盖·纳雷什金(俄语:Сергей Нарышкин)表示美军使用原子弹攻击日本时未考虑人道问题,也没有考虑其必要性[112]

在战后美军接收日本的这段期间,关于广岛与长崎的核爆的报导及出版物遭到日方及美军严格的审核,其关于被爆者的医学研究亦多数被管制及被美军移送美国,这些严格的出版审核直至数年后才解禁。在美国方面,军方亦有打压相关言论,尽管有一些反核的声浪及相关出版物,但皆遭到当时美国军方的强烈驳斥,使得美国人民对于核爆事件的印象大多为“终止战争的必要之恶”。

纪念

Thumb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全景。图像左中部可见原爆圆顶馆,图像右侧可见安元桥。原子弹最初的目标是图像左侧可见的T字形相生桥。

1954年4月1日,位于广岛市中区中岛町的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开放。1955年8月,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开馆。

1981年1月,原爆遗迹选定会议决定在9处地点树立纪念牌,包括原爆圆顶、岛医院日语島病院(爆炸中心)、元安桥日语元安橋、本通商店街、基町第二陆军医院遗址、 广岛红十字医院日语広島赤十字・原爆病院袋町小学校日语広島市立袋町小学校广岛市役所日语広島市役所广岛站,并计划3年设立30处。[113]

1990年,德国柏林的格拉夫施佩街(德语:Graf-Spee-Straße)更名为广岛街(德语:Hiroshimastraße)以声援这座受到原子弹爆炸之害的城市[114]

2003年,菲德尔·卡斯特罗访问了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心,并献了花圈和默哀。[115]

2010年,美国驻日大使约翰·鲁斯成为首名参加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活动的美国政府代表。

2011年,美国驻日副大使詹姆斯·朱姆沃尔特先后出席广岛和长崎的纪念活动,成为首名同一年两次参加日本原子弹爆炸纪念活动的美国政府代表。

2016年5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日期间造访广岛日语バラク・オバマの広島訪問,并前往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向原爆罹难者致哀,成为广岛原爆发生71年以来,首位访问广岛的现任美国总统[116]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获得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日本出身的广岛原爆幸存者瑟罗节子日语サーロー節子(旧姓中村)代表领奖。日本被团协以及广岛市市长松井一实长崎市市长田上富久皆出席观礼。

注解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