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毕奥神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彼得雷尔奇纳的圣毕奥(拉丁语:Sanctus Pius de Petrelcina,1887年5月25日—1968年9月23日),通称毕奥神父(意大利语:Padre Pio)是一位意大利籍天主教方济嘉布遣会神父、神秘主义者[1],后来亦被罗马天主教追封为圣人,毕奥神父的纪念日是9月23日[2]。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4年3月5日) |
毕奥神父原名方济各·弗哲(意大利语:Francesco Forgione),出生于意大利南部小镇彼得雷尔奇纳。他于1903年1月22日入嘉布遣方济会,取名“毕奥”(或译“比约”)。毕奥神父于1968年9月23日逝世于圣乔瓦尼-罗通多,享年81岁。2002年6月16日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追封为“圣人”[3]。在整个天主教世界中,圣庇护神父是最受敬仰与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人物之一,被形容为“一位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受到的敬礼几乎无可比拟”的圣人。
在他仍在世之时,因为自1918年起出现在身上的圣伤,以及信友们归功于他的治愈奇迹与神恩事迹,便已引发极为广泛的民间敬礼。然而,同时他也曾遭受部分教会内部与医学界人士的严厉质疑与批评。
Remove ads
生平
1887年5月25日,方济各·弗哲(Francesco Forgione)在意大利南部邻近贝内文托小镇彼得雷尔奇纳出生。他的父亲格拉齐奥・马里奥・弗哲(Grazio Mario Forgione,1860–1946)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农夫,母亲玛丽亚・朱瑟帕・迪・努齐奥(Maria Giuseppa Di Nunzio,1859–1929)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妇女[4][5]。他在镇上的圣亚纳小堂(Santa Anna Chapel)领洗,圣名为方济各[6],该小堂建于一座古堡的城墙之上,日后他也在同一座小堂担任辅祭。方济各有一位兄长米凯莱(Michele),以及三位妹妹:费莉琪塔(Felicita)、佩莱格里娜(Pellegrina)与格拉齐亚(Grazia,后来成为圣毕哲女修会修女)[7]。他的父母还有两个孩子在婴儿时期夭折[8]。自小他帮助父母在田中耕种,不过他的任务主要是牧放羊群,由此他的教育迟缓了几年。据说在方济各五岁时,他已下定决心将整个生命献给天主,甚至在那个年纪已开始了刻苦的补赎[4][6]。直到十岁之前,他都在家里的土地上帮忙,照顾著家中那群小羊[9]。
皮耶特雷尔奇纳是一个人民宗教生活虔诚的小镇。方济各的家人是热心的天主教徒,每日参加弥撒、诵念玫瑰经,一周内三天守斋戒食肉类[6],以纪念加尔默罗山圣母。虽然方济各的父母和祖父母是文盲,他们记得经文并常常讲述福音和圣经故事给孩子们听。方济各的母亲称方济各从小时候起就常常看见耶稣和圣母,还有他的守护天使,以至于年幼的方济各竟以为大家都像他一样能看见诸圣。
根据他的神师拉密斯的奥思定神父(Agostino da San Marco)的日记,年幼的方济各常常遭受各种疾病的困扰。六岁时他患了一场严重的胃炎,使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患病在床;十岁时,他患上伤寒而高烧大病,镇上的赤脚大夫看了之后,甚至还说他大概只有几天好活了,但最后却误食一大罐辣椒而获救[10][注 1]。
童年时的方济各常常经历神视和神魂超拔[4]。1897年,十岁的方济各完成了为期三年的公立中小学教育后,他听到一位嘉布遣会修士在乡间募捐时的讲述,被修士的朴素生活所深深吸引,萌生了修道的志愿。他向父母表达了修道的意愿后,他们带着孩子去了皮耶特雷尔奇纳以北21千米的莫尔科内,拜访了那里的嘉布遣会修院,以探知方济各是否能入会修道。会士们表示他们愿意接纳方济各,但要等到他接受更多教育之后[6]。
方济各的父亲为了负担他的学费,便前往美国寻求工作,以期让方济接受更多学术教育[12]。1899年9月27日,方济各接受了坚振圣事。之后他接受私人教师的指导,并通过了修会所要求的课程考试。1903年1月6日,15岁的方济加入了嘉布遣方济会,领受了会衣,成为一名初学修士,取名毕奥修士(Fra Pio),并发神贫、贞洁、服从的誓愿[8]。关于选用这一名字的原因有许多推测,比较公认的是为纪念教宗圣庇护一世,这位圣人的圣髑存放于毕奥领洗的圣亚纳小堂[13] [6]。
Remove ads
毕奥神父开始了为期七年的司铎学业,前往翁布里亚的圣方济各修院修读[6]。他在十七岁时病倒,出现食欲不振、失眠、极度疲倦、昏厥与偏头痛等症状。他经常呕吐,只能消化牛奶与乳酪。宗教信众们认为,这段时期正是他开始经历无法以自然解释的超常现象之时。例如,在祈祷时,旁人常见他陷入一种恍惚状态,仿佛神游物外;有一位同院修士日后声称亲眼见他陷入神魂超拔的狂喜状态,甚至漂浮于地面之上[14]。
1905年6月,他的病情恶化至令人担忧的程度,上级遂决定将他送往山区修院,希望山区凉爽的空气能改善他的健康。然而效果不彰,医生建议他返家休养;即便如此,他的健康仍未见好转。尽管身体孱弱,他仍于1907年1月27日庄严宣发贞洁、贫穷与服从三愿。
1910年8月,毕奥神父由贝内文托总主教保禄·斯基诺西(Paolo Schinosi)祝圣为司铎。四天后,他在“天使之后”堂举行了首祭。
由于健康状况依然脆弱,修会允许他留在故乡皮耶特雷尔奇纳(Pietrelcina)家中疗养,同时仍保留加布遣会修士的身份与服饰[15]。他一直留在当地直到1916年,既为养病,也为在父亲与兄长短期赴美谋职时照顾家人[16]。在这段期间,毕奥神父经常给他的两位灵修指导——圣马尔谷‧拉米斯(San Marco in Lamis)修院的加布遣会士本笃神父(Father Benedetto)与奥古斯定神父(Father Agostino,)——撰写神秘书信[16][17]。
以毕奥神父命名的教堂,位于圣乔凡尼-罗通多
“恩宠圣母”(Santa Maria delle Grazie)加布遣修院小室,是毕奥神父后半生的家
1916年9月4日,毕奥神父接获命令,必须回到团体生活中。他遂被派往福贾省(Foggia)圣乔凡尼-罗通多(San Giovanni Rotondo)的加尔加诺山区(Gargano Mountains)的一个农业修院——“恩宠圣母”加布遣修院(Our Lady of Grace Capuchin Friary),当时该修院共有七位修士。自此以后,除了一段时期军营生活外,他一直留在圣乔凡尼-罗通多,直到1968年安逝于此。
在司铎生涯中,毕奥神父以促成人心皈依而闻名,曾成功使不少人皈依天主教[18]。毕奥神父特别热心于默想玫瑰经。他将每周告解比作“每周为房间除尘”,并劝勉信友每日进行两次默想与自省:一次在早晨,作为迎接一天的准备;另一次在夜晚,作为反省回顾。他常以一句简短却深刻的话总结其灵修要诀:“祈祷、信赖、不要忧虑”(Pray, hope, and don’t worry.)[19]。他指导信友们在万事万物中辨认天主的临在,并教导人要在一切之上渴望成就天主的旨意[20]。
许多人听闻他的名声后,纷纷前往圣乔凡尼-罗通多,为了与他会面、向他告解、寻求帮助,或单纯满足好奇心。1928年,毕奥神父的母亲在修院附近的村庄辞世。其后在1938年,他让年迈的父亲格拉齐奥(Grazio)搬来与他同住,兄长米凯莱(Michele)也一同前来。格拉齐奥居住在修院外的一间小屋里,直至1946年离世[21]。
Remove ads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毕奥神父所在团体中有四位修士被征召入意大利军队服役。当时,他在修院中担任教师与灵修指导员。当另一位修士也被征召后,毕奥神父被任命为团体的负责人。1915年11月15日,他被征召入伍,并于12月6日被分配到那不勒斯第十医疗兵团。由于健康状况不佳,他多次被退伍与再度召回,直到1918年3月16日才被判定为不适合服役,并正式退伍[22]。

1918年9月,毕奥神父开始在手足上出现永久性的伤痕,称为“圣伤”,象征基督的伤痕[23]。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他在圣乔凡尼-罗通多地区的圣洁声誉迅速传开,每天都有数百名信徒前往修院探望他[23]。
战后人们开始重建生活,而他在信众眼中成为希望的象征[20]。与他亲近的人证实,他开始显现出多种神恩,包括治愈的恩赐、分身的能力、凌空漂浮、预言、奇迹、对睡眠与食物的非凡节制(有一则记载指出,奥古斯定神父(Padre Agostino)曾记录,毕奥神父在维拉费诺(Verafeno)至少有二十天仅靠领受圣体而无其他饮食)、洞察人心、舌音、引人皈依,以及伤口散发芳香等恩宠[24][需要较佳来源]。
随着时间推移,毕奥神父在更广泛的群众中声名大噪,他成为许多人的灵修导师,并提出了灵性成长的五条守则:每周办告解、每日领圣体、阅读灵修书籍、默想祈祷,以及省察良心[20]。
Remove ads
此章节需要扩充。 |
有记录的超自然现象
此章节需要扩充。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教廷的审查
此章节需要扩充。 |
列圣品与敬礼
此章节需要扩充。 |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