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氧氟沙星
抗菌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氧氟沙星 (INN:ofloxacin)是一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1] 它可用于治疗:
此外,它也与其他药物一同用于治疗多重抗药性结核病。[3]
给药途径有口服、静脉注射及局部外用,眼药水形式可治疗眼部表层细菌感染,而当耳膜有穿孔时,耳滴剂则可用于治疗中耳炎。[2]
口服时,常见的副作用有:呕吐、腹泻、头痛和皮疹。[1]其他严重的副作用有:肌腱断裂、因神经损伤引起的麻木、癫痫发作和精神病。[1]个体于怀孕期间通常不建议使用,避免对于胎儿不利。[4] 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1]它透过干扰细菌的DNA来发挥作用。[1]
氧氟沙星于1980年取得专利,并于1985年获准用于医疗用途。[5]它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6]市面上有氧氟沙星的通用名药物(学名药)贩售。[1]它于2023年是美国处方量排名第169位的药物,累积处方笺数量超过200万张。[7][8]
Remove ads
医疗用途
氧氟沙星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例如: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急性细菌性恶化
- 社区性肺炎
- 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
- 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子宫颈炎
- 附睾炎
- 尿道和子宫颈的混合感染
- 急性骨盆腔发炎
- 非复杂性膀胱炎
- 复杂性泌尿道感染
- 前列腺炎
- 急性、非复杂性尿道和子宫颈淋病
氧氟沙星所属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在1980年代是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然而由于淋病奈瑟球菌产生氟喹诺酮类抗药性,到1990年代末,氟喹诺酮类药物已不再用于治疗淋病。[10]截至2004年,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均有单剂量氧氟沙星治疗淋病失败的报告。[11]
根据氧氟沙星产品包装说明书,其对以下微生物有疗效:[12]
需氧革兰氏阳性菌:
需氧革兰氏阴性菌:
其他微生物
不良反应
人体对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受性通常良好,大多数副作用为轻度至中度,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常见肠胃道反应,以及头痛和失眠。[13]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与其他抗生素相似,[14][15][16][17]但一项美国研究指出,其严重到需要经由急诊处置的频率高于头孢菌素或巨环内酯类药物。[18]
上市后监测揭示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都可能引起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尤其是在美国被列为黑框警告的肌腱问题和重症肌无力症状恶化。[19]其中最严重的肌腱病变是肌腱断裂,多数发生在跟腱(阿基里斯腱)。 [19]估计每10万次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治疗中,约有17例跟腱断裂。[20][21]老年人和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风险显著增高。[22]肌腱损伤可能在治疗期间,或在结束后长达一年内发生。[23]
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延长心脏的QT间期,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尖端扭转性心律不整。[24]不过,由于最常用的几种药物(如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QT间期延长作用轻微,因此这种情况相对罕见。[25]
此外,该类药物可能与艰难拟梭菌引起的腹泻有关,其风险与广谱头孢菌素类药物相似[26]或更低,[27][28]并可能与一种特别毒性的梭菌属菌株的生长有关。[29]美国处方资讯中警示,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可能出现罕见但永久性的周边神经病变。[30]其他神经系统副作用有失眠、烦躁不安,以及罕见的癫痫发作、痉挛和精神病。[31]还有其他罕见且严重的副作用,但其与药物间的因果关系仍有待进一步证实。[32][33][34][35]
氧氟沙星过量事件罕见,可能导致肾衰竭和癫痫,若与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并用,需谨慎监测血糖水平。[36]但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脆弱群体,即使在正常治疗剂量下,其不良反应风险仍会增加。[13][37][38]氧氟沙星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会影响药物代谢,导致如环孢素、茶碱、华法林等药物的血中浓度升高,增加副作用风险。同时服用非类固醇抗发炎药,则可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惊厥性癫痫的风险。此外,氟喹诺酮类药物会增强阿西那库马醇、茴茚二酮和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效果。与奎尼丁等药物并用,也可能增加心脏毒性和心律不整的风险。[39]
尤须注意的是同时使用口服皮质类固醇会增加跟腱断裂的风险,此风险在老年患者中尤为显著。[40]。
禁忌症
如前所述,由于细菌已具抗药性,部分专家认为氧氟沙星在许可使用的范围内,已被视为治疗某些性传播疾病的禁忌药物。[41]对于患有肝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42]在患有严重肝功能障碍(例如:伴有或不伴有腹水的肝硬化)的患者中,氧氟沙星的排泄可能会减少。
此外,氧氟沙星也被认为是以下群体的禁忌药物:
- 儿科人群
- 孕妇
- 哺乳期妇女
- 患有精神疾病的个体
- 患有癫痫或其他癫痫发作疾病的个体
动物研究显示口服高剂量氧氟沙星对怀孕大鼠和兔子没有致畸作用。[43][44]对大鼠的额外研究也显示该药物对胎儿晚期发育、分娩或新生儿生长没有不良影响。[43]然而研究也发现胎儿毒性:当剂量达到人类最大建议剂量的50倍(大鼠)和10倍(兔子)时,会导致胎儿体重减轻和死亡率增加。[43][44]此外,大鼠在口服超过人类最大建议剂量10倍的超高剂量时,会出现轻微的骨骼变异。[43][44]但目前仍缺乏针对孕妇的充分研究。因此,只有在评估潜在益处大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时,才建议在怀孕期间的个体使用此药物。[9]
氧氟沙星及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通常不会用于儿童,主因为存在肌肉骨骼损伤风险。[45][46]一项研究,追踪1,534名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发现其肌肉骨骼不良事件的累积发生率为3.4%,高于其他抗生素组的1.8%。[45][46]虽然大部分事件是轻度且没有长期后遗症,但仍显示该类药物的潜在风险。[45][46]
另一项针对712名儿童的研究显示,左氧氟沙星组有6%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高于对照组的4%。[47]此外,向FDA的自发性报告系统显示,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肌肉骨骼事件(39例,包括5例肌腱断裂)和中枢神经系统事件(19例,包括5例癫痫发作)是儿科患者中最常被报告的不良反应。这段时期有约11.2万名儿童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开立的处方笺有13万张。[47]因此,尽管发生这些不良反应事件,但它们在该药物的大规模儿科用药中,仅占极小比例。
过量
关于氧氟沙星过量后的影响,资讯有限。[36]对急性过量管理的建议包括:清空胃部、密切观察患者,并确保其得到适当的水分补充。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效用有限。[36]过量服用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心血管毒性、肌腱/关节毒性和肝脏毒性,[36]以及肾衰竭和癫痫。[36]然而据报导,在治疗剂量下也曾发生癫痫和严重的精神病反应。[48][49][50]
药代动力学

氧氟沙星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高达98%,并在一到两小时内达到血清峰值浓度。该药物主要通过肾脏以原型排出,占口服剂量的65%至80%,另有4%至8%则从粪便中排出。患者的血浆半衰期约为4至5小时,老年患者则为6.4至7.4小时。[9]
氧氟沙星是一种外消旋体,其生物活性主要来自于左氧氟沙星。[51]
该药物能广泛分布于多种身体组织,包括肺、皮肤、前列腺和生殖器官。其独特的化学结构有助于减少代谢,确保大部分药物以原型排出。[9][52]此外,氧氟沙星会抑制某些药物代谢酶,因此可能影响环孢素、茶碱和华法林等其他药物的血中浓度。[9]
作用模式
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活性。它透过抑制两种细菌的第二型拓扑异构酶(type II topoisomerases)来发挥作用,这两种酶分别是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53]拓扑异构酶IV是一种必要的酵素,其作用是分离复制后的DNA(主要是在原核生物,特别是细菌中的),而达到抑制细菌细胞分裂的目的。
历史
氧氟沙星是第二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由日本第一三共公司于1980年代开发。[54][55]
它于1985年在日本首次获准上市,品牌名称为Tarvid。[56]
第一三共与娇生公司于1990年合作,在美国获得FDA批准,品牌名称为Floxin。[57][58]该药物被核准用于治疗多种成人细菌感染,包括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及性传播疾病。[57][58]到1991年,氧氟沙星的销售已扩展至多个欧洲和非洲国家,并拥有多个品牌名称,例如在英国和德国的Tarvid、在法国的Oflocet以及在意大利的Oflocin和Flobacin。[55]
氧氟沙星从上市伊始即面临挑战。它被归类为"1C"药物,表示其治疗优势有限,且市场上已存在更广谱的环丙沙星。[58]虽说如此,该药物的静脉注射溶液于1992年获准,[59]口服制剂于1997年获准用于治疗骨盆腔炎,同年治疗耳部感染的滴剂也获准上市。[60][61]然而第一三共和娇生公司于1996年透过推出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的左旋对映异构物),而蚕食自家市场。[56]于2003年,娇生公司的"Floxin"(氧氟沙星)年销售额约为3,000万美元,而同年"Levaquin"(左氧氟沙星)与"Floxin"的总销售额则超过11.5亿美元。[62][63]娇生公司最终在2009年主动停止在美国继续销售Floxin。[64]
Remove ads
社会与文化
用于全身性治疗的氧氟沙星有多种剂型,包括锭剂、口服悬浮液和注射溶液。它也可用作眼药水和耳药水,并与奥硝唑组合成复方药。[65]
对氧氟沙星及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药性可能会迅速演变,即使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发生。目前全球有许多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都表现出抗药性。[66] 到2002年,Floxin和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已成最常被开立处方给成人患者的一类抗生素。其中近一半(42%)的处方是针对FDA未批准的病症,例如急性支气管炎、中耳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7]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