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土谢图汗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土謝圖汗部
Remove ads

土谢图汗部蒙古语ᠲᠦᠰᠢᠶᠡᠲᠦ
ᠬᠠᠨ
ᠠᠶᠢᠮᠠᠭ
西里尔字母Түшээт хан аймаг),一作图什业图汗部[1],又称喀尔喀后路汗阿林盟蒙古语ᠬᠠᠨ
ᠠᠭᠤᠯᠠ ᠶ᠋ᠢᠨ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
西里尔字母Хан уулын чуулган),简称土盟图盟,是清代喀尔喀蒙古四部落之首。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11年外蒙古独立后被博克多汗国沿用。1923年,更名为“博格多汗乌拉省”[2][3]蒙古语Богд Хан уулын аймаг)。其地大致相当于今蒙古国中央省色楞格省布尔干省达尔汗乌拉省鄂尔浑省中戈壁省,以及前杭爱省南戈壁省东戈壁省的一部分地区。

Thumb
土谢图汗部在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的位置(1820年)

沿革

明代后期,成吉思汗十一世孙达延汗游牧于杭爱山一带。其第十一子格哷森札札赉尔珲台吉所部号曰“喀尔喀”,分为左右两翼,共七旗。格哷森扎札赉尔珲第三子诺诺和掌管喀尔喀左翼,诺诺和长子阿巴岱土默特万户觐见三世达赖并学习佛经,回到漠北蒙古后号称“斡齐赖赛因汗”。阿巴岱之子额列克号曰“墨尔根汗”。额列克长子衮布始称“土谢图汗”,与车臣汗札萨克图汗并称“喀尔喀三汗”。清崇德三年(1638年),衮布遣使入贡。皇太极命喀尔喀三部每年进献一匹白驼与八匹白马,谓之“九白”之贡。

Thumb
出征噶尔丹之役中克鲁伦河畔的清兵营帐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大举进攻喀尔喀部,衮布之子察珲多尔济率土谢图汗部内附,被清廷安置于苏尼特地界(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右旗一带)。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土谢图汗部,废“诺颜”、“济农”等蒙古旧官职名号,封以贝勒贝子辅国公等爵。依内蒙古之例,改行札萨克制。次年(1692年)五月,改喀尔喀左、右两翼为三路,以土谢图汗部为喀尔喀北路,编为十七旗[4]

  • 中旗
  • 左翼中旗
  • 右翼中旗
  • 中左旗
  • 中右旗
  • 中前旗
  • 中后旗
  • 左翼左旗
  • 右翼左旗
  • 左翼右旗
  • 右翼右旗
  • 左翼前旗
  • 右翼前旗
  • 左翼后旗
  • 右翼后旗
  • 左翼下旗
  • 右翼下旗

雍正初年,土谢图汗部已增至三十七旗。雍正九年(1731年),析土谢图汗部西十九旗置赛音诺颜部。土谢图汗部余十八旗,改称喀尔喀后路。乾隆以后,增至二十旗。其地东至肯特山车臣汗部为邻,西至翁金河与赛音诺颜部为邻,西北至唐努乌梁海,南至戈壁茂明安、苏尼特、四子部落等旗为邻,北至楚库河与俄罗斯接壤。诸旗会盟于土拉河以南之汗山(在今乌兰巴托南),满语称山为“阿林”(满语ᠠᠯᡳᠨ穆麟德转写Alin[5]),故称汗阿林盟

  • 土谢图汗旗[6]
  • 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旗
  • 土谢图汗部中右旗
  • 土谢图汗部左翼中旗
  • 土谢图汗部中旗
  • 土谢图汗部左翼前旗
  • 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旗
  • 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末旗
  • 土谢图汗部左翼末旗,以上九旗为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置
  • 土谢图汗部左翼后旗,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置
  • 土谢图汗部中左翼末旗,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置
  • 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末次旗,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置
  • 土谢图汗部左翼右末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
  • 土谢图汗部左翼左中末旗,康熙五十年(1711年)置
  • 土谢图汗部中右末旗,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置
  • 土谢图汗部中次旗,康熙五十八年置
  • 土谢图汗部右翼左后旗,雍正八年(1730年)置
  • 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末旗,雍正九年置
  • 土谢图汗部左翼中左旗,雍正十年置
  • 土谢图汗部中左旗,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置
Thumb
清末土谢图汗那逊绰克图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清朝统治开始瓦解。11月,土谢图汗部亲王杭达多尔济俄罗斯的支持下拥立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博格多汗”,宣布外蒙古独立,但博克多汗国依旧沿袭清代的盟旗制度。1915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外蒙古取消独立,改为自治,北洋政府置“库伦都护使”,驻扎库伦办事。1919年北洋军占领外蒙古,北洋政府以徐树铮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总司令。

1921年蒙古革命后,北洋军被驱逐出境,蒙古人民党上台执政,外蒙古封建王公和盟旗体制被废除。1923年,蒙古人民党当局依据山川河流对全国省、县进行改名,“土谢图汗艾马克”更名为“博格多汗乌拉省”(蒙古语Богд Хан уулын аймаг)。[3]1931年行政区划变更,在博格多汗乌拉省的基础上设立色楞格省中央省东戈壁省南戈壁省。1938年设立布尔干省。1942年设立中戈壁省。1994年设立达尔汗乌拉省鄂尔浑省。此外,今日前杭爱省后杭爱省的部分地区曾属于土谢图汗艾马克。[7]

中华民国方面,国民政府于1928年名义上设置蒙古地方,将土谢图汗部划为汗阿林盟,直至1946年正式承认其独立,汗阿林盟在法理上仍为中华民国领土。

Remove ads

重要城镇

  • 库伦城,位于土谢图汗中旗,为库伦办事大臣及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驻地。
  • 买卖城,中俄贸易边镇,又称南恰克图。在中左翼末旗。
  • 鄂尔坤,鄂尔浑之异译,为清军驻扎、屯田之地。在土谢图汗旗。
  • 额尔德尼召,汉名为光显寺,在土谢图汗旗。额驸策棱大破准噶尔军小策凌敦多布之地。

土谢图汗部下属的旗

土谢图汗部下属以下的[3]

更多信息 清代旗名, 博克多汗时期旗名 ...
Remove ads

职官

  • 盟长、副盟长各一人。
  • 副将军、参赞各一人。

每旗设札萨克协理台吉、管旗章京、副章京各一人。

诸旗共设佐领五十七人:中旗佐领四人、中右旗佐领三人、中左翼末旗佐领四人、左翼中旗佐领十四人、左翼前旗佐领二人、左翼后旗佐领四人、左翼右末旗佐领五人、右翼左旗佐领七人又半分佐领一人、右翼左后旗佐领二人、右翼右末次旗佐领一人又半分佐领一人,其余诸旗佐领各一人。[29]每六佐领设参领一人,每佐领设骁骑校一人。

清廷在土谢图汗中旗的库伦南恰克图派遣理藩院官员理事。

封爵

爵二十有一:土谢图汗一人;扎萨克和硕亲王一人,由贝勒晋袭;附公品级一等台吉一人;扎萨克多罗郡王二人,一由贝勒晋袭;扎萨克固山贝子二人,一由郡王降袭,一由扎萨克台吉晋袭;扎萨克辅国公六人,三由扎萨克台吉晋袭;扎萨克一等台吉八人,一由贝子降袭。

大喇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人,驻库伦。

土谢图汗世系

更多信息 世代, 名 ...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注释及征引文献

Loading content...

延伸阅读

参考书目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