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汝南郡

中国古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汝南郡中国古代名,在今河南省安徽省境。发源于汝南郡的知名郡姓有:汝南袁氏汝南周氏等。

汉代汝南郡

秦汉之际,其地属陈郡,于西汉初年置郡。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以陈郡置淮阳国。至迟在文帝时,汝南郡已由陈郡析置。景帝二年(前156年),置汝南国,立其子刘非为汝南王。三年(前155年),徙刘非为江都王,汝南国除为郡。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削淮阳国之期思、弋阳二县属汝南。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又得淮阳郡长平县。成帝元延三年(前10年),封淳于长为定陵侯,置定陵侯国,属汝南郡。又以新汲县属颍川郡。元延、绥和之际(前12年—前8年),汝南郡领三十七县:平舆、阳安、阳城、强、富波、女阳、鲖阳、吴房、安成、南顿、朗陵、细阳、宜春、女阴、新蔡、新息、灈阳、期思、慎阳、慎、召陵、弋阳(今潢川县)、西平、上蔡、𡩻、西华、长平、宜禄、项、新郪、归德、新阳、安昌、安阳、博阳、成阳、定陵。郡治在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北),属豫州刺史部。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东南部、安徽阜阳一带。

西汉汝南郡太守
  • 郑当时(?─前120年)
  • 虫皇柔(?─前115年)
  • 刘虔(宣帝时)
  • 燕仓(宣帝时)
  • 严䜣(前14年在任)
  • 孙宠(成帝末年)
  • 马宫(成帝、哀帝时)[1]

东汉建武二年(26年),改寝县为固始县[2];三十年(54年),长平、西华、新阳、扶乐(新置)四县属淮阳国。永平十五年(72年),汝南郡为汝南国,封皇子刘畅汝南王[3]。建初四年(79年),国除为郡。顺帝时领三十七县:平舆、新阳、西平、上蔡、南顿、汝阴、汝阳、新息、北宜春、强、灈阳、期思、阳安、项、西华、细阳、安成、吴房、鲖阳、慎阳、慎、新蔡、安阳、富波、宜禄、朗陵、弋阳、召陵、征羌、思善、宋、褒信、原鹿、定颍、固始、山桑、城父。建安十八年,曹操析汝南郡之城父及沛郡数县置谯郡。又析汝南郡、江夏郡弋阳郡

东汉汝南郡太守
  • 寇恂(27年─31年)
  • 欧阳歙(31年─39年)
  • 邓晨(?─43年)
  • 韩崇(明帝时)
  • 鲍昱(?─74年)
  • 何敝(90年在任)
  • 张敏(99年在任)
  • 梁湛(安帝初年)
  • 李法(安帝时)
  • 王龚(122年─126年)
  • 王堂(永建、阳嘉年间)
  • 李伥(顺帝时)
  • 胡广(永和年间)
  • 梁干(?─142年)
  • 谒焕(顺帝、桓帝之际)
  • 邵夔(桓帝初年)
  • 李暠(桓帝时)
  • 尹勋(延熹年间)
  • 宗资(桓帝时)
  • 宗俱(桓帝末年)
  • 刘翊(灵帝初年)
  • 赵谦(184年在任)
  • 杨奇(?─189年)
  • 徐璆(192年在任)
  • 孙香(197年在任)
  • 荀攸(197年在任)
  • 李通(200年在任)
  • 满宠(208年─220年)
  • 刘虔(不知何帝时)
  • 第五常(不知何帝时)[1]

西晋太康中(284年)汝南郡领十五县:新息、南安阳、安成、慎阳、北宜春、朗陵、阳安、上蔡、平舆、灈阳、定颍、南顿、汝阳、吴房、西平。惠帝时分汝南郡置南顿国。永嘉时汝南郡没入后赵北魏时汝南郡治上蔡,属豫州。北周曾一度改豫州为舒州、溱州、蔡州[4]

Remove ads

隋代汝南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蔡州置汝南郡,改郡治上蔡为汝阳,领汝阳、城阳、真阳、新息、褒信、上蔡、平舆、新蔡、朗山、吴房、西平十一县。唐初复置豫州。

隋朝汝南郡太守
  • 何休嗣(大业年间)
  • 元某(天宝年间)

唐代汝南郡

天宝元年(742年)改豫州为汝南郡。下辖汝阳县上蔡县真阳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朗山县郾城县吴房县平舆县西平县,乾元元年(758年)又改豫州。宝应初又改为蔡州[5]

唐朝汝南郡太守

注释及征引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