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音367-80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波音367-80(或称Dash 80)是由美国波音公司所生产的喷射客机原型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波音707和KC-135,只生产了一架。
历史



1940年代末,波音就着手研究喷射民航客机的可行性,波音的信心来自于它们在1947年完成B-47轰炸机,掌握了大型喷射机的必要技术储备;其次是1949年英国哈维兰彗星型客机首飞,将民航市场推进至喷射客机时代。1950年,波音总裁比尔·艾伦至英国法茵堡航展实际参观了彗星式飞行表演,也参观了德·哈维兰公司制造彗星式客机的工厂,他确定有关于喷射客机的关键科技—后掠翼与对应飞控补偿机制、吊舱式发动机技术波音皆已掌握,可以制造出可用的喷射民航机。
然而在1950年,波音以“波音743-60C”方案向各航空公司推销时,市场反应冷淡,原因是当时当时没有一家航空公司对成本高昂的喷射客机有信心,况且波音没有打破过被道格拉斯公司把持的客机市场,道格拉斯的主力商品仍是活塞螺旋桨动力的道格拉斯DC-7。为了打销市场与客户的怀疑,波音相信打造一架完整的原型机是必要的。
在1950年代初,波音总裁比尔·艾伦着手研究把KC-97空中加油机进化为喷射加油机的可行性,以解决KC-97速度较慢配合不了喷射轰炸机及飞行高度的限制。后来他想到做一个军民合两用的设计,先把飞机卖给空军,取得资金后把设备转移在客机的制造上,以减少生产成本和风险。波音研究了波音367型(KC-97公司内编号)改良方案后,最终选择了367-80概念案,虽然外观与KC-97几乎不同,且对外宣布名字为707,但公司内称为“Dash 80”或“-80”,其内部系统仍大量从KC-97承袭沿用。
不久,在1952年全球首架喷射客机哈维兰彗星型投入服务后,全球掀起喷射机热潮,然而很快就因为该客机接连发生空难而降温。但波音也参与了彗星式空难的事后调查,把握喷射民航机需要谨慎处里的技术瓶颈,并在波音367-80上作好解决方案。
1952年初,波音公司完成波音367-80初期设计,波音董事会在同年4月同意波音367-80制造经费;11月,在华盛顿州的波音伦顿工厂内开始制造波音367-80,由于大多数都是首次尝试,飞机几乎是以全订制方式制造完成,飞机内也没有安装客舱。
1954年5月15日,波音367-80原型机出厂,为增加出场效果,波音把飞机涂成黄棕相间,并获得注册号N70700。5月25日,波音367-80进行地面滑行测试时左起落架断裂,但随即完成修复。6月美国空军正式公开招标,寻求喷射加油机的设计提案,道格拉斯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亦都有参与竞标,而波音367-80则是波音的王牌,且已大致完成。最终空军决定采用波音的加油机提案,命名为KC-135。波音公司希望以新的飞机名称来区别以往的不同,鉴于400-、500-和600-已用在导弹上,于是决定接下来的喷射机采用700-名称系列[1],而机身上的编号也决定了之后量产型号的诞生。
1955年道格拉斯公司决定研发DC-8,进军喷射客机市场。DC-8的机身比波音宽3英寸,航程亦比波音707远,能执行横大西洋航线,因此联合航空最先宣布购买DC-8而抛弃波音707。当时美国航空总裁建议波音把机舱宽度扩展至与DC-8一样,就会购买波音的飞机。波音公司一口答应把机舱宽度扩大4英寸,比DC-8还要多出1英寸。于是美国航空决定购买30架波音707[2]。

波音367-80原型机在经过1,691次飞行共2,350小时后,于1969年被贮存[3]。1972年5月26日,波音把飞机捐赠给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直至1990年被波音收回。波音367-80最后一次飞行是在2003年8月27日,飞往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目前在史密森尼学会国家航空和太空博物馆的史蒂文·乌德沃尔哈齐中心作出展示[4]。
Remove ads
参见
- 波音707
- 波音720
- C-137同温层运输机
- 波音CC-137
- C-135
- KC-135空中加油机
- 波音NC-135
- OC-135B侦察机
- 波音RC-135
- WC-135核侦察机
- E-3
- E-6通信中继机
- E-8指挥机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