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蛟大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蛟大隊
Remove ads

海蛟大队(Fast Attack Boat Combat Group,缩写:FABG),是中华民国海军辖下曾经存在的一支舰队,主要由快速攻击艇英语Fast attack craft导弹快艇构成,为国军制海反舰任务的重要角色;后因精粹案实施,海蛟大队于2014年11月1日被裁并至海军第一三一舰队[2]

事实速览 海军海蛟大队 Fast Attack Boat Combat Group, 存在时期 ...

背景

前身

Thumb
1944年8月30日,停泊在波士顿海军造船厂英语Boston Navy Yard的USS Decker (DE-47),即之后的太平舰
Thumb
1954年,太平舰被解放军击沉后,台湾青年发动集体捐款建造新舰的运动

1954年11月14日,太平号护航驱逐舰大陈岛海域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鱼雷快艇夜袭击沉[3]。当时,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台南工学院直属支队”发起了鼓励捐款的“建舰复仇运动[4];中华民国海军利用这笔经费向日本采购了复仇级鱼雷快艇2艘,并商请日本技术专家改造遗留在台湾的库存空射鱼雷作为武装运用,并向美国海军申请军援鱼雷快艇作为假想敌任务用途。最后在1957年获得6艘鱼雷快艇,复仇、雪耻、反攻、扫荡、复国及建国六艘舰艇依序编入海军鱼雷快艇大队[5],此即为海蛟大队之前身。

成军至裁撤

1975年,中华民国国防部计划将雄风一型反舰导弹改装至鱼雷快艇上做为小型反舰载台,后奉时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蒋经国核准成立“海鸥计划室”,开始执行研发导弹快艇;1978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中华民国政府断交、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台湾人民再发起自强救国基金的捐款行动[6]中华民国国军利用这笔经费向以色列采购2艘毒蜂级导弹快艇,海军并仿制他们,建造出更大规模的导弹快艇部队。

1979年5月16日,运用此笔捐款获得的12艘海鸥级导弹快艇“海军快速突击艇大队自强中队”在左营成军,同年11月16日与原鱼雷快艇大队并编为海蛟大队。

海蛟大队全盛期曾下辖六个中队、50艘左右的导弹快艇,分驻宜兰苏澳台北淡水澎湖马公高雄左营台南安平连江东引等基地。[7]

海鸥级导弹快艇因使用铝合金船体,结构疲劳及损害较不容易修复,台湾海峡的环境亦对小型艇不友善,船队很快即出现老化征兆。1999年,海军公布新一代导弹快艇,即称为光华六号导弹快艇的研发。光华六号导弹快艇自2009年起开始交船,一直到2011年底共生产约30艘,汰换海鸥级导弹快艇。

2014年11月1日,由于精粹案裁军计划,海蛟大队遭到裁撤;导弹快艇部队移编至海军第一三一舰队,并新成立“二三二战队”将导弹快艇作战一、二、三中队、锦江级12艘平均分隶属于二一二、二三二及二五二战队,与锦江级巡逻舰混合编队执行巡逻任务。

装备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