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汉字注音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汉字注音史指古代至今为汉语等语言所用汉字记音的历史。

宋朝以前

古人曾采用直音反切等方法为汉字注音。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相继渐知反切,分辨五音,分别平上去入四声[1]

佛教传入后,汉字切韵生于西域,旧所传十四字,贯一切音,称为婆罗门书,其后又得三十六字母,音韵之道始备[2]

唐朝时期日本人创造的假名,也可能是最早用于拼注汉字语音的注音符号之一。

元明清

明朝时期朝鲜人创造了谚文。明代回回创造了用阿拉伯字母为汉语注音的小经。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最早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1626年,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音素字母为汉字注音。早期的汉语拼音以南京官话为蓝本。以后又出现了以北京官话为蓝本的汉语拼音以及广东话等拼音。1867年英国人威妥玛创制的威妥玛式拼音采用北京官话作为蓝本。威妥玛拼音的使用时间相当长,直到2010年台湾仍然广泛使用。

1892年,卢戆章仿拉丁字母造“中国切音新字”字母,并主张以南京语音为汉语语音标准,这被认为是统一全国语音的首倡者。1900年王照受日本片假名启发,创制汉字笔画型拼音字母“官话合声字母”,并主张以北京官话为官话的标准音。

清末至今

事实速览 方言电影史, 方言童谣/民歌 ...

详见以下主条目。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