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3年太平洋台风季
太平洋颱風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3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于2023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没有指定的形成时间,但大部分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通常皆会于5月至12月期间形成[参1]。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水域的台风。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飓风,并被列入2023年太平洋飓风季。于西北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是由日本气象厅所命名(即国际名称),国际编号为23xx,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于此地区的热带低压之编号以W字母作结。凡进入或产生于菲律宾风暴责任范围以内的热带低压,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均会给予当地名称,作当地警报用途,因此可能会有两个不同的英文名称(官方以国际名称为准);风暴的中文名字现时由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和交通部中央气象署协商确定,2020年代前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与台湾采用的中文译名可能不同。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巅峰形态为准。更多关于西太平洋的台风,请参见太平洋台风季。
Remove ads
风季预测
深圳市气象局预测全年约有4-6个台风进入深圳500公里范围,其中2-4个造成影响,影响时段在7-9月,风雨影响偏重,不排除有超强台风严重影响[参2]。
香港天文台预测今年进入本港500公里的热带气旋接近正常,约4至7个。风季可能6月或之后开始,10月或之前结束,不排除有类似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的热带气旋吹袭香港[参3]。
澳门气象局预测今年会有5-8个台风袭澳,风季大约在六月中旬前开始,属于正常至偏多,且可能受超强台风或以上级别影响[参4]。
风暴时间表

风季概述
![]() | 此章节尚无任何内容,需要扩充。 |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已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4月16日,一个热带扰动在波纳佩岛西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W。
4月19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上午9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晚间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1W。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02。
4月20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01,并命名“珊瑚”。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
4月22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4月25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PAGASA:Betty
5月1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楚克群岛西偏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7W。
5月19日下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03。
5月20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2W。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02,并命名“玛娃”。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晚间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5月21日凌晨2时,中国气象局率先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时,香港天文台亦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率先将其升格为台风。
5月22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晚间8时,中国气象局率先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5月23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下午2时,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
5月24日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
5月25日上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再度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
5月28日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再度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晚间8时,中国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台风。
5月30日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台风。
5月31日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6月1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
6月2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及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6月3日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表示,位于日本以南海域的热带风暴玛娃已演变为温带气旋。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出最后警告。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表示玛娃转化为温带气旋。
6月11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Remove ads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024年7月26日发布的最佳路径中,将其巅峰上调至165节(每小时305公里)。
PAGASA:Chedeng
6月1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关岛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W。
6月4日晚上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
6月6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0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3W。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03,并命名“古超”。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6月7日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6月8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率先将其升格为台风。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
6月11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6月12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出最后警告。
6月13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表示古超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判定为副热带风暴;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6月14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表示古超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判定为亚热带低压。
6月21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024年7月26日发布的最佳路径中,将其巅峰上调至95节(每小时175公里)。
PAGASA:Dodong
7月9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东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W。
7月14日凌晨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05。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上午9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上午11时,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晚间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4W。
7月15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中国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上午11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04,并命名“泰利”。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
7月16日凌晨2时,中国气象局率先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5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率先升格为台风。
7月17日上午8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中国气象局表示台风泰利于晚间10时22分在广东省湛江市南三岛沿海登陆。
7月18日上午5时45分,中国气象局表示台风泰利于广西北海市再次登陆。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出最后警告。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7月19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其已消散。
7月20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024年7月26日发布的最佳路径中,将其巅峰下调至80节(每小时150公里)。
PAGASA:Egay
7月14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加罗林群岛西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W。
7月16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
7月20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上午8时,天文台表示,位于菲律宾以东海域的低压区正逐渐增强,一个热带气旋似乎在形成中。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06;澳门气象局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7月21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05,并命名“杜苏芮”。同时,中国气象局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上午11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5W。
7月22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23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率先将其升格强热带风暴。凌晨5时,中国气象局将其升格强热带风暴。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率先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5时,中国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台风。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同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台风。晚上11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
7月24日上午8时,中国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下午2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台风。晚上8时,中国气象局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
7月25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
7月26日凌晨3时10分,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表示超强台风杜苏芮于卡加延省阿帕里富加岛登陆。上午9时30分,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表示台风杜苏芮于卡加延省卡拉扬市达卢皮里岛第二次登陆。
7月27日上午9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强台风。
7月27日下午8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再度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
7月28日上午9时55分,中国气象局表示台风杜苏芮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50米/秒)[参6][参7]。上午11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强台风。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台风。下午5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晚上8时再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同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
7月29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同时,澳门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下午4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7月30日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其已消散。
PAGASA:Falcon
7月22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加罗林群岛西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W。
7月25日晚上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
7月26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07。
7月27日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6W。晚上8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7月28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和澳门气象局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06,并命名“卡努”。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中国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30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率先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同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率先将其升格为台风。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
7月31日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率先将其升格为强台风。下午2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台风。下午5时,香港天文台率先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
8月2日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率先将其降格为强台风。晚上11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台风。
8月5日凌晨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同时,香港天文台和日本气象厅率先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8时,澳门气象局也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10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9时20分,韩国气象厅表示台风卡努于庆尚南道巨济市登陆。晚上10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11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及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凌晨5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早上10时它离开香港天文台管理范围。下午2时左右,卡努中心位于朝鲜西部近海海面。晚上11时左右,卡努中心在辽宁省庄河市沿海登陆,登陆时减弱为热带低压,随后其风力进一步减弱。
8月12日凌晨2时,中国气象局对其停止编号。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8月15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024年7月26日发布的最佳路径中,将其巅峰上调至125节(每小时230公里)。
8月6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小笠原群岛东南方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W。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
8月7日凌晨3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08。
8月8日凌晨3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7W。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07,并命名“兰恩”。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9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10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及香港天文台率先将其升格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
8月11日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8月12日下午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台风。
8月15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凌晨4时51分,日本气象厅表示兰恩于和歌山县串本町潮岬附近登陆。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1时12分,日本气象厅表示兰恩于兵库县明石市附近再度登陆。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及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17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表示兰恩转化为温带气旋。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024年7月26日发布的最佳路径中,将其巅峰上调至120节(每小时220公里)。
多拉的源头可以追朔到加勒比海[8],在7月下旬,一个东风波从加勒比海进入中美洲后再进入东太平洋,并逐渐发展为一个热带扰动[9];到7月31日,扰动的结构有所发展,形成封闭的环流,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EP052023,其较低的垂直风切变与摄氏28度以上的海面温度,利于此系统的发展[10]。此系统在8月1日上午6时增强为热带风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命名为多拉 [11],随后进入快速增强期,同时向西偏南快速移动,在8月3日凌晨增强为飓风[12];增强为飓风后仍持续增强,在其中心发展出风眼的结构,在隔日凌晨增强至主要飓风强度[13],之后达四级飓风强度[14];8月4日下午短暂失去主要飓风强度,在经历眼墙置换周期后,于8月5日回到主要飓风强度,并重回四级飓风,在8月6日凌晨达到巅峰强度,一分钟平均风速为125节[15],同日,多拉进入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的职责范围,国家飓风中心发出最后一报,并改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发报[16]。
多拉在进入中太平洋后,海面温度略为下降至摄氏27度,使得中太平洋飓风中心预测会在两日内失去主要飓风强度[17];在经过夏威夷群岛南方时转向,并朝西偏北方向移动,此时仍然维持四级飓风强度,未如先前预期的减弱,之后海面温度上升至摄氏28度,使其强度回升至巅峰时的水准[18];但之后受垂直风切变所影响而一路减弱,原本清晰的风眼被云塞住,多拉在8月11日下午失去主要飓风强度,同时因应多拉即将越过国际换日线进入西北太平洋范围,离开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的职责范围,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发出最后一报后,改由日本气象厅发报[19]。
多拉以飓风强度在8月12日0时越过国际换日线,日本气象厅将其重新定义为台风;之后强度持续减弱,在8月13日上午6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在8月14日0时再为热带风暴;到8月15日上午6时减弱为热带低压[20]。下午6时,台湾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PAGASA:Goring
8月22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偏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W。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8月23日凌晨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上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10。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8月24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9W;香港天文台及澳门气象局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09,并命名“苏拉”。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晚上8时,中国气象局率先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25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率先将其升格为台风。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
8月26日凌晨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同时,中国气象局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台风。晚上11时,中国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
8月27日凌晨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同时,澳门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下午2时,中国气象局及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强台风。
8月28日凌晨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上午5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台风。上午11时,香港天文台再次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
8月29日凌晨5时,香港天文台再次降格为强台风。下午5时,香港天文台再次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晚上11时3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再次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
9月1日凌晨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再次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
9月2日凌晨12时,香港天文台第三度将其降格为强台风。凌晨2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强台风。凌晨3时30分,中国气象局表示台风苏拉于广东省珠海市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5米/秒)。凌晨5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台风。上午11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1时15分,中国气象局表示台风苏拉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8米/秒)。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3时,澳门气象局亦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5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7时,香港天文台及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9月3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下午5时,中国气象局对其停止编号。下午6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9月4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024年7月26日发布的最佳路径中,将其巅峰上调至140节(每小时260公里)。
8月20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南鸟岛南偏东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W。
8月22日上午9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晚上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8月23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8W。同时,香港天文台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11。
8月24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
8月25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10,并命名“达维”。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香港天文台亦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热带风暴。
8月27日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晚间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率先将其升格为台风。
8月28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及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出最后警告。晚上11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29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11时,中国气象局对其停止编号。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表示达维已转化为温带气旋。
9月1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024年7月26日发布的最佳路径中,将其巅峰下调至60节(每小时110公里)。
PAGASA:Hanna
8月25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关岛西偏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W。
8月27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1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晚上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8月28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11,并命名“海葵”。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晚间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0W。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29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香港天文台及中国气象局同时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30日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31日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晚间8时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率先将其升格为台风。
9月1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
9月2日下午11时,中国气象局率先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9月3日上午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上午11时,中国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下午3时,中国气象局再将其降格为强台风。下午3时4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表示台风海葵于台东县东河乡登陆。晚间8时,台风海葵于高雄市梓官区附近出海。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台风。台风中心在高雄市西部近海附近呈现滞留打转的现象。
9月4日上午4时左右由高雄市左营区再次接触陆地。其后,台风结构受到破坏并沿高雄市与台南市海岸线北上。上午5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11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9月5日,上午5时20分,中国气象局表示台风海葵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 。上午6时45分,中国气象局表示台风海葵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及台湾中央气象局及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上午11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9月6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8月2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平格拉普环礁西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4W。
8月29日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13。晚上9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
8月30日上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1W。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率先将其升格热带风暴。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12,并命名“鸿雁”。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中国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9月1日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9月2日晚间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9月3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及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晚间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低压区。同时,鸿雁进入香港天文台责任管理范围,天文台将其评为热带低压。
9月4日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9月7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日本气象厅在11月28日的资料分析中,将鸿雁的强度降为热带风暴。[21]
另外,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024年7月26日发布的最佳路径中,将其巅峰上调至70节(每小时130公里)。
PAGASA:Ineng
9月4日,一对流区在台湾东南方海域脱离强台风海葵的环流,并独立发展成另一低压区,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9W。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1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其评级为“低”。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为“中”。
9月5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同时,澳门气象局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13,并命名“鸳鸯”。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澳门气象局亦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6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8日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同时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9月9日上午5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PAGASA:Jenny
9月2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关岛西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W。
9月29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上午10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16;香港天文台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晚间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4W。
9月30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14,并命名“小犬”。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1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率先将其升格为台风。同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
10月2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台风。上午5时30分,中国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台风。上午8时30分,中国气象局率先将其升格为强台风。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台风。晚上11时30分,中国气象局率先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
10月3日上午8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晚上8时,澳门气象局率先将其降格为强台风。晚上8时30分,中国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强台风。
10月5日上午8时20分,台风小犬登陆台湾屏东县恒春镇鹅銮鼻一带,并于同日8时25分出海。上午8时40分,中国气象局再度将其降格为强台风。上午11时20分,中国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台风。下午2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台风。下午3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台风。
10月6日下午5时,中国气象局再次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10月7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再度将其升格为强台风。晚上9时,香港天文台再度将其降格为台风。
10月8日上午8时,澳门气象局再度将其降格为台风。上午9时,中国气象局亦再度将其降格为台风。晚上11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10月9日凌晨2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上午7时,中国气象局及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8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11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3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10月10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其已消散。
10月5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西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W。
10月6日下午1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10月7日凌晨2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17。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5W。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15,并命名“布拉万”。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中国气象局亦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晚间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9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
10月11日上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
10月13日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024年7月26日发布的最佳路径中,将其巅峰上调至165节(每小时305公里)。
10月14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南海南部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9W。
10月17日上午4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18。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及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16W。
10月18日上午11时,香港天文台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16,并命名“三巴”。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澳门气象局及中国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19日上午9时,中国气象局表示强热带风暴三巴于海南省东方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晚上11时,中国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10月20日上午5时,中国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9时45分,中国气象局表示强热带风暴三巴于广东省遂溪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下午5时,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及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及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10月21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认为其已消散。
PAGASA:Kabayan
12月10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帕劳以东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W。
12月13日清晨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为“中”
12月15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12月16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20。下午,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12月17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317,并命名“杰拉华”。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香港天文台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12月18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12月21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气压。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024年7月26日发布的最佳路径中,将其巅峰下调至30节(每小时55公里)。
未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3月4日,一个热带扰动在新加坡东方海域生成,日本气象厅于下午2时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则一度认定其位于南半球,给予扰动编号98S。
3月5日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短暂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3月6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重新在天气图上将其标为热带低压。
3月8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再度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PAGASA:Amang
4月5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帕劳东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W。
4月10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上午10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4月11日上午6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降为“低”。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01。
4月30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帕劳东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W。
5月1日上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
5月7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6月4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西沙群岛东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9W。
6月12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8月3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北部湾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W。
8月5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8月18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小笠原群岛东偏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W。
8月22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9月2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关岛西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W。
9月4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9月5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威克岛西北方海域生成。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9月6日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9月10日,一个热带扰动在琉球群岛东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W。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9月11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
9月12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降为“低”。
9月14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9月11日,一个热带扰动在阿格里汉岛东偏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W。
9月13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9月23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西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W。
9月24日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早上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9月25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3W。晚间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15。
9月26日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9月27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移除该系统。
11月5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帕利基尔西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W。
11月12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TD1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7W。
11月13日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取消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11月17日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热带气旋名单
热带气旋一旦在西太平洋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就会由台风委员会命名[参8]。用来命名的这些名称是由14个成员国或地区各提供10个,然后以各国英语名称的首字母排序[注1][参9]。蓝色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活跃中,未使用之名字则以灰色字体表示,橙色表示下一个将会使用的名称。2023年的风暴名称可能会与2000年、2005年、2006年、2012年、2017年及2018年的部分风暴名称相同。
注:
- 本风季第8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多拉 2308)是由东北太平洋进入中北太平洋后,再进入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进入本洋面后仍继续沿用东北太平洋的名称(Dora)。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对责任区域内的热带气旋使用独立的命名方法,所有在其责任海域形成,或是进入其责任海域,或是有可能进入其责任海域的热带低压都会获得名称,命名名称每4年完成一次轮换,只有退役的名称会予以替换,并且还准备有辅助名单,以便在名称全部用完时替补[参10]。以下列出2023年的风暴名单,未经启用的名称以灰色表示,括弧内则是风暴的国际名称:
季节影响
此列表列出了所有在2023年西太平洋曾经活跃的热带气旋。包括该热带气旋的强度,持续时间,名称,及造成的伤亡和破坏。所有破坏都以美元作为单位。括号中的是指间接导致的死亡(如交通意外,或滑坡等等)。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