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肇枝中学
香港的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肇枝中学(英语:Wong Shiu Chi Secondary School,简称“WSCSS”)是香港新界大埔区内第一间英文中学,由王德馨医生于1960年创办,以其父亲王肇端和母亲黎单枝的名字命名。[2]校舍位处港铁东铁线大埔墟站旁边。

校政管理
- 历任校监
- 黄国芳先生[3]
- 历任校长
历史
王肇枝中学的创办人是王德馨医生,广东东莞人,王医生为纪念她已故的双亲王肇端及黎单枝,遂从他们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合并而成为“王肇枝中学”。王医生战前于广州开设医务所,退休后移居香港,她平生笃信基督,乃捐港币255,000元,再得教育司署拨地及资助相等的款额,于大埔墟现址兴建校舍。[2]
王肇枝中学校舍于1960年1月落成,同年2月8日正式开课,是大埔首间开设中、英文部及初中、高中班级之政府津贴中学。首届校监为曾任教育司署助理教育司黄国芳先生,首任校长为退休教育官冯锐韶太平绅士。[2]
1966年,王医生再捐赠港币十余万元,以兴建第二期校舍,加上银行贷款及政府资助,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翌年新校舍亦如期落成启用。1970年,第二期校舍侧翼(即第三期校舍)亦告扩建完竣,至此学校发展,已踏入一个可提供由中一至中七的七年完整学制阶段,规务渐备。1984年,获政府将邻近大埔火车站2,000平方米的空地租借予学校,又得校董会主席邓若璠太平绅士慷慨捐助港币17万余元,加上其他补助金额,邓若璠运动场终顺利落成,令同学有一较宽敞的场地,进行各项球类活动。[7]应教育署扩班及加设实用科目的要求,第四期校舍(设有新礼堂及四个特别室)紧接于1988年建成启用,耗资高达600余万元。[2]于2005年,王肇枝中学第五期校舍在学校改善计划下落成(设有教员A室、李居之图书馆、黄建常会议室等)。
2017年,为配合学生人数,经商议后决定将原先六社(红、橙、黄、绿、蓝、棕)改为四社(博、爱、信、修)。
2019年,为配合60周年钻禧校庆,第一期校舍之107室被改装为校史馆,记录自1960年创校的详细经过
Remove ads
学校设施

全校均有冷气。特别室有:电脑室、电脑辅助学习室、多媒体语言室、英语活动室、电脑辅助设计及工艺室、电脑化图书馆、课外活动室、室内体育馆等。运动场面积逾二万平方呎,可提供篮球、垒球、等比赛及训练用途。学校设有更衣室,方便同学们于上体育课期间更换衣服。

校徽
该校校徽为一盾牌,盾牌内藏十字架、英文校名简称WSC和缚着丝带的麦子,而中文校名置于其下。盾牌代表该校积极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社会领袖;十字架代表上帝的真光和永远的爱;麦子代表该校学生的顽强生命力和坚毅不屈的精神;丝带代表学生各方面勤力学习的成果,特别是学术方面的成就。
宗旨

以基督为完美榜样,提供基督化全人教育,让学生在德智体群美灵皆有均衡发展,并且热爱学习,主动探索解难,积极发挥潜能,享受融洽有序之校园生活,养成终身自学、应变创新、自律自信素质,日后回馈社会,贡献家国。
课外活动
现设学会30余个,可划分为学术、服务、兴趣、宗教及体育五大组别。所有学会均由学生会联系统筹及审批预算、学会干事组织活动,并由各学会顾问老师监察指导,借此训练学生之个别专长。[8][9]
著名/杰出校友
- 教育、学术界
- 黎树濠(1967年中五):前基督教圣约教会坚乐中学校长[10]
- 梁元生(1968年中六):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系讲座教授,前崇基学院院长[10][11][注 1]
- 林树荣(1971年中七):香港教育大学前讲师[10]
- 何文胜(1975年中六):香港教育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0][注 2]
- 曾华德(1979年中六):香港大学内科学系教授[10][注 3]
- 林一星(1984年中七):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系主任、香港大学梁显利基金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教授[12]
- 梁柏行(1994年中七):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副教授[13][注 4]
- 郑智强(1995年中七):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病理解剖及细胞学系客座副教授[10][注 5]
- 邹桂昌: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教授
- 林洁珍: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教授
- 刘克顽:罗德奖学金得奖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系教授,香港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 潘永祥(1978年中七):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高级讲师
- 巫伯雄(1978年中七):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 欧阳灏宇(2001年中七):香港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注 6]
- 叶振东: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客座教授、中山大学政治学理论博士、香港电台第一台政坛新秀训练班节目主持
- 萧杰恒:香港理工大学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教授
- 李世基:前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第三中学校长
- 周家驹:救恩书院校长
- 李志成:前明爱沙田马登基金中学、北角协同中学校长
- 杨楚杰:圣公会阮郑梦芹小学校长
- 王少超:中华传道会许大同学校校长
- 朱景玄,SBS,MH,JP(1972年中六):香港教育界及政界人物
- 冼周的儿:伊利沙伯中学前校长、前教育统筹局首席教育主任[14]
- 政治、公共事业界
- 陈树锳(1965年中五):前律政署首席检察官、前法律援助署署长[10]
- 彭询元(1968年中五):前惩教署署长[11][15][16][注 7]
- 李国英,BBS,MH,JP(1969年中五):第三届香港立法会议员(新界东)(2004-2008)、大埔区议员[10]
- 林樊洁芳(1971年中七):前教育局首席助理秘书长、心光盲人院暨学校院长[10]
- 黄继儿(1972年中五):个人资料私隐专员、香港(驻柏林)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17][注 8]
- 韦恒武(1977年中五):香港警务处新界南总区行动部警司[10]
- 俞官兴(1978年中七):前香港海关助理关长(边境及港口)、前香港海关副关长、现任独立监察警方处理投诉委员会秘书长[10]
- 林世雄(1980年中七):运输及物流局局长[10]
- 杜淦堃(1993年中五):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香港资深大律师[10]
- 杨政贤: 民间人权阵线召集人
- 张学明,GBS,SBS,JP: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新界乡议局第一副主席及大埔乡事委员会主席,第四届香港立法会议员(新界西)
演艺、传媒界
- 林沛力(1999年中七):专业剧团7A班戏剧组节目经理、香港艺术发展局戏剧组审批员[10]
- 朱慧珊:前亚洲电视及无线电视艺员,现任无线电视助理公共关系总经理
- 李丽蕊:香港著名女艺人
- 万梓良(约1976年中六):香港著名演员
- 容家耀(2014年中六):无线电视新闻主播及记者
- 黄紫盈(2006年中七):前无线新闻主播[注 9]
- 吴保锜:香港男子组合ERROR成员之一
- 陈海雯:有线电视新闻台主播
- 林颖:有线电视新闻台记者
- 陈汉威:有线电视新闻台体育主播兼记者
- 黄德蓝:前无线电视新闻主播兼记者(曾就读预科)
- 黄柏基:香港导演
- 林子侨:香港电影美术指导、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得主
- 蔡恺颖:《声梦传奇》参赛者
- Mira:YouTuber[18]
- 邝家铭(阿占):香港节目主持人
- 梁子微(1973年中五):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副主席[10][注 10]
- 欧中梁(1974年中七):香港建筑师学会审裁员、中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10]
- 岑文光(1977年中七):童军知友社执行委员会主席[10]
- 林昶恒(1986年中七):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委任专家、家庭理财教育学会会长[10]
- 王盛:著名电子及电力工程师,任职本港主要电力公司顾问,主力研究“电弧效应”
- 徐致源:著名厨师,薯菜博士。
Remove ads
参见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