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丝绸

由各种蚕蛾幼虫产生的精细,有光泽的天然纤维,特别是蚕种 Bombyx mori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丝绸
Remove ads

丝绸是用蚕丝编制而成的纺织品,古称“帛”。丝绸著名的光泽外表来自于蚕丝三棱镜般的纤维结构,这令布料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并将光线散射出去。在中国,丝绸一词也可指代人造的、具有与天然丝绸一样光泽的纺织品。

事实速览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 国家 ...
Thumb
日本江户时代描绘丝绸样品簿的画作

历史

Thumb
丝绸连衣裙

全新世大暖期大西洋期)为中国带来了温暖的气候,令桑树和蚕的养殖,能于黄河流域广泛进行。传说黄帝嫘祖发现“养蚕取丝”,并巡行全国教民蚕桑,惟丝绸究竟何时发明尚具争议。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1]。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公元前3700-前31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丝绸织品技术曾由中原历朝垄断数百年,由于其在当时是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喜爱,因而丝织品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2]。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绸文化不断的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原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

起初中原历朝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但朝鲜半岛地区则在中原移民的协助下,于公元前200年成功实现养蚕技术的突破[3]。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与印度(前300年之前)成功实现养蚕。不过罗马帝国则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的:传说几位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工作的僧侣将蚕种放在中空的手杖中,私自从中原带出,并辗转到达君士坦丁堡。虽然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并不高,但随后的波斯人与拜占庭人等,确实发展了丝绸编制技术,在皇宫庭院内设立蚕室和缫丝机,为该地区的皇帝服务。当时东罗马所有的土产丝绸大多被皇室成员享用,剩余的材料也能以一个高昂的价格卖到市场上。

Remove ads

蚕丝

人们通过养蚕,当蚕结茧成蛹准备羽化成蛾时,将它放入沸水中煮,并即时抽丝。一个蚕茧可以抽出800-1200米的蚕丝。蚕丝纤维比羊毛更硬,尽管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由氨基酸链构成的蛋白质。 蚕发出的丝绸由两种主要蛋白质丝胶蛋白和丝心蛋白组成,丝心蛋白是丝的结构中心,丝胶蛋白是围绕它的粘性材料。 丝心蛋白主要由氨基酸Gly-Ser-Gly-Ala-Gly-Ala组成并形成β折叠片,β-角蛋白。[4]

  • 丝心蛋白:75%
  • 丝胶蛋白:22.5%
  • 脂肪和蜡物质:1.5%
  • 丝心蛋白灰分:0.5%
  • 矿物盐:0.5%

特性

Thumb
马王堆汉墓一号坑出土的梭织丝绸纺织品。

丝绸质地轻薄、柔软,是强度最高的天然纤维之一。一旦受潮,就会失去20%的强度。其弹性也偏弱,倘若已稍作拉长,下次就无法再拉伸。暴露在太阳光下,韧性也会降低,并且会变色发黄。

一般而言,丝绸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后者比例达50%[5]。一旦弄脏会受到昆虫滋扰。

丝绸是不良导电体,易受静电吸附,但也能在冬天产生保暖功效。

丝绸染色性良好,也容易变色,容易留下汗渍且其对水敏感,因此一般家庭难以清洗。

更多信息 #, 名称 ...

产地

作为传统丝绸生产发源地,现今丝绸的产量以中国最多,其次是印度。而十大丝绸生产地里,只有罗马尼亚是欧洲国家。

更多信息 国家, 生产总值 (以千元结算)(计算值) ...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