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番木瓜
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番木瓜[2][3](学名:Carica papaya)通称木瓜,也叫“万寿果”[4],热带和亚热带大型草本,叶大掌状,大多为雌雄异株[5],花黄色,果实长圆形,果肉厚味甜。木瓜的乳汁含木瓜蛋白酶,是制作松肉粉的主要成分。
中国古代即有“木瓜”,《诗经·卫风·木瓜》所称之“木瓜”[6]是贴梗海棠的果实[7][8],而番木瓜约在17世纪引进中国大陆[9][10],约在清朝末年再引入台湾[11][12]。
Remove ads
型态
木瓜一般高2-3米的植物,兼具草本和木本特质,因为缺乏次生生长其所以亦有人认为是草本植物。茎直立,底层分枝较少,主要在顶部生长。成年叶简单,大型,叶柄长,通常存活3-8个月,凋落后在树上留下持久的粗大叶痕[13];幼苗叶片无裂,第二个叶片分裂;花乳白色,有雌花、雄花和两性花。雄花的花型小,花瓣基部筒状;两性花按雌蕊、雄蕊发育的情况又分为雌型两性花、雄型两性花和长圆形两性花等3种,以长圆形两型花发育的果实最好。因花性的不同,植株可分单性株和两性株,雌株只开雌花,花性稳定,如有两性株的花粉授粉,结果力强,亦有天然单性结实现象。两性株开各种类型的花,往往受外界条件影响,花性不稳定,结出不同的果实,称异型果现象。
果实长圆形、卵形或洋梨形,单果重1-2.5千克,成熟时果皮由绿变黄,肉厚、肉质软滑,为橙黄色或红色。种子未成熟时白色,成熟时黑色,外种皮有皱纹,种皮外有一层透明胶质的假种皮包围。
分布
木瓜原产热带的美洲,在墨西哥已种植了几个世纪。现时木瓜普遍在热带地区都有种植,例如印度、菲律宾、台湾、巴西和南中国等地。而亚洲又以广东一带和台湾栽培最多。
历史

番木瓜起源于泛中美洲,迄今可以从墨西哥和中美洲的部分地区找到野生的番木瓜种群;虽然有关考古学方面证据相对匮乏[13],但地理和生物学证据表明:现代种植番木瓜的前身可能是早先文明将野生的番木瓜科植物逐步驯化栽培的产物[14],玛雅人在该历史中极有可能承担了最主要的角色;这一过程塑造了现代番木瓜的许多重要且特有的性状,除了单方面的果实质量和抗性的改善以外,还包括了双性植株基因频率的显著提升[15]等。
主流观点指出,番木瓜由西班牙人在16世纪以种子的形式带入南美洲;并在1550年左右又将番木瓜种子引入菲律宾群岛。[13]
番木瓜有40多个品种。较重要的有:
- 块根徒木瓜(Carica cauliflora Jacq.=Vasconcellea cauliflora)
- 秘鲁番木瓜(Carica monoica Desf.=Vasconcellea monoica)
- 山番木瓜(Carica candamarcensis Hook.f.=Vasconcellea pubescens)
- 槲叶番木瓜(Carica quercifolia Benth.et Hood.=Vasconcellea quercifolia)
- 五棱番木瓜(Carica pentagona Heilb.=Vasconcellea × heilbornii)
- 台农五号番木瓜(Tai-Non No.V)是中华民国的农业试验所以杂交的方式育成,对蚜虫传播的“木瓜轮点病PRSV”具抗性。长果型,红肉种。
营养
果实含有丰富木瓜酶,维生素C、B及钙、磷及矿物质,营养丰富,果实含大量丰富的胡萝卜素、蛋白质、钙盐、蛋白酶、柠檬酶等。
用途
成熟果实可以作为水果食用或做成果干、蜜饯等,在原产地墨西哥常做为水果沙拉在早餐食用。在台湾以其果汁做成木瓜牛奶。在泰国和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以未熟果做成青木瓜沙拉;中国民间将青木瓜视作蔬菜炒食。果实中含有木瓜蛋白酶,可做成松肉粉用来软化肉类,亦有做成保健食品。木瓜种子有辛辣味,可作为胡椒之代用品。
木瓜叶在印尼料理中作为一种蔬菜食用,在中国民间极少作为野菜。木瓜嫩茎主要被用于喂养家兔等动物,部分地区有食用其肉质茎的习惯。
中医认为,木瓜果消食,驱虫,消肿解毒,通乳,降压。治消化不良,蛲虫病,痈疖肿毒,跌打损伤,湿疹,蜈蚣咬伤,溃疡病,产妇乳少,痢疾,高血压症,二便不畅;根、叶、花治骨折,捣敷溃疡。
主要病害
- 木瓜轮点病
此病使瓜肉成轮点状斑,有异味,由蚜虫传布。台湾由农试所杂交成功的“台农五号”是专针对此病。
- 真菌寄生
图集
-
结满果实的木瓜树
-
切开的加州木瓜
-
番木瓜叶
-
雌花
-
番木瓜
-
厦门的木瓜树
-
印度番木瓜树
-
雌花近照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