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永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白永恩荷兰语Gerard Beunen,1915年10月1日—2002年1月2日),荷兰遣使会神父,在台湾台北市士林区天母创立圣安娜之家以收容智能不足儿童。

事实速览 白永恩 Gerard Beunen, 性别 ...

生平

白永恩神父于1915年生于荷兰罗尔达伦小镇[1],生日10月1日[2],1946年到北京与天津一带传教[1],参加圣母军济助贫病[3],1951年到台湾[4][5][6],先在石牌台北荣民总医院牧灵[7],担任教廷驻华大使馆新闻处主任[8]

遣使会到台湾后便由罗文思等在宜兰县兴建教堂、办幼稚园、造渔船、照顾小儿痳痹病童、设文声复健院、圣方济安老院等社福工作[9]。1971年11月28日,白永恩在天母天主教圣母堂发现一名多重障碍弃婴,这是他第一个收养的孩子,开启他建立收容场所的心愿[8]。他向教会借来四位修女[10],1972年12月28日创办圣安娜之家[11],地点为天母教堂旁的租地[10]

曾有人问白神父,为什么对这群异国孩童特别关心,他就说自己有色盲,所以他只看到孩子的需要,却看不到种族、肤色[7]。一次,女院童江书颐因心藏病开刀后并发肺炎不治,他就伤心好几天,还把其照片放在卧房柜上,日夜观看思念[2]。院童的寿命也不常,1982年报导,成立十年来,累积达八百名院童,但是最后病情稍微好转而能离开的仅有廿名[6]

圣安娜之家收容的院童智商皆不到20,大多数患有蒙古症、水脑症、苯粡尿症、脑膜炎及先天性甲状腺机能障碍病,并因而导致严重的智力及肢体残缺[6]。因他们大小便无法自理,工作人员只得用尿布包裹,导致洗衣机因过度使用常坏、晒衣场上总是晒满衣服,以院方单薄的人力,负担极大[10]。在1982年每月就需新台币廿五万元[6]。1985年12月17日中国信托大楼,由白永恩率领院内数位教师院童、ICRT顾问奎克与中国信托总经理辜濂淞共同主持耶诞树点灯仪式,由ICRT以称为“点燃生命之火”的方式来募集捐款给圣安娜之家[12]。但此慈善活动,却遭致外界独厚圣安那之家的非议,因向台湾公众募款的不快,加上申请募款活动的手续太麻烦,白神父宁愿每两年回家乡,以三义乡木雕在外国作义卖[10]

当时天母住有一些社会地位高的外籍人士,白永恩还参加了台湾外籍人士在1980年12月6日成立的老台湾俱乐部(Taiwan Old Timers),成员还有沃尔夫冈·克洛尔[5]。1980年代末,美国长大的杨寿华回台湾接掌开在天母东路78号的犁榭西餐厅(Irene's Lounge),发现许多来到餐厅的外国人多是圣安娜之家的志工,在了解圣安娜之家工作的意义与困难后,她决定成为赞助者,每年十月支援义卖园游会、泥浆大赛[13]。当时1991年开始,天母东路的犁舍酒吧(Pig & Whistle)的黄蓓蕾在天母举行每年一次泥浆大赛,参赛者要在游泳池大的泥浆池拔河、背人赛跑、打拳击、叠罗汉,其所有收入捐给圣安娜之家,吸引外国人前来,如当年ICRT音乐节目主持人Tony Tylar被以六万元的价格丢进泥浆池博君一粲[14]

1990年代初,随着毒品泛滥,嗑药的未婚少女生所生的婴儿也受影响,由未婚妈妈之家送来圣安娜之家的智能不足的婴儿增多[15]。白神父就捐出自住宿舍,并向外搭建出五十坪空间来容纳院童,后经由议员林瑞图、许渊国、社会局长陈菊协助才免于因违建拆除[16]。1992年末,白永恩高龄八旬的姐姐从荷兰来台湾,要弟弟回故乡修习,但被他以孩子无人照顾拒绝[10]。到1993年7月,每月花费已达到六七十万元,白永恩虽罹患喉癌身体衰弱,依然回去荷兰募款[4]

1994年4月9日,教廷驻中华民国大使尤雅士见证下,由台北教区总主教狄刚转颁十字勋章给白永恩、满济世这两位神父及文芳济修女[3]

1995年,白永恩又因身体不适住进市立阳明医院治疗,还因骨质疏松症无法行走,由圣安娜之家的柯德兰修女和义工杨淑珠等人照顾[2]。2002年1月2日,白老神父去世,同月10日石牌天主堂举行告别礼,同日安葬于三峡天主教公墓[7]。 同年,由神父文雅德接下圣安娜之家责任[13]

白永恩最大心愿是在台湾开设第二个圣安娜之家,2013年9月29日,高雄圣安娜之家在苓雅区三多二路与和平二路口成立[8]

Remove ads

参考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