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石晋华
台湾当代艺术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石晋华(1964年—2024年6月28日),为台湾观念艺术与行为艺术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1]出生于澎湖县马公市,他在17岁时确诊为第一型糖尿病,其后他的生活与测量和纪录形影相随,而其作品都与身体紧密相关。[2]其代表作品为《走笔》系列,此系列作于2008年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3]主要居住与工作于高雄市。[1]
2024年6月28日因车祸逝世,享寿60岁。[4]
陈宏星将其作品称为“行之艺术”或“行者艺术”认为其作品为“当代宗教艺术”之核心概念,为信仰与艺术的完美结合;[5] 胡朝圣认为其将创作内化为生活,而将生活升华为艺术。 [2]
Remove ads
学经历与重要奖项
石晋华于1964年出生于台湾澎湖。[1] 1983年,17岁时因体重骤降,发现罹患了第一型糖尿病。 [6](另有一说为1978年)[7] 后为了抒发疾病、升学、情感等压力,[8] 而开始和李俊贤学画;[6] 而身为糖尿病患者每天不可避免的测量和纪录血糖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9] 他1986年获得“雄狮新人奖”[1], 同年离开天主教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考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10] 并于1990年毕业;1994年考入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Studio Art研究所,因就学期间居住在大姐家,接触到佛教,[11] 并且皈依佛教,此后佛教也成为了石晋华作品中的重要成分;于1996年取得硕士学位后; [12] 2000年申请到纽约P.S.1艺术中心驻村一年;[13] 2002年从美国回台后,至今和母亲一同居住于高雄工作室附近;[6] 于2007年获得“台北美术奖”[2]、 “高雄奖”[1]; 2010年与安卓艺术签约,成为其签约艺术家;[14] 2011年第九届台新艺术奖视觉艺术年度入围。 [1]
Remove ads
重要展览(有出版图录)和出版品
1993年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所费不赀》个展,并出版《所费不赀──石华实验展》图录;2005年于静宜大学艺术中心展出《笑话计划》,并出版《笑话计划──石晋华个展》图录;2008年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走笔》,并出版《走笔 石晋华》图录;2010年参与安卓艺术策划的《乌托邦 亚洲当代艺术联展》,并出版同名图录;2013年安卓艺术出版了整理其近三十年的创作与历程作品集《石晋华 作品集》;2014年与宋冬、于一兰、尹秀珍三人一同于安卓艺术展出《远离长夜──石晋华、宋冬、于一兰、尹秀珍四人展》,并出版同名图录;2017年于高雄市立美术馆展出《线──石晋华当代宗教艺术 》,并于隔年出版同名图录。
典藏
澳洲白兔美术馆典藏《走笔#125》[15]、 《Art Today》[16]、 《菩提树下的玄武岩》[17]; 国立台湾美术馆典藏《中心与边界》[18]、 《笑话计量》[19]、 《穿量计划》[20]、 《走笔#130》[21]、 《走笔#126》[22]、 《走笔#122》[23]; 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静山系列─真实与虚假》[24]、 《走铅笔的人》[25]; 高雄市立美术馆典藏《行路一百公里》[26]、 《走笔#50》[27]。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