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石篱南
香港葵青区区议员选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石篱南(英语:Shek Lei South,代号:S13),是香港葵青区议会下辖的选区,1994年设立,当时称为新石篱(英语:Shek Lei Extension,意即石篱扩展区),2015年采用现名,2023年取消,末任区议员为民主党成员梁国华。
Remove ads
范围
选区位于葵涌东北部,包括石篱一邨全邨(即石俊楼、石秀楼、石宁楼、石逸楼、石兴楼、石安楼及石泰楼)、怡峰苑、还有石篱二邨的石佳楼及石华楼,以及石篱坑金山寮屋区。投票站设于石篱(一)邨室内多用途活动室。
沿革
新石篱选区首次于1994年区议会选举出现,前身是葵涌东选区,1985年及1988年以石篱邨全邨及大陇街私楼区合为一双议席的选区,1991年区议会选举因分拆石篱邨大部分为石篱选区,葵涌东选区范围大致上与今日石篱南选区相同,当时议员为港同盟的谭景华。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区议会,取消所有委任议席及双议席选区,全面实行单议席单票制,并改由选区分界及选举事务委员会制定,区议会选区数目亦随人口变动而大幅增加,葵涌东选区以当时落成不久的石篱邨扩展区楼宇为主,故以新石篱为名。
1991年出任葵涌东选区议员,港同盟的谭景华在1994年3月当选区域市政局上葵涌选区议员而不再寻求在区议会连任,故此使新石篱区议席引来多方争夺,除民主党派出当时报称为的士司机的石兴楼互委会成员黎少棠参选外,自由党也派出声势甚旺的石秀楼互委会主席梁国安参选,同时自1985年已参选多次、身兼石篱街坊福利会理事长及第三座互委会主席的李新贺及第二座互委会主席吕耀灶也参与角逐,结果黎少棠以过千票击败夺得七百多票的梁国安当选,其余候选人中,吕耀灶得票仅28票,成为香港直选史上得票最少的参选人,直至2007年才被打破。
黎少棠因为议员上缴薪金问题退出港同盟后(同期退党的还有黄耀聪、谭惠珍等区议员),以独立民主派身份活动,2003年黎突然宣布加入自由党,民主派措手不及未有派人出战,只有身兼石俊楼互委会主席的民主建港联盟蔡凤生与之对阵,黎以得到三千票大胜,由于新石篱区是民主党主要票仓,也是李永达的根据地,2004年初为收复失地,便派出人称“华叔契仔”的支联会常委梁国华在区内服务,结果2007年由梁国华胜出。自此一役,黎少棠元气大伤而退居幕后,改派出具有外国学历的自由党青年团主席李梓敬参选。
2011年区议会选举,当时估算约18,881人[4],其中有11,919位选民,议席由民主党成员兼支联会常委梁国华、自由党青年团主席李梓敬及人民力量的陈家乐角逐,最后梁国华以2,960票当选。
2015年区议会选举,选区更名为“石篱南”,当时人口约19,630人[5],梁国华争取连任,但最后以167票差距败于新民党成员吴家超。而吴2017年跟随田北辰退出新民党,与其余五位同时退党的区议员共同成立实政圆桌。
2019年区议会选举,人口估算约19,678人,实政圆桌吴家超争取连任,民主党梁国华亦卷土重来,在反修例运动下,梁国华获得4,780票,以千多票之差击败吴家超重返区议会,收复失落一届的区议会议席。2021年7月,梁氏因应政府计划追讨协助民主派初选区议员的酬金津贴传闻所带动的区议员辞职潮,同时他亦因身负六四非法集结案及支联会常委身份,且其妻冯爱玲因支联会秘书职务而屡次被亲北京媒体点名之情况下,而辞去区议员职务。
Remove ads
历届议员
历届选举结果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