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科隆联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科隆联盟(德语:Kölner Konföderation,荷兰语:Confederatie van Keulen,丹麦语:Kölner-konføderationen),于1367年11月19日建立,由汉萨同盟诸城以及来自荷兰、泽兰省和须德海的其他城镇组建,是中世纪时一个为对抗丹麦王国而结成的军事同盟。 [1]
尽管最初只是为了遏制日益增长的丹麦威胁,但该联盟在签署《施特拉尔松德条约》后仍维持了15年,结束了1361-1370年的丹麦-汉萨战争。该联盟会制定财政和军事措施,并在汉萨同盟势力范围内建立特定商贸传统的标准化。
背景
丹麦在瓦尔德玛四世国王统治下,花了大量时间削弱贵族的自治权,夺取土地以扩大王室领地,并建立稳定财政。在巩固王国之后,瓦尔德玛马开始寻求扩大自己的影响力。1360年他从瑞典手中夺回斯科讷,并在1361年维斯比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征服哥得兰岛。
由于维斯比和哥特兰岛处于汉萨同盟势力范围之内,丹麦征服后,汉萨同盟随即宣战。然而联盟在赫尔辛堡战役中几乎输掉了丹麦-汉萨战争,因此于1365年在沃尔丁堡与丹麦达成了停战协议。
1367年,汉萨同盟在莱茵兰城镇科隆举行会议,正式建立军事同盟,汉萨所属城镇吕贝克、罗斯托克、施特拉尔松德、维斯马、库尔姆和托恩,以及荷兰城镇埃尔宾、坎彭、哈德维克、埃尔堡、阿姆斯特丹和布里尔均出席会议[1]。会议之所以选址科隆,是因为它靠近荷兰城镇(荷兰对汉萨同盟在战争中的利益至关重要。) [1]
联盟条款
在经济方面,联盟同意采取指定措施来执行,即要求所有成员港口的货物都要征税,而为简化征税,汉萨同盟每个主要地区都选择了特定的货币,特别如吕贝克、佛兰德斯、波美拉尼亚、普鲁士和利沃尼亚的货币被采用为流通指标。
军事上,联盟所有成员都定下固定数量船只和人员参与行动。会议还决定了波罗的海和北海诸城的部队的出发日期,以确保联盟的联合海军能够在厄勒海峡集结,对丹麦发动总攻。
历史
起初,联盟并没有得到一些汉萨同盟城市的支持。例如,不来梅和汉堡因之前的战争而精疲力竭,尽管他们获得财政援助,但拒绝提供任何军事支持。内陆汉萨同盟城镇因为没有受到丹麦海战的影响,拒绝提供任何援助。尤其如威斯特法伦城镇,根本没有向联盟提供任何补贴。
尽管遭遇这些挫折,联盟仍然成功与瑞典、梅克伦堡和荷尔斯泰因结盟。他们还与对瓦尔德玛四世不满的丹麦贵族结盟。在此阵势下,联盟撕毁了沃尔丁堡停战协定并重新与丹麦开战。随后几年,联盟入侵丹麦,洗劫哥本哈根,并于1370年在施特拉尔松德达成和平协议。战后几年是汉萨同盟的黄金时代。 [2]
1385年,当汉萨同盟最终放弃对斯堪尼亚丹麦堡垒的控制时,联盟内多个城镇开始争论是否有必要维持联盟存在,认为因应当时丹麦国王效忠于汉萨同盟(根据《施特拉尔松德条约》条款),是不再有理由维持军事联盟。虽然代表普鲁士城镇利益的条顿骑士团希望继续维持该盟约,但其他城镇决定解散联盟,因为他们希望更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不断资助对他们没有好处的行动。
尽管科隆联盟于1385年解散,但它为汉萨同盟在未来与丹麦的战争中提供了所需的凝聚力。尽管它不是未来汉萨同盟协议的永久典范,但它仍然被认为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联盟,15世纪时有多个团体试图复制该联盟模式,但都没有成功。这些试图建立的联盟被称为托霍佩萨滕(Tohopesaten)。 [1]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