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程兆熊 (农学家)
中華民國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哲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程兆熊(1907年9月22日—2001年5月7日)为中华民国农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他曾创办过报社、书局,以及出版发行多本刊物,也曾在中国江西鹅湖书院成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注 1],并与多位新儒家学者共同筹办香港新亚书院。国共内战期间前往台湾,创办台湾省立农学院园艺系和担任文化大学首任农学院院长;也曾参与山地园艺资源调查并支持温带果树种植,亦有后人称呼他为“台湾苹果之父”。
Remove ads
生平
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9月22日,程兆熊出生于江西省广信府贵溪县三板桥乡的理学世家。1917年就读贵溪象山小学,接着于1920年进入南昌第二中学就读。192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就读广州中山大学物理系,1928年随军参与清党,隔年转入园艺系,1931年毕业并取得农学学士。[3][4]接着于1932年7月至1934年2月间,在南京创办“国际译报社”和开设“国际书局”,并出版发行《国际译报》、《国际译丛》[注 2]、《小国际》[注 3]、《国际情报》[注 3]及《文化通讯》刊物[5]。1933年10月10日与谭传徽结婚,之后一同前往法国巴黎。分别于1935年和1937年,先后取得法国的凡尔赛园艺学院工程师学位[注 4]和巴黎大学文学博士。[3][7]1937年12月完成博士论文《La vie du paysan en Mandchourie - les trois provinces de l'est de la Chine》(中文:满洲(中国东三省)农民的生活),毕业后程兆熊返回中国[8]。
Remove ads

1938年2月,程兆熊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主任教官,并在武汉创办《自强日报》。他受时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诚邀请,于1939年2月担任重庆中央训委会的训练视察专员。1941年初借调至上饶第三战区文化设计委员会,随后创刊《文化讲坛》、《文报》。[9][10][5]同年12月底,程兆熊返回重庆,次年秋前往云南昆明任川滇特别党部主任委员,协助向法国接收滇越铁路。之后他在1942年12月与鲜季明、唐君毅、程行敬[注 5]及周辅成合办《理想与文化》月刊。1944年3月在上饶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的邀请下,程兆熊参与文化运动委员会并创办《中国文化》季刊。[5]
抗日战争胜利前,程兆熊在1945年担任江西省国民党部执委,与杨惟义、黄野萝[注 6]等乡贤于信江书院创办“私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注 1]”后迁校至鹅湖书院,三人分别出任校长、教务长和训导长[11][12],倡导性情之教的儒家教育理念[13]。1949年因第二次国共内战程兆熊在上海搭上最后一班军机飞抵台湾冈山,之后前往香港与钱穆及唐君毅等人共同创办“新亚书院” [14][15]。程兆熊于1951年返回台湾,担任台湾省立农学院教授兼教务长[16]。1953年参与耕者有其田联合督导团,曾考察台湾乡镇172处和访问500家农民[17]。1954年他创办台湾省立农学院的园艺系并担任系主任;隔年至1957年间受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委托带领农学院师生进行中部高冷地园艺资源调查,以找寻何处适宜种植温带果树[16][18]。程兆熊于1955年至1957年间,曾出书《山地园艺资源调查报告》共3册、《山地纪行》、《山地日记》、《高山族中》、《山地书》[17]。

1958年,程兆熊与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合作在位于南投县仁爱乡能高林场成立“北东眼大山山地实验果园[注 7]”,并引进和试种苹果、梨、枣、杏仁等落叶果树,皆成活且生育良好,约第5年即可收获[19]。同年结束在台湾省立农学院的任教,另于国立台湾大学园艺系以客座教授名义,开设中国园艺史和中国造园史课程[20]。1953年,中国园艺学会[注 8]聘请程兆熊担任全省性兰花展览会之评判委员[21]。曾于1960年设计石门水库溪州公园蓝图,后于1963年由石门地方建设委员会实施[22]。
程兆熊于1960年至1962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训导长 ,隔年始任中文系主任,1972年退休[23][24]。1973年返台定居和在行政院农业发展委员会任职,同年至1974年间率队调查中横公路与北横公路沿途各种落叶果树生育状况,并提出南横公路沿途开发建议[16][25]。随后推动苹果的栽种,叙述到:“在台湾种苹果,是我引进来的。”[26],并辅导中华民国退辅会农场与原住民栽培落叶果树,提供就业机会改善荣民和原住民的生活[27],故被后人尊称为“台湾苹果之父”[28][29]。
受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及詹纯鉴[注 9]邀请前往任教,于1974年和1980年各别担任园艺学系主任与农学院首任院长[30]。1975年成立鹅湖出版社和出版《鹅湖书院丛书》[31]。1980年出任中华民国内政部国家公园研究发展委员会[注 10]之指导委员[32]。1981年协助中国文化大学设立造园暨景观学系,并于1973至1985年间教授花卉各论、观赏树木、造园技术和造园学等[20],1989年在哲学研究所教授禅学与儒道,为随其儿子前往美国而于1998年离校[33][34]。1999年3月,程兆熊旅居美国加州阿拉米达;2001年5月7日逝世,享耆寿93岁,同月12日安葬于旧金山湾区屋仑华埠的山景墓园[2]。
影响
中华民国退辅会根据程兆熊的中部山地园艺资源调查报告发展温带蔬果[35],1957年5月1日成立梨山荣民农场[36];1961年2月成立见晴荣民农场[37];1963年5月10日成立武陵荣民农场[36]。前台大梅峰农场副场长陈中教授曾提到:“我们成功实践程兆熊老师当年的期许:在亚热带种植凉温带作物,让苹果成为台湾高山温带果树经典。”台湾目前种植的苹果品种大多以富士为主[38]。另外,学者认为程兆熊所提出的“立体哲思”,可供后人将儒家融入民主、法学、经济、农业、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多元素,形成“立体文化”[31]。

在2022年,中华民国文化部指导和支持华夏出版,将《台湾山地纪行》、《高山族中》、《高山行》、《山地书》以电子书及实体书发行,并举办一系列“斯土斯民斯人──程兆熊先生”讲座,讲述程兆熊及台湾山地故事[40][7]。由李惠君发起和组织中华出版基金会,协同嘉义大学中文系及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农学院与图书馆等单位,于2024年5月24日至25日共同举办第一届“程兆熊思想与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并邀请法国、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114名嘉宾及学者,共发表29篇学术论文[41][42]。目的为探讨程兆熊先生的学术贡献及其未来的发展可能性[41],并于同年11月出版《忆鹅湖 程兆熊先生之完人的生活与风姿:第一届程兆熊思想与现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43]。
李惠君将程兆熊在大学起至1949年来台之前发表的文章及事迹搜集与整理,并于程兆熊117岁诞辰纪念日2024年9月22日出版《解锁程兆熊前半生》[44][45][46]。同年11月15至17日,中兴大学园艺学系举办创系70周年系庆活动,为了缅怀创系主任程兆熊教授,邀请李惠君演讲“我所知道的程兆熊先生”以及展出“程兆熊创系主任特展”[47]。
Remove ads
作品列表
程兆熊涉略农业、文学、哲学、教育、政治等方面,其发表与著作亦有百种。
注释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