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云南省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设立的一级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雲南省 (中華民國)
Remove ads

云南省,为中华民国下辖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是延续清朝所设置的22省之一,为华南6省之一,其主张范围比现今的云南省略大。简称为“”。

事实速览 云南省, 国家 ...
Remove ads

省名由来

得名于元代的云南行省,因古代楚国大将庄𫏋曾在此建立滇国,简称“滇”。

管辖范围

Thumb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的云南省地图
Thumb
亚新地学社1943年云南省行政区划

中华民国初年继承了清朝的云南省,在此期间和大英帝国中国—缅甸边界走向存在争议,国民政府于1930年代开始对整个江心坡提出领土主张,其中野人山二战期间被中国远征军短暂控制数年,后国军残部第二次国共内战失利退居缅甸北部并控制该地数年。按照其主张范围,民国36年(1947年)全省土地面积为420,465平方公里,辖境包括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全域,及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小部分,及未有实际管辖过、备受争议的缅甸克钦邦实皆省北部山区一带(即江心坡)。周围邻省分别为西康省四川省贵州省广西省,邻国为印度(1947年之后)、缅甸(1948年之后)、老挝越南(1948年法属印度支那解体后)。

人口

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云南省共有805.3万人。民国时期,云南人口突破了1000万人,民国26年(1937年)达到了近1300万人,此后呈上升趋势,至民国38年(1949年)上升到1595万人[注1]。以下依据中华民国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出版)、内政部统计司编《民国十七年各省市户口调查统计报告》(1931年出版)、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40年出版)、中华民国年鉴社编《中华民国年鉴》(1952年出版,页19-21)所提供的人口数据[参1]

更多信息 调查年代, 户数 ...

据中华民国内政部户政司于民国79年(1990年)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报告,台闽地区籍贯为云南省的人数为3万5707人,占非台湾省籍269万4917人口当中的1.32%[参2]

历史沿革

宣统三年九月初九(1911年10月30日),蔡锷唐继尧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脱离清朝。民国4年(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又在此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民国时期,滇军在云南形成割据局面,先后有唐继尧、龙云(1928年-1945年)等统治云南,形成“以一隅而为天下先”的声势。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共产主义开始在云南传播。民国14年(1925年)3月16日,大理市发生7.0级地震,5000人死亡,大理市损毁严重,76000座房屋被地震晃动或随后的火灾摧毁。民国15年(1926年)11月7日,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在昆明成立。民国17年(1928年)1月,龙云投靠蒋中正,在云南实行“清党”,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李鑫王德三刘平楷等党员相继被补杀害;同年,蒋中正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以龙云为首的地方实力派的统治在云南确立、巩固[参3]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是安置内迁企业和发展战时工业的基地。民国27年(1938年),清华大学北平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大学在昆明联合办学,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诸多师生和各方爱国人士聚集昆明,云南抗日救亡运动更加蓬勃开展。抗战初期,仅1000多万人口的云南,先后派遣20多万军队奔赴前线,出动民工10万余人,以付出极大代价修筑了滇缅公路,成为中国与境外联系唯一的交通线。民国31年(1942年)有10多万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配合英军与日军作战,日军击败英军,沿滇缅公路进至惠通桥,隔怒江与国军对峙2年。抗战期间,以蒋中正为首的国府中央势力一步步涉入云南政局,并逐渐加紧对地方的控制,打破龙云独占的局面,造成双方关系的紧张。龙云为对抗中央,乃广结中共、民盟等反蒋力量,标举“民主自由”;蒋中正虽对龙云不满,但以大敌当前,只好隐忍不发。

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21日卢汉率第一方面军赴越南受降,云南空虚,蒋中正乘机欲行削藩之举,解决云南问题;9月30日,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趁滇军主力赴越南受降,昆明兵力空虚之际,部署第五军(军长邱清泉)发动兵变,并拉拢卢汉等滇军重要将领;10月2日昆明城内滇军缴械;3日改组云南省政府下令免去龙云本兼各职,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空衔),龙云被迫接受命令并前往就任,挟持至重庆、南京,是为“驱龙事件[参4]

抗日胜利后,国民政府由于政策错误加上军事失利,以致失去大陆地区。民国38年(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四川、西康、云南等西南一带。在出走香港的龙云积极拉拢下,同年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率部投共李弥离昆后,与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汤尧商议,将部队撒到滇南的开远,蒙自一带,企图卷土重来。1950年1月,李弥奉召前去台湾。不久,李弥所指挥的第八、第二十六军除了撤往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的少部分以外,大部被歼灭于云南境内。

同年9月,蒋中正派李弥等人到缅甸北部,以猛撒为基地,纠集残部组成“反共抗俄救国军滇南边区第一纵队”。12月,李弥担任“云南省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及“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1951年5至7月,在缅国军在台湾和美国的支援下,向云南反攻,并攻下沧源耿马澜沧双江四县,并设置西南行署治理。由于兵力悬殊,随后即遭解放军迎头痛击,7月撤出云南境内。10月26日,原本代行省政府职能的云南靖绥公署亦撤销,自此仅存“云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

1953年1月,在缅国军残部改称“云南反共救国军游击总部”。孤军为求生存,私底下与克伦族赫蒙族合作,缅甸政府基于主权完整的理由,对李弥残部进行军事围剿,以致爆发为期一月的中缅大战,并向联合国提出控诉孤军侵占缅甸国土。由美国、中华民国、泰国及缅甸在曼谷召开的四国会议会商,国民政府必须撤回孤军。同年底至1954年,李弥残部陆续撤往台湾。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省、县之间的行政区

道制

清代时设置有迤东、迤西、迤南、临开广等4道。辛亥革命以后废除迤东道,而迤西、迤南、临开广3道仍然保留[参5]。民国2年(1913年)2月25日,迤西、迤南、临开广更名为滇西、滇南、临开广,并在旧迤东道地区复置滇中道。

民国4年(1915年)6月24日,北京政府发布《划一令》,在滇水道、蒙自道、普洱道、腾越道各地设置观察使。民国16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进驻后,道制才正式废止。

滇中道
民国2年(1913年)4月置,辖昆明、富民、宜良、呈贡、罗次、禄丰、易门、嵩明、晋宁、安宁、昆阳、武定、元谋、禄劝、曲靖、平彝、宣威、霑益、马龙、陆良、罗平、寻甸、巧家、东川、昭通、永善、绥江、鲁甸、马关、澂江、新兴、路南、江川、镇雄、彝良、楚雄、广通、摩刍、牟定、盐兴、大姚、镇南、姚安、盐丰44县。民国3年(1914年)道尹为繁要缺,一等。驻昆明县(今昆明市区)。同年大姚、镇南、姚安、盐丰4县改属腾越道。民国16年(1927年)废。
蒙自道
民国3年(1914年)6月临开广道改名蒙自道。道尹为边缺,二等。驻蒙自县(今蒙自市文澜街道)。辖建水、蒙自、通海、河西、峋峨、石屏、阿迷、黎县、箇旧、文山、马关、广南、富州、广西、弥勒、师宗、邱北17县。民国16年(1927年)废。
普洱道
民国2年(1913年)4月置滇南道,观察使驻普洱县(今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驻地宁洱镇)。辖普洱、思茅、他郎、威远、元江、新平、镇边、镇沅、景东9县。民国3年(1914年)5月改名。道尹为简缺,三等。驻思茅县(今思茅市驻地思茅镇),增辖缅宁县。民国15年(1926年),迁回宁洱县。民国16年(1927年)废。
腾越道
民国2年(1913年)4月置滇西道,观察使驻大理县(今大理市驻地下关镇北大理)。辖大理、云南、洱源、赵县、邓川、宾川、云龙、弥渡、丽江、兰坪、鹤庆、剑川、维西、中甸、永昌、永平、永康、腾冲、龙陵、蒙化、漾濞、永北、华坪、顺宁、云县、缅宁26县。民国3年(1914年)5月改名。道尹为边缺,二等。驻腾冲县(今腾冲县驻地城关镇),缅宁县往属普洱道,滇中道大姚、镇南、姚安、盐丰4县来属,辖县增为29县。民国16年(1927年)废。
Remove ads

民国18年(1929年),国民政府通令废道,实行省、县两级制。鉴于云南省西南边境地区各县界连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涉外事务繁多,国防边地关系密切,废道后,云南省特在腾冲设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公署,在普洱设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处理涉外事务,同时兼办行政要务。民国27年(1938年)撤销两公署:

  • 第一殖边督办公署,民国18年(1929年)11月设置。驻腾冲县(今云南省腾冲县),辖滕冲、中甸、龙陵、维西、兰坪、镇康、丽江、剑川、云龙、保山、永平、顺宁12县及阿墩子(德钦)、菖蒲桶(贡山)、康乐(福贡)、知子罗(碧江)、泸水、干崖(盈江)、莲山、陇川、芒遮板(潞西)、猛卯(瑞丽)10行政区(设治局)。
  • 第二殖边督办公署,民国18年(1929年)11月设置。驻宁洱县(今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宁洱、思茅、景东、景谷、镇远、六顺、江城、澜沧、缅宁、双江、车里、佛海、南桥13县及临江(宁江)、沧源2行政区(设治局)。
Remove ads

行政督察区

云南省政府废道后,由于省区面积辽阔,交通不便。省政府为保证政令畅通,民国21年(1932年)划分全省为12个政察视察区,并选派要员定期分赴各地进行政务视察。民国23年(1934年)增加为16个政务视察区,明年(1935年)减少为6个。民国27年(1938年)改为15个视察区[参6]

民国29年(1940年)5月,以原普思边区辖境置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宁洱县,领宁洱、思茅、景东、景谷、镇远、六顺、澜沧、缅宁、双江、车里、佛海、南桥12县及宁江、沧源2设治局。

民国31年(1942年)3月,为适应战时需要,将云南沿边各县局划分为7个行政督察区,管辖全部沿边县局,其余各县统由省直辖。如下:

更多信息 区别, 驻地 ...

抗战胜利后,全省划为十三区:

更多信息 区别, 驻地 ...

民国38年(1949年),第十三区并入第十区,第十一区并入第八区,第十二区改称第十一区,如下:

更多信息 区别, 驻地 ...

解放军进入云南后由昆明市武定专区昭通曲靖宜良楚雄玉溪蒙自文山宁洱大理保山丽江各专区取代。

Remove ads

县级行政区

清代云南省在宣统三年(1911年)时,分为14府、5直隶厅、4直隶州,下辖13厅、29州、41县[注2]。民国元年(1912年)地方政权仍沿清制。民国2年(1913年)4月,废除府、州、厅制,一律改县[参7]。民国13年(1924年)时,云南省共分114县、2设治局、13行政委员区、4土司、3土把总司、1土便委、2督办、10汛长。民国16年(1927年)以后,边疆各土司地区逐渐实行改土归流,以后逐步在这些地区设立设治局。民国38年(1949年)时,云南省划分为11行政督察区,下辖1市、113县、15设治局[注3]。1988年7月,行政院公布《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为各省县市编定代码,该法规于2005年10月停用[参8]。云南省各县、市、局沿革情况如下:

更多信息 云南省, 行政督察区 ...

李弥于民国40年(1951年)5月时一度攻下有苍源县镇康县猛定县猛涟县耿马县缅宁县双江县澜沧县龙陵县南峤县佛海县车里县猛龙县银恩县屏边县思茅县六顺县等16县,并设置西南行署治理。然而实际上仅控有镇康县双江县耿马县孟定县沧源县澜沧县宁江县南峤县等8县,其余如猛龙县银恩县猛定县猛涟县等县皆为李弥自行设立[参60]

Remove ads

行政区划年表

更多信息 西元, 民国纪元 ...
Remove ads

政府体制

省会

民国元年(1912年),云南省省会定于昆明县,民国24年(1935年)分昆明县置昆明市,云南省省会改置于此。民国39年(1950年)以后,云南省政府由昆明流亡至泰国曼谷。

省行政机构

辛亥革命后,滇军于宣统三年九月九日(1911年10月30日)起义,十一日(西历11月1日)全城光复,清廷官吏总督以下全部散去。十三日(西历11月3日),云南大汉军政府成立,各军官兵公推革命军总司令蔡锷为军政府都督,下设军政、军务、参谋、参议等院。在此前的九月六日(西历10月27日),张文光发动腾越起义,建立滇西都督府,后废。民国2年(1913年),根据北洋政府3个《划一令》,以民政长为省行政长官,下设民政、财政、教育等司。民国3年(1914年)5月,改民政长为巡按使,下设政务、财政等厅。4年(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宣布云南独立,撤销巡按使署,改称民政厅,隶属于都督府,后复旧。5年(1916年)7月6日,改设省长公署设政务、财政等厅。民国16年(1927年)3月9日,成立云南省政务委员会,按受广州国民政府领导。此后按受南京国府领导。民国39年(1950年)以后,云南省政府迁治泰国曼谷,于民国40年(1951年)撤销。

历任云南省军政长官、省政府主席

  • 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都督
    • 蔡锷:1911年11月1日-1916年45月59日
  • 唐继尧:1913年9月28日-1914年6月30日
  • 云南将军
    • 唐继尧:1914年6月30日-1916年7月6日(1915年12月29日发动护国战争
  • 云南督军
    • 唐继尧:1916年7月6日-1920年6月1日(1920年6月1日宣布脱离北京政府)
  • 中华民国军政府总司令
    • 唐继尧:1920年6月1日-1921年2月7日(三省联合总司令,1921年2月7日被顾品珍驱逐)
    • 顾品珍:1921年2月7日-1922年3月25日(滇军总司令,1922年3月25日战死)
    • 唐继尧:1922年4月8日-1927年2月6日(滇黔联合总司令,1927年2月6日因兵谏而交出权力)
  • 云南省政务委员会主席
    • 胡若愚:1927年3月8日-6月14日(1927年6月14日开始云南省内战)
  • 云南省政府主席
    • 龙云:1928年1月17日-1945年10月2日
      • 胡瑛:1929年(代理)
      • 李宗黄:1945年10月2日-12月1日(代理)
    • 卢汉:1945年12月1日-1949年12月9日(1949年12月9日投共)
      • 杨文清:1949年12月-1950年9月(代理)
    • 李弥:1950年9月-1954年(废止)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