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稚龙属
橡树龙科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稚龙(属名:Iyuku,发音:eye-yoo-koo,在科萨语意为“幼雏”)是种禽龙类的鸟脚类恐龙,化石发现于南非早白垩世的科特伍德层,为一个主要由刚孵化的幼体及年轻个体构成的尸骨层,2022年发表为新属新种:模式种拉氏稚龙(Iyuku raathi)。[1]
Remove ads
发现及命名
雉龙的化石是一个尸骨层,其中包含至少27只(从不重叠的左股骨判断)刚孵化的幼体及年轻个体,是前所未见的情况。这些标本分别于1995至199年间的三次考察中挖掘出来。至少自2012年起这些标本就被非正式的称作“科克伍德物种”(Kirkwood taxon),直到2022年正式命名为拉氏稚龙(Iyuku raathi)。[2] 属名在当地科萨语中的意思是“孩童、幼年”,代表这些标本的幼年状态;种名以南非古生物学家迈可·拉斯(Mike Raath)为名。正模标本AM 6150是不完整、关节部分相连的身体骨骼,包括部分头骨、脊椎、肩胛骨、骨盆、后肢、肋骨。[1]
分类
之前2015年的支序分类学研究曾提及当时尚未命名的科克伍德物种,将之纳入基础禽龙类,并作为橡树龙科底下坦桑尼亚难捕龙的姊妹分类单元。[3]2022年的描述研究引用前者的论点,但指出标本的幼年状态造成分类上的困难,而在没有给出任何分析依据的情况下暂归入禽龙类。[1]
禽龙类 Iguanodontia |
| |||||||||||||||||||||||||||||||||||||||||||||||||||||||||||||||||||||
Remove ads
古生物学
雉龙的化石至少涵盖了四个尺寸级别,前三个是幼年发育阶段,其中最小的可能刚孵化,及第四个较大型的阶段,也许是亚成体。从科克伍德悬崖未知地点发现的一个亚成体的不完整胫骨标本,推测出两种不同的身长估计:35公分或至少42公分,相当于尸骨层中最大型幼体胫骨的四至五倍。尸骨层的化石分布于20至30公分厚的水平沉积岩,不同个体的骨头各自单独保存,仅有五个关节相连。[1]
2022年的研究指出雉龙的发现与奔山龙、慈母龙、亚冠龙幼体遗骸保存的情况类似,可能代表着筑巢地点附近的高死亡率。虽然这些雉龙遗骸没有发现关联的蛋壳或巢穴,但研究认为高密度的幼体可能反映了巢穴附近的季节性选汰,而骨头的零散状态则由埋葬前被踩踏或埋葬后的生物扰动所造成。多个年轻个体的骨骼组织分析呈现出多道生长停滞线,也许是其发育阶段早期反复经历的环境压力所致,如经常发生的间歇性干旱或极端高温事件。[1]
古生态学
对正模标本所在的科特伍德层进行沉积学分析,显示出一条干燥气候的过渡带。同地层其他恐龙还有蜥脚类阿尔哥龙、剑龙类似花君龙、兽脚类恩奎巴龙、以及更多未命名物种。[1]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