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稽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稽胡,又称山胡、步落稽(中古汉语拟音:bʻuo-lâk-kiei)[1]:297、步落坚,是南匈奴留居山西山区的部落,没有随前赵等政权汉化,一直保持到南北朝时期。[来源请求]
词源
步落稽这个名称的变体步落坚首次出现于《魏书》卷七四〈尔朱荣传〉,[2]:440[3]:1781林梅村认为步落坚的“坚”带有古阿尔泰语系词汇中常见的不稳定尾音 /n/ ,尾音 /n/ 可以用于表示复数,因此步落坚即是“步落稽族”或“步落稽部落”的意思。[4]:73
卜弼德 (Peter A. Boodberg) 认为“步落稽”来源于一个突厥语和蒙古语的动词词根 *bul-, bula->bulγa~bulaq,意思是“混合”、“变为混合的”。他进一步将“步落稽”与保加尔人的名称联系起来,推论两者皆因为处于游牧文明与定居文明的交接地带,跟定居族群往来与混合而得名。[1]:297, 300-301下表的内容为卜弼德认为源于 *bul, bulγa~bulaq 的名称:[1]:301-302
Remove ads
起源
学界普遍认为稽胡的起源跟匈奴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跟匈奴有何种确切的关系仍没有定论,另外也有一些学者主张不同的理论。[8]:119-120这些理论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西域胡人说、匈奴说、土著说。[9]:167-168
周一良认为〈稽胡传〉开头所称的“匈奴别种”,“大都是指有隶属关系而种族不相同的部落。”一些附属于匈奴的西域胡人曾迁徙至中国北部的并州,稽胡就是这些西域胡人部落的后裔。稽胡人之中有许多人姓曹与白,此二者分别来自昭武九姓与龟兹,表明了稽胡的西域胡起源。至于稽胡中特别多的刘姓,则是因为稽胡曾役属于南匈奴五部,又居住于五部故地,因此冒姓刘来提升自己的威望。[10]:151-155
史料
《周书》卷四九〈稽胡传〉简短记载了稽胡的历史,[11]:972-975其章节内容也曾被其他百科全书式的史料引用,如《通典》[12]:5383-5384、《太平寰宇记》[13]:3716-3717、《通志》与《文献通考》。跟稽胡相关的资料也散见于《北史》[14]、《北齐书》[15]等其余史料来源。[16]:87另外,考古发掘的文物也提供了些许关于稽胡的史料,如《北周大利稽氏墓砖》[17][18]:252、《隋李和墓志铭》[18]:309-310等。
历史
《周书·异域传上·稽胡》:
稽胡一曰步落稽,盖匈奴别种,刘元海五部之苗裔也。或云山戎赤狄之后。自离石以西,安定以东,方七八百里,居山谷间,种落繁炽。
稽胡为南匈奴内迁后的苗裔,分布地西起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一带),东至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甚为辽阔。以黄河一线为界,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以离石、吐京(今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为主,河西部分又有夏州、延州、丹州等诸部胡。
稽胡刘蠡升,北魏末年,自称天子,改元神嘉,居住在云阳谷;535年,东魏丞相高欢大败刘蠡升。564年,北周大将杨忠引兵出沃野,接应突厥,军粮短缺,杨忠便召集诱骗稽胡酋长送来粮食。575年,韦孝宽派遣北山的稽胡,截断北齐并州、晋州的通道。577年,稽胡乘北齐灭亡之机,盗走北齐丢弃的盔甲兵器。立刘蠡升的孙子刘没铎为君主,称圣武皇帝,改年号为石平。周武帝任命宇文宪为行军元帅,率谯王宇文俭、滕王宇文逌、赵王宇文招击败刘没铎。581年,隋文帝命汾州刺史韦冲征发稽胡修筑长城,有在征发途中叛逃,韦冲以理安抚,胡人都来去服役修筑长城。604年,杨谅反隋炀帝时,进攻稽胡人守卫的南门,稽胡不认识杨谅,用弓箭射击。614年五月廿六日,刘迦论自称皇王,年号大世,与稽胡部落里应外合侵掠地方。617年七月初六,李渊起兵,派通议大夫张纶率兵攻略稽胡。618年四月,稽胡侵富平,唐将王师仁打败稽胡。五万稽胡侵宜春,唐王相国府谘议参军窦轨统兵讨伐稽胡,在黄钦山大败稽胡。620年,梁师都带领突厥、稽胡军入侵唐朝,行军总管段德操打败他们。621年,稽胡酋帅刘仙成部落数万,为唐朝边境之祸,唐高祖诏命太子李建成统兵讨伐稽胡。后来,刘仙成率众投降梁师都,梁师都听谗言,杀掉刘仙成。
Remove ads
文化
《周书·异域传上·稽胡》曾记载:
...其俗土著,亦知种田。地少桑蚕,多麻布。其丈夫衣服及死亡殡葬,与中夏略同。...又与华民错居,其渠帅颇识文字。然语类夷狄,因译乃通。
稽胡因居于今山西以西至陕北、甘肃东部之地,形成独特的过渡文化特色。由周书可见,稽胡虽为匈奴后裔,但已知种田,丧葬、服饰从汉族风俗,将帅能识汉字,惟语音不通尔。也许是受到先祖刘渊开创汉赵国的启示,稽胡崇尚自立称王,而在中国边境形成长期的反对势力。[来源请求]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