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省咨议会
中華民國臺灣省已停止運轉的最高立法機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湾省咨议会,简称省咨议会[a],是中华民国台湾省已停止运作的省政咨询机关。省咨议会前身为“台湾省议会”,乃台湾实施精省前的最高民意机关。在立法院于1992年全面改选前,台湾省议会直选是台湾民众可以参与到的民意机关常态选举中位阶最高者。1998年,第十届台湾省议会解散后,后继机关称省咨议会。因精省后台湾省已非地方自治实体,其主要任务改以咨询省政及历史文献保存为主。
2018年12月31日,台湾省咨议会与福建省政府比照台湾省政府的整并方式同步实质裁撤,行政组织及业务移交中央政府其他机关办理,档案、公报、议事录等文献实体档案则移交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保存,数据库系统则由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维护营运。因宪法条文仍明定“省”此一地方政府层级,故名义上组织依然存在,仅保留咨议会名称与咨议长职衔[1][2]。
Remove ads
历史
1946年4月15日,国民政府依《省参议员选举条例》及《省参议会组织条例》,以间接选举方式由全台各县市参议会选出省参议员三十名。1946年5月1日,在台北市南海路原台湾教育会馆正式成立“台湾省参议会”(台北市当时为台湾省省会)。1948年,因二二八事件爆发后时局不稳,中央延长参议员任期。
1951年,台湾省调整县市行政区域,连带各县市先后普选议员成立县、市议会,使原省参议员因选区全部变更而失其代表性。9月,行政院颁《台湾省临时省议会组织规程》及《台湾省临时省议会选举罢免规程》。12月,台湾省临时省议会成立,黄朝琴、林顶立当选正副议长。[3]台湾省参议会结束。
1954年6月2日成立第二届台湾省临时省议会,1957年6月成立第三届。当时台海两岸处于对峙局面,随着台湾省政府疏迁至台湾中部,台湾省临时省议会在1958年5月移往台中县雾峰乡(今台中市雾峰区)新落成的议事大楼。
1959年6月,行政院以行政命令将台湾省临时省议会改称台湾省议会,将原临时省议会第三届第五次大会改称为台湾省议会第一届第一次大会,将成立之法令改为《台湾省议会暂行组织规程》。
1998年12月20日,李登辉政府实施精省,台湾省政府成为行政院的派出机关、失去原有的地方自治功能;台湾省议会也同步裁撤,并于同日依《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九条第一项第二款及精省条例暨行政院令颁《台湾省咨议会组织规程》之规定,于原址成立“台湾省咨议会”,成为台湾省政府的咨询机构;省咨议会依法置咨议员至多23员,任期三年,由行政院院长提请总统任命之[4]。此时期省咨议会主要工作为管理台湾省参议会、临时省议会、省议会时期之档案、公报、议事录以及地方自治事务研究发展[5]。
2007年1月1日,立法院于台湾省议会纪念园区成立“立法院中南部服务中心”、“立法院议政博物馆”,皆列为立法院下的一级单位,立法院也与台湾省咨议会协议分区管理本园区,1月24日前院长王金平为“立法院中部办公室”正式揭牌,但仍保留“台湾省议会纪念园区”名称迄今。
2008年4月10日,台湾省议会议事大楼、朝琴馆、议员会馆列为台中县县定古迹,台中县市合并后,列为台中市市定古迹。
2018年6月30日,行政院宣布省及机关预算归零与去任务化,不再编列员额与预算,行政组织员额移交立法院,[6]议会相关档案、公报、议事录实体档案档案、公报、议事录等文献实体档案则移交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保存,数据库系统则由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维护营运;[7]同年12月31日台湾省咨议会实质废除后,园区由立法院中南部服务中心接手管理。隔年2019年12月16日园区由“立法院中部办公室”更名为立法院民主议政园区,但仍保留“台湾省议会纪念园区”名称。
Remove ads
Remove ads
- 1946年5月1日,“台湾省参议会”于位在台北市古亭区(今台北市中正区)的台湾日治时期之原台湾教育会馆成立。
- 1951年12月,后继机关“台湾省临时省议会”继续使用此为集会场所。
- 1958年5月1日,“台湾省临时省议会”在移往台中县雾峰乡(今台中市雾峰区)新落成的议事大楼。
- 1959年6月,后继机关“台湾省议会”继续使用此为集会场所。
- 1998年12月20日,后继机关“台湾省咨议会”继续使用此为集会场所。
- 2008年4月10日,台中县政府依文化资产保存法规定,指定“原台湾省议会议事大楼、朝琴馆、议员会馆”为台中县县定古迹,而后台中县市合并后,变更为台中市市定古迹。
- 2019年1月起,“台湾省咨议会”不再运作,相关建筑移由立法院中南部服务中心管理。12月16日起,园区改名为立法院民主议政园区。[9]
- 2021年10月31日,立法院中南部服务中心利用台湾省议会议事堂的部分空间成立以民主为主题的博物馆“立法院民主时刻馆”。
- 2022年5月13日,促转会依据《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发文请立法院移除园区内蒋中正铜像,经立院提出拆迁计划并经台中市政府文资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将铜像从基座拆除,铜像交由桃园市风景管理处协助后续陈设的相关事宜。
Remove ads
议会功能与影响

台湾戒严时期,由于中华民国政府为维系其“法统”象征,立法院、国民大会及监察院等国会中央民意机构长期无法全面改选,台湾省议会的代议功能因而突显,也成为当时台湾最高代表性的民意代表机构。
许多担任省议员者都在台湾民主运动的进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如李万居、郭国基、郭雨新、吴三连、李源栈等五名党外势力议员合称“省议会五虎将”,又与许世贤合称“五龙一凤”。[10][11][12][13]
立法院民主议政园区
1998年12月21日精省后,原台湾省议会在台中市雾峰区之建筑群改称为“台湾省议会纪念园区”,2007年1月立法院于该园区成立立法院中南部服务中心、立法院议政博物馆,并统称立法院中部办公室,与台湾省咨议会共用厅舍办公,同年1月24日由立法院院长王金平为立法院中部办公室揭牌。2019年起省咨议会去任务化后,园区管理移交立法院中南部服务中心负责;同年12月16日园区更名为立法院民主议政园区[14],但同时也保留台湾省议会纪念园区之名。
- 议事大楼(议事厅):由林澍民建筑师所设计,1958年5月完工启用,是仿美国国会山庄的圆顶建筑;门口一对“闭口”狮像,提醒议员不要像“闭口狮子”,应为民喉舌。为市定古迹。2021年10月31日立法院利用议事大楼部分空间,设立立法院民主时刻馆,为华人圈第一座以民主为主题的博物馆。
- 议员会馆:由林澍民建筑师所设计,1958年5月完工启用,为市定古迹。2019年5月委外雾峰区农会经营,供参访、会议等特定对象住宿使用,并改名为议芦会馆。
- 朝琴馆:1963年12月兴建,原作为省议会图书馆使用,1973年台湾省议会首位议长黄朝琴过世后,更名为“朝琴纪念馆”,为市定古迹。现作为立法院民主议政园区之行政空间,并开放会议室供公众租用。
- 立法院议政博物馆
- 日月池:坐落于议事大楼左前方的日月池,原为靠近牛栏贡溪畔的低洼地区,依据黄朝琴先生的自传所述,原拟填高,但他发现议事大楼在进行打桩工程时,掘地不到二尺,地下水就涌出,因此认为这片洼地不适合填平,应利用作为贮水之用。因此,决议将牛栏贡溪的堤防加高,而洼地则改造维池塘即日月池,并于上方建六角亭一座。
- 椰林大道:从V型拱门入口前往过去台湾最高民意殿堂―台湾省议会议事堂的路上,是一条两侧种满椰子树的平坦直阔大道“椰林大道”,又被称为“民主大道”,象征台湾民主政治行稳致远,过去是这里也是省议会接受陈情、抗议的地方。
-
立法院中部办公室(2007年1月24日至2019年12月16日)
-
立法院民主议政园区(2019年12月16日迄今)
-
立法院议政博物馆
-
立法院民主议政园区日月池
Remove ads
省议会
雾峰国小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