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粤语注音符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粵語注音符號
Remove ads

粤语注音符号是为广东话标音的拼音方案,用注音符号拼写广东话发音,1930年代至1950年代发明。

事实速览 粤语注音符号, 类型 ...

历史

民国政府时期

官话注音符号制订后,全国各地拼写当地汉语。为此,广东省注音符号推行委员会成立,其推行办法草案第五项为:“编辑方音注音符号传习小册及注音符号本地同音常用字汇,用本地话解释,以利推行……”委员会成员包括赵雅庭,其先作“粤语注音横推直看拼音一览表”,该表在省立注音符号传习所及中华国音快字研究会实验过,演讲不及一小时,全场参与者都能通晓。然后,他在1931年出版《民众识字粤语拼音字汇》,即以注音符号标列广州市粤音。为了标示粤音,他新增粤语独有的“”([kʷ])和“”([kʷʰ])符号,用来取代原本“ㄍㄨ”、“ㄎㄨ”的拼法,不过在书中并不统一,时而使用新符号,时而仍旧使用“ㄍㄨ、ㄎㄨ”。元音[œ]及[ɵ]也使用新增的“”号。[ts]、[tsʰ]、[s]用“ㄐ”、“ㄑ”、“ㄒ”来写。至于粤语独有的元音[ɐ],赵雅庭没特别设符号。他借“ㄟ”代表[ɐi]而非[ei]([ei]改作“ㄝㄧ”);借“ㄡ”代表[ɐu]而非[ou]([ou]改作“ㄛㄨ”);借“ㄣ”及“ㄥ”来表示[ɐn]及[ɐŋ](本表示官话的/ən/和/əŋ/,但粤语无此音);[ɐm]则以“ㄜㄇ”标示。换言之赵雅庭以“ㄜ”代表粤语的[ɐ]元音,但他尽可能用其他方法来表示,减少使用“ㄜ”。韵尾[m]、[n]、[ŋ]、[p]、[t]、[k]写为“ㄇ”、“ㄋ”、“ㄫ”、“ㄆ”、“ㄊ”、“ㄎ”,与声母及元音一样大小,其下方也没有附点。音节鼻音使用“ㄇ”和“ㄫ”。

然而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并没怎么采用或吸收赵雅庭的方案。其于1932年四月初版、由赵元任主编的注音符号总表中,有以注音符号为基础修改而成的广州闰号分表,采用的标示方法与赵雅庭使用的相差很远。在国语注音符号的基础上删去了12符[1],并新增了“([ts])、([tsʰ])、([s])、([ŋ])、([ɐ])、([œ]及[ɵ])、([am])、([ɔn])、([ɔŋ])、(韵尾及音节鼻音[m])、(音节鼻音[ŋ])”11符;并将“(-p)、(-t)、(-k)”附于元音后来记入声韵。方案包含15声母符号以及24韵母符号(包括用于韵腹和韵尾的符号),共39符(声母“ㄆ、ㄊ、ㄎ”与韵尾“”分别计算)。本条目后列的民国政府方案,即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方案,非赵雅庭方案。

Remove ads

人民政府时期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厅1950年代颁布了新的粤语注音方案。与民国政府方案相比,多了粤语独有的“([kʷ])”和“([kʷʰ])”符号,用来取代原本的“ㄍㄨ、ㄎㄨ”拼法。[ts]、[tsʰ]、[s]由“”改为“ㄐ、ㄑ、ㄒ”。“ㄟ”代表的音从[ei]改为[ɐi](而[ei]改作“ㄝㄧ”);“ㄡ”代表的音从[ou]改为[ɐu](而[ou]改作“ㄛㄨ”);“ㄣ”及“ㄥ”改为代表[ɐn]及[ɐŋ]——“ㄣ”和“ㄥ”在广州闰号只作韵尾[n]及[ŋ],与韵腹元音结合,不单独使用。[œ]及[ɵ]的写法改作“”;同时删减了广州闰号的[am]、[ɔn]、[ɔŋ]三符。韵尾[m]、[n]、[ŋ]的写法由“ㆬ、ㄣ、ㄥ”改为“”。音节鼻音改为“ㄇ”和“ㄫ”,弃用“ㆬ”与“ㆭ”。“[jʊŋ]”也改作“ㄧㄨㄫ”,视为属于“[ʊŋ]”韵,弃用民国政府方案的“ㄩㄥ”。方案包含了17声母符、16韵母符(并没有计算用于韵尾的“”),共33符。

综合来说,人民政府方案主要建基于赵雅庭方案,不过从民国政府方案中吸收了“”来代表元音[ɐ],不用“ㄜ”。同时,也统一以“”和“”来表示声母[kʷ]和[kʷʰ],不再混杂“ㄍㄨ、ㄎㄨ”的写法。为使韵尾清晰,人民政府方案在韵尾下加上附点(本条目因排版技术问题,无法加上附点,改以缩小字元显示)。

近代

后来出现的各种粤语拉丁化方案受到更广泛使用,目前于日常生活使用粤语注音符号的人已很少,只在少数粤语研究者或爱好者之间使用。[2]

同时,统一码并未收录部分粤语注音符号,无法在电脑输入;不过有民间爱好者借用统一码已收录的台湾方音符号日语片假名等符号,拼成完整的粤语注音。2020年3月推出的统一码13.0版补足了人民政府方案的粤语注音符号,不必再找其他符号借代。

注音符号表

统一码收录不全,符号表以图档为准。若已收录,则加于图档右旁;若还未收,则只显示图档。

民国政府时期

更多信息 声母, 介音 ...
  • “ㄧ”直书时写作“”,横书时写作“”。

人民政府时期

更多信息 声母, 半元音 ...
  • “ㄧ”直书时写作“”,横书时写作“”。
  • 韵尾嘅“ㄇ̣、ㄋ̣、ㄫ̣、ㄆ̣、ㄊ̣、ㄎ̣”为正常大小的注音符号(ㄇ、ㄋ、ㄫ、ㄆ、ㄊ、ㄎ)下面加一点,标示韵尾。

注音方案

汉字的粤语注音由声母、韵母、声调三者组合而成,具体方案见下方三者的列表。

声母表

更多信息 声类, 声母 ...
  • 零声母字不必补声母符号;“ㄧ、ㄨ、ㄩ”行的韵母也同样不用补。
  • 粤语现今有“[t͡s][t͡ʃ][t͡ɕ]”、“[t͡sʰ][t͡ʃʰ][t͡ɕʰ]”、“[s][ʃ][ɕ]”三只咝音;每只都有三种发音,是同一音位自由变异,但在二百年前皆分为“组”和“组”,换言之有六只咝音。

韵母表

末行为国际音标,标于方括间。

更多信息 单元音韵, ㄧ尾韵 ...
  • [ɛːu]、 [ɛːm]、 [ɛːn]、 [ɛːp̚]、 [ɛːt̚]是口语音或白读音而非传统读书音。原方案无此音,今按其体系类推。
  • [jʊŋ]为[j]声母跟[ʊŋ]韵母的组合,但在国民政府时期写作“ㄩㄥ”而非“ㄧㄨㄥ”。
Remove ads

声调表

《注音符号总表》指,声调可不标,如必须标注时可用下列方法,标于末尾符号的右上角。

小号的辅音韵尾按标准的注音符号方式排版。横排时,小号辅音韵尾标于韵母右方的左下角;竖排时,小号辅音韵尾标于韵母下方的右上角。台湾方音符号因为注式过长而在竖排时把辅音韵尾放置在韵母右方,并不是正常的注音符号排版方式。

更多信息 名称, 调值 ...

范例

1932年注音符号总表广州闰号分表范例语句

ㄧㆿㄨㄧㆿㄨㆿㄣㄅㆿㄈㄨㄥㄊㄨㄥ ㄧㄊㆿㄨㄏㆿㄧㄙㄩ ㄗㄤㄌ¥ㄣㄅㄧㄣㄍㄛ ㄍㄝ ㄅㄨㄣㄙㄧ ㄉㄞ
ㄧㆿㄗㆿㄣㄊㆿㄧㄍㄧㄣㄧㆿㄍㄛ ㄏㄤㄌㄡ ㄍㄝ ㄧㆿㄣㄙㆿㄣㄙ¥ㄥㄗ¥ㄗㄩ ㄧㆿㄍㄧㄣㄘ¥ㄥㄇㄧㄣㄆㄡ 
ㄎ¥ㄧㄉㄟ ㄌ¥ㄥㄍㄛ ㄧㆿㄣㄗㆿㄨㄨㄚ 
ㄫㄛ ㄉㄟ ㄊㆿㄧㄅㄧㄣㄍㄛ ㄋㆿㄥㄍㆿㄨㄙㄧㄣ使ㄙㆿㄧㄋㄧ ㄍㄛ ㄏㄤㄌㄡ ㄍㄝ ㄧㆿㄣㄗ¥ㄥㄎ¥ㄧㄍㄝ ㄘ¥ㄥㄆㄡ ㄊㄩㄌㄛㄌㆿㄧ ㄚ 
ㄗㆿㄨㄙㄩㄣㄅㄧㄣㄍㄛ ㄍㄝ ㄅㄨㄣㄙㄧ ㄉㄞ

(注:为排版之便,“”借用形似的“¥、ㄗ、ㄘ、ㄙ”表示。)

1950年代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厅粤语注音方案

ㄧㄡㄧㆿㄨㄣㄅㆿㄈㄨㄊㄨㄊㄡㄏㄟㄒㄩㄐㄤㄌㆾㄅㄧㄍㄛㄍㄝㄅㄨㄒㄧㄉㄞ
ㄧㆿㄐㄣㄊㄟㄍㄧㄧㆿㄍㄛㄏㄤㄌㄛㄨㄍㄝㄧㄣㄒㄣㄒㆾㄐㆾㄐㄩㄧㆿㄍㄧㄑㆾㄇㄧㄆㄛㄨ
ㄎㆾㄧㄉㄝㄧㄌㆾㄍㄛㄧㄣㄐㄡㄨㄚ
ㄫㄛㄉㄝㄧㄊㄟㄅㄧㄍㄛㄋㄥㄍㄡㄒㄧ使ㄒㄟㄋㄧㄍㄛㄏㄤㄌㄛㄨㄍㄝㄧㄣㄐㆾㄎㆾㄧㄍㄝㄑㆾㄆㄛㄨㄊㄩㄌㄛㄌㄣ
ㄐㄡㄒㄩㄅㄧㄍㄛㄍㄝㄅㄨㄒㄧㄉㄞ

电脑支援

目前统一码支援下列注音符号:

Thumb
统一码已收录的注音符号
注音符号
Bopomofo[1][2]
Unicode联盟官方码表(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310x
U+311x
U+312x
注释
1.^ 依据 Unicode 13.0
2.^ 灰色区域为未编配码位
注音符号扩展
Bopomofo Extended[1][2]
Unicode联盟官方码表(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31Ax
U+31Bx
注释
1.^ 依据 Unicode 13.0

字型支援

目前有开源字型一点明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全字库注音符号修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4]支援所有统一码已收录的粤语注音符号字元。

早期字元替代

起初统一码并未收录部分粤语注音符号,只有官话用的注音符号。1999年9月,3.0版增加了台湾方音符号;2010年10月,增收了注音字母苗文,却仍缺乏对粤语的支援。直至2019年4月,在陈永聪(Eiso Chan)与内木一郎等人倡议[5],并获恒今基金会(Long Now Foundation)PanLex计划的Ben Yang和议[6]后,统一码在2020年3月推出的13.0版终于补足了人民政府完整的粤语注音符号,此时才有上表中排最末那数个字元“ㆻ、”。而国民政府方案的“”,目前还未收录。

在统一码13.0版前,用户一直无法用电脑输入完整粤语注音;不过有民间研究者借用统一码已收录的台湾方音符号日语片假名甚至其他符号,来拼成完整的粤语注音。有些甚至改动了原方案的一部分。其中一些做法如:

  • ”借用形似的日语片假名“ハ”表示。现在统一码已增收“ㆿ U+31BF”,可以直接标示,不必以其他符号借代。
  • ”或“”借用形似的货币符号“¥”、西里尔字母“Ұ”、数学符号“⩝”、日语片假名“サ”甚至汉字“廿”来表示,或假借粤语不使用的“ㄜ”。有些方案还会区分[œ]和[ɵ],例如以“サ”来表示前者,以“¥”或“廿”来表示后者。现在统一码已增收“ㆾ U+31BE”,后者可以直接标示,不必以其他符号借代。
  • ”借用“ㄗ、ㄘ、ㄙ”表示。
  • ”借用同音的台湾方音符号“ㆰ”表示。
  • ”借用汉字“干”来表示。
  • ”借用同音的台湾方音符号“ㆲ”、垂直符号“⊥”,甚至汉字“丄”来表示。
  • 入声韵尾不论“”还是“”皆借用“ㆴ、ㆵ、ㆶ”表示。这三码位的原意是收录前者,但统一码作业错误,令初时本来要给“”的码位变了“”的形状。统一码现已增收“ U+31BB”,可用“ㆴ、ㆵ、ㆻ”来表示。
  • ”回退到民国政府时期写法“ㄍㄨ”,或假借粤语不用的“ㄓ”,甚至汉字“广”或“巛”来表示。统一码现已增收“ㆼ U+31BC”,可直接标示,不必以其他符号借代。
  • ”回退到民国政府时期写法“ㄎㄨ”,或假借粤语不用的“ㄔ”,甚至汉字“亏”来表示。统一码现已增收“ㆽ U+31BD”,可直接标示,不必以其他符号借代。

部分适应电脑方案对照

这对照表列出一部分适应统一码的方案[7],并附上国民及人民政府时期原方案、国际音标、粤拼作对照。

声母

更多信息 声类, 国际音标 ...


韵母

更多信息 元音, 国际音标 ...

声调

更多信息 调名, 国际音标 ...

参见

参考资料

  • 赵雅庭:《民众识字粤语拼音字汇》,广州:广州神州国光社,1931年。
  • 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注音符号总表》,北平: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1932年4月。
  •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敎厅:《广州音农民速成识字课本》,广州:华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
  •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敎厅:《广州音职工速成识字课本》,广州:华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11月。
  • 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秘书处拼音方案工作组:《全国主要方言区方音对照表》,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12月。
  • 冯田猎:《粤语同音字典》,香港:东联学供社,1974年。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