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红砖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红砖巷
Remove ads

红砖巷(英语:Brick Lane孟加拉语ব্রিক লেন罗马化Brika lēna)是位于伦敦东区塔村区的一条街道。它的北端位于贝思纳尔绿地的斯旺菲尔德街(Swanfield Street),往南与贝斯纳尔格林路(Bethnal Green Road)相交,再往南则抵达斯皮特尔菲尔兹,红砖巷的南端是奥斯本街(Osborn Street),沿着奥斯本街再往南则可抵达白教堂高街英语Whitechapel High Street

Thumb
红砖巷的街道标志,上有英语和孟加拉语

红砖巷位于孟加拉裔英国人社区的中心,道路附近的地区被人称为孟加拉城(Banglatown)[1]

历史

Thumb
红砖巷清真寺,曾先后为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及穆斯林使用,反映了人口结构的变化

15世纪至18世纪

这条街曾被称为白教堂巷(Whitechapel Lane)。红砖巷的名称来源于15世纪开始的砖瓦制造业[2]。16世纪的伦敦木刻地图英语Woodcut map of London中也出现了这条街。17世纪时由于人口增长,道路从巴雷斯(Barres,现在的白教堂高街英语Whitechapel High Street)向北延伸[3]

现代

每年有许多艺术家在红砖巷附近展示他们的作品[4][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涂鸦

2023年8月6日,由在皇家艺术学院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一鹊”策划,几名中国留学生用白油覆盖红砖巷长约100米的涂鸦,并喷上12个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简体中文红色大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6]。相关标语引发关于它们是否算作街头艺术以及言论自由政治宣传如何相互作用的网上争论。

随后,有人迅速添加批评中国政府的新涂鸦和海报,其他人则对这些标语掩盖较旧的作品(例如向某位已故著名街头艺术家致敬的作品)感到不安。尚不清楚画这些标语的人是认真的还是讽刺的。中国国内支持此事件的亲建制派中,有观点认为这件事是应受到保护的言论自由,也有持相同立场的亲建制派为这种“文化输出”感到自豪;反对此事件的亲建制派中则有观点质疑相关事件是“高级黑”(即明赞暗讽)的一种形式。在中国以外,这部作品遭到大量批评,有人在Instagram留言质疑阻碍言论自由不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且对他人艺术的残酷破坏不能被认为是正当的[7]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莫尼加·阿里于2003年发表的小说《红砖巷》(Brick Lane)就以该道路为背景,该小说于2007年改编成同名电影[8]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