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耐梅蓋特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耐梅盖特组(Nemegt Formation/Nemegtskaya Svita)是蒙古戈壁沙漠晚白垩世的一个沉积层。由河道沉积物构成,出产鱼、龟、鳄及高多样性的恐龙(含鸟类)化石。
介绍
耐梅盖特组由古湖泊、溪流、泛滥平原沉积的泥岩和砂岩所构成。迈可·诺瓦切克(Michael Novacek)形容奥谭乌尔(Altan Uul)地区为“由一系列蕴含丰富的沉积岩雕琢而成的峡谷,并具有陡峭悬崖及狭窄冲刷”。该地层气候与其下较老的地层相比起来湿润程度更高,似乎至少曾有一定程度的森林覆盖;已发现许多化石化的树干;这些石化木和南洋杉科针叶树的遗骸,显示耐梅盖特曾经树林茂密,高耸针叶树形成广阔的树冠层。透过检验发现其岩相显示出溪流、河道、泥滩、浅湖的存在,沉积物也表明这里蕴含资源丰富的栖地,提供多样化且充沛的食物来源,足以维持大量白垩纪恐龙物种的生存。[1][2]
地层学

近期地层研究将耐梅盖特区分为三段(非正式)层位。下部层位以河流沉积为主,中、上部层位由冲积平原、沼泽、湖积(英语:Lacustrine deposits)、河道沉积构成。相较于其下方的西戈约特组为典型的红色,耐梅盖特沉积物的颜色通常介于浅灰色至棕褐色。[3]耐梅盖特覆盖于西戈约特之上并有时互接,在层型(红墙)与赫明察夫(Hermiin Tsav)位点可观察到互接状况。[3]耐梅盖特组并没有明确的年代定义。研究史上,根据所产化石的比较来推测,耐梅盖特组应该介于坎潘期之末至马斯特里赫特期,但更精确的定年检验从未执行。底下的西戈约特组年代估计为桑托期至坎潘期,而Shuvalov(2000)对其玄武岩进行钾氩定年法的结果显示西戈约特组中上部层位的年代约落在7500万至8000万年前。[4]
古生物群
层位参照Eberth(2018)的定义,他将各地区与在岩层中的大致位置关联起来。[3]
更多信息 属, 种 ...
属 | 种 | 地区 | 地层位置 | 化石材料 | 注解 | 图片 |
---|---|---|---|---|---|---|
副短吻鳄(英语:Paralligator) Paralligator[7] |
平额副短吻鳄 P. gradilifrons[7] |
耐梅盖特(Nemegt)、诺贡察夫(Nogon Tsav)、乌兰布拉(Ulaan Bulag) | 下部 | 部分完整头骨及零散身体骨骸[7] | 一种副短吻鳄科。 | ![]() |
关闭
更多信息 属, 种 ...
属 | 种 | 地区 | 地层位置 | 化石材料 | 注解 | 图片 |
---|---|---|---|---|---|---|
哈雷纳鱼(英语:Harenaichthys) Harenaichthys |
卢氏哈雷纳鱼 H. lui |
奥谭乌尔(Altan Uul)、布津察夫(Bügiin Tsav)、赫明察夫(Hermiin Tsav)、乌兰库舒(Ulan Khushu) | 部分头骨、单独或关连的椎体、连接的尾鳍[8] | 一种骨舌总目。包含过去记载的材料。[9][8] | ||
月眼鱼科未定种 | 未定 | 乌兰库舒 | 部分脊椎和前上颌骨[9] | 一种月眼鱼。 | ||
真骨类未定种 | 未定 | 未定 | 暴蜥伏龙标本中发现的椎体[9] | 一种真骨类。 | ||
硬骨鱼未定种 | 未定 | 布津察夫 | 在恐手龙标本内发现的脊椎和鱼鳞[10] | 一种硬骨鱼。 |
关闭
更多信息 属, 种 ...
属 | 种 | 地区 | 地层位置 | 化石材料 | 注解 | 图片 |
---|---|---|---|---|---|---|
布津勇兽(英语:Buginbaatar) Buginbaatar[14] |
泛阿尔泰布津勇兽 B. transaltaiensis[14] |
布津察夫 | 中部或上部 | 破碎的头骨[14] | 一种多瘤齿兽目。 | |
戈林察夫头骨(英语:Gurlin Tsav skull) "Gurlin Tsav skull" |
未定 | 中部 | 部分头骨 | 一个神秘的后兽下纲,可能袋犬目。 |
关闭
更多信息 属, 种 ...
属 | 种 | 地区 | 地层位置 | 化石材料 | 注解 | 图片 |
---|---|---|---|---|---|---|
戈壁鳖 Gobiapalone |
短壳戈壁鳖 G. breviplastra |
阿喇闪德库度(Alak Shand Khuduk)、奥谭乌尔一区(Altan Uul I)、布津察夫、布津察夫二区(Bügiin Tsav II)、耐梅盖特、乌兰库舒 | 数个标本的龟壳和身体骨头[16] | 一种鳖。 | ||
重鳖 Gravemys |
巴氏重鳖 G. barsboldi |
斑巴库度(Bamba Khuduk)、赫明察夫、音遮尼克博(Ingeni Khobur)、察干库舒(Tsagan Khushu) | 部分至完整的龟壳[17][18] | 一种Lindholmemydidae(英语:Lindholmemydidae)。 | ||
南雄龟科未定种 |
未定 | 赫明察夫二区 | 下部 | 龟壳碎片[19] | 一种南雄龟科。 | |
未定 | 库伦察夫(Khuren Tsav) | 损坏的龟壳[19] | 一种南雄龟科。 | |||
未定 | 耐梅盖特 | 下部 | 部分腹甲[19] | 一种南雄龟科。 | ||
蒙古鳖 Mongolemys |
纤弱蒙古鳖 M. elegans |
布津察夫、赫明察夫、察干库舒 | 多个标本的头骨、龟壳、身体骨头[20][21] | 一种Lindholmemydidae。 | ||
蒙古龟 Mongolochelys |
埃氏蒙古龟 M. efremovi |
奥谭乌尔二区、奥谭乌尔三区、布津察夫、戈林察夫、赫明察夫、耐梅盖特、察干库舒 | 多具标本的头骨、龟壳及身体骨头[22][23] | 一种四川龟科。 | ||
耐梅盖特鳖 Nemegtemys |
嵌合耐梅盖特鳖 N. conflata |
布津察夫、耐梅盖特 | 部分腹甲[16] | 一种鳖 | ||
鳖属 |
吉尔本图鳖 "T". gilbentuensis |
吉尔本图(Gilbentu) | 龟甲碎片[16] | 一种鳖。 | ||
戈壁鳖 "T". gobiensis |
奥谭乌尔二区、斑巴库度、耐梅盖特、察干库舒 | 龟壳碎片[16] | 一种鳖。 | |||
鳖科未定种 | 未定 | 斑巴库度、布津察夫、古礼林察夫、音遮尼克博 | 龟甲和身体遗骸[16] | 一种鳖。原鉴定为Amyda menneri。[16] |
关闭
Remove ads
更多信息 属, 种 ...
属 | 种 | 地区 | 地层位置 | 化石材料 | 注解 | 图片 |
---|---|---|---|---|---|---|
倍甲龙 "Dyoplosaurus"[24] |
巨型倍甲龙 "D". giganteus[24] |
耐梅盖特 | 下部 | 一系列尾椎、跖骨、指骨、皮内成骨、以及一个未描述部分尾槌[25] | 一种甲龙科,现被视为疑名。 | ![]() |
美甲龙 Saichania[26] |
胡山美甲龙 S. chulsanensis[26] |
奥谭乌尔四区 | 下部 | 部分脊椎、尾槌、皮内成骨[27] | 一种甲龙科,也出现在西戈约特组。 | ![]() |
多智龙 Tarchia[26] |
泰瑞莎多智龙 T. teresae[27] |
奥谭乌尔四区、赫明察夫一区 | 下部 | 一个头骨及下颌、脊椎、尾槌、其他未描述的颅后骨骸[27] | 一种甲龙科。 | |
图玛诺夫多智龙 T. tumanovae[28] |
赫明察夫 | 下部[3] | 完整头骨和部分骨骼[28] | 一种甲龙科。 | ![]() | |
类似四脚龙(英语:Tetrapodosaurus)的未定种 | 未定 | 布津察夫、沙尔察夫(Shar Tsav) | 足迹[29] | 甲龙科脚印。 | ||
甲龙科未定种 | 未定 | 奥谭乌尔二-三-四区、布津察夫、赫明察夫、胡利察夫(Khuree Tsav)、耐梅盖特 | 一个部分齿骨、尾椎、背椎、跖骨、指骨、趾骨、肱骨、部分骨盆、尾槌、颈部半环、皮内成骨、皮肤印痕、以及未描述的少年体部分骨骼[25] | 头骨和颅后骨骼分属于多只年龄层个体。 | ![]() |
关闭
更多信息 属, 种 ...
属 | 种 | 地区 | 地层位置 | 化石材料 | 注解 | 图片 |
---|---|---|---|---|---|---|
布氏鸟属 Brodavis[33] |
蒙古布氏鸟 B. mongoliensis[33] |
布津察夫 | 完整左跗跖骨[33] | 一种黄昏鸟目。 | ||
格日勒鸟 Gurilynia[34] |
涅氏格日勒鸟 G. nessovi[34] |
戈林察夫 | 中部或上部 | 左鸟喙骨和部分肱骨[34] | 一种真反鸟类。 | |
祝鼎鸟(英语:Judinornis) Judinornis[35] |
诺贡察夫祝鼎鸟 J. nogontsavensis[35] |
诺贡察夫 | 背椎[35] | 一种黄昏鸟目。 | ||
滑蛋属(英语:Laevisoolithus) Laevisoolithus[36] |
梭氏滑蛋 L. sochavai |
整颗蛋带有部分破洞[36] | 由某种鸟类或小型兽脚类产下。[36] | |||
亚蛋属(英语:Subtiliolithus) Subtiliolithus[36] |
微结节亚蛋 S. microtuberculatus[36] |
蛋壳碎片[36] | ||||
特维鸟 Teviornis[37] |
戈壁特维鸟 T. gobiensis[37] |
戈林察夫 | 中部或上部 | 部分前肢[37] | 一种雁形目。 | |
未命名扇尾类 | 未定 | 察干库舒 | 一个肱骨、两个胫跗骨。[38] | 一种扇尾类遗骸。 |
关闭
更多信息 属, 种 ...
属 | 种 | 地区 | 地层位置 | 化石材料 | 注解 | 图片 |
---|---|---|---|---|---|---|
类似缓指龙(英语:Amblydactylus)的未定种 | 未定 | 布津察夫、布津察夫二区、古礼林察夫、雅干呼维(Yagaan Khovil) | 足迹[29] | 三趾鸭嘴龙类脚印。被归类为栉龙。 | ||
巴思钵氏龙 Barsboldia[46] |
施辛斯基巴思钵氏龙 B. sicinskii[46] |
耐梅盖特 | 下部[3] | 部分脊椎、骨盆、肋骨[46][47] | 一种鸭嘴龙科。 | ![]() |
鸭嘴脚龙(英语:Hadropodus) Hadropodus |
未定 | 耐梅盖特 | 许多足迹[48] | 鸭嘴龙科足迹,被归入栉龙。 | ||
栉龙 Saurolophus[49] |
窄吻栉龙 S. angustirostris[50] |
大部分地区都有[51] | 许多标本,包含关连头骨、颅后骨骼以及大规模尸骨层[52][53][54][55] | 一种栉龙亚科的鸭嘴龙科,是当地最常见的鸭嘴龙类物种。[56] | ![]() | |
未命名足迹属 | 未定 | 耐梅盖特 | 大量足迹构成的步道.[57] | 鸭嘴龙类的手脚印,被归入栉龙。 |
关闭
更多信息 属, 种 ...
属 | 种 | 地区 | 地层位置 | 化石材料 | 注解 | 图片 |
---|---|---|---|---|---|---|
似鹅龙 Anserimimus[58] |
A. planinychus[58] | 布津察夫 | 中部或上部[3] | 缺乏头骨的部分骨骼[58][59] | 一种似鸟龙科。 | ![]() |
恐手龙 Deinocheirus[60] |
D. mirificus[60] | 奥谭乌尔三-四区、布津察夫 |
|
完整的头骨、近乎完整的颅后骨骼,来自三件标本[10] | 一种大型恐手龙科。 | ![]() |
似鸡龙 Gallimimus[61] |
球符似鸡龙 G. bullatus[61] |
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现[62] | 多具标本所含的几乎完整头骨及颅后骨骼[62][63] | 一种当地最常见的似鸟龙科。 | ![]() | |
未定 | 未定 | 布津察夫 | 九个足迹步道含一个似鸡龙的关连脚骨[45] | 三趾兽脚类足迹,被归入似鸟龙科。 | ||
未命名似鸟龙科[64] | 未定 | 察干库舒 | 部分脊柱与前后肢骨[64][62] | 一种似鸟龙科。 |
关闭
更多信息 属, 种 ...
属 | 种 | 地区 | 地层位置 | 化石材料 | 注解 | 图片 |
---|---|---|---|---|---|---|
拟鸟龙 Avimimus[65] |
奇特拟鸟龙 A. portentosus[65] |
沙尔察夫 | 头盖骨和身体碎片[66] | 一种拟鸟龙科。也出现在德加多克塔组(英语:Djadokhta Formation)。 | ![]() | |
耐梅盖特拟鸟龙 A. nemegtensis[66] |
耐梅盖特 | 下部[3] | 头骨碎片与部分骨骼[66] | 一种拟鸟龙科。 | ![]() | |
窃螺龙 Conchoraptor |
纤弱窃螺龙 C. gracilis |
戈林察夫 | 中部或上部 | 头骨和一群关节连接的个体[67] | 一种偷蛋龙科。也出现在西戈约特组。 | ![]() |
单足龙 Elmisaurus[68] |
稀罕单足龙 E. rarus[68] |
奥谭乌尔二区、耐梅盖特 |
|
来自多具标本的头骨碎片和部分骨骼[66][69] | 一种近颌龙科。 | ![]() |
长蛋龙科(英语:Elongatoolithidae)未定种 | 未定 | 布津察夫 | 三颗蛋内含胚胎[70] | 偷蛋龙科的蛋。 | ||
戈壁盗龙 Gobiraptor[71] |
小戈壁盗龙 G. minutus[71] |
奥谭乌尔三区 | 部分头骨、完整下颌、颅后碎片[71] | 一种偷蛋龙科。 | ![]() | |
未定 | 未定 | 赫明察夫、沙尔察夫、雅干呼维 | 足迹[29] | 三趾兽脚类足迹。被归入拟鸟龙。 | ||
耐梅盖特母龙 Nemegtomaia[72] |
巴氏耐梅盖特母龙 N. barsboldi[72] |
耐梅盖特 | 下部 | 数个标本,包含孵巢个体和蛋[73] | 一种偷蛋龙科。也出现在西戈约特组。 | ![]() |
天青石龙 Nomingia[74] |
戈壁天青石龙 N. gobiensis[74] |
布津察夫、耐梅盖特 |
|
一系列脊椎、部分前肢、尾综骨[66] | 一种近颌龙科。可能是单足龙的异名。[69] | ![]() |
三头鹰龙 Oksoko[75] |
获救三头鹰龙 O. avarsan |
布津察夫、戈林察夫 | 中部或上部 | 数只关节连接的标本[75] | 一种偷蛋龙科。 | ![]() |
瑞钦龙 Rinchenia[76] |
蒙古瑞钦龙 R. mongoliensis[76] |
奥谭乌尔二区 | 中部或上部 | 头骨和近乎完整的骨骼[66] | 一种偷蛋龙科。 | ![]() |
关闭
更多信息 属, 种 ...
属 | 种 | 地区 | 地层位置 | 化石材料 | 注解 | 图片 |
---|---|---|---|---|---|---|
雷龙足迹(英语:Brontopodus) Brontopodus |
未定 | 耐梅盖特 | 下部 | 大型足迹及数个四趾步道[81][48] | 蜥脚类足迹。被归入后凹尾龙。 | |
近似雷龙足迹的未定种 | 未定 | 布津察夫、雅干呼维 | 足迹[29] | 蜥脚类。 | ||
耐梅盖特龙 Nemegtosaurus[82] |
蒙古耐梅盖特龙 N. mongoliensis[82] |
耐梅盖特 | 下部 | 来自数个标本的头骨和部分颅后骨骼[83][84][85] | 一种泰坦巨龙类。 | ![]() |
后凹尾龙 Opisthocoelicaudia[86] |
斯氏后凹尾龙 O. skarzynskii[86] |
奥谭乌尔四区 | 下部 | 一只近乎完整的颅后骨骼,缺乏头骨和颈椎[84] | 一种泰坦巨龙类。 | ![]() |
未描述蜥脚类 | 未定 | 奥谭乌尔一-二-三-四区、布津察夫、戈林察夫、赫明察夫、喀麻林库喇(Khamaryn Khural)、库黎察夫(Khuree Tsav)、耐梅盖特、诺贡察夫、察干库舒、乌兰库舒 | 许多破碎遗骸[84] | 蜥脚类遗骸。也可能属于某个已命名物种。 | ||
未命名足迹属 | 未定 | 耐梅盖特 | 带有皮肤印痕的足迹[57] | 四趾蜥脚类足迹。被归入后凹尾龙。 |
关闭
更多信息 属, 种 ...
属 | 种 | 地区 | 地层位置 | 化石材料 | 注解 | 图片 |
---|---|---|---|---|---|---|
无聊龙 Borogovia[91] |
细脚无聊龙 B. gracilicrus[91] |
奥谭乌尔四区 | 下部 | 部分后肢[91] | 一种伤齿龙科。 | |
未定 | 未定 | 布津察夫 | 带有模糊爪痕的足迹[45] | 二趾兽脚类足迹。被归入恶灵龙或扎纳巴扎尔龙。 | ||
鸵鸟龙 Tochisaurus[92] |
耐梅盖特鸵鸟龙 T. nemegtensis[92] |
耐梅盖特 | 下部 | 左跖骨[92] | 一种伤齿龙科。 | |
扎纳巴扎尔龙 Zanabazar[93] |
小扎纳巴扎尔龙 Z. junior[94] |
布津察夫 | 中部或上部 | 头骨和颅后骨骼碎片[93] | 一种伤齿龙科。原被鉴定为小蜥鸟龙("Saurornithoides junior")。 | ![]() |
关闭
更多信息 属, 种 ...
属 | 种 | 地区 | 地层位置 | 化石材料 | 注解 | 图片 |
---|---|---|---|---|---|---|
分支龙 Alioramus[95] |
遥远分支龙 A. remotus[95] |
诺贡察夫 | 部分头骨和非常零散的颅后遗骸[95] | 一种分支龙族。 | ![]() | |
阿尔泰分支龙 A. altai[96] |
察干库舒 | 近乎完整的头骨及部分颅后骨骼[96] | 一种分支龙族。 | ![]() | ||
小掠龙 Bagaraatan[97] |
奥氏小掠龙 B. ostromi[97] |
耐梅盖特 | 下部[3] | 下颌碎片、后肢及尾椎[97] | 一种暴龙超科。 | |
未定 | 未定 | 布津察夫、布津察夫二区 | 足迹[29] | 三趾兽脚类足迹。被归入特暴龙。 | ||
开氏暴蜥伏龙 |
近乎完整的骨骼含头骨[98] | 一种备受争议的暴龙科。可能是特暴龙的少年。[99] | ![]() | |||
特暴龙 Tarbosaurus[100] |
勇士特暴龙 T. bataar[101] |
大部分地区都有[2] | 来自数个标本的完整骨骼[100][101][2] | 一种大型暴龙科。当地最普遍的大型掠食者。[102] | ![]() | |
未命名足迹属 | 未定 | 耐梅盖特 | 带有肤痕的足迹[57] | 三趾兽脚类足迹。被归入特暴龙。 | ||
暴龙足迹科(英语:Tyrannosauripodidae)未定种 | 未定 | 耐梅盖特 | 五个步道[48] | 三趾兽脚类足迹。被归入分支龙或特暴龙 |
关闭
延伸阅读
- 德加多克塔组(英语:Djadochta Formation)
- 出产恐龙的地层列表(英语:List of dinosaur-bearing rock formations)
- 化石点列表(英语:List of fossil sites)
- 耐梅盖特盆地(英语:Nemegt Basin)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