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肛瘘

疾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肛瘘
Remove ads

肛瘘(英语:anal fistula,Fistula-in-Ano,Fistula Ani)是肛门管英语ANAL canal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细菌感染后的慢性病变,为一种瘘管[1]。肛瘘可视为一个狭窄的通道,内端起源于肛门管之肛门腺,延伸至肛门周围皮肤的外部开口[2]。肛瘘常源自肛门周围脓肿、直肠周围脓肿的后续慢性变化[3]。尽管肛瘘不一定有症状,但如果没有适当手术治疗,无法自行消失[4]。肛門瘻管也作“肛瘘”、“肛瘘”、“肛漏”[5]。中国大陆作“直肠肛管瘘”,“肛瘘”。古时痔疮与瘘管不分,又称为痔漏,台湾台语称“透肠”,先也有俗称“老鼠偷粪”。

事实速览 肛瘘, 类型 ...
事实速览 “肛瘘”的各地常用名称, 中国大陆 ...

在肛管直肠环(歯状线[注 1])以上的瘘管,称为高位肛瘘,肛管直肠环(歯状线)以下的称为低位肛瘘。[6]瘘管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分支变成网状形成多个瘘管外口。对于由克隆氏症或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肛瘘,可能并不合适手术,因为除非原存在的疾病得到缓解,否则术后有容易复发瘘管的风险。

Remove ads

病变

肛瘘的病因一般以‘隐窝腺假说’作说明[7]

肛门腺是位于肛门管英语Anal canal的腺体,部分在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之间,并导流至肛管之位于齿状线近端的肛隐窝。如果细菌侵入这些腺体,出口阻塞,可能引发感染。炎症如果扩大则形成肛门周围脓肿,直肠周围脓肿,再延伸,或穿过黏膜下、或穿过内外括约肌间,或穿过括约肌,乃至皮肤表面形成慢性管道,则成“肛瘘”。

肛瘘与肛周脓疡可视为同一临床疾病(anorectal infection)的不同阶段之不同表现[4]。肛瘘通常没有特定原因[8],属‘自发性’[7]。部分肛瘘患者之前有肛周脓疡病史;部分肛周脓疡患者日后有肛瘘。肛门脓疡及肛瘘有不同深浅程度[9]

瘘管由增厚的纤维组织肉芽组织英语Granulation tissue组成一个狭窄的通道。如果瘘管内外开口封闭,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加剧;脓液积聚;可能引发脓疡。然后脓液又穿开出口,暂时缓和。生成肉芽组织闭合瘘管外开口。——重复该过程,也可能外口封闭后另外形成多个外口[8]

肛瘘一般是肛窦感染形成肛周脓肿英语Anorectal abscess并破溃后所形成的,也有无明显脓肿形成而直接发展为肛瘘的。较不常见的原因包括[10]

Remove ads

症状与诊断

Thumb
肛管下端之括约肌间瘘管的超声波影像。瘘管标有字母 F

症状

通常有明显的过往疼痛、或肿胀以及肛门直肠脓肿自发性或手术引流的病史。肛瘘的征兆和症状依盛行率排序如下[11]

  1. 肛周分泌物
  2. 疼痛
  3. 肿胀
  4. 出血
  5. 刺激排便
  6. 皮肤浸润糜烂
  7. 肛周外开口

其他如肛门搔痒。如伴随肛门直肠脓肿英语Anorectal abscess时,则有脓疡相关症状。 瘘管本身不会自然愈合,但内外口可能闭合,继而反复出现肿胀、开口破裂、脓液渗出。有些存在多个外部次级开口。 在门诊检查可能发现:瘘管在皮肤上的外口;触压痛的区域;发红、硬结、增厚的区域;在内外口出现分泌物等。深部的瘘管可能在直肠后部伴随脓肿,故肛门指诊时,深部肛门外括约肌后部感觉坚硬。

诊断

通常透过病史、症状、诊间肛诊进行诊断。额外的检查如,充分麻醉时,用瘘管探针作探查。当怀疑同时有肛瘘之外的问题,则配合肛门镜检查;瘘管造影;直肠镜检查来辅助诊断。当诊断不明确时进行其他如肛门超声波或核磁共振(MRI)等检查。

代表瘘管可能属复杂性的要点有[12]

  • 发炎性肠道疾病(IBD),憩室炎,曾接受放射治疗(如摄护腺癌、妇癌或直肠癌),结核,类固醇治疗,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

鉴别诊断

对于出现肛门直肠疼痛和肛门周围皮肤病变的患者,鉴别诊断包括[13]

分类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Goodsall 和 Miles、Milligan 和 Morgan、Thompson 和 Lockhart-Mummery 等杰出的医师、外科医生为肛瘘的治疗做出了主要贡献。这些医生对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分类系统提出了理论[14]

更多信息 分类法, 分类别 ...

Park's 分类:由 Parks等外科医生于 1976 年提出[16]。 圣詹姆斯大学医院分类:在2000年由 Morris 等放射科医生依核磁共振影像中,有无次要续发性管道、有无脓疡,作分类[17]。在日本,肛瘘称‘痔瘘’,临床常用隅越分类法[18]

各类瘘管的比率(依Parks'分类)

  • 括约肌间(~70%):瘘管穿过括约肌间间隙,但不穿过外括约肌
  • 经括约肌(25%):瘘管从括约肌间隙穿过外括约肌,进入坐骨直肠窝
  • 括约肌上瘘管(5%):瘘管向上进入括约肌间间隙,越过耻骨直肠肌顶部,然后经由髂尾肌下降到坐骨直肠窝,然后到达皮肤
  • 括约肌外(1%):瘘管从会阴皮肤穿过坐骨直肠窝和肛提肌复合体进入直肠(即位于肛门外括约肌外)
Remove ads

治疗

治疗是手术。手术的目标有二:治愈瘘管与保留肛门功能。复杂的瘘管,这两者有冲突。手术分:开放性手术(瘘管切开)、挂线法和其他(保留、避开括约肌)的手术方式。 依照瘘管分类位置决定手术方式。目前并无任何单一手术方式能够适合所有类型的瘘管[19]

瘘管切开术(Fistulotomy)

Thumb
准备切开一个穿过凹槽指针的瘘管

是瘘管手术的标准作法[19]。敞开、打开瘘管,Lay-open,是最常见的手术类型,也是治疗多种瘘管最有效的首选方法,如果手术失禁风险偏高,可能建议采用其他手术。切开术沿着整个瘘管的长度切开,伤口保持开放性,从内而外慢慢愈合[20]。手术后失禁的风险与瘘管相对于括约肌的位置有关。

挂线法(Seton)

在高位的瘘管穿过一大部分肛门括约肌,可能采用挂线法 (seton,由拉丁文 seta, 英文 "bristle")。挂线穿过括约肌中的瘘管,留在瘘管内数周以上。
切割式挂线为逐次收紧线,可以慢慢切开瘘管,慢慢愈合。收紧的挂线逐渐切断括约肌并随之愈合以减少括约肌断口。在古埃及已使用这方法,希波克拉底在其书《瘘管》记载,他使用马毛绑扎棉线束当挂线[21]
引流式挂线不收紧线,以保持瘘管畅通,排出脓液,同时避免切断括约肌。
挂线采用橡皮筋、硅橡胶条[22]、丝线[23]

其他的手术治疗(sphincter-sparing procedures 保留、避开括约肌)

保留、避开括约肌的手术,复发率约 30%-50%,比瘘管切开、挂线法高,常需要多次手术[24]

内直肠前进皮瓣 Endorectal Advancement flap procedure

切开或刮掉瘘管之括约肌外侧部分,并用直肠皮瓣向下覆盖原瘘管内孔位置[25]。或与瘘管塞合并使用[26]。或先行引流式挂线再进行皮瓣手术[27]

肛门括约肌间廔管结扎术LIFT procedure

在内外两层括约肌之间找出瘘管,将其结扎及括除从外括约肌到外口的瘘管。避开破坏肛门括约肌,适合复杂性肛门廔管、肛门廔管术后复发以及本身肛门括约肌功能较差。

其他/微创

  • 内视镜消融术 Video-assisted anal fistula treatment (VAAFT)——"瘘管镜"找出管道、内口、处置。
  • 内视镜Endoscopic clipping ——使用直肠内视镜用夹子关闭内口
  • 激光手术Fistula laser closure (FiLaC) ——激光光束破坏瘘管上皮来关闭瘘管。
  • 纤维蛋白胶英语Fibrin glueFibrin glue封闭剂——原料来自混合人血浆,pooled human plasma。首先报告于1991年[28]。识别瘘管的管道、内外开口。将可生物降解的纤维蛋白胶缓慢注入清创后的管道。常见复发。由于其并发症低,考虑作为二线选择或与其他手术结合。[29]
  • 生体瘘管塞Bioprosthetic plug——报告于2006年[30]。长锥形栓塞,来自猪小肠壁组织,当作关闭内口、封闭瘘管管道的基质。 [31]

治疗总结(美国结肠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指引)2022年版[32][33][34]

  • 治疗脓疡要切开引流
  • 单纯性的肛瘘,正常的括约肌功能,宜开放式瘘管切开术治疗
  • 肛瘘治疗可用内直肠前进皮瓣手术
  • 可用 LIFT 括约肌间廔管结扎手术治疗经括约肌瘘管
  • 纤维蛋白胶、瘘管塞效果不好
  • 切割式挂线可选择性用于治疗复杂的隐窝腺性肛瘘
  • 内视镜或激光闭合治疗具有合理的短期疗效,但长期治愈率和复发率则未明
  • 对于潜匿性脓疡、复发性或复杂性瘘管、免疫抑制患者,克隆氏症患者,可考虑进行影像学检查
  • 可用直肠前进皮瓣手术或LIFT手术治疗克隆氏症的瘘管。克隆氏症并发的瘘管应合并药物及手术治疗。在克隆氏症的综合治疗中引流式挂线用于局部瘘管化,有利长期控制病程。

瘘管治疗策略[35]

更多信息 瘘管类型, 瘘管切开术 ...

手术的风险

  • 感染-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 瘘管复发-有时瘘管手术仍会复发
  • 肠道失禁-尽管严重失禁的情况很少见,这是大多数治疗的潜在风险
  • 风险等级取决于瘘管的位置以及所进行的特定手术类型。

复发

通常定义手术成功为肛门伤口完全上皮化愈合,无残留管道、无内外部开口、无肛门周围分泌物。若是手术后出现瘘管可分为三类:持续存在是指手术后超过六个月仍无法完全愈合。复发是完全愈合,一年内再次出现瘘管。新生瘘管是指愈合后,超过一年出现的瘘管。这三者统称复发。复发的瘘管再次手术比一般手术后有更高的复发风险[36]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