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中市人口
城市人口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中市是中华民国的直辖市,位于台湾中部,台中彰化都会区的核心,为台湾第二大城市[2]。根据内政部户政司与台中市政府民政局统计,2025年6月底台中市的总人口数为2,867,641人[3]。
Remove ads
人口消长

Remove ads
以下资料时间为2025年6月底,来源为台中市政府民政局[4],行政区依邮递区号排列:
- 人口消长计算方式为本月人口减去上月人口,负值以红字表示,正值以蓝字表示,没有增长以绿字表示
- 地理分区参考:台中市区域计划(正式公告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人口递减排列:
- 总人口30万以上:北屯。
- 总人口20至30万:西屯、大里、太平。
- 总人口10至20万:南屯、丰原、北区、南区、西区、潭子、沙鹿。
- 总人口5至10万:大雅、清水、乌日、龙井、东区、大甲、梧栖、神冈、雾峰、大肚、后里。
- 总人口1至5万:东势、外埔、新社、中区、大安、石冈、和平。
Remove ads

増加 10.0%以上 7.5-9.99 % 5.0-7.49 % 2.5-4.99 % 0.0-2.49 % | 减少 0.0-2.5 % 2.5-5.0 % 5.0-7.5 % 7.5-10.0 % 10.0%以上 |


台中市可分为四大地区(市区、山线、海线、屯区)。由于台中市各地区发展状况有差异,使得人口成长状态不同,在此将四大地区再做细分:
市区方面,新市区因重划区持续拓展、大型建设陆续完成,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三区人口皆呈显著增加。旧市区部分,南区由于铁路高架化的推动,交通建设便利而使人口稳定成长[6];东区也因铁路高架化,加上各项机能完熟,并随着大型购物商场进驻与帝国糖厂、国家漫画馆等重大建设的推动,带动人口成长[7][8][9];中区、西区、北区等传统商业核心地区,因市况老化多为减少状态,其中又以中区为人口衰退最严重。
屯区由于受到台中市区都市扩张影响,人口成长相当快速。其中太平区随着各项交通建设的推动,且有上千户的社会住宅基地、相对台中市区较为亲民的房价以及当地具备成熟的商圈,成为台中市的人口主要成长地区之一[10][11];乌日区则因拥有三铁共构、国道一号、国道三号与台74线快速公路等交通建设,并且邻近台中市区、彰化、草屯生活圈,加上数项大型投资案的进驻,乌日高铁特区、前竹、九德及高铁娱乐购物城开发案,人口稳定成长[12][13][14]。
山线的主要人口成长地区为西侧的山线地区,东侧的山城地区则长年呈现衰退的状态,唯近年山线地区的人口成长也有逐渐转为衰退的趋势。潭子区境内设有潭子加工区,以及预计2021年完工的“聚兴产业园区”,预计可创造近千个就业机会,加上台商回流,受惠就业机会多。且交通联外道路加快到位,吸引不少建商在此推案,该区人口成长相当有机会[15];山城地区除和平区人口增减变化不稳定以外,其余三区皆呈严重人口流失的现象。
海线的主要人口成长地区为中南半部的中港地区,北部的大甲地区则呈现衰退的趋势。海线房价基期低,加上三井OUTLET进驻让滨海地区生活机能增强,有愈来愈多购屋族往梧栖区、清水区移动[10];沙鹿区因最接近市区,就业与生活皆相对便利,吸引不少人口迁入[16];大甲地区因距离市区遥远,且地理环境风头水尾,导致当地发展不易,人口不断外移。
Remove ads
1981年至今台中市人口变化[17]
Remove ads
人口结构
根据台中市政府劳工局统计,台中市15岁以上劳动人口约为140.1万,就业者人口约为134.7万,劳动力参与率为59.14%。[18]

台中市人口平均年龄约为40岁,65岁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数16.58%,为目前人口老化问题相对轻微的县市,但是市内各区的人口结构因城乡发展而有显著差异。
截至2024年底,市内幼年人口比例最高和最低的行政区分别是中区与石冈区,两区幼年比例分别为18.26%与8.57%;壮年人口比例最高和最低的行政区分别是南区与中区,两区壮年比例分别为73.31%与59.14%;老年人口比例最高与最低的行政区分别是东势区与南屯区,两区老年比例分别为24.43%与13.00%[3]。其中,中区也是全台壮年人口比例最低的乡镇市区,幼年人口比例则排行第四高[注 7]、[2]。台中市共有7区处于超高龄社会(老年比例至少20%),分别是东势区、石冈区、新社区、中区、和平区、北区与大安区;1区处于高龄化社会(老年比例介于7%与14%之间),为南屯区。其余21区则皆处于高龄社会,即老年比例介于14%至20%之间[3]。
而在老化指数方面,高于200%的行政区有石冈区、东势区、新社区、大安区、和平区,分别为277.04%、269.41%、262.59%、233.01%、229.97%;低于100%的行政区有南屯区、沙鹿区,分别为86.79%、89.46%。其余22区则介于100%至200%之间[3],当中包括北区、雾峰区、外埔区、东区等4区的老化指数高于全台平均(163.74%)[2]。整体而言,虽然市内大部分的行政区幼年比例受到台湾少子化的影响而开始有逐年下降之势,但内政部户政司人口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台中市18岁以下人口总数为全国第二多(第一多为新北市),而台中市18岁以下人口比例为全国第四高(第一~三高分别为新竹市、新竹县、桃园市),因此,台中市为国内受少子化影响相对较少的县市[2]。
Remove ads
1926年的普查统计中,257,800人籍贯为福建、64,300 人为广东。(以移民时清朝及明朝的区域划分福建省及广东省。)
Remove ads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