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总督府气象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湾总督府气象台,为台湾日治时期统合各测候所及气象事务的机关,隶属于台湾总督府,1938年由台北测候所升格而成,位于台北市文武町,现为交通部中央气象署,战前在其下管理多处测候所、出张所及其他小型观测站。

沿革
台湾日治时期的气象台设置,始自于1896年3月公布的“台湾总督府测候所官制”,1896年7月公布台北、台中、台南、恒春、澎湖五处测候所名称与位置[1][2],并由台北测候所统筹全台气象事业。测候所最初皆借用临时房舍,之后才建造专门的气象观测建筑。1901年设立台东测候所。除了观测所,还有其他规模较小的观测站,设在各灯塔、官厅、派出所、邮局等单位。1921年设置花莲港测候所;1931年设立高雄海洋观测所;1933年设立阿里山气象观测所[2]。1934年,台北测候所改称为台北观测所;1938年8月4日,台北观测所改建新的厅舍并升格为台湾总督府气象台。1940年至1943年间,为了军事上的天气调查,在许多机场、离岛、高山、海边设置多处测候所[1]。
组织
行政隶属[3]
人员编制[3]
- 总督府气象台
- 各测候所
- 天文台
- 航空气象课
- 警报课
- 总务课兼秘书、人事、会计
- 调查科兼研究
- 观测科兼地震
- 预报科
历任首长
建筑特色



大部分的测候所为办公厅舍与风力塔合而为一的形式,其他则是独立设置风力塔,或是仅装设测风仪器。在初期所兴建的台北、台南、澎湖测候所为圆形的风力塔建筑,中央上部为风力塔,下方为办公厅舍,其形式特别,今仅存台南测候所。[3]
列表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