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寒武纪的一种奇虾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卷肢舒氏虾(学名:Shucaris ankylosskelos)是舒氏虾属(学名:Shucaris)的唯一物种,属于恐虾纲放射齿目奇虾科的一个种。其化石发现余中国的澄江化石地,生存年代约在寒武纪第三期。舒氏虾的前附肢化石状态皆为卷曲,因此得名。舒氏虾的化石比起其他仅保存前附肢的物种还要完整了许多,包含口锥、扇鳍和GLS等破碎的结构。发现到GLS的结构,推翻了过去仅认定特定物种才具有GLS;而且在亲缘关系学上舒氏虾所处在的位置,也大大的影响对于其祖先形态上的解释。[1]
舒氏虾的学名为“Shucaris”其中的“Shu”是为了以舒德干教授的姓氏命名,他是位研究澄江生物群的先锋也是西北大学的研究员;结尾的“caris”为拉丁文的水生节肢动物,是恐虾纲的常用作学名的字尾。种小名“ankylosskelos”,由希腊语的“ankylos”(卷曲)和“skelos”(肢臂)构成,因为前附肢的化石常常保存卷曲的状态。[1]
舒氏虾的化石标本分布在中国云南省东部筇竹寺組(Chiungchussu Formation)玉案山段( Yu’anshan Member)的尖山(Jianshan)、二结(Erjie)、三界子(Sanjiezi)、棠梨坡(Tanglipo)共五个阶层。JS-0972B为舒氏虾的正模标本(Holotype),JS-1950和JS-0658为副模标本(Paratype),还有其余:EC-1626AB、EJ-1445AB、JS-0842AB、JS-0865AB、JS-0932AB、JS-0953AB、JS-0962AB、JS-0968、JS-0984AB、JS-1015AB、JS-1026、JS-1088、JS-1101、JS-1959AB、JS-2404AB、SJZ-009AB、SJZ-090AB、SJZ-245AB、SJZ-330、SJZ-338AB、SJZ-372AB、SJZ-558、TLP-1693AB。[1]
前附肢(frontal appendage,奇虾用于捕食的结构)较为细长且末端逐渐变细。长度可达到12至37毫米;全部共有17节,可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用于连接头部的两节,这两节以后的十五个节的腹侧皆有刺,这些刺称作前附肢棘(endite)。最前面的两节在绝大多数化石中并未保存,且节的边界模糊。第三节至第十一节的的形状外观似长方形,背侧宽度稍长于腹侧。更末端的第十三节至第十五节的形状逐渐变成正方形。节与节的中间会被三角形的节膜(arthrodial membrane)隔开。[1]
第三节有两对前附肢棘。而第四节至第八节有一对前附肢棘,从腹侧的中间点向下突出,位在两节边界之间的中间。[1]偶数节与奇数节的前附肢棘大小会交替,偶数节的前附肢棘会略小于奇数节的[1],这点与抱怪虫科的抱怪虫属和兰氏虾属一样。[2][3][4]第四节至第六节的前附肢棘前后缘最多有3根向下突出的小刺。第七节至九节的前附肢棘前缘有两根小刺,后缘仅有一根,在编号为EC-1639的标本上第七节的前缘有四根向前突出的小刺。由第十节至第十六节的前附肢棘大多没有保存或是保存不良,仅在前或后缘最多发现到一根小刺。第十四节至最后一节的背缘有刺,这些刺称作背刺(dorsal spine),而第十五节和最后一节有着比第十四节还要更长且更弯曲的背刺。最后一节的逐渐变细为一对位在最末端的刺,使前附肢末端看起来分叉。[1]
编号为JS-1950的标本不完整的保存了舒氏虾的身体,可辨别出至少有12对扇鳍(lateral flap),尾端有两块黑色三角形可能是用于游泳的尾扇(trunk flap),还保存了可能是用扇鳍的肌肉組织。编号为JS-0658的标本保存了一个前附肢和口锥(oral cone,放射齿目的口器)、两块或三块的咀嚼式结构(gnathobase-like structures,简称GLS)、一个扇鳍和头部和侧边的骨片,集合在一起。口锥保存的不完整,仅保存了一个大齿板、六个中齿板和两个小齿板。相较于前附肢,口锥显得较小。发现的GLS有四个弯曲的刺,还有一个可能不属于此结构的小刺。[1]
前附肢的前面至中间非常适合抓捕和刺穿小型动物为食,舒氏虾的捕食方式应该类似于奇虾科的加拿大奇虾。前附肢里的节膜可以使其更加地灵活,卷曲成一圈可更加精准地抓取猎物。且较小的口锥证明了猎物在进入肠道之前体积就变小,这些猎物可能就是被咀嚼式结构切碎的。所以舒氏虾应该是先用前附肢捕捉猎物,并透过咀嚼式结构撕碎,再由口锥吞下。[1]
过去舒氏虾此名还并未被发表前,曾经被侯先光等人归类为奇虾属未定种(Anomalocaris sp.)、或是被吴雨命名为卷肢奇虾(Anomalocaris ankylosskelos)或是被吴雨和克里斯蒂安·R·A·麦考尔(Christian R.A. McCall)注明为Radiodont C。舒氏虾属被归类在奇虾科或是抱怪虫科的基群。[1][5][6][5][6]
|
|
在吴雨提出的两种亲缘关系树中,舒氏虾在两个亲缘关系树的位置有略有不同,其中一个认为舒氏虾是抱怪虫科和奇虾科为姊妹群,另一个则认为是舒氏虾仅为与其他奇虾科的物种为姊妹群。不同的位置对抱怪虫科和奇虾科的型态也有不同;假如为抱怪虫科和奇虾科为姊妹群,那祖先的前附肢只有13节且并没有巨大的前附肢棘;如果是仅为与其他奇虾科的物种为姊妹群,那该物种的前附肢会拥有巨大的前附肢棘,且在奇虾科其他物种的前附肢会拥有更多节。在过去奇虾科物种并未发现有GLS,且在抱怪虫科物种也没发现过类似于舒氏虾的前附肢。根据舒氏虾的亲缘关系树表明,其共同祖先拥有GLS和口锥。过去仅认为抱怪虫科的物种才具有GLS,大大增加了其他抱怪虫科和奇虾科物种有GLS的几率。[1]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