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万大发电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万大发电厂,简称万大电厂,是台湾的一座水力发电厂,位于南投县仁爱乡亲爱村的浊水溪上游雾社溪畔,主要系利用雾社水库及浊水溪支流万大溪上的奥万大拦河堰发电,目前共有六部机组,装置容量总计约为七万六千六百千瓦(76.6MW)[2]。发电后的尾水放流至浊水溪下游,经由武界坝引至日月潭,可供大观发电厂、明潭发电厂发电,以及集集拦河堰供彰化、云林地区公共给水与农业灌溉用水。
Remove ads
沿革
台湾日治时期1919年台湾总督府计划利用台湾中部蕴藏之水利资源开发日月潭水力发电工事,以及其上游配合水资源调度用的雾社水库工程,1934年日月潭水力发电工事完工,于浊水溪上游之武界地区兴建武界坝,并利用武界引水隧道将浊水溪溪水引入日月潭蓄存,而日月潭本身也由日本人规划兴建头社坝与水社坝,借此抬高日月潭可蓄水容量。并于水里溪上游兴建日月潭第一水力发电所(今大观发电厂大观一厂),以及日月潭第二水力发电所(今明潭发电厂钜工分厂),成为当时台湾规模以及装置容量均最大的水力发电系统。
1939年起日本人开始规划武界坝上游的雾社大坝计划,预计容纳雾社溪与万大溪溪水进入万大发电厂发电,其中1943年第一阶段利用万大溪上游兴建奥万大坝,将溪水引到雾社大坝下的预定厂址,利用之间275米高的有效落差进行发电,而既有雾社大坝预计装设两部10.5MW竖轴法兰西斯式水轮发电机,因此引自万大溪之装置容量15.3MW横轴佩尔顿式水轮发电机成为万大发电厂第三号机。万大发电厂三号机于1941年(昭和16年)动工,1943年(昭和18年)3月完工开始发电,总装置容量15MW。[3]
Remove ads
而主要工程的雾社大坝工程受限于当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政府在缺乏资源与人力等多项因素下,雾社大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均未完工,战后由国民政府成立之台湾电力公司接手继续兴建,1957年雾社水库正式完工蓄水,原日治时期已完成装设之第一号与二号机开始发电。[2]
2012年因应雾社水库用水调节与为有效利用万大发电厂下游至武界坝之间未控制之水资源流量,台湾电力公司启动万松水力发电计划,将原专责于明湖与明潭抽蓄水力发电工程的抽蓄施工处改组为万松施工处负责万松计划之推动。万松计划包含余万大发电厂新增装置容量19.7MW的竖轴法兰西斯式水轮发电机第四号发电机组,以及在万大发电厂尾水出口新设松林拦河堰,将万大发电厂尾水全部引入下游松林部落,新设松林分厂,厂内装设两部分别装置容量为18.2MW与2.7MW一大一小的竖轴法兰西斯式水轮发电机,该工程于2013年9月13日完工开始商转发电[2][1][4]。
设施
Remove ads
旗下分厂
万大发电厂松林分厂为台湾电力公司于2004年所推动之“万大电厂扩充暨松林分厂水力发电计划”的其中一项小型水力发电厂开发案,该发电厂位于南投县仁爱乡松林部落,将上游万大发电厂之发电尾水经由松林拦河堰拦截后,再由长达4.6公里的头水隧道引入发电厂内发电,尾水排放为雾社溪,供应下游大观发电厂所管辖之武界坝水源,场内共装设两部竖轴法兰西斯式水轮发电机,总装置容量为20.9MW。
-
松林分厂厂房外观
Remove ads
水坝坝体
图集
-
万大发电厂大门门牌
-
万大发电厂第二办公室
-
万大发电厂全景
-
万大发电厂开关场
-
万大发电厂一号至三号机尾水出口
-
万大发电厂厂房内部,最前方分别是竖轴法兰西斯式水轮发电机的一号机与二号机,最下方为横轴佩尔顿双动轮水轮发电机
-
万大发电厂四号机厂房外观
-
万大发电厂四号机顶盖
-
万大发电厂四号机水车轴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