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君主称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古大汗(蒙古语:Монголын хаан/Их Монгол Улсын хаан[1],Ikh Mongol Ulsyn Khaan),是蒙古历史上蒙古汗国和共戴蒙古所使用的君主称号,即可汗或称合罕,类似于中原的皇帝称号。该称号从13世纪蒙古帝国时期开始,直到20世纪时结束。相对的,蒙古四大汗国以及其它蒙古汗国的首领则称为汗,相当于中原的王之称号,级别上低于大汗。直至现代蒙古语中仍将“可汗”作为汉语“皇帝”的对应翻译。
1206年蒙古帝国成立,正式国号大蒙古国,首领称大汗,同时汉语称皇帝。
庙号 | 汗号 | 蒙古语 | 备注 |
---|---|---|---|
成宗 | 完泽笃汗 | ᠥᠯᠵᠡᠶᠢᠲᠦ ᠬᠠᠭᠠᠨ,Өлзийт хаан |
|
武宗 | 曲律汗 | ᠬᠥᠯᠥᠭ ᠬᠠᠭᠠᠨ,Хүлэг хаан |
|
仁宗 | 普颜笃汗 | ᠪᠤᠶᠠᠨᠲᠤ ᠬᠠᠭᠠᠨ,Буянт хаан |
|
英宗 | 格坚汗 | ᠭᠡᠭᠡᠨ ᠬᠠᠭᠠᠨ,Гэгээн хаан |
|
(史称泰定帝) | 也孙铁木儿 | ᠶᠢᠰᠦᠨᠲᠡᠮᠦᠷ,Есөнтөмөр | 无单独汗号 |
(史称天顺帝) | 阿剌吉八 | ᠷᠠᠵᠠᠪᠠᠭ或ᠷᠠᠴᠠᠪᠠᠭ,Ражабаг | 无单独汗号 |
文宗 | 札牙笃汗 | ᠵᠠᠶᠠᠭᠠᠲᠤ ᠬᠠᠭᠠᠨ,Заяат хаан |
|
明宗 | 忽都笃汗 | ᠬᠤᠲᠤᠭᠲᠤ ᠬᠠᠭᠠᠨ,Хутагт хаан |
|
文宗 | 札牙笃汗 | 复位 | |
宁宗 | 懿璘质班 | ᠷᠢᠨᠴᠢᠨᠪᠠᠯ,Ринчинбал | 无单独汗号 |
惠宗 | 乌哈噶图汗 | ᠤᠬᠠᠭᠠᠲᠤ ᠬᠠᠭᠠᠨ,Ухаант хаан |
又称元顺帝(明太祖追谥),北元开始,继续保持蒙古大汗的头衔 |
昭宗 | 必里克图汗 | ᠪᠢᠯᠢᠭᠲᠦ ᠬᠠᠭᠠᠨ,Билэгт хаан |
|
乌萨哈尔汗 | ᠤᠰᠬᠠᠯ ᠬᠠᠭᠠᠨ,Усхал хаан |
北元后主或天元帝 |
蒙古本部与瓦剌东西对立争夺统治权,明人称蒙古高原东部的君主为“鞑靼可汗”,而其自称为“四十万蒙古的可汗”,并名义上保持蒙古皇帝头衔。[2]
也先篡位时期:
复归黄金家族:
17世纪鞑靼为清朝所灭后,蒙古本部汗统结束,蒙古各部逐渐成为清朝藩部。札萨克接受清朝册封,并承认其统治[3][4][5]。
自清太宗皇太极之后清朝皇帝便将年号意译作为尊号,如皇太极在蒙古文中被尊称为“博格达彻辰汗”(ᠪᠣᠭᠳᠠ
ᠰᠡᠴᠡᠨ
ᠬᠠᠭᠠᠨ),即为“天聪皇帝”(天聪汗)的对译,博格达汗也一直被沿用为蒙古部落对大清皇帝的尊称。之后清朝皇帝的蒙古文称号均为其年号之意译[6],并且皇帝自称均为ᠬᠤᠸᠠᠩᠳᠢ (quwangdi,即“皇帝”音译)[7][8]。
1911年12月外蒙古宣布从清朝独立,成立大蒙古国(俗称博克多汗国),活佛登基称蒙古皇帝。1915年蒙古方面公开拒绝接受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册封,否认中国宗主权。1919年外蒙古被北洋政府占领,1921年蒙古人民党建立君主立宪制,1924年之后废除君主。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